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反恐怖风险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3: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和《新乡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市应急办对我市2007年度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了分析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摘要如下:

一、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2007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起数以及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往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一)自然灾害。2007年,新乡市先后遭受了低温冷冻、干旱、病虫害、洪涝等灾害侵袭,尤其是汛期的洪涝、风雹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房屋倒塌、损坏,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设施毁坏,给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困难。据统计,2007年全市受灾人口103.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万公顷、绝收面积0.6万公顷,倒塌房屋2507间、损坏房屋263间,总过火面积176.95公顷,成林蓄积339.5立方米,烧伤幼树3.7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8139.13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6838.13万元。但与往年相比,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倒塌房屋数量等均较常年明显下降。

(二)事故灾难。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434起,死亡256人(省控指标为377人),同比减少80起、69人,分别下降3%和21%。全市各类事故控制指标与去年相比,呈下降态势,也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以内。

(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健全,传染病、食品安全事件等统计报告更加全面、及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麻疹为主。全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405例,发病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69%的麻疹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18%的病例为学龄儿童,数据表明新乡市麻疹疫苗接种存在漏种对象。

(四)社会安全事件。我市严格落实各项稳控措施,大力加强社会管控,积极开展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和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全市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重大网络安全案件、监所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起数和参与人数均有明显下降,全市社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就目前情况看,我市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仍然存在。全年共排查不安定因素176起(其中涉及土地纠纷、征地拆迁的64起,企地纠纷的16起,企业改制的21起,干群矛盾的10起,其他不安定因素65起),因各种矛盾纠纷造成的大小各类群体性事件61起。人数较多的有2起,分别是 :“8.14”市轻机厂职工集体进京上访事件,“11.24”辉县市光泰集团职工赴省上访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新乡市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2007年,我市认真贯彻上级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做好各项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工作,尽力避免、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体系。为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各职能部门均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签订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缴纳风险抵押金,使森林防火人人肩上有目标,千斤重担大家挑;气象、卫生、安监等部门不断推进各级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的各项工作职能,实行责任追究制;公安部门提出了将城市应急处置与反恐处突工作结合起来的思路,加强了对全市各个重点目标(部位)的安全防范检查工作等;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健全了组织体系。

(二)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精心组织实战演练。民政、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气象、安监等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类分别制定、修订和完善了30余个操作性较强的部门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了《洪涝灾害救助预案》、《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方案》等应急预案和各项工作制度,健全了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程序、应急调查处理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制定了应急工作措施;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相关责任人员,确保能够规范、有序、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各职能部门在认真编制、完善预案的基础上,根据本部门情况组织了各级各类700余次的实战演练。交通局组织了防汛应急演练和危货应急演练;气象局组织了汛前应急演练;河务局对黄河防汛进行了实战演练,与新乡军分区组织了联合演练等;我市针对危化行业较多的特点,于2007年9月在河南中科化工集团举行了一次由12家单位共240人参与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这次演练检验了我市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提高了企业自救互救的实战水平;9月份,市公安局与安监、环保、气象、卫生部门协同组织了以设卡堵截、现场封控、武力突击和抓捕、危险化学品抢险、紧急救援等课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演习,进一步提高了各部门和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大物资筹备力度。目前新乡市拥有主要救援队伍61支,其中公安消防14支、大型企业40支、卫生7支。2007年公安局正式成立了反恐怖科,具体承担反恐和应急处突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反恐处突应急组织,加强了反恐应急力量。各相关部门在充实应急队伍的同时,精心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市应急办授权各牵头单位分别举办了综合减灾、气象灾害防御和防汛抗旱等方面的8期培训班,共组织300多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国土资源部门组织村民进行了预防地质灾害培训。市安监局先后培训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600多人。公安局、卫生局联合开展了消防武警和交通警察的医疗急救训练。公安部门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先后配备了夜视仪、越野指挥车及车载电台、摄像机、车载交直流转换电源和图板、图囊、地图等观察侦察、指挥通信、调查取证、现地作业等四大类装备。卫生部门对全市的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保证了120呼救数字、模拟信号双接入,计算机辅助调度等。

物资储备是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条件。我市切实抓好物资筹备工作,民政部门储备了40顶救灾帐篷、80件救生衣、3500条棉被和1艘橡皮艇;河务部门储备石料27.8万立方米、大型抢险机械276台、柳秸料2850万公斤、铅丝46吨、木桩27万根、照明工具1.9万件等。

(四)防患未然,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国土资源局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临灾预报准备工作,发挥群测群防网络最大效能;交通局在全市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上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并建立了危险货物监控平台,对危品车辆进行监控;市防汛办、气象局以及新闻媒体、通讯部门在强降雨发生前后,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卫生局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得疫情信息,有效预防了疫情发生;公安局由110指挥中心牵头组织每半月召开一次治安形势分析会,把分散于国保、反邪教、治安、刑侦、出入境管理等部门的不安定因素和涉稳类案件、事件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坚持编写全市治安形势分析报告,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提出打防要求。

(五)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一是加强督查。汛前,民政局要求各县级民政部门完善洪涝灾害救助预案,储备应急救灾物资,加强防汛值班,确保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能得到及时救助;国土资源局狠抓汛期“四项制度”的落实,要求各县(市)、区做好日常巡查工作,每日报告各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发展变化情况;春节、清明、五一等节日期间,为了加强火源管理,彻底消除火灾隐患,林业局多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对所属林区、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大检查,挂牌督办制度;市防指工作检查组深入工程一线,对防汛责任制、险点消除、根石探测、预案修订、组织建设、技能演练、料物准备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整改了有关问题。二是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民政局在汛期共紧急转移安置灾民657人,国土资源局对受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38户村民进行了搬迁,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三是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本部门专业优势,做好自然灾害应急防范工作。国土资源局开展了新乡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抓好政策落实,减少了停采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水利局充分发挥水库等防洪工程拦洪调蓄作用,适时对各中型水库进行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拦蓄调洪作用;林业局狠抓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河务局全力应战调水调沙,制定相应防护措施,确保了防洪工程安全和滩区安全。四是组织、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和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积极创新医学紧急救援机制,建立大规模突发事件或群死群伤事件紧急救援模式,提高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公安局不断强化网上侦察和巡查,严密监控网上舆情控制,对全市重点网点、门户网站、高校校园网站和宣传网站,实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及时报送舆情动态、周边地区不安定因素等情况。对发现影响社会稳定和其他有害信息及时封堵、删除,努力减少社会危害。

(六)积极开展善后工作。一是开展灾区倒房重建。据民政部门统计,汛期,我市因灾倒塌房屋2507间,其中需政府帮助恢复重建的有854户1919间。全市共安排倒房重建补助资金760余万元,其中:省429万元、市70.16万元、县63.34万元、帮工帮料折款200余万元。倒房重建资金及时下拨灾区,解决了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二是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对于受灾群众,及时发放救济款物。仅春节期间,我市就发放冬令救灾款379万元,救灾捐赠资金81.8万元,救灾棉被10450条,救助灾区困难群众10.1万人。三是做好灾后农作物管理。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及时赴灾区指导农民群众加强农作物灾后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力争降低灾害损失。

(七)大力宣传,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活动。结合《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全市各单位共印制宣传资料1.5万余份,负责向群众发放。教育、民政、安全监管、公安、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管、气象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社区减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等方面的宣传活动。林业部门通过编发森林防火宣传卡、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着力抓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市应急办协调新闻部门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新闻发布方式更趋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反恐怖风险评估报告
《反恐怖风险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