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管理心理与行为(RW)》考试形式、考核要求与考核内容

发布时间:2020-03-01 22:4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管理心理与行为(RW)》考试形式、考核要求与考核内容

任课教师: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朱苏丽 考核形式:大作业,课堂下完成

考核要求:大作业分为论述与大型案例两个大的部分,对于论述的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理论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展开说明,能够做到理论阐述正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恰当,有自己的独立的观点与见解;对于案例作业,要求根据所提问题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并能进行联系理论的展开分析。

考核内容:如下所示:

论述:请选取一个你所在的组织(如某社团、某协会、某班级等等)作为分析对象,对该组织既有的行为规范及其对组织整体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该组织行为规范应该如何完善的具体策略。(总分30分)

任务要求:应包括三部分:①对该组织及其现有行为规范的介绍;②对该组织行为规范对组织整体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阐述其产生的正向或负向影响;③行为规范改善的具体策略

评分标准:现状描述10分;影响作用分析10分;改善策略的提出10分。

案例分析一:

是什么让浦东机场丢了2亿美元的商机?

2004年底,国际航空联盟决定在亚洲遴选一座有超级吞吐能力,而且软硬件都符合要求的机场,作为国际客运和货运的航空枢纽,成为各个国家航班的中转站。选定后的这个航空枢纽预计年乘客运输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货物吞吐量达200万吨。如果哪家机场最终能幸运地入选,那么每年在收取停机费和提供其他服务等方面,就会有近2亿美元的收入。

消息一出,亚洲各国机场纷纷摩拳擦掌,积极参与竞争。最终中国的浦东机场、日本的成田机场、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机场以及韩国的仁川机场从众多申报者中脱颖而出。接下来,国际航空联盟的官员们开始对这4家机场展开调研,一一打分。很快,凭借着机场现有的吞吐能力和未来已定下的扩建规模,浦东机场和地处东北亚交通网的中心的仁川机场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圈。

国际航空联盟的官员们将自己乔装成普通乘客,到两个机场明察暗访。在登机和乘坐的过程中,两个机场都给出了同样的规范化服务,难分伯仲。

但是,当暗访的官员们下了飞机取自己的行李箱时,却发现仁川机场拿到的箱子非常干

净,而在浦东机场取到的却有些脏兮兮的,有一位官员的行李箱甚至新增了一道裂纹。

为了查明原委,官员们开始了现场调查。他们发现行李箱从滑梯上滑下来后,仁川机场的地勤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小心翼翼地接过行李箱,用一块抹布将整个箱子从头到尾擦了一遍,再将其小心地摆放到行李车上,等着乘客来取。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全身心投入,而且看得出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工作。

而在浦东机场,官员们却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当行李箱滑下来,地勤工作人员接到后,便使劲将其往放在一旁的行李车上扔,有时没扔准,掉了出来,他们则显得很不耐烦,恨不得踹上一脚。工作中,他们脸上的表情麻木,感受不出一点儿对这份工作的喜欢和享受。

3个月后,结果出来了,中国浦东机场输给了仁川。国际航空联盟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把每年200万吨乘客携带的货物交给一群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来随心所欲地处理,这不符合亚洲中心空港的气质,也不符合每年近3000万次乘客的心愿!

当浦东机场得知自己败给对手的真正原因时,追悔莫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败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虽然他们表示一定会立即整改,但一切都晚了。

事实证明国际航空联盟的决定是正确的,在之后由日内瓦国际机场协会2006年和2007年的调查,仁川国际机场连续两年获得“全球服务最佳机场”第一名。

问题:

1、假定你是浦东机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总监,国际航空联盟的这项决定给你怎样的启发?(15分)

2、你会如何改善以后的管理工作?(15分)

案例分析二:

任正非凭什么领导华为

一向被称为“低调、神秘”的任正非在达沃斯现场接受BBC采访时说:“我不神秘,又不懂技术、财务、管理。我就是坐在他们的车上,拉一拉,没有想象中的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

