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途径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26 08:37:3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对教材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最后形成共识,实现从知识到情感的内化;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书画之乡——固镇》,介绍我县正在进行的创建中国书画之乡活动,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积极争创“中国书法之乡”。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而我们固镇人借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来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你了解书法艺术吗?如何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呢?(板书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 材料:

书法与变迁中的社会文化

晋代内乱外患,社会动荡不安,上层纷争不断。士子视从政为畏途,一部分人向哲学思辨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与此同时,书法艺术逐渐从追求外在形式转向内在的气韵。

——晋人尚韵

唐王朝建立以后,文化主流形成儒、佛、道三家并行。由此,基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需要,基于追求规范正统的大国心态,唐王朝以书取仕,对书法明确提出了必须合乎“楷法遒美”的要求。

——唐人尚法

宋代开国不久便内忧外患,深陷政治危机。因此民风文苑中缺乏初唐盛唐人们锐意进取的气概。文人士子在“兼济天下”的愿望难遂之余,只求“独善其身”,由外部世界的拓展转向内心世界的探求。

——宋人尚意

随着明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汉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明代中叶,文征明等人登上书坛,文征明的小楷最为出众,其书法态势稳健秀整,令人悦目赏心。明人尚态,这个“态”字中包括有韵、法、意,是吸收前朝精华,融合百家之长,另成一格的。特别是晚明诸家,在行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旧的书法形态、意态作了创新和突破的,他们继往开来,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席位。

——明人尚态

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潮在得到了更好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由此现当代的书法可谓百花齐放。

——现当代百花齐放

问题探究1:为什么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这对书法艺术的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时代在变迁,经济、政治状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反映到文化上便是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书法艺术也不例外,这启示我们书法艺术的创新一定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问题探究2: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而明人尚态,这个“态”字中包括有韵、法、意,是吸收前朝精华,融合百家之长,另成一格的。特别是晚明诸家,在行草方面有其独

到之处,对于旧的书法形态、意态作了创新和突破的,他们继往开来,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席位。这对书法艺术的创新又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材料:目前,书法界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我们要使之复兴,首先要强调继承,对一些中青年尤其要强调“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扎扎实实地练习基本功,对那些造诣较深的书法家,则在鼓励他们创新。

——田英章

问题探究3:我们怎样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也不能固守传统,脱离时代。

探究活动二:

播放新闻视频《李斌权\"书法与交响乐\"登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

问题1:书法家李斌权将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同西方的交响乐紧密融合在一起,为现代音乐和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这对我们书法艺术的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问题2: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怎样做到文化创新上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概括,教师点评。

原因:(1)文化具有多样性 (2)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要求:(1)态度

(2)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

正如书法家田英章所言,目前,书法界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键盘大有取代毛笔的趋势,我国的书法艺术将走向何方?

探究活动三:

观点一: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文化元素求创新,而且,中国的书法艺术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什么玩意,老“古董”, 我们应该把西方信息技术全盘照搬,取代书法艺术。

问题3: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评:

展开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有效调动,课堂出现的问题教师能否机智驾驭,这就要考验我们教师的功夫了。

推荐第2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教材分析】

本课题共设三目,第一目“继承传统,推成出新”。教材通过陈述雕刻艺术的发展和中国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一个问题的设计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古今的发展对比和一个问题的设计阐明文化创新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入时代精神。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首先,教材先引导学生列举实例印证面向世界,借鉴交流文化进行创新的实例。通过对《梁祝》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三目“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教材设计三种观点的辨析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教材最后一段意在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的启迪。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世界文化多样性”第四课“传统文化继承”第五课“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学习文化创新的三条途径,在理解上没有阻碍,但是学生在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进行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过程中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如何面向世界。如何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些问题学生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

●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4)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文化创新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的和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1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2013年春晚儿童创意节目《剪花花》、《春暖花开》、中西混搭《茉莉花》等,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 教学策略分析

【整体思路】

通过【回味春晚 ----感受文化创新魅力】、【解读春晚----感悟文化创新途】、【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三个环节,以2013年春节晚会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加深对文化创新途径、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的理解、认同与应用。

● 教学过程分析

【回味春晚 ----感受文化创新魅力】

课前歌曲播放:那英在春晚演唱的《春暖花开》

配滚动图片:展示2013年春晚视频与节目图片意在将烘托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回顾春晚。

教师:同学们,伴随着那英在2013年春晚演唱的一首《春暖花开》,我们走进了播种希望的春天,也走进了今天文化创新的课堂。每一年的春晚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同学们今年春晚你比较欣赏的节目有哪些?请说出你的理由。(设计意图:本问题设计以春晚图片视频配以音乐意在创境激趣,将学生引入到春节晚会的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回顾春晚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列举喜欢的节目并说明理由

教师板书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引导学生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解读春晚----感悟文化创新途】

同学们畅所欲言分享春晚为我们准备的文化盛宴。每个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一个根本原因是他们都有所创新,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要进行创新首先要立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并富有时代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也就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春晚一大亮点儿童创意节目《剪花花》有网友将之与《千手观音》相媲美。那么通过视频我们大家一起再次欣赏这一节目。边观看视频边思考: 结合《剪花花》分析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PPT播放视频《剪花花》片段)

2 教师: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令人震撼的,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节目是对我国哪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学生:剪纸艺术。

教师:同学们对剪纸艺术了解多少呢? 学生:窗花。

教师总结: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这里老师带来了两幅剪纸(教师展示)。这是我们春节的剪纸,中间是字,寓意阖家幸福,周围是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第二幅:中间是“福”,下面是鱼的图案,配以文字,意指全家有“鱼”(余的谐音),全家有“福”。老师是是否拿倒了,传统习俗是倒着贴,意指“福到”。剪纸艺术蕴含着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

PPT展示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在今天也得到了发展,随着时代在不断地变化。

学生思考:《剪花花》是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设计意图:本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解决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文化创新的过程总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成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即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PPT展示知识点)

春晚的另一大亮点是混搭,以前宋祖英、周杰伦混搭。今年中外混搭,但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大屏幕展示。

有人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应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应引进外来文化。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题的形式解决文化创新过程中为什么、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要处理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学生讨论,并对他们进行指导。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的过程总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在借鉴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才能发展本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同时我们我做到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做到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外来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T展示知识点)

以上是我们结合2013年春节来分析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第一单元我们学习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例如我国的服饰创新“旗袍”、科学技术创新“神州九号”“动车”、文艺创新“粉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济南的“粉墨”,是传统京剧与杂技结合的一种创新。)、思想理论方面“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新意在弥补一案到底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到文化

4 创新不仅仅是指文艺创新)。

无论哪一种文化创新都是基于实践的基础进行的,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都要立足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积极践行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PPT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现在一次创新的机会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PPT展示:“校长杯”戏剧节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师生欢迎,各界好评。作为参赛者的我们如何在戏剧节上进行创新?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班的戏剧节表演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提供了往届世界们的精彩表演。希望能给同学们些启发与灵感。(视频播放我校戏剧节《雷雨》片段。)

学生分组对《雷雨》进行创新设计并展示。教师进行简单点评。

课外作业:运用本课的知识点继续对本班的戏剧节进行创新设计,为本版在戏剧节上的精彩表现添砖加瓦。

●教学活动反思

教学需要经常反思,及时反思,在反思中寻找不足,在反思中不断提升。众人拾柴柴火焰高,首先感谢组里老师们的帮助与指导。下面首先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分析:

(一)课前准备充分:第一,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和认真分析学情。只有准确地分析

5 材情和学情,才能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才能更准确地选取材料、设计问题,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第二,认真查找典型的和最新的资料,补充课堂的教学。一堂好的政治课要与时俱进,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选取学生比较关心的、感兴趣的材料。在准备的过程中反复查找资料并且通过多次试用,开始用莫言作为案例,但是学生对于莫言了解不是很深刻,最后采用学生熟悉的春晚。用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贯穿本堂课。 第三, 体现政治课的特色,时代性与政治性,查找时政资料十八大内容以及国家的大事,以提升理论的高度、深度。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理念,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设计特色鲜明

1.“文化味” 文化生活是一门学生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来学习知识,而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只讲知识。本节课运用春晚节目在课前课中营造文化氛围,通过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展示学生在文化中学习知识。是这次授课的一大收获。

