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蜀道难》创新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3: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浪漫诗风。

2.走进李白,理解李白“进亦忧,退亦忧”的矛盾内心世界,体悟其伟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说:我们可能平淡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李白的诗,突然间显出来光彩。

让我们梦回盛唐,去倾听李白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歌唱。

二、初读文本

师:李白的诗作风格奔放自然,色彩瑰伟绚丽,想像丰富,意境空灵,是屈原以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那么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下面,老师首先朗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的时候,请同学们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尤其要听出语气。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地大声诵读两遍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

(1)先检查几个词语的读音。 鱼凫(fú) 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mén shēn) 抚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崔嵬(wéi) 吮血(shǔn)星宿(xiù) (2)个体学生朗读。

(3)学生点评刚才同学朗读的情况。

(4)教师予以具体指导该怎样读,停顿,节奏,声调,语气,等等。

①“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要读得很有声势。“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④“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问君”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⑤“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前四句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⑥“剑阁岭炼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

⑦“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师:根据老师的指导,大声诵读全诗。

三、文本探究

师:诵读全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哪位同学起来说说?说什么都行。 学生思考后回答。 参考内容:

1.奇幻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多么神奇而美妙!

2.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与夸张,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和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后一句写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砍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连峰绝壁,砍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的主观抒情。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句,反复出现了三次。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古代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叠唱(反复)这一形式。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险危的深沉浩叹。总之,主旨句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

4.诗歌的语言。

师:刚才啊,有个同学已经说了新奇的比喻,这篇课文的语言还有什么特点? 生继续说。 参考:

诗歌大量运用长短不齐的杂言,劈头就用了独特的句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下去忽而五言,忽而七言,时而短至

三、四字,时而又长至十几字,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在句式的屈伸变化中把诗人的激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师:说得好,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读一下这几句? 生:朗读。 师:点评。

生:李白都运用了电影的语言,笔法变化莫测,语言奇崛雄肆。如“连峰去天不盈尺”六句。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

师:“电影语言”的赏析很美。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大家朗读一下。

四、深层探究

师: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蜀道难》表达的思想感情自宋以来,众说纷纭。大约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说(鼓励学生立足文本,见仁见智):

1.通过描绘陇蜀沿途风光,赞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热情地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热切愿望和睥睨自然的无畏精神。 3.展示了诗人那傲岸不屈的个性、广阔豪壮的襟怀、追求不平凡的创造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

4.充分地体现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着的李白的悲愤和苦闷。

五、课堂小结

有人将李白的人格魅力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得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李白非凡的自信甚或自负、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下面给同学们时间背诵这首诗。

能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七、布置作业

不同的角度探究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特色。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 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 教学设计

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蜀道难》创新设计
《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蜀道难》创新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