自谦“什么都没有”的任正非,领导着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华为,尤其是近年来,华为不仅在业绩上的增长令人叹服,整体形象也正在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华为的员工在世界刮起的“华为风”,正在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潮流。

领导者的个性特征和领导艺术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从华为的发展轨迹中,不难看出任正非本人所具备的领导力。

任正非一手创建的华为,无论从价值体系上还是从经营模式上都贯穿着他本人的个性特征。其思想、理念存在于华为的文化、制度、产品,以及每一次变革中。华为的理念激发员工为事业奋斗,华为的制度激励员工甘于奉献,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受到任正非的影响,并去影响他人。

大气:自我蜕变与转型

没有任正非的自我蜕变,就不可能有华为的今天。

过了不惑之年,才开始因无处就业而被迫创建华为的任正非,像当年很多创业的人一样,出发点是成为一个商人。但走过十年的创业初期阶段后,随着华为的不断发展壮大,任正非显然已经认识到: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特别是想做行业老大时,就必须从“机会决策”转向“战略决策”,尽力避免掉入机会主义陷阱。

《华为基本法》,可以被视为华为在飞速成长时期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做了一次系统思考。中国很多创业者败在了从创业初期到飞速发展的这场转型中,创业者也只成了商人却不能成为志存高远并有系统思想的企业家。但任正非的远见和领袖意识显示,他基本已经完成了从商人到企业家的转型,成为华为真正的精神领袖。

所谓领袖,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解构与建构,或者说结束一个旧时代、构建一个新时代。任正非通过自我意识的转型,解构了华为处于创业初期的旧时代,同时建构了华为全面扩张并能做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任正非通过个人自我意识的蜕变完成了企业转型。可以认为,任正非早已不同于商人思维,而是立足于企业家的视角,对企业经营管理本质系统思考,对商业本质深刻洞察。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彭剑锋教授所说,中国企业家必须完成“从企业家的企业,转变为企业的企业家”,任正非选择的就是“把任正非的华为,转变为华为的任正非”。而这一点,是无数家族企业创始人所难以逾越的障碍。

小气:保持朴素品格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个听起来老掉牙的常识,却被任正非奉为真理,也被华为宣传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并以极大的热忱和意志力将之传播、执行到了极致。

任正非出身贫寒,看到过父母人生辗转,体会过谋生路的艰辛。从老一辈身上继承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他认为,中国人从上一代继承的只有贫困与传统美德,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改变组织的命运,只有一个选择——艰苦奋斗。所以将“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作为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文化。这一价值观,也贯穿在《华为基本法》中,任正非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传递给华为管理层。

在获得长期的高增长,华为如今已经可以放缓脚步的情况下,任正非依然屡次强调要“艰苦奋斗”,这与他一贯具有的危机意识不无关系。他认为,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然丢失繁荣。从任正非的身上也能看到,只有自己把艰苦奋斗落实到现实之中,并且经历过真正艰苦的人,才能理解它的价值,才会自始至终去贯彻它。在外界看来,华为的脚步坚实、低调、稳健,符合任正非的品格特征。他个人艰苦奋斗的思想与企业的价值观也完全融合,并引领了企业的文化。

霸气:独具卓越胆识

任正非在商业竞争中无不显露出的一种霸气,在相当程度上来自其拥有的政治家的谋略和胆识。

2010年,任正非首度在华为引入了薇甘菊的概念。薇甘菊是一种杂草,只需要很少的水和养分就能迅速成长,并抢光其他植物的资源,使自己生长的空间和范围很宽、很广。这种霸气的成长方式,使得它被称为“植物杀手”。任正非是薇甘菊精神的崇尚者,所倡导的理念也成为传播薇甘菊的基因:“我们做产品需要具备薇甘菊这样的能力,要在末端接入层成为霸主。”有这样的霸气,更需要有底气,他说:“要成为行业的薇甘菊,就必须具备实力,没有实力是做不了霸主的。”