2.一案到底,其他案例作为辅助。一案到底教学贯穿课堂使课堂思路清晰,案例选取学生熟悉的春晚节目,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其他案例作为辅助,弥补一案到底教学法单薄的弊端,也可以使学生理解文化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文艺创新。

3.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学生上学期学习哲学知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复习哲学内容,在不断地复习中增强学生对哲学的理解。

4.预设与生成较好。本节课通过两个预设问题处理课本中的重难点,尤其是第二个关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5.教材处理较好 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原则,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此对本课的内容设计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不作为重点处理。而把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及作为重难点来处理。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仍有不足之处需要继续不断努力。 1.继续挖掘学生资源 本节课中学生在谈论春节晚会的节目过程中大量的资源可以在后面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继续运用,本节课仅仅把学生的资源作为导入新课内容学要进一步挖掘。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本节课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不够充分。

3.教师个性魅力的展示 教师在本堂课中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情感升华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还需继续加强。

推荐第3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者:李清萍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文化创新既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悟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2.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 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要点。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1 教师:请欣赏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片段。(播放视频)

教师: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讲授新课】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

(投影)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本框的第一目。

教师:请欣赏两幅中国画(投影),你们知道这两幅画的作者是谁吗?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张照片(投影),提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投影)(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学生:(回答)。

教师:分析,(投影)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师:让我们赏析一首古代诗歌《关睢》。

(投影)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窈 窕 淑 女,君 子 好 逑。 „„ 教师:请讨论并回答探究1(投影)

探究1: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至现代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投影)(2)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对传统文化的角度)

教师:请看探究2。

(投影)探究2: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文化创新的这个过程呢?

教师:请同学们在组内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在处理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上,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文化创新既要重视文化的继承,又要重视文化的发展。

2 教师:接下来请欣赏一段乐曲《梁祝》。(播放音乐)

教师:你们能说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新之处在哪里吗? 学生:(回答)。

教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投影)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本框的第二目,阅读完之后,思考探究三。

(投影)探究3:《梁祝》取材于中国古老的传说,用小提琴奏出主题,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是祝英台在诉说昔日往事。梁祝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

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得要经历的过程。

(投影)(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外来文化的角度)

教师: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这句名言,用在文化的创新、发展上,对我们有这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相互学习和吸收优秀成果;第二:相互借鉴;第三:在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投影)(2)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 教师:下面请看探究4(投影)

探究4: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你能举例说明吗? B: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共有两个问题,

一、二组的同学讨论第一个问题,

三、四组的同学讨论第二个问题,现在分组讨论。

教师: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边放投影边讲解)。

3 (投影)(3)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①海纳百川的胸怀②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③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教师:下面请欣赏中国版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播放视频) 视频播放完后(投影)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师:结合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请同学们阅读第三目的内容。然后,在组内合作、讨论探究5。

(投影)探究5:判断正误,并说明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观点一:西方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应该照搬过来。

观点二: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传统杂技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非常精彩!

(投影)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正确方向

教师: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

(投影)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构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的过程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多样性 (3)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4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推荐第4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顺德区龙江中学曾校(15302428668)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内容。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同时,本课承前启后,对第三单元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学习体验“文化创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浅薄及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深度和理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②通过材料探究,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当地的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②通过对岭南美食文化节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奉献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突破重点: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结合材料,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四、教学构思

1、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文化现象、引发思考、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辩论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在教学过程中以岭南美食文化节的举办过程为主线,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4、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乡、爱国热情。

五、【教学方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第七届中国岭南美食文化节宣传广告》。

()

展示材料: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嘉麟)记者昨日获悉,第七届中国岭南美食文化节已经全面启动。美食与文化旅游“牵手”成为文化节的一大特色。

据悉,本届美食文化节将继续注重美食与旅游、文化的有机结合,提升顺德美食品位,展示顺德城市形象。期间将举办顺德旅游美食摄影大赛、《传说顺德》微电影大赛、“人生百味”顺德传统习俗文化博览会、中秋万人赏月文化晚会等美食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活动。

老师点拨:顺德大力打造文化品牌,为文化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探究新课、突破重点】

老师导入:在上届美食文化节中,龙江煎堆、双皮奶等被评为第一批顺德菜代表菜式,并进行英文译名活动。()

展示材料:此次顺德美食微电影大赛,最终粤X工作室推出的《蝴蝶砂》获得金奖.《蝴蝶砂》讲述的是一位小伙子与年轻姑娘通过“虫崩 虫少”结缘,并且一齐面对风浪不离不弃的故事,契合了大良的名小吃李禧记“ 虫崩 虫少”的传说,让人通过情感了解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令人感动。以此推向高潮,绕有余味。

克服两大错误倾向: 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技术是实现教学的工具;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用技术服务于人。互联网教学能够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互联网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过于追求形式,影响课堂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信息超量,学生疲于应付,抑制了学生思维;思维异步,忽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降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提高互联网在政治课堂中的教学实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互联网式的政治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质疑的,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问题的发现者、学生与知识和方法的中介者,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协作学习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双向交流是教学的灵魂,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3、互联网的应用,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和提高。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因此,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应用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推荐第5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彭丽媛女士随习近平主席出访的中式服装(旗袍)为突破口,力求通过旗袍的发展轨迹诠释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旗袍的中国元素以激发兴趣、通过自己设计旗袍深化对文化创新途径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五课第二框,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既具有实践性,也具有理论性。本课之前已经讲授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本课将文化创新引入到实践层面,需要生动、通俗易懂的示例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中国传统服饰-旗袍为本课的主线,学生主动探索旗袍的变化轨迹,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增加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社会实践既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史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一)合作探究法: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旗袍的基本构成部分,分组抢答视频中体现出的旗袍基本元素。

(二)体验法:通过自己动手设计旗袍、讲解设计理念,认识文化创新的途径。

六、教学设施

多媒体平台、导学案

七、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最近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出访了英国,其中彭麻麻所穿中式改良旗袍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进行一个小组抢答活动,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出现的旗袍细节之处(襟、领、袖、裙、扣、图案)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抢答

教师: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但是无论怎样,旗袍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很多女性都喜欢穿旗袍。(展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政治界的女性,还是演艺界的明星,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热爱旗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旗袍的演变看文化创新。

(二)入关前-山林中的粗犷与实用

教师:旗袍的\"旗\"字,就是指旗人,也就是满族人。这一时期的服装是男女不分的,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还不能够叫旗袍,叫满人袍服。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御寒保暖(东北地区寒冷)、窄袖(女真部落善于射箭)、束腰(悬挂武器和猎物)、两侧开叉(方便骑马)。根本原因是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三)康乾-皇城里的精致与奢华

教师:清军入关,登上权力的顶峰。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叫做旗女袍服。请同学观看图片,讨论:与入关前相比,清朝旗女服饰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下摆、袍袖宽大(展示雍容富贵)、配饰繁复多样(显示身份)、丝绸锦缎(江南供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物产丰盈,康乾盛世。再一次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民国-上海滩的妩媚与时髦

教师: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旗袍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这一时期的旗袍唯上海旗袍最具有代表性,比如林徽因,张爱玲都喜爱穿旗袍。

请同学们对比清代旗女袍服和民国旗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与清代旗女袍服相比,有哪些异、同?2.为什么?3.在文化创新中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

变化之处:西方人体美态观念(紧身合体,曲线性感);西式裁剪(西式翻领、短袖简洁、垫肩)

不变之处:图案(龙凤、梅兰菊竹、山水、青花);丝绸、锦缎面料

原因:上海的地理位置、对外开商历史、女性社会角色(社会实践在发生变化)

启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五)反对错误倾向

教师:请同学看这样一款旗袍,对于这款旗袍你怎么看?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喜欢与否,是每个人的自由。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简洁、大方,具有时装元素,中国传统旗袍充分吸收了欧美时装元素,反对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不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丢掉了中国风,应该具有更多的中国符号,反对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但无论怎样,这启示我们,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能离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联系教材95页\"全面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六)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的服装搭配,重点突出彭丽媛多次出访穿着中式旗袍,展示彭丽媛的服装设计团队,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配合板书)

