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

朱佳[1]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

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就业不良心态也日趋增多;尤其对于农林院校毕业生,不良心态的学生人数更多。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入手,探讨培养和提升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良好心态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能为农林院校的就业工作和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农林院校毕业生;心态;培养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各大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毕业生心理压力大,就业心态不稳甚至不良的情况。尤其是农林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行业可选择范围不广,加之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心理压力更大,不良心态更多。如何让农林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安全离校并能顺利就业,这,值得我们农林院校每一位就业工作者思考和研究。

一、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的主要表现

(一)不愿意从事农林类专业工作,自我期望不切实际

近年来,农林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自我期望不切实际的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追求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却不愿意从事学了四年专业知识的农林类工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普遍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城市和单位去就业,他们认为自己出生于农村,好不容易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跳出农门,毕业后为什么还要再与“农”打交道,在此心态下,造成了很多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二)认为学校名称限制了找工作的范围,忽略自身素质和能力

有部分在农林院校读书的城市大学生,从入校一开始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良心态,认为考入“农林”院校让他们脸上很没有面子。为此,一部分城市学生在入学后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学习,性格从此消沉;一部分城市学生虽然没有消沉但却让自己“得过且过”。毕业来临的时候,这些存在着认知偏差的学生就出现“是学校名称不好,限制了我们找工作的范围”等不良心态,忽略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问题很多。

(三)觉得社会太现实,希望依赖,缺乏自信,不敢放手一搏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愈加激烈,很多农林院校学生面对就业不敢放手一搏。一方面,改革开放一些不良因素,让农林院校学生觉得社会关系复杂,竞争环境是不公平的,从而产生一种希望自己父母能有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威,自己能依赖他们找到工作的不良心态;另一方面导致缺乏自信,认为社会太现实,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出现对就业持消极态度的心态。

(四)就业目标随大流,没有职业规划和独立思考

农林类院校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就业时也有其专业方向的就业领

域,但农林类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有些学生在毕业一年后还在漂泊,有些学生找到工作了却对工作抱怨不满。其实,引发这种现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农林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随大流”不良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同学们就业往往拿身边同学的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标准,为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刻板效应所左右,忽视自己的特长和所学专业特点,没有自我职业规划,缺乏独立思考。

二、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不良心态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随着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方面,由于农业行业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国家吸纳农林院校高科技人才的能力很弱,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毕业生内心充满焦虑、不安,心态日趋不稳;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推动下的一些不良社会就业风气,一些人对农业行业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认知偏差,导致农林院校毕业生产生了消极、埋怨、不满社会现状的不良就业心态。

(二)部分农林院校就业部门服务职能尚未健全,服务没有深入普及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林院校把就业工作当作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加快速度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完善就业服务内容。可仍有一部分学校因为经费等各种客观原因在推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进程中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不仅没能有规划地对学校各个年级、不同层次、不同读书目标的学生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辅导;也没能普及、深入地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全面地就业求职指导,这造成了大学生从就业意识上到求职行为中都出现认知偏差,从而形成不良心态。

(三)家庭期望对毕业生心态的影响

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期望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笔者调查发现,农林院校几乎70%以上的学生(其中有来自农村,也有来自城市的)父母都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从事安稳、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行业,比如考取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工作等,这些期望会给毕业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就业遇到挫折后,容易转变成不良的就业心态。

三、对培养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几点建议

(一)社会应对农林院校毕业生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业蕴涵着巨大的潜力,而这种潜力的开发,需要大量合格、高素质的农业专门人才。在目前农业产业还未完全开发,农业市场建立尚不完善导致的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现状下,社会各界都有责任给予农林院校毕业生更多关注和关怀。

首先,社会要努力为农林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更多地给农林院校毕业生提供择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公正平等的竞争机制。 其次,

各省政府业应该在研究生招生、学制、奖励等方面给予农科学生更多的倾斜。同时,调整农林类专业结构,使专业更具有社会适应性。

(二)各农林院校应责成就业部门与心理部门一起,建立就业心理教育长效机制。

随着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日渐凸显,建立对学生实施就业心理教育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农林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各农林高校应责成本校就业中心与心理部门联合,从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刻开始,就逐步地、系统地、全面地对学生实施就业心理教育,让他们在四年的意识教育中一点点累积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为将来求职谋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就业中心应与心理中心一起,为学生四年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制定完整、系统的培养计划。一方面,可以定期面向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举行一些职业规划、职业心理讲座,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主、自信、乐观、自谦等心理品质,掌握心理调控,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心理学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法,对不同需求,不同目标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就业压力,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为自己的就业准确定位。

(三)各农林院校就业中心应加强与毕业生父母之间的联系。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对就业的认知、态度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和选择。当父母的就业认知和孩子的就业认知、学校的就业指导出现偏差时,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也容易使学校的就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各农林院校就业中心应加大与毕业生父母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传递一些必要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给家长;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结合学生本人特点和家长需求给予一定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就业中的彷徨、迷茫心理,避免由此导致的不良心态。

(四)农林院校毕业生要主动培养自己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状态。

尽管社会就业竞争存在不良的一面;尽管农林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但是,这仅仅都只是影响社会就业的极小部分的客观因素。作为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只知道自怨自艾,看不到自我主观能动的力量,不能学会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应对就业,那即使机会就在身边,他也抓不住。

农林院校的毕业生,面对就业的一些困难,应该积极培养自己自强、自立、自信的心理状态: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大量的参加社会锻炼,大胆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求职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逐步地学习和锻炼中,战胜心理压力,克服不良心态,获取就业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陈泮成,谈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

[2]常振山,景琴玲,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

[3]毛文学,加强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6

[4]侯平, 关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9.2

[5]朱友岗,探讨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6.27

[6] 孙玉瑷; 李 强; 贾一波, 农林高等院校毕业生择业观调查及特点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培养良好的心态

培养良好心态(1200字)作文

培养教师的良好心态

培养良好心态消除考试焦虑

90后毕业生就业心态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

复旦大学财政学复试如何培养良好心态?

良好心态(演讲稿)

良好的心态

八种良好心态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
《浅析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良好心态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