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考官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答非所问型

问:你怎么看待社会上某一现象?如何解决?

此题要分析此现象的成因,包括人的心态、社会环境、制度问题等,然后提出解决

办法,有一些看来是学生会干部的人这样回答:

——我是***员,如果是我,绝对不会出现这个情况,我绝对能做到……

还有,如果你的同事老是失信,你该如何是好?

正确的回答应该是分析失信的原因,然后大度地对待,帮助他讲诚信。

有些实在的同志回答:“离他远一点,不和他玩了!”

还有人回答:“一定要让此人认识到失信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党、危害国家、危害祖

国和人民的违法犯罪行为。”

——太吓人了吧!

四、口误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我的意见是,如果说错或没什么效果,这样的大家都知道的话不说也罢,不会

影响你的分数。反而说错了,给人印象不好。毕竟面试中很关键的一环是赢得考官的好 感。

说到模式化答题,还有: 谈到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次听感觉

这考生还不错,结果一上午来一个这样说,再来一个还这么说,又晕了!

休息时,我身边的一个大学教授说:“这是哪个培训班教的,真想把他们老师拉出 来揍一顿!”

五、不了解社会的答法

1、一些市区报废的机动车流入农村,一些学校用来接送学生,怎么解决?

答1:让农机局去检查

答2:让学校买新车

答3:让家长买车送孩子

答4:应该走着去上学

2、公园免费开放人太多怎么管理?

答:不应该免费,重新卖票。

3、某镇政府向农户免费送树苗,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这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 作有何启示? 答:一定要做好农村的环境保护!(这是被出题人给绕进去了,光看前面,没看最

后一题的问法!)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光送几个树苗有什么用!该一心发展经济!

听着有道理,但题的本意好像不是这样的啊!

4、农民种芹菜,丰收了,可是卖不出好价格怎么办? 答: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刚想说好——),提高产量! ——兄弟,您看清题,已经丰收了!

5、未经检测的蔬菜进入市场怎么办?

答:让税务局去查

不错不错,还知道让政府部门去查,比那些说“教育百姓不要买”的人强!

6、一些市区报废的机动车流入农村,一些学校用来接送学生,怎么解决?

这题还有一位仁兄答:发动当地群众,每天早上埋伏在这些车的必经之路上,抓住 一辆废掉一辆!

这答案听着怎么就觉得怪呢?到底是哪儿怪呢?

面试时间共20分钟,可以思考一会再答。

听其他考官说,他们考场上有个考生,一说开始,低头奋笔疾书,不抬头,考官那

个急啊,可又不到提醒的时间,终于,距结束还有三分钟时,该考生抬起头来,说:

“回答完毕!”

这些毕竟是少数情况,被我集中起来说了,出现上述的情况,我分析有几种原因: 一是刚毕业不熟悉社会实际,不了解时事; 二是太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 三是受到网上面试技巧和社会上培训班的影响太深! 其实面试要参考技巧,又不能照搬,关键要放松地答出水平和高度来! 每位考官的手里都有一个题本,除了有题之外,还有很简单的答题要点,可以参照

打分。但实际上,考官不完全依照这个答案的。只要考生答的符合实际,有可行性,再

有点新意和深度就可以得到高分。

前面一位朋友说请我解答一些问题,我很乐意,不过担心自己的水平不足而误人

啊。不过我也是通过社会考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也曾在党校给初任公务员讲过课。对

于考试算是比较熟悉,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供大家参考吧。

这几天工作多起来,我争取休息时或晚上抽空来,大家也可以讨论,希望能对想考

公务员的人助一臂之力吧。

建议你在面试前,看看是否认识当地政府机关的人,给你介绍

一、两位以前做过面

试考官的领导,你穿着准备面试的衣服,请他们帮忙找点题,当场模拟一下,对你的回

题和穿戴、礼仪提点意见。指点和不指点效果是不一样的。

对于紧张的考生,我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很有效的建议。解决紧张不是一日之功。 适度的紧张是无害的。

一是最好能找几个朋友模拟成考场的样子,一字排开,再找点题问你,多练几次试 试。

再就是,尽量提醒自己,不要当作参加考试,能当成自己是老师给他们讲课或是在

聊天最好。即:对于这个事,我来讲给你听听。而不是说,我向你汇报。(可见老师去

面试应该有优势,他们每天对着人讲话)

还有,发现很多人的答题时间是用不完的,20分钟,大多数人在12-15之间。答每题

前花1-2分钟在纸上列个提纲,对着纲说相对放松一些。但准备时间不宜过长。答题时,

提醒自己微笑着看主考官说话,这样从考官这个角度看起来感觉好。

我们这里周二开始面试,周二晚上回家翻看近日报纸,在周一早报同一版上居然有2 道题的答案!