本节课通过梳理旗袍的发展演变史学习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文化创新中,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还要张开双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旗袍作为主线,一例到底。学生对服装既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的争议很大。因此,本节课特别注意了\"旗袍\"这一词的使用,查阅了相关学术著作,如刘瑜著《中国旗袍文化史》。旗袍的演变史可以从清前期满人袍服开始,经清朝旗女袍服至民国旗袍,可以说,旗袍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杰作。

对本节课课后进行反思,有一些需要以后注意和改进之处:(1)问题的设计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学生讨论的时间问题,应该将讨论重点放在不同时期服装的变化原因上(3)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高考

推荐第6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www.5y

kj.co

m

〖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1、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1、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1、展示:名人作品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设问:①你了解徐悲鸿吗?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1、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1、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教师对①予以点拔;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1、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1、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1、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1、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③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④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第二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南平市高级中学

邹义福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教学过程[走进新课]师:同学们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多媒体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1、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2、对《千手观音》了解吗?生1: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生2:舞蹈《千手观音》是由21名聋哑员表演。千手观音的千手以扇面排列数层,如孔雀开屏。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千手观音表达度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之意。生3:丰富的手姿变幻来诉说内心的语言,特别适合聋哑人表演,手语应用在舞蹈之中变成了舞蹈语言,变幻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更富有艺术美和感染力。师:关于舞蹈《千手观音》,我们同学们知道得很多,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舞蹈《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推进新课]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探究思考问题。雕塑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塑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塑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木雕、牙雕、沙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

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精神。思考:从上述雕塑艺术、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师:我们如何认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呢?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生: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这一过程呢?请大家结合课本P53页,思考一下。(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多媒体展示:(孝顺故事)“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生:能够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那种具有毒害性质的“孝”已经被基本消除,而其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不但被继承下来,而且还注入了新的内容,给予了重新诠释。体现了批判中有继承,在继承中又得到了发展。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生1:创新不能离开传统,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生2: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④注意: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合作探究]

我们共同欣赏名人作品。你了解徐悲鸿吗?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思考:从徐悲鸿的作品你想到了什么?生1: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生2: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溪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的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生3:徐悲鸿的作品使我们想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师:大家对徐悲鸿的作品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新,我们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师:文化创新的第二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请大家讨论)生1: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生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多媒体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师:思考:从奥运会会徽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多媒体展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图片师: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大家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讨论回答:多媒体展示: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以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为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表现在思想、理论的发展上,也表现在文学艺术形式的变迁中。对此,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生:能。比如,我国唐朝时,日本派了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长安街头常常可以见到日本留学生的身影.这些人学成以后回到日本,把大唐文化带到日本.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日本的“和服”起源于唐装.特别是日本文字,使用中国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作为片假名,记录日本语言.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又向西欧国家学习,引进外国文化,使日本经济日益强盛.但这里,日本对外国文化不是全盘吸收,是取长补短,把外国文化融汇到自己的文化中.师:同学们分析很好,那么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结合教材)生: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合作探究]师:下面我们一起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2、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师: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生1: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生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师: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生1:首先,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以此为基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就失去了根基;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面果。生2: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实战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生3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开展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以发展本民族文化。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师: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合作探究]师: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第55页,共同讨论探究问题。多媒体展示: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上面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讨论)生1:观点三是正确的,观点

一、二都是错误的。生2:因为,观点一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旨“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观点二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是一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三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生3: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长处,各族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文明的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所以,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师:以上三个观点实际上都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即要求我们外来文化有一个正确的态度。(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生1: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首先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生2:我们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我们把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教育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师:接下来就本节课内容我们共同小结多媒体展示生:学生一边回答一展示相应内容。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延伸新课]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请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www.5y

kj.co

m

推荐第7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_1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www.daodoc.com【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文化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在XX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21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

、展示:舞蹈《千手观音》(视频)精彩片段(4分8秒)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①舞蹈的表演者是谁?

②对《千手观音》了解吗?

2、教师点拔:对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优秀艺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用现代舞的技法加以表现;音乐上独帜一树,同时用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把我国古典音乐与舞蹈的丰富内涵表现的栩栩如生。

学生边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边思考两个问题

用《千手观音》视频作引子,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的热情,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千手观音》的创作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问题,导入新课。

一、

继承传

统,

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多媒体展示(图片①与材料②)

①雕塑艺术作品:(石雕、木雕、沙雕等)。

②文学艺术(2张诗经)边展示边简要说明。

2、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

认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从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事例中得出:文化创新的两条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继承传

统,

推陈出新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的过程。

②着眼于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途径。

1、引用上述两组材料,教师提出:从上述文学艺术发展过程的事例看,引导学生思考;

①、文化创新是个怎样的过程。

②如何理解这一过程。

2、显示:①②这个过程,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积极思考、分析后查找教材内容作出①②结论

通过两组材料展示,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文化创新是个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过程的道理。

③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显示(孝顺故事)(漫画与文字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2、讨论探究能否从道德继承中看出文化的创新?

自学教材知识,自主思考问题,找出答案。

利用教材可读性特点,通过自学,学生必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单一性。从“孝”这一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既不能离开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欣赏徐悲鸿名人作品

、展示:名人作品

图片①徐悲鸿2张照片(生平)

②徐悲鸿3幅作品展示(奔马)教师简要说明。

2、设问: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

②从徐悲鸿的作品中你想到什么?

思考、分析,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通过对徐悲鸿的代表油画展示,加强德育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内化品质、外化行为;尤其是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这些作品展示让学生唤起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展示(XX年奥运会会徽)图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会徽图案并讨论探究:从奥运会会徽图案设计上,对于文化来说我们感悟到什么?

2、教师在学生讨论作答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加以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会徽图案,经过讨论,各小组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

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之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只有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展示:图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

2、教师提示: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上,能否全盘否定外国文化?

自主思考、分析、表态,发展、创新文化要博采众长。

运用图片创设生动,直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显示(链接):结合教材第54页探究问题,组织讨论并要求学生回答: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

学生思考举例分析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时,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

实例分析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现中华文化创新要善于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综合创新。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赏析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显示(链接):边展示优美动听的音乐:《梁祝》主题精彩片段(1分11秒),一边进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讨论。

2、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①、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器演奏对效果有何影响?

②、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3、教师对①予以点拔;

:突出音乐个性,使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分展现出西洋乐曲的丰富表现力。2:中华民族戏曲曲调运用西洋交响乐曲的演奏形式,把《梁祝》主题旋律加以创新,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通过文化交融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认真赏析音乐:《梁祝》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通过悦耳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经过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说明本民族文化可以与其他民族文化寻找共鸣点,人们在优秀文化唤起美好情感的方面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2)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展示:(材料)对待外来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观点三: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质疑过程中,教师适时、针对性点拔,让学生认识上得到升华,才能保证学生在将来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

、积极思考,分析、归纳形成正确观点。

2、全班分三组,每组派代表阐述观点,其余成员补充。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提高认识。

2、经过课堂讨论疑难问题,一方面能使疑难问题更加明朗化,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使基础知识得到巩固,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课堂练习:目前,延平区有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

、设问: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请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2、教师点评:

①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

继承传统不可全盘吸收。

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搞一刀切。

创新和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的问题。

思考,从文化传统的知识角度,分析目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项活动的现象,并作出评价。

巩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知识的运用。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们认识到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创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教学反思:

①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②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匠心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本课堂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新课标第一网

www.daodoc.com

推荐第8篇: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作品(原创)

海南华侨中学 周立颖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时为1课时。

二、教育教学三维目标

感悟到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能通过事例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能认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另一基本途径之二,并能认识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上一框题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引出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才是根本落脚点。

2、讲授新课

(一)文化创新的途径

让学生尝试,假想自己作为一个个缔造生活的劳动者,该如何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一次次新的挑战,感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的真谛。并通过活动及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进行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丰义”的错误倾向。

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走进生活:

布置课后研究课题。

推荐第9篇: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时为1课时。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难点:

(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思考,谈谈该影片为什么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对文化发展而言,它的成功表明了什么道理?

