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课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3: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 正数和负数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

尚志市乌吉密学校 关长安

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

(一)课题总名称

《用高效课堂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初步探索》(尚志市“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

(二)课题简介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地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高效课堂中学困生已成为提升效率的绊脚石,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对学困生的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诸多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中,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要促使他们的转化,就要排除其自卑心理,发扬闪光点;排除其戒备心理,弥合融洽点;排除其惰性心理,强化勤奋点;排除其厌学心理,激活乐学点。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为了使学困生能做到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和自立,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全面、主动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科学的做好学困生的研究、转化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三)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我于本年度开始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了《正数和负数》这一课的指导工作。在指导过程中,我从个性养成开始,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高效学习过程。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

结合我校学情,对大量存在的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课堂教学适合学困生的研究。此项研究是助学策略中的重点,没有适合学困生的课堂教学,所有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我们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明确我校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改革那种只顾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接受与否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提问的习惯,研究的习惯。并多从正面鼓励学生,使学困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进步的信心.

三、实验研究过程

(一)学情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讲课时旁征博引,但教学效果不佳,原因何在?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授课方式,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所以对于没有新意的课,他们就会不感兴趣,精力不集中,课堂效率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发挥作用,如同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分外热烈──促进了“乐学”。

(二)学习内容分析

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学习方法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4.多从正面鼓励学生,使学困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进步的信心,达到学困生转化的科研目标。

(五) 教学重点分析: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六)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预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

问题1 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 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0℃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让学生阅读并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3 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大于0

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问题4 阅读课本第2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阅读,举例.只要学生能举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说明:一般的,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通过学生举例,可以检验他们对这段课文的理解情况.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种规定,所以老师直接说明,学生记住就可以了.

2.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善,再追问:这个问题中,哪些词表明其中含有相反意义的量?小华体重减少1kg,你认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体重“增长值”? 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估计学生解释体重“增长值”的意义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体重增长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体重增长值为负数,相当于体重减少. 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2)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3.你能从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总结一下如何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要总结出: (1)先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如“增加”和“减少”、“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上升”和“下降”等; (2)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3)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描述指定方向变化的量,如本例中,进出口总额“减少6.4%”要表示为“增长-6.4%”,这就是说,增长量是一个负数实际上是减少了,也可以说成是“负增长”; (4)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是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

问题6 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总结出的结论解决问题.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3)有人说,增长一个负数就是减少一个正数,减少一个负数就是增加一个正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第1,2,4,8题.

四、实验反思

本节课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本次课题实验课,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从我们学校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素质着手,用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找回自尊,并做到重点转化学困生的目的,达到本次实验目标.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32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2

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

正数和负数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课题研究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