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编导必会的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文为备考时自己的总结,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2004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中有2篇有幕无词,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2、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汉末魏初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以慷慨悲壮的情感和刚健明快的语言,写出一大批以风骨著称的文学作品,使这一时期文坛呈现出十分兴盛的局面,称为我国文学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因此后世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学流派称为建安文学。

3、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

4、蒙太奇:.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最早作为电影术语指“组接”,“构成”。随着电影形态的发展,蒙太奇逐渐成为电影创作最基本的艺术方法和思维方式。概括的说,蒙太奇是指通过对镜头有目的有逻辑的组接,在其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丰富意义的电影创作手法。

5、混合拍子:混合拍子,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类的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所谓不同类是指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拍子出现在同一小节内。叫做混合拍子。这种拍子是每小节由强弱等数交替和强弱不等数交替出现,也就是相同单位拍,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加在一起形成的拍子。

6、赋格: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赋格的结构与写法比较规范.乐曲开始时,以单声部形式贯穿全曲的主要音乐素材称为\"主题\",与主题形成对位关系的称为\"对题\".之后该主题及对题可以在不同声部中轮流出现,主题与主题之间也常有过渡性的乐句作音乐的对比.赋格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7、颜筋柳骨: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颜真卿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而他的行草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情溶于艺,艺才生魂。柳公权,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8、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一批书画家的总称。或称扬州画派,由于他们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的正统画派所认可,所以称为扬州八怪,他们追求自然,追求真实现实,他们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形象都搬到他们的画作中,甚至揭露社会阴暗面,文艺理论家将扬州八怪归纳为十五人。 补充:

1、长镜头:一般指在影片中延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长镜头通过单个镜头内部演员及场面调度以及镜头运动,在画面上逐次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其时长基本上等同于其展示事件的实际时长,从而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长镜头排除切换,不经剪辑,保持被摄对象时间与空间的连续和完整,因此给人以真实可信和连贯的感觉。 2005

1、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

2、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他是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部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关系,这种意味是一种极为特殊难以言传的审美情感。

3、象征: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4、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补充:

1、工笔:也称“细笔”,与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着重线条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2、白描: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

2006

1、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代表作《格尔尼卡》,他艺术风格多变,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蓝色时期,瑰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等多个时期风格的转变。

2、协奏曲:协奏曲为音乐体裁的一种。这种体裁一般指的是奏乐器与大型管弦乐队合作的表演形式。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洛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3、兴观群怨:孔子的美学观点,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

“兴”、“观”、“群”、“怨”这四者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其中“兴”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对诗的整体作用的概括,所以“观”、“群”、“怨”离不开“兴”。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只能通过美感的心理活动来实现。孔子的美学一方面十分注意审美对陶冶个体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审美对协和人群的社会效果。他的审美的心理学—论理学特征,在这里表现的非常清楚。

4、肥皂剧:源于西方,现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里啰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它作为西方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

5、空间艺术: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其种类有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又通称美术。造型是空间艺术的必要手段和必备因素,造型艺术必然存在于一定空间中,因而空间艺术的本质是对造型艺术存在方式的把握。 补充:

1、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乃是绿色的艺术与科学,是创造和谐与持久的艺术与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休闲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艺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的理念和实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在我国崛起和发展的。

2、观念艺术:观念艺术无关形式或材料,而是关于观念和意义的。观念艺术不仅取消了造型艺术的形象、色彩、结构,而且还取消了绘画、雕塑本身,它强调了艺术作品背后的作者思想和观念,运用多种媒体和形式来表达。他最复杂也最全面的的表现始终存在于艺术家及理解他的观众的心中。

3、大地艺术:大地艺术家普遍厌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曾经热恋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以之为现代文明堕落的标志,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4、行为艺术: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或身体艺术,表演艺术。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自身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欲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种费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5、表情艺术:又称表演艺术。指的是借助于音响、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同时经过表演这个环节,以此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表情性是表情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所有的艺术都表现感情,而表情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它能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倾泄内心情感,其表现手段与所要表现的情感是合一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表演性是表情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表情艺术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表演,才能将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鉴赏者的听觉或视觉,使听众或观众了解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感。没有表演,也就不成其为表情艺术。表情艺术的表演还具有二度创作的性质。它要求表演艺术家依据作曲者和编导的总体设计为蓝本,在对原作进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作第二次创作。

6、造型艺术:艺术形态之一。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料、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造型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 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