成功表明:文化要想发展,就需要文化创新。那么,文化要怎样创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文化创新的途径。

2、讲授新课

(一)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08年暑期美国梦工厂年度影片《功夫熊猫》在全球火热上映。 学生观看片段,探讨它的制作秘籍。

合作探究:从《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看,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呢?如何体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总结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生阅读课本P51页的探究一:思考从上面雕塑艺术发展的事例来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进行说明。

教师明确:材料说明,文化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要点点拨:①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我们都有继承,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推陈出新的同时,还有革故鼎新。

②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过渡: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生生不息除了做到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还需要什么呢?

(2)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试想一下:当中国杂技遇上西方芭蕾会是怎样呢……

材料:由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投资制作、中国广东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芭蕾《天鹅湖》荣获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

学生欣赏图片并思考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给我们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成功经验是不仅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而且注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成功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要点点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什么样的过程?(答案课本P53) ②问题2: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 想想杂技芭蕾《天鹅湖》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是如何做的。) 总结: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

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取长补短。 ⒉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互相借鉴。 ⒊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基本原则。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学生思考课本P55页的探究问题。

问答:哪些认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进行简要分析。

教师明确:观点一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观点二是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两者都错误,我们应该树立观点三那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引出两个概念:什么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什么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让学生掌握。) 总结:

(1)克服错误的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树立正确方向

要把握好两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精华。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课后巩固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知识,谈谈“运动兵马俑”的出现,给你什么启示。(播放相关视频)

推荐第10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详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详案

今年暑期档上映了几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期中票房最高的就是这部。(呈现PPT)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播放《捉妖记》海外宣传片)

同学们暑假去看《捉妖记》了吗?你觉得《捉妖记》和你以前看的国产电影有哪些不同?(同学谈)这些不同源于什么?(创新)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文化创新有哪些途径呢?诶,这便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探讨的话题。(PPT呈现课题并板书)

《捉妖记》是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上映获得票房最高的电影。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呢?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PPT播放材料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一,思考这部影片的场景来源于什么?给我们什么文化启示? 生:读材料并回答。来源于实地考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师:同学们回答地非常好。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进行文化创新时必须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呈现PPT并板书)

任何的文化创新只有基于社会实践,才会接地气、有灵气,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PPT呈现)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既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好了,《捉妖记》的场景通过实地考察制作好了,可是电影创作最难的往往是构思和创意阶段。他们的灵感是怎么来的呢?(PPT呈现材料二)我们一起来看看。

《捉妖记》取材自哪里?(《山海经》和《聊斋》)那他们为什么要从《山海经》和《聊斋》中去挖掘素材呢?(因为它们有我们的可取之处)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也是我们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T并板书)同学们思考一下,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是不是一味地照单全收呢?(不是,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推成出新,革故鼎新。这就是文化创新第一个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具体内容。

好了,《捉妖记》有了取材,有了创意,那么透过捉妖记,作为导演的许诚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三,并思考下面的问题。(PPT呈现材料三)

生:取材于《山海经》说明我们在对文化进行创新时必须要注意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捉妖记》倡导的是“尊重、平等、和谐”的价值观念,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时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师:同学们总结地非常好。所以在进行文化创新时,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呈现PPT)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捉妖记》吸引人眼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特别是胡巴这个妖王的形象。你觉得胡巴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呆萌)

这么呆萌的形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我们看看许诚毅导演还有什么本领。(PPT呈现材料四)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四,思考《捉妖记》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生:《捉妖记》汲取了好莱坞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加以利用。同时又模仿了《山海经》里的取名风格,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是它成功的地方。给我们的文化启示就是我们不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还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PPT呈现)所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是文化创新的第二个重要途径。想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必须要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那么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我们是不是就全盘吸收呢?(不是)我们同样要有所批判,有所发扬,只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可是在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这个问题改怎么办呢?(PPT呈现材料五) 请同学们思考:1.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同学谈

师总结: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为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新。

所以,我们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PPT呈现)

1.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2.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竞争合作,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3.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民族文化特色。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文化创新,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我们的文化应该怎样创新才有生命力?(PPT呈现分组讨论)

现在,我将大家分为三个组,前后两排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分析你们的想法。讨论时间是2分钟。

学生讨论,并发言。

看来同学们的思维相当活跃,想象力相当丰富啊。非常不错!也希望你们有朝一日,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能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创新贡献一份力量。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你喜欢这段视频吗?为什么?请你从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角度来分析。 同学自由发言。

对于文化创新,同学们有自己的观点,网友们也有一些看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结合学案分析一下,这四种观点分别属于什么错误倾向?为什么?

观点一和观点二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观点

三、四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总结:在进行文化创新时,我们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我们要反对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反对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才能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11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汉寿一中

连双刚

电话 13875117557

教学前的设计

一 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教材内容

①特点: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是在第一框题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着重探讨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文化创新中要避免的两种错误的倾向。教材知识结构清晰,三个目题内容与框题的关系一目了然,举例典型,问题设置合理,利于学生探究。但如果把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单列为一个目题,把两个重要途径合为一个目题,再加上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作为第三个目题,可能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

②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③难点: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明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理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

②能力目标

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辩论,产生智慧的火花;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以“孝”文化为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赏析音乐、美术作品等,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教学方法

①教法:情景探究式教学方法、辩论法、辅之以必要的讲授法和谈话法。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化”、“体验化”、“主体化”。

②学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查阅资料中获得知识),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知识的升华。

3、教学模式

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及群辩法教学模式的结合

二、设计理念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有时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音乐美术作品欣赏为教学情境,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辩论赛和自由论坛的方式提升和拓展知识,使学生在互动、自主、合作、探究中归纳教材原理,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三、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也成为一种时代趋势,不可抗拒。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来推动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呢?引出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分别是元朝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明朝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朝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 青花瓷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几百年来因其异常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人陶醉、歌唱„„2008年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

(探究思考一):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你还熟悉周杰伦的哪些歌曲?这些歌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这些联系对你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欣赏、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多媒体展示):

《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天青色”“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龙拳》——敦煌、长城、蒙古高原、黄河、泰山、汉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双节棍》《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 。 《外婆》《爷爷泡的茶》——要尽“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 《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综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中华武术、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却又不是用传统唱腔去演绎,而是利用迎合现代年轻人口味的流行唱腔。所以他的歌风靡大陆、饮誉亚洲,特别是在当今校园疯狂流行就不足为怪了。引出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启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间)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展示)

《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生平照2张)

(探究思考二):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你熟悉徐悲鸿的哪些作品?

②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从徐悲鸿在绘画艺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各自介绍自己所查到的代表作及其创作背景,探讨问题②

(多媒体展示代表作)

山水画——《喜马拉雅山之晨》《桂林风景》花鸟画——《飞鹰》《雄鸡》 走兽画——《奔马图》《负伤之狮》 人物画——《泰戈尔像》《自画像》 历史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 神话画——《愚公移山》 学生讨论发言归纳:

原因:①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能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在美术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而他的素描和油画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在画画技法上他能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体现时代精神,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启示:①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②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创新根源于社会实践。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引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重要途径之二(启示之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空间)

(1)即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三过程”) (2)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

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总之,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对于传统文化讲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对于外来文化讲的。这是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而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过渡)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呢?有人说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有人讲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你们怎么认为呢?下面进行辩论: (多媒体展示)唇枪舌战

正方: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反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其实正方观点的实质就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犯的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反方观点的实质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犯的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

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正确的做法应该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多媒体展示):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2)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 (多媒体展示)自由论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独生子女现象令人关注,传统孝道受到严峻挑战。有人提出了“重建社会新孝道的思考”这样的课题,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谈谈你的举措。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老师在学生发言中适当提示:

中国传统孝道的精华:尊敬父母;多陪父母聊天;理解体谅父母、赡养父母;不仅物质上的,更要有情感的投入„„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 “夫孝,德之本也” 。典型故事有“汉文帝侍疾尝药”、“木兰替父从军”、“孔融让梨争刑”、“陈毅的五十大洋孝母和洗尿裤”。

中国传统孝道的糟粕:“三年不改父其道”;为父母守“三年之丧”;“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父母在,不远游”以及二十四孝图中的“埋儿奉母”、“卧冰求鲤”等。

我们应该怎么来正确对待它呢?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这其实就是我们文化创新的第一条途径。

西方国家的“孝”: 在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强调的都是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并在法律之中加以明文规定。却惟独没有子女赡养父母这一条,而且在这些国家里是没有“孝”这个概念的。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西方人不孝呢?