一个新闻是博物馆也免费开放了,但为防止进人过多,要提前预约领票,免费不免 票。另一个新闻是市长访谈,讲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四种措施不让未经检测的菜进入市

场。可见想考公务员,就要关注报纸、电视上的时事,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看标题,或看 也不看! 惭愧地说,我还真的没看过新闻1+1这个节目,争取近日看一下。不过如你所说,评

论语言和思路过于犀利的话,可能确实要调整后才能用到面试中。

我以前参加过笔试阅卷,发现写申论时,有的考生角度不对,让你写一个工作的对

策,有人好像站在社会或新闻的角度来批评政府的工作,不知道你说的犀利是不是指这

个意思,这样肯定不合适。

考公务员,无论是申论写作,还是面试答题,要把自己就当成政府的公务员,从政

府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来回答。但我想,这个节目的思路应该是能借鉴的,分析一个问

题,要从哪些角度来看,该上升到一个什么高度。语言是可以调整的,不能像节目中经

常用到的反问句,要正面回答。 有人问,考试黑不黑,我想这不是我能回答的。希望以后没有人这样问。

我们这里,每一场面试前,几百个经过专门培训的考官,坐在一个大教室,等待考

生抽号抽到自己,才知道自己该去哪个考场,所有人手机上交,而且整个考场大楼手机

信号都被屏蔽掉了,每个考场都有一名监察局工作人员和社会各行业的监督员。

考试出题、阅卷直到公布成绩的全过程都很严密,有人监督。公务员考试现在是社

会热点,大家这么关注,你说谁敢在这里干点什么坏事呢?

当然,如果您能知道面试考官是哪些人,而且你又能认识所有的几百人,还要保证

他们也认识你、答应为你打高分的话,我想也许能有点用吧;或者你有一只神手,抽到

的7个考官你都认识。这些还得以你答得好为前提。话又说回来,答得好,根本就不用托 什么人,对吧?

但是,面试中有一定运气因素的。毕竟是人在打分,每一场的题不一样,考官也不 一样,即使是同一个回答,不同的考官的感觉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所以,我的体会是,优秀的考生在哪一场、面对什么考官都没问题,而那些不太行

的考生也一样,不行就是不行。运气因素就存在于中间地带的考生中。这我想大家都能 理解。

至于有的朋友问到什么类型的题应该怎么答。我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一时还说不

好。其实网上有一些公务员面试的技巧还是不错的,结构化面试走到今天,从某一方面

讲是有技巧可循的。网上有一些答题的模板,我建议大家看一看,应该有帮助。但要注

意不要出现我说的那些现象,即生硬地照搬。

如组织协调题,组织一项活动,确实是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段来回答。我们在

公务员日常培训中讲课也是这样讲的。具体应用到某一题,以开展一次社区宣传活动为

例。事前不仅仅是写计划请领导审阅,你可以说:在事前准备阶段,要到社区摸清基本 情况,如人口、结构、性别、年龄情况等,确定宣传的基本思路,与领导沟通,写出计

划;事中,采取哪些方式来进行宣传,比如发挥居委会的力量,发挥社区小学生的力

量,说几种措施,设橱窗啦、贴宣传画啦、发宣传材料、组织演出、竞赛等等,这些是

没有固定答案的,措施说得越多越好,越有特色越好。

在执行过程中,大多数人都知道来上一句“做好经费的预算和申请”,但我发现没

有一个考生想到“花小钱办大事”这个层次,没有人说尽量节约经费,办得既热闹又节

约。或者说,有的活动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经费,有的考生也照说不误。

还有一些套话是,“注意在过程中协调各方关系,注意应对突发事件”或者“做好

安全保卫工作”。这些话本身没有错,但不要一字不变地说。可以变成自己的话:具体

协调哪些单位和人的关系,注意在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以便有不妥之处能及时修正,

如果涉及人员安全的话,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这样感觉就好多了。

事后,大家都一模一样地说:写一个总结报领导,自己也总结经验教训。这话也可

以变通一下,组织完这项活动,听取一下居民的意见,写一个总结报领导,或者在媒体

上宣传一下,同时也把所有的材料存档,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提供参考。

大家看,加入具体的内容,就比简单地说事前事中事后效果要好得多了。

我估计很多考生一看这题组织协调题,就喜上心头:我准备了这题的答案!一高兴

就原样背出来了,忘了加入细节。

这里也有一个小技巧,可以这样说:“如果……,就……”。如:

别人对我产生误解。如果有合适的时机,我就与他沟通解释一下,如果没机会,那

我也不会在意,毕竟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大家对我的人品与做事方式有了了解,误 会自然就消除了。

这样说,相对于“我一定要找他解释清楚,消除误会”这种说法,就不显得生硬, 大家以为如何?

