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教学模式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记得看到这句话时,脑里满是问号,这是什么意思呀?于是赶紧查找资料,才明白大致的意思是“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最后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由此想到,这不跟我县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样的吗?

我县“读、疑、解、思”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两年多,在教育局领导和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语文教师们也树立了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下面谈一点自己运用这个模式后的感想。

一、理念认识

“读疑解思”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过程,是课文教学的大过程,也是细节教学的小过程,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四种基本方法。突出“读”,读通读顺是前提是基础,熟读过程生疑问,品赏诵读解疑惑,读是主线,贯穿全程。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更要教给学生读的技巧和方法。突出“疑”,疑在读中产生,“疑”有对整篇文章的“大疑”和对文章细节或字词句的“小疑”,“大疑”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小疑”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化“大疑”为“小疑”,解“小疑”破“大疑”,在质疑解疑过程中,积极激发学生思维,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疑问,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疑是课堂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要渗透到整个课堂。“解”要突出独立与互动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不同难度不同价值的疑问,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式解答,也就是说要相机而解。解答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完成课标教材要求。“思”即反思,是小结巩固拓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扎实有效。“读疑解思”从模式操作来讲,是四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但同时还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四种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创造性地用好这一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改观

传统课堂上,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思维不活跃。现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师生互动,教学变得有趣起来。这都得益于新模式的运用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新模式的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老师们克服传统教学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尽量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意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引导他们发现知识,探索知识上。如阅读教学,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识字教学,你认为这个字应该怎么记?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不错”,“你很棒”,“真好”等等课堂用语不再是奢侈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老师们努力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逐步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状态。

2.呈现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提出:“让学生们每天几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往学习方式的单一化把学习活动变成为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新模式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两年多来,老师们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了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尽量把读书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自主地读、感悟、发现问题,学生“自能读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教师充当了学生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关于合作学习,老师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识字课上,学生合作交流识字方法;阅读课上,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重点问题;习作课上,交流各自作文,合作修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探究合作学习,大大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变得活跃敏捷和富有朝气。

(二)学生的变化

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学习就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学生的体验就是苦涩的痛苦的。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他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其乐融融的。两年多来,我们一直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学生喜欢读书吗?乐于上课吗?课堂投入的积极性如何?主动思考问题吗?我们发现,与过去相比,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教材,加强了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另外老师们的新理念也充满了尊重和理解,使学生变得爱学习了,能力也自然随之增强了。这就是新的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识字多了,阅读能力强了。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了,他们不仅从书本中识字,也从生活中,从各种学习资源中识字,并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现在学生比以前的学生的识字量有了明显提高。识字量提高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促进学生的阅读,提前阅读,广泛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2、表达和积累的能力增强了。课内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老师们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地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课外背古诗,背名言警句,读童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累量,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外积累和阅读量的增强,使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也是以前的学生不能比拟的。学生质疑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新模式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的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教师的提升

教师们在课改浪潮中都接受了一次洗礼,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新模式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学策略变了,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是广泛的,是绝不仅限于教材的。教师们有意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开发资源,在教材的空白处开发资源,在学生学习的难点处开发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

现在教师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行动研究日趋成熟。教师注重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我县推行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师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得以培养和增强,校园文明氛围得以形成,学校真正成为了师生的乐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继续不断探索新模式的运用与研究,为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而不懈努力。

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模式

高年级语文自主教学模式设计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统计学教学模式论文

(论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及策略

教学论文高中语文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模式如何开展论文

语文教学模式论文
《语文教学模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