绝对不是的。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分别是母亲节和父亲节。这两个节日在西方国家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母亲节。比如国家规定,母亲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并且子女、丈夫都要为母亲献上礼物和鲜花,表达:“我爱你”等等。

在西方来说,他们不是表达“孝”,而是表达的是一种“爱”的思想。他们的孝不是局限于父母,而是化成了一种推己及人,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一种博爱。西方国家许多富豪(如比尔盖茨)都把自己的全部遗产捐献留给慈善事业就是典型例证。

所以重建孝道要面向世界,汲取精华、博采众长。(也就是我们不仅要有“孝”,同时也要有一种博爱,不仅爱父母、也要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等等)

这也就是我们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二。 总之,重建社会新孝道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本课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途径。简言之,实践是基础,纵向是在继承中发展,横向是在交流中博采众长,还要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其实,文化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常德诗墙、“福娃”、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尚幽默的《快乐驿站》、中国版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等等都是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通过今天的学习探讨,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为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而努力!最后,让我们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结束新课。(多媒体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四、板书设计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间)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空间)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2)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

五、训练设计

1、被上海基尼斯总部命名的“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 中国常德诗墙。是一项具有鲜明艺术创新特色的永久性的大型文化工程。从内容选刻来看,分六大篇章,自先秦以来诗词没有断代,历代名家名诗凸现;精选五大洲诗歌巨擘力作,首首意蕴隽永。可谓竖贯三千年,横跨五大洲。既突出了常德的地方特色,也体现了“让世界了解常德,让常德走向世界”的胸怀。从镌刻技术来看,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诗墙创新采用以机械喷砂为主、传统工艺为辅的现代镌刻工艺,阳刻、阴刻、平槽、圆槽、龟槽、角槽、豆版粒等一应俱全;独创“黑白灰”三色镌刻技术。为充分考虑观众的观赏习惯和效果,经反复实地测量,最后确定诗碑的高度为2米;安装高度应以普通人平视时目光焦点落在诗碑中央为宜;字体大小应在两寸见方以上,太小不易看清……..总之,诗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她的存在正为常德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作出独有的贡献。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常德诗墙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新要立足实践。如为充分考虑观众的观赏习惯和效果,经反复实地测量,最后确定诗碑的高度为2米。

②进行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如从镌刻技术来看,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并创造出了“黑白灰”三色镌刻技术。

③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如从内容选刻来看,精选五大洲诗歌巨擘力作,首首意蕴隽永,也体现了“让世界了解常德,让常德走向世界”的胸怀。

④进行文化创新,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如诗墙创作者把有关常德的古诗、近代爱国主义诗词与世界各国精美短诗进行融合,形成有机统一体。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主体,文化创作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如诗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⑥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如诗墙的存在正为常德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作出独有的贡献。

2、根据今天所学知识,以“重建社会新孝道的思考”为题,对课堂上“自由论坛”的内容进行整理,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六、教学资源链接

1、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2、周杰伦歌曲列表 http://www.daodoc.com/zxys/gs-lz.htm

教学后的反思

初次接触《文化生活》这门课程,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通过一个多月的教学,以本框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感想:

一、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再也不会受学生的欢迎,弄不好就会被学生赶下讲台。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我只给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作为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组织了一场简单的辩论赛,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介绍、交流、讨论、辩论,我只是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力争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二、通过《文化生活》的教学,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是常流常新的活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给学生讲好《文化生活》这门课程,做到课堂上随口拈来,光靠自己所学的那点儿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仅需要懂得科学技术、传统道德、思想理论、民族节日、风俗习惯、建筑、音乐、美术、文学、历史、地理等等各方面的知识,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最好还能进行各种文化活动。所以没有几个老师会大胆的说他的《文化生活》上得多么的好。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充实自我,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

三、素质教育决不是某一学科能够单打独斗的,需要各方配合,共同促进。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这就需要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支配的时间。而现状是学生上课时间多,各种作业多,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还是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根本挤不出时间为政治这样的科目查资料,直接影响上课的效率和效果。上本框内容时,有的班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作品介绍还是现场辩论,或侃侃而谈,或论证充分,所查到的资料比我掌握的要丰富得多。准备不足的班级气氛就沉闷些。徐悲鸿的代表作除了《奔马图》,再不知道其他,更别说介绍创作背景了。根本做不到与教材紧密联系,失去了引用的目的。有些就需要老师详细解释。辩论的时候出现冷场或者只会钻死胡同,做不到旁征博引,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随着新课改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对《文化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感觉到现代教学手段的重要性。本框教学中引用的周杰伦的歌曲歌词、徐悲鸿的代表作、传统孝道的精华与糟粕等内容,如果不借助电脑和网络,而是利用传统方式查找,既不全面,时间也不允许。再者,课堂教学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技术。对于周杰伦歌曲、传统青花瓷、徐悲鸿代表作、《梁祝》等内容的欣赏,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技术,老师还介绍得多么详细,都难以达到好效果。

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课堂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作为教师,天天与学生打交道,要熟悉学生的好恶,要与学生的心态保持一致。这样课堂上与学生共鸣的时候就多些,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本框教学,我开始设计的是以《诗经》赏析导入新课,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但也有些学生兴趣不浓。当我在第二个班上课,改为欣赏青花瓷及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时,立即引起轰动效应,也立即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共鸣,使得该堂课成功了一半。

六、《文化生活》的教学,决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原理。有时上课引用的例子或共同探究的课题,往往对学生的影响要深远得多,尽管这不是高考的知识点。如果不是为了教学的需要,我就不会去详细的搜集和熟悉徐悲鸿的代表作及其创作背景;如果不是为了布置作业的需要,我也不会去详细了解常德诗墙的六大篇章及其创作历程。艺术鉴赏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对于那些学习任务非常繁重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还有关于重建社会新孝道的探讨,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文化创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应该尽孝,如何尽孝的道理以及传播孝文化的责任。这比背几个原理意义重大得多。正如有些学生课后感叹:这不仅是学习《文化生活》常识的课,更是关于如何尽孝的教育课。

第12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

白塔中学 张雪玲

本课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国杂技版《天鹅湖》视频导入,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不过,要上好这堂课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要求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其次,要求师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要有真正的实践活动,收集好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再次,上课的地点要比较先进,要有带多媒体设备的网络教室。因为,有些文化的具体内容,光靠老师说是达不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学生无法真正的得到体验和感悟,也就达不到新课改的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明确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时通过教材探究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能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本人认为本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能做到一案到底,没有引用太多的材料,应用动画片《熊出没》相关资料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能做到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但同时,在课堂安排上,个别地方的问题设置上不够明确,交代不够清楚,这样可能给学生理解教材增加了难度。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努力,明确问题,真正做到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争取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

第13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彭艳霞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彭艳霞

彭艳霞是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 1983年生, 200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工作于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是一名高二政治教师。工作六年来,本着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勤恳踏实,善于创新,并不断的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和课堂管理经验。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多次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10年曾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1年获新课改创新教学模式“先进个人”称号;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新课改过程中,在创新课堂模式,创新观念方面做出了努力,走在课改的前沿,是河南省第一批课改实验教师。 【教学内容】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入,呈现问题,引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即: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两个重要途径分别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把课本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要想创新就必须立足于实践,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不断的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借鉴、融合,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从而进行不断的创新。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在暑假观看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的盛况,了解一些奥运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 1

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缺乏系统分析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改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多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知识、自己去获取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了做到这些我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贴近学生”的原则,处在高二阶段的学生,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贴近学生,讲课中设计的事例尽量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尽量简约取材,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有助于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1)基于“贴近实际”的原则,选择事例和讲解语言都将紧紧围绕新近发生的奥运知识,即体现时代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基于“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欣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途径;

②通过探究伦敦奥运与北京奥运会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了解中国游泳冠军孙杨与叶诗文的成功秘诀,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明确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重要性;吸收优秀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诱导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导入语: 2012年7月28日对英国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对世界来说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发生了什么?(伦敦奥运会开幕)是的,伦敦奥运会,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回味。我们今天就用我们所学的文化创新的角度去重温一下这场宏大的体育盛宴,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播放视频《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合作探究 :

设问:结合视频材料,说一说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并结合课本说一说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5分钟后回答)

学生回答相同点后教师归纳:总结的较好,无论是伦敦奥运会还是北京奥运会,他们的创新都离不开各自的传统文化,所以要继承传统。

设问:我们应该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呢?是全部继承还是有所取舍呢?