对于综合分析题,补充一点: 一要全面。如分析一些大学生到农村锻炼有临时观念的现像,可以先说,这种现象

是现实存在的(这句话也是一个小技巧,我觉得在很多题里可以做为第一句),然后先

分析内因,即当事人的心态,再分析外因,即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社会环境、机制,从

小到大,一层层分析,显得有条理。

二是辩证。如某市市民对政府禁用一次性筷子这一举措褒贬不一,你怎么看?

从正面可以从节约能源来说,这个很容易想到。但提到反面的人就少了,反面可以

说,市民对使用非一次性筷子会担心消毒及卫生的问题。

如果想使话题轻松一点,可以这样说:“比如我本人,到饭店吃饭时,有的饭店既

有一次性筷子,也有不是一次性的,我就很为难,想节约点资源吧,又担心不卫生,估

计市民像我这样想的不在少数,如果能卫生方面出台举措,打消大家的顾虑,我想大多

数人还是会支持禁用一次性筷子的。”

或者也可以提到现在很多饭店用那些收费一元消毒的碗杯勺的使用反响,或者能说

饭店成本、加重消费者负担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举一反三了!

能举一反三,举上几个例子,或提到其他国家及城市做法的考生,得高分就很容易 了!

你看,这样说,是不是显得很全面呢?

在综合分析题里,要善于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如上述所说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内因和外因,还有事物的发展规律、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等。

如果能在答题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或者只是提到就行,那考生就是比较有水平的

啦。而这些稍加训练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学过不少哲学知识!

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办法都可能出现不公平,我们只能尽量消除不公平

因素,但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目前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说白

了,答问题答得好,就一定代表能力强吗?就一定能做好公务员吗?不敢肯定。很多能 力强的人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呢。

前面我也提过,考试中能力和运气的因素都是存在的。

五一全家到周边城市转了转,到处是人,动物园里人挨人,挤都挤不动,我一直在

想,现在我们的生存压力真是不小啊! 这个文章比较热也是这个原因吧。大家都比较关注公务员考试。而我当年参加社会

招考时,第一次报名都没有形成1:3的比例。现在让我再考,真未必能考上了,呵呵。

十年前公务员收入比多数企业都低。

这是报考乡镇公务员的一道体现职业特点题。

有一点需要注意,我忘了前面说过没有,遇到类似需要提出对策的题,最好不要一

上来就直接说措施。可能的话,先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和危害。

此题中,原因主要应该是利益驱动吧(报废车便宜),但造成了安全问题。 我认为:

措施一:从源头入手,杜绝报废车进入农村(这句体现了前面一个朋友说的虚实结

合的原则,这句话属于有点虚的,但放在答案中非常到位)。

加一句:从源头上杜绝(堵住、治理)……,也是答题时可以应用的有效句,大家 体会一下。

措施二:加大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在这里,如果能准确地说出是哪些

部门来联合执法,肯定会得到考官的另眼相看)大家可以根据经验想一下,但肯定不是 农机局!

措施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解决车的问题),这时你不需要考虑有没有这笔钱!

其他还可以说,加大对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他们意识到危害性。

有的考生在执法时提到了教育局,车管所,交警,街道办事处等等,都算是不错的答 案。

还可以在开始时分析一下,农村很多学生住得远,交通不便,所以才会有学校用车

来接送学生。可能有的考生不了解农村情况,才会说出:让学生走着上学就行,不用坐

车;或者家长买车自己接送这样的答案。

其实,我刚拿到题本时,也觉得这题有难度。

但是,面试的第二道组织协调题是:接第一题,如果让你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一次执

法活动,你该如何组织?

这时,我就想,这不把答案都给出来了吗?就看考生是否聪明了!

我们考场有个考生,第一题答得很简单,可全答完之后,又要求补充第一题,说出

了开展联合执法的措施,我想应该是她看了第二题,意识到了这一点!

前面我说过,分析问题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你只说了一方面的,即要不断充 实自己。

还可以说说,那些凭关系找到好工作的,如果他们不及时地提高自己,那他们的发

展后劲就会不足……,也可以说,学习好不等于能力强,有的人单纯觉得自己学习好,

就认为自己一定会找到一个好工作(我的一个领导就常说,怎么才能进步?能力+机遇均 不可少),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明早开会要早休息,没时间多谈,总之,答案无一定之规,分析的面越多越全越

好,既实在(承认这种现像存在,也承认人要有机遇)又谦虚(分析学习不等于能力)

又有高度(加强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个答题要求是不是有点高?

考官心得

某省申论考官阅卷心得(优秀)

考官主持词

2个考官

【最权威】申论考官阅卷心得(推荐)

政法干警面试心得:考官喜欢干练之人

面试考官心得体会

各位考官好

考官谈面试

考官工作纪律

考官心得
《考官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