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谈你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2: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谈你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看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小学生的习作质量是否很高呢?答案是否定的。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作文设计理念陈旧也是其中之一。具体表现为:

一、出题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脱离生活实际。

在作文训练中,学生遇到的作文形式常常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有的教师拘泥于课本中所制定的内容,很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出题。

二、作文内容重复,缺乏吸引力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所写内容大都是“假期中的一件事”、“我的家庭成员”、“我敬佩的一个人”、“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将作文训练和学生生活需要相结合的却很少。

三、作文要求统一,缺乏针对性

为了方便布置,方便讲评,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大都是千人一题,无论作文水平高低,无论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要求都是一致的,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

单一的形式,重复的题材,统一的要求,扑灭了学生写作的激情,扼杀了他们想象的能力,以至于学生觉得作文难、作文烦,渐渐地失去了作文的兴趣。

作为教师,应更新作文的设计理念,使作文设计的思路更开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等这些崭新的理念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载体,让学生爱写作。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热情,以兴趣为先导,逐步让学生爱上作文。

1、画配话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信手涂鸦是他们的最爱。这时,老师可让他们将自己所画的画配上“话”(语言文字),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给作文穿上美丽的新装。

高年级的学生,大多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注重个性的展示,可让他们为自己的作文本设计一个漂亮的封面,起一个美丽的名字,为每次的作文,配上可爱的插图。当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表扬时,可让学生在这次作文旁画一个笑脸,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首先爱上写作,乐于写,这样还愁以后写不出好文章吗?

二、以生活为源泉,让学生会写作。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光有浓厚的兴趣还不够,还要有写作之“米”(材料),这“米”从哪里来呢?可以是教师给的(教师可创设一些情境,也可利用一些生成的资源,作为写作的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找的(这里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

1、培养观察能力,力求让学生发现“米”,加工“米”

什么是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它是学生写好习作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感受事物。

(1)观察实物

教师可结合看图说话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一幅图,要以怎样的顺序来看,告诉学生内容不同观察的方法也不同。还可在课堂上出示一些实物如带露珠的玫瑰、紫微微的茄子、甜滋滋的大鸭梨等,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实物的颜色、形态、特点、大小等。

(2)观察生活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认真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雨前和雨后的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季节的雷声响的也不一样。还可把学生带到菜场、商场等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让他们观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有什么特点。在观察充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可以植述看到的景象,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既可积累写作素材又可练笔,而且还可使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好品质,可谓一石三鸟。

2、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米”

在学生自找“米”的同时,教师还可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米”,使学生有话可写。某教师在进行一种动物的习作训练时,上课后自带一种小动物进教室,让学生给这个小动物起个好听的名字,再近距离地观察它。使学生和小动物有了亲密的接触,在充分了解小动物的基础上教师故意制造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等学生的各种活动停止后,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对于不知道写什么或怎么写的学生,教师以各种角度的命题给予提示,如《日记一则》、《给xxx的一封信》、《xxx我对你说》、《xxx历险记》、《假如我是xxx》等等(这里的xxx指小动物)。

这样的情境创设,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又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减少了写作的束缚,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三、以需要为切口,让学生要写作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表示他能将这种写作的激情坚持到底,只有将写作和学生的需求联系起来,再通过相应的目标诱导和刺激强化产生一种行为,让学生养成有话就记在本子里,有发现、有感受、有体验就写下来,使这种写作行为演化为一种需求,进而成一种习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时,这种激情才会长久。

教师可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从心理入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演化成文字。如当学生丢失或捡到物品时,教师可指导他写寻物启示或招领启示;当同学之间有了纠纷时,可让他用文字将事情经过写下来,并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学生对班级、社会上的某一种现象有了看法时,可指导他们写建议书、倡议书;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部好电影,可让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学生多有自己的偶像,可让他们收集偶像的资料,鼓励学生向偶像写信,介绍自己、班级、家乡的情况等等。

总之,学生的作文要源于生活,否则,只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我对生活化实验的理解

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

谈谈你对环境污染的看法

谈谈你对慈善事业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国足球的看法

谈谈你对秘书的看法

高考英语作文:谈谈你对污染的看法

谈谈我对生本课堂理解

谈谈你对实验柜的看法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看法

谈谈你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看法
《谈谈你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