引出: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学生回答不同点后教师归纳: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这些都是他们的不同点,也是与北京奥运会不同的地方,体现出他们的创新。 板书:

二、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师:伦敦奥运会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曾走过的历程,说明要想创新必须怎样?(学生回答)

板书:

一、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接下来我们一同看看开幕式中还有哪些看点?(展示图片:颁奖花——一般颁奖花都是漂亮的女生,为什么英国的颁奖花都是男士?有什么文化渊源呢?大烟囱、失聪摇滚鼓手格兰伲、绚丽的灯光效果伦敦碗),看完这组图片我们来回答这样的问题:

设问:伦敦奥运会创新依据是什么?这场让人震撼的体育盛宴融进了哪些因素?(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分析很好,也就是说伦敦奥运会此次创新融进了传统因素。 分析了开幕式,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代表队在伦敦的精彩表现 (视频播放)孙杨、叶诗文成功秘诀 (讨论三分钟)

设问:结合课本,说说孙杨、叶诗文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请外籍教练训练,结合自身的优势,也就是要与世界优秀游泳教练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 板书:

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幻灯片展示)孙杨夺冠后,除了按照惯例向看台上的父母致意外,还跑向了自己的外教丹尼斯,用一个热情拥抱向他表示感谢!叶诗文的外籍教练肯-伍德说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成功完全是基于良好的训练,而不是外界媒体质疑的兴奋剂。

设问:我们的乒乓球为什么不请外籍教练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为游泳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要向别人学习,乒乓球是我们的长处,所以保持领先就行了,不需要向别人学习。这说明,我们在交流、借鉴和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取长补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板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设问:叶诗文在破世界纪录的情况下,摘得女子400米混合泳的比赛的金牌时,有媒体质疑叶诗文使用了兴奋剂。这点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在世界级比赛中,难免会出现输赢的较量,但我们要有度量,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得与失才是正确的!

看过了成功的例子,我们为之欣慰、为之高兴,但凡比赛总有人成功,总有人失败,几家欢乐几家愁,相比之下,中国男篮的情况就比较糟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幻灯片中国男篮图片) 设问:中国男篮伦敦奥运会上的五连败使整个球队一片迷茫,未来该何去何从?引来网友热议,有两个声音,

甲说:干脆全部送国外训练;乙说:要立足我们国内,中国队应该依靠自己来成长 。你的观点是?(辩论赛)

辩论赛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辩论很精彩,思维很灵活,看来大家是真的很关心中国男篮!说到底就是中国男篮要处理好民族与外来的关系。在与外界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板书: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设问: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民族与外来的关系会犯什么错误?(展示幻灯片图表)学生填空。

板书: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课堂小结:所以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又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在竞争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 【演练提高】:

材料:开封统计局指出:开封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闻名全国的鼓楼夜市小吃

,蜚声中外的地方工艺品,如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等 ,已经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和繁塔风景区等。但目前开封市旅游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专家们发出了“上下五千年,就是不赚钱”的叹息。如何突破瓶颈 5

值得深思:我们拥有以宋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这是开封文化之根。既要强基固本,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继承开封文化传统,又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同时要大胆吸收兄弟省市以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还要从当今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有地方特色的开封文化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板书设计】

一、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二、重要途径:

1、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①取其精华 取其糟粕 ②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2、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②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三、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反思】

课堂的设计理念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常识性知识的了解和对重点问题的突破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去完成,注重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由于教学内容是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情感熏陶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态度,辩证的继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为文化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指导教师点评:

彭艳霞老师执教高二《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精彩纷呈。彭老师的课堂操作思路按“情景导入——合作探究——知识提炼——演练提高”的方式进行。此课明显体现了新课程对思想政治课堂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彭老师的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将教材的内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要熟悉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教材。在彭老师的引领下,通过综合探究对知识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和再创造,使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体现;

该课堂通过生动鲜活的奥运会事例对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事性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具备广泛的知识视野。

新课程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彭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随时作出应变,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人格魅力。

此课学生、教师、知识、课堂氛围有机融合,高考的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路也得到很好的贯彻体现,是一节名符其实、形神兼备的优质课。

指导教师:王晓琳

日期:2012-8-29 7

第14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邓莉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邝维煜纪念中学

邓莉怡

【教材分析】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

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德化,对粤剧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借助这地源优势加深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3)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二)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感悟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3)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1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新课导入:既然文化创新有着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请同学们简单浏览本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进行:

1、情景创设:在前面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在传统戏曲上,很多同学都想到了我们的粤剧。今天我们的学习将会涉及到粤剧。

播放粤剧《帝女花.香夭》片断,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展示材料让学生了解粤剧。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剧种,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粤剧在文化市场上是遭到冷落的,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少了,很多粤剧团也难以生存。

作为广东年轻的一代,我们有责任保护、拯救粤剧文化,让其在新时代重焕光彩。

2、学生讨论回答:你能为粤剧文化的创新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现在我们要为这些措施找书本理论。大家课前经过预习,知道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吗?

3、分组活动、自主学习

(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提出理论依据。)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怎么理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为什么要继承传统?

4、为什么要推陈出新?

5、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6、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注意什么问题

六个小组派代表解决上述问题,其他小组评价、补充,教师点拨、补充。

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强调的是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这一途径是纵向,从时间上创新,强调的是文化继承和发展。另一个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强调的是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一途径是横向,从空间上创新,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下面,我们回到粤剧创新的问题,专家们也为粤剧创新做了些努力。大家看材料,指出

2 属于哪种创新途径。

展示材料, 新派粤剧进校园及粤剧乐器改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途径。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学生举例加深理解。

过渡: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除了上述途径之外,我们在现实中还需要分清正与误,请看第三目题——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学生阅读书本55页,思考:正确方向和错误倾向分别指什么?

坚持正确方向要求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错误倾向指要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最后,我们来解决本课一个总结性的问题——如何铸造文化新辉煌?请同学们联系本课的知识回答。

根本途径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汲取世界民族文化的长处 本课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课后作业:跟进练习册

板书设计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途径

1、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如何铸造文化新辉煌

【教学评价】

3 《文化创新的途径》这节区公开课,总的来说,由于时间仓促,教学设计准备不够充分,考虑不够细致,效果不太理想。

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新课导入方面是打算利用粤剧文化遇冷的材料作为导入,通过播放粤剧片段,让学生讨论如何对粤剧进行创新。作为广东的学生,对粤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了解,再加上视频的效果,本课进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是很热烈的,因此,这一环节进行得还是相当成功的,从一开始就充分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正课学习打下了根基。

第二环节,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明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我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解决。这个环节学生讨论还是比较热烈,但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我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作答的技艺,突发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结果耗时较多,同时教师讲授也较多。虽然教师讲授能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在点拨学生回答时也起到了渗透解题技巧的作用。但是,这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课堂气氛也由一开始的活跃转为沉闷。

第三环节,在处理第三目题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时候,我是在先总结了前面两个基本途径的基础上, 让其明白: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个途径是纵向的,强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主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而基本途径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横向的,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主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克服错误倾向主要是防止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总的来说,这个环节承接上面的知识进行,学生还是能够理解该知识点。

最后,在处理如何铸造文化新辉煌的问题上,我通过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去思考,从文化创新的途径入手,明白铸造文化新辉煌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的长处。

由于前面在自主学习阶段耗时太多,本课的小结进行得比较仓促,堂上练习也没法按预定目标完成,因此也达不到讲练结合、巩固提升的效果。

4 总得来说,这节区公开课凸显出我教学上的不少问题,需要以后不断的努力改进。今后,在设计新课时我会考虑更细致一些,牢牢把新课标的要求记在心中,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在不断向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及应急,实现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并对课堂可能出现情况的处理要加班睿智和完美,而不是禁锢于预设的教学设计中。

第15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对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手段、方法

多媒体课件、情景讨论法、课堂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教材分析

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则在于创新。文化传播与文化继续,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框主要阐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造的主体和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逻辑上,是对第

三、四课的文化的传播、继承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同时也为下为第三单元打好了基础,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好地高擎中华文化的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达到发展中华文化的目的,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爸爸去哪儿》开启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时代,各种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占据荧屏。以明星老少搭配穷游欧洲为特色的《花儿与少年》,延续亲子热、大秀明星父子私生活的《爸爸回来了》,还有去年开播的《奔跑吧,兄弟》,一经播出,收视率节节走高,带领着全国观众进入火热奔跑季。这种没有脚本、彩排,采用纪实手法的录制方式,让人们耳目一新。然而遗憾的是,很多节目如一阵热风,刮过之后很快就冷却,寿命不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风严重、缺乏创新,这是电视剧市场多年不治的顽疾,也是国内综艺节目的通病,急功近利的电视荧屏跟风并不能如愿换来长久的高收视率。

所以,文化要有生命力、要长久,必须创新,那么文化创新源自何处,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环节二:基础梳理,新知自学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看书,完成学案基础梳理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4、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什么?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哲学上讲的发展和实践指的是?