华为的确做到了“霸主”。创立以来,在任正非的带领下,研发出多项世界领先的新的产品和技术,结网式的前进步伐已从中国走向海外。甚至有人称任正非带领下的华为人是“华为狼”。尽管遭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也在经济和政治的缝隙中生存过,但始终以霸气的风格赢得了市场话语权。

尽管任正非的战略目标霸气外露,为人却不霸道。他主张,让人人都能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收益。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任正非谈到,困难时期饿得受不了,却不敢去粮食瓦缸里抓一把吃,因为那样可能会让一两个弟妹活不到今天。华为今天获得成功,与任正非不自私有很大关系。任正非非常重视分配。他曾说,华为薪酬激励要管理好拉车人和坐车人的分配比例,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拉车人在拉车时比不拉车的时候要拿得多。企业家的霸气风格结合分享财富的人文理念,成为华为战略和执行的有力驱动。

静气:为企业长鸣警钟

看似华为在疯狂扩张,野蛮生长,但经历过困难时期和中国社会变革的任正非,始终居安思危。

从任正非对未来的构想来看,他似乎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直坚守自己的理想,不断地为华为提出更大的愿景,华为不断被新梦想驱动前进。但他的思想中有忧患思维或危机意识去“对冲”理想。

任正非的管理思想总是在两极之间激荡和平衡,这是他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所以才有了《华为的冬天》一文,不断提醒员工们居安思危。任正非一直在不断地为华为制造假想敌,不断地为组织产生危机的能量。任正非说过,“假定”是人类最伟大的思维方式。“假定”令人有梦想,“假定”也令人居安思危。

过去20多年,任正非每天都在假定华为明天会垮掉,华为员工的神经早都被危机论打磨得很粗糙了。在一次国际咨询会议上,华为一位英国顾问期望任正非展望一下华为今后10年与20年的远景。任正非脱口而出:“20年以后的华为,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坟墓\"。”当时华为的德国顾问戴姆勒对此的评论是:“任先生能这么想,20年后华为会活得更强大,德国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总有危机意识,华为跟我们很相像。”

人气:做精神导师

迄今为止,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文章共40余篇。每一篇文章都体现出任正非的个人价值观,指引着华为人。从1994年第一次写《致员工书》到2015年再次修订,任正非强调,华为公司共同的价值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共同为世界、为社会、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企业文化。这为现代年轻人进入华为提供了精神指引。

在华为取得成就之际,任正非会做《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的讲话,告诫干部员工戒骄戒躁;在华为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任正非也会做出《论学习》《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什么》等文章,让全体员工保持谦虚学习的心态;在发表自己人才观看法时,任正非用《能工巧匠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来作答;当华为处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下,任正非也多次以“创新”为主题在内部发表文章……任正非的这些文章,体现着他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思考,并不断为华为人指引方向,成为精神驱动。

在管理学上,领导力是一种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热情与想象力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够统率团队成员全力以赴去完成目标的能力。领导力的核心是影响力。从任正非身上我们看到华为精神,这种精神在华为内部蔓延。一个企业的形象也反映出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在互联网思维盛行的当口儿,华为发布了企业形象广告。广告引用的是“千年扫地僧”李小文先生照片。任正非亲自撰写的广告词:“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学习。“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无须多言,寥寥数语即可让华为上下认同并追随同一目标,这正是任正非领导力的最好体现。

问题:

1.透过案例,你认为华为成功的背后,最关键的几个要素是什么?(10分) 2.运用领导行为理论与领导特质理论分析上述华为案例中任正非的领导力。(15分)

3.通过案例的学习,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中,高科技企业的领导应该向任正非学习什么?(15分)

考核内容与形式

期末考核内容与要求

心理、行为与文化考试答案

领导心理与行为管理案例

形式与政策考核

消费心理与行为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考核内容与要求

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

第十章群体心理与行为

《管理心理与行为(RW)》考试形式、考核要求与考核内容
《《管理心理与行为(RW)》考试形式、考核要求与考核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