【学生回答】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教师归纳】非常好,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创新,那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板书)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板书) 【教师总结】一些影视节目迅速刮起一阵热风之后却销声匿迹,被观众遗忘,就在于一味模仿抄袭,节目本身缺乏创新,节目要想长久地保持高收视率必须创新。所以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板书) 教学环节三:结合材料,重点探索

【展示资料】

材料一:莫言作品走向全世界的原因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给莫言作品的评语是: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小学5年学历、农民、临时工、当兵等)。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 ,它们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作品的艺术风格。 材料二:莫言不同时期作品简介: 《檀香刑》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

《丰乳肥臀》讲述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 《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题材 【学生思考】

1、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材料二表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回答】略

【归纳总结】(1)莫言进行文化创作,离不开他的个人经历,离不开家乡的各种文化素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做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板书)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分析了不同的社会问题。正是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为莫言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文学创新之路。 动力(板书补充)

【继续探究】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完当代文学,我们再来回顾感受一下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之美。首先请同学来朗诵一下这两首诗词: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词俊秀,真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教师提问】请哪位同学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谈一谈当时文化繁荣创新的原因?

【归纳总结】隋唐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也不断改善和提高,这都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依然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所在。

【过渡】社会实践决定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有什么作用呢?

三、文化创新的作用(板书)

教学环节四:合作讨论,突破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事业迅猛发展

【展示数据】1978年经济数据 2014年经济数据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2、这些部分是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

3、总结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得出结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得出结论】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板书)

辩证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和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启发再探】当前欧美文化抢滩登陆、日韩文化强势来袭,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受到空前的挤压,每个有文化自觉的人都应当认真思考,我们的民族文化怎样才能突出重围呢?也许我们能从下列材料中获得启发:

【展示图片资料】我国中药萃取技术获重大突破、女子十二乐坊日本演唱会、听“宝”字辈儿艺术家聊相声、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向市民开放参观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50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中医药技术的突破、女子十二乐坊的走红、传统相声的形式创新、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荣有何启示? 提问、回答

【总结】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板书)

教学环节五:提炼升华,实现意图

【承上启下】文化创新意义深远,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传媒体系的建设,积极发挥现代传媒的强大传播、沟通功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并采用更多的创作形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表明我们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那么文化创新,是文化工作者的事情?还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谈到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时,莫言表示要感谢自己成长的这片土地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对于今后自己的创作方向,莫言称将继续脚踏实地,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思考】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要遵循什么要求?

四、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板书)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应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虚心想人民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又能反过来指引和推动社会实践,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文化创新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发挥作用,尤其是当代文化工作者,更要向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学习,实现文化创新。

作业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板书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三)文化创新的作用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四)、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1、文化创造的主体

2、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洛阳市高中优质课比赛

参赛课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参赛选手 28号

第16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学情预测分析:

同学们已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本课内容,但鉴于文化生活本身对于同学们易吸引却难把握的特点,究竟怎样做更为有效?我从直接思想观点的深度分析,再到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分析,再通过【典题导航】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在继承中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2)结合《哲学生活》相关原理知识,提高分析文化发展创新的能力

(3)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具有善于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及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

1.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及黑板粉笔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教学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对文化的初步学习,我们得到了一个印象,那就是文化生活有点散,不太容易把握。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通过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课)的学习,以点带面来重新审视它。(1分钟)

二、形成知识体系

【课件】展示 “第一部分情景链接” (见课件)

【问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通过前面的学习,自己总结本课的知识体系,看看哪些同学总结得好。

注意:同学们在整理的过程中老师应关注,同学们整理完后,让整理程度不同的三位同学把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给于评价,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重难点知识?

注意哪些重难知识点?

通过此环节同学们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下面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教师点拨:

第一,什么是文化创新?

第二,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第三,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三、【典题例题】

客观题练习应注意:本环节应注意同学们做题的方法,力求科学,准确。每个同学先认真做,然后请个别同学发言说明结果及原因,其他同学给于补充,最后通过本环节联系让同学们总结做题的方法。

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和把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所以国家重视文化创新并非取代传统文化,采用排除法,②排除,①③④正确,B项入选

2.回顾过去,浙江版的《西游记》、高希希版的《三国》、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张纪中版的《倚天屠龙记》先后被轮番“拍砖”(“拍砖”是网络用语,大意是反对、批判)。相反《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非常热播,有人认为,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我们民族的不负责任,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 )

3、(2011·临沂模拟)丰都巨资打造“世界鬼城”,淮安要建南北分界标志,最近以来,各地纷纷投巨资打造文化“名城”,一夜间仿佛变得“越大就越有文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发展必须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投入越多文化品味越高

C.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形式的创新

【点拨】文化创新、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故选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B。选项C 不符合题干。文化创新关键在于促进内容的发展,排除D。

【过渡】接下我们一起来体验这部分知识在主观题中的呈现。

主观题应注意:先让同学们阅读事先准备好了的材料,总结材料的中心,并结合本节所复习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同学们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材料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

代内涵。

从同学们所列问题中选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为题目的问题作答。后展示原来题目的问题。

【解题思路】 答好本题的关键点有两个:

一要熟练掌握知识点文化创新途径(即: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和应坚持的正确观点) ;二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即要联系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同学们若忽视上述任何一点,都会造成失分。

【答案参考】

(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 容 ,祛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四、【小结】

六、【作业】

思考:如何运用本课所学相关知识,即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理解第三第四

单元综合探究所提出的问题。

1.在当代中国,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在当代中国,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7篇:5.2文化创新途径的教学反思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

王卜庄高中 王桂香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它是在第三四两课:中外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所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作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我利用《功夫熊猫3》这个同学们熟知的电影大片进行探究事例,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依据我校政治课教学模式,以政治课特色为原则,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活动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政治课教学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老师在讲述一段后,有意识的停顿,布下空白,

给学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做,避免了政治课的说教、枯燥,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有了效率,有了生气。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生生、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师不应以“领导者”“权威”自居来支配课堂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学生才能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针对性的点拔、引导,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2、老师不要讲解太详细、要让学生去层层剥茧。

作为老师总是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如《功夫熊猫》是如何大获成功的,对于传统文化怎么办,新时期怎么办„„,老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柚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挤掉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制造一些内容的悬念或有意的忽略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反而会使学生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为此,老师就必须更多地设情境,诱发学生勤于思考。老师要善于经常性,又能恰到好处地置疑设问。设疑为了引趣,学生通过思考、解答、提问,不断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18篇:文化创新的途径心得体会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心得体会

陈建川

2018年11月2日

本周三即10月31日,杜中共同体活动如期在我校开展,我们三贤中学政治教研组姚利军老师就如何打造新课改模式下的高效课堂,为大家展示一节公开课,课题为《文化创新的途径》。这节课获得了共同体学校普遍认同,反响很好,充分展示了我们三贤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

这节课对我感触很深,所思如下:

1、本节课以陕西秦腔为题材,反复对比,一材多用,揭示了文化为什么创新怎么样创新以及在创新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可谓设计精巧匠心独运。

2、这一节课非常重视教材知识的衔接,如在强调文化创新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联系到文化的区域性多样性,以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反对两个错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又联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等。

3、学生自主展示的方式多样化。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是探究自主展示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展示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他人的问题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师生合作交流展示等等,多种展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4、课堂选取案例生动,生活化强,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设计难易适中,不思考很难得出答案,思考后不难得出答案。以上是本节课的优点,反思本堂课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所思如下:

1、时间安排没把握好。秦腔视频设置过长(15分钟),这就造成后面探究活动的仓促。

2、留白较少。好的课堂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而不是叫老师牵着鼻子走路。

3、为了巩固知识,应该配备相应的练习,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姚老师的这次展示课活动增长了我们的经验,启迪了我们的思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积极地反思、改进和提高!

第19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知识目标①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②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能力目标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本课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本课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衰微、濒临消亡。而进入21世纪,杨柳青、桃花坞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年画却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现在一年生产年画XX多万张,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什么力量让杨家埠年画起死回生呢?答案就是杨家埠人不但继承了年画这一宝贵传统文化资源,而且通过和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相结合,使年画融入了当地旅游业中,并投巨资改变了整体环境,使杨家埠年画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漂洋过海闯入了国际市场。[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提示: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在文化发展中,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不断丰富发展文化,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立足于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根本途径华、去其糟粕取其精新、革故鼎新推陈出传统文化时代精神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

,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

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

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

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

的过程,由此可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创新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取长补短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文化多样性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

的胸怀,

的气魄、

的态度。4.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世界优秀文化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科学分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

、民族文化与

的关系。2.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和“

”;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

”和“

”。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立足现实和时代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推陈出新,从传统走向现代,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挖掘其丰富的内容,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服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分,具有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的品质,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博大精深、耐人寻味。例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仁政”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有益于社会秩序和谐与结构稳定的“仁信礼让”等道德规范;“参天地、赞化育”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思想等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学习和掌握它们,对于自己立身行事,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是会受益匪浅的,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直接的影响。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3.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对传统文化超越创新,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创造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不失民族文化特质和民族精神的新文化、新文明。在这里,超越创新和批判继承是相辅相成的,批判继承是超越创新的基础。没有批判继承,所谓超越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超越创新是批判继承的必然要求,没有超越创新,所谓批判继承就毫无意义。所以必须既坚决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又高度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传统保守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对我们来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点上,坚持把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辩证统一起来,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使之内化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又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赋予它以崭新的时代意义,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努力开拓、创造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同时还要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辉煌。[例1]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根据对题目中三句话的理解,可得出①③④是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②说法错误,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值得弘扬,而应是优秀文化,要有鉴别地吸收。故选c。[答案] c[例2]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解析] 通过材料中“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是在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而成的建筑精品,因此体现了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故c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说法肯定了文化创新的意义,与题意有关文化创新的途径不符。D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答案] c[例3] 某校高二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 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时容易将要点局限在第四课“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上,平时要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将思维拓展开去。[答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例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XX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 首先,注意模块限定《文化生活》,其次,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措施既要结合材料,更要注重把握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此题在于平时的知识的积累和总结。[答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1.相声源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天桥一带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后来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说明

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批判c.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答案] c2.XX年5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中西医结合。这些原则

A.要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摒弃个性,和平相处B.坚持了各国文化一律相同的原则c.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D.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答案] c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①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③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④是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过程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B4.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但要注意

A.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答案] B5.有人认为,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________错误

A.“守旧主义”

B.“封闭主义”c.“民族虚无主义”

D.“历史虚无主义”[答案] c6.近代以来,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人们存在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文化虚无主义。他们认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全盘否定。只有彻底摆脱了传统文化的羁绊,我们才能走向新生;另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衰败,乃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只要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中华民族就可以强盛起来。第三种态度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相对稳定的群体经验的总结,虽然其中存在着过时的、保守的东西,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则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往往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的内在动力。如何认识上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态度?[答案] 第一种态度属于“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本民族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第二种态度属于“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外来文化。第三种态度正确处理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我们应该采取第三种态度,因为只有这种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能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与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别具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中有许多裨益于社会的精华:1.追求理想、刚健自强的奋斗精神——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灵魂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精神源泉。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绵延不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2.推崇仁爱、奉行宽容的豁达姿态——重视和睦,倡导宽容,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主要精华之一。这种精神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3.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个历史的范畴,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之一,体现出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把家庭—家乡—国家直接贯通,宣扬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昌盛不衰,华夏文明延续广大的重要内因。4.提倡孝义之道,强调人伦价值的伦理道德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是规范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包括国家伦理、社会伦理及家庭和个人的个人伦理。在人类社会中,最小的个体单位是人,而由人组成的最小单位则是家庭,因此,个人伦理和家庭伦理可以说是构成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是整个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基石。5.尚德重道、修己养身的社会意识——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之一。中国传统伦理的糟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当然也不例外,它在当时具备着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感情信念的功能,但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一些糟粕,对此应予以摒弃和剔除。1.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盲目义气观中国古代人伦道德观念中的“五伦”,提出“朋友有信”的说法,意思是指朋友之间相处要彼此信任,相互间要信守诺言,互不欺骗,实际上这应该是朋友之间所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可是有些人往往把义气放在信义之上,认为只要朋友有难,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为朋友“两肋插刀”,哪怕朋友是因打架斗殴、杀人越货、持刀抢劫而触犯法律,身陷囹圄,自己也要不顾一切盲目相救。这种错误观念危害极大,使不少血气方刚之士走上犯罪的道路。2.强调“三纲五常”的封建等级观念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人伦道德是最为基本的伦理观念。孟子最早提出了“五伦”之说,即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亲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汉代的董仲舒从“五伦”中抽出了最为重要的三伦,详细论证了“三纲”思想,同时总结前人的思想成果,又提出了五个重要的封建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十分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三纲五常”,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这些道德规范被历代王朝当作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三纲五常”是封建糟粕的典型代表,它所宣扬的“三纲”实际上就是严格规范的封建等级关系,上下等级之间只能绝对地服从,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这种纲常观念实际上不是对人伦道德观的弘扬,而是对其的摧残和破坏,是一种畸形的伦理道德观念,应该彻底废除。3.宣扬“情大于法”的泛道德论思想中国社会是一个传统的伦理社会,所谓的“以德治天下”以及“礼仪之邦”等等,说的都是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含义。在中国最为基本的人伦道德关系中,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及朋友关系等等,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而忠、孝、节、义、信等,则是处理这些关系的相应标准。与此相适应,中国社会出现了这样的特点,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讲关系、讲人性、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突出尊卑、贵贱及其贫富之别等等。这种特点导致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以“人治”社会,整个社会呈现出泛道德论的倾向,即“情大于法”。把伦理道德作为衡量和制约人们社会生活的唯一标准,淡化了法律的应有作用,这与文明社会发展的步伐是背道而驰的。[思考] 传统文化伦理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一、本地位

本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难点:

(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功夫熊猫》的品评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新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时安排

一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师:最近有部美国制作的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的影片《功夫熊猫》在全国热播,大家有没有看过?

生:看过或没有看过

师:哪位看过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生:略

师:好!这节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具有创造性的影片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什么样的启迪。同学们首先来看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二)推进新

(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功夫熊猫》的片断。

(视频资料)

师:大家对这部影片很感兴趣,那对《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感不感兴趣呢?

(多媒体显示《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

师:《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呢?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板书)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同学们能不能回忆一下

生:略

师:通过上节的学习和《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我们知道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师:刚才我们看的影片中蕴涵了大量的中国元素,现在我们来比比眼力,《功夫熊猫》中蕴涵了哪些中国元素?

生:略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这些中国元素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呢?

生:略

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板书)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板书)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呢?

生:略

师:《功夫熊猫》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但这部影片的成功仅仅是因为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吗?你是如何看待的?

生:略

师:其实大家所说的就是如何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同学们看本回答

生:略

师:好!这就是说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呢?

生:略

师:《功夫熊猫》播出不久,就在网上有关于“抵制”与“不抵制”《功夫熊猫》的讨论,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多媒体显示抵制理由)

生:讨论回答

师:其实刚才我们的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学们看书回答一下。

生:略

师:(总结学生发言)这就是说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板书)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

生:略

师:好!这就是我们文化创新的三种途径。(总结一下)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了一些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下。

(多媒体显示)

三、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板书)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三)堂总结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统

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我们应当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通过本的学习,我们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后探究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八、板书设计

文化创新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途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