7、声音艺术:声音艺术出现在二十世纪末期,用以指以广义的声音(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噪音与乐音)为主要创作媒介,主张尊重声音本体,重视主动聆听而非“创作”的一种艺术类别。声音艺术与“前卫音乐”、“实验音乐”、“电子音乐”、“电脑音乐”多有交集。广义的声音艺术可指一切诉诸于耳朵的艺术形式,而狭义的声音艺术可以用来指相对于重视能量感的极端大音量噪音艺术而言的,讲究概念性的听觉艺术形式。

8、分形艺术:“分形艺术”与普通“电脑绘画”不同。普通的“电脑绘画”概念是用电脑为工具从事美术创作,创作者要有很深的美术功底。而“分形艺术”是用数学的手段进行创作。它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9、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为设计的要求和要素。在人造物系统中,广泛的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 2007

1、赋比兴: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赋:平铺直叙,开门见山。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比: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2、爱森斯坦: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他《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并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爱森斯坦在1924年转入电影界,导演的第一部影片《罢工》(1925)被《真理报》看作是“第一部真正无产阶级的影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众场面、类型演员、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情节”、个别主人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的纪实风格。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进一步发展了《罢工》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影片塑造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等一系列场面,成为世界电影的经典。

3、明清传奇:14世纪中叶~20世纪初,从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发展与丰富起来的中国戏曲艺术。剧本体制有许多新的创造,表演艺术在明代中叶以后达到了高峰,从而构成了中国戏曲繁荣发展的新阶段。

4、伦勃朗:荷兰17世纪的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巨匠。他的一生留下了500多幅油画,把荷兰的肖像画、历史画和风景画发展到了极至,为油画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花神》、《浪子回头》、《100荷币版画》、《浴女》等。

5、节奏:艺术作品借助艺术手段把握表现对象的运动形态,显示出力度、速度和对比因素的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的现象。节奏产生于运动,体现运动的连续性特征,在美术作品中乃是一种通过视觉感受而产生的心理感应,是静态形象在欣赏者心理上激起情绪联动的产物,体现为化静为动、变理为情的审美经验。个门艺术的艺术语言不同,形成节奏的基本方式也不一样。节奏的构成,是艺术家给人生活感受、文化素养和审美理想所制约的创作情态的显示。 补充:

1、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他的画色彩鲜明,线条多变,形体夸张,很受当时上层的富裕市民的喜爱。代作品有《j基督下十字架》、《苏珊娜·芙尔曼》、《瞻仰圣母》、《圣家族》等。

2、空间感:绘画中按透视规律,运用观影对比和色调变化,描绘出形态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前后远近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称空间感。雕塑作品在不同方向和距离间与环境取得协调程度的印象,亦称空间感。

3、笔触:泛指绘画中的笔法,也称肌理。通常多用于指油画和水彩画中运笔的痕迹。画家运笔时,借助颜料是薄厚对比、调和剂的浓淡变化、落笔的轻重力度、运笔的款满节奏及点染得气韵感觉,体现对对象质量,量感,体积感和光影虚实的描绘能力。

4、意境: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会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有机的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意境中的意并非某种单纯的情感和情绪,而是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因理使意具有深刻性、普遍性、理因情使意具有打动人灵魂的力量。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是一种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5、风格: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与同一性的特征。多样性由于社会生活本身的丰富和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和欣赏者审美需求的复杂性所决定而统一性是由于同一时代、民族、阶级审美意识和艺术发展的限制。

6、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的艺术作品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它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是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新的意义。由于艺术创作是以审美的方式反映生活,所以艺术作品的格调不但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

7、品位:是作品中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品位虽涉及到作品的内容,但与作品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表达方式有更多的联系。一般评价一件作品的品位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8、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是指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丰满的个性特征,又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它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审美理想。

9、灵感: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大脑皮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起所有脑细胞的警觉性,在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与无意识的相互作用下,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10、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深的被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时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

11、净化: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不由自主的达到的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是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净化有两种表现,一是指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二是指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态的心态得以校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12、领悟:领悟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浅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领悟是基于理解的体味,并且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义。

13、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当我们鉴赏完一部作品后,作品中的内容仍萦绕脑际,其思想情感仍波动于心间,其情趣意境会引我们再三回想,甚至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或隐或显的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情操、言谈举止和审美追求,这种情况就是余味。

14、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008

1、戏曲程式:戏曲艺术从表演身段,到剧本结构、音乐设计、服饰装扮等,都要求遵守一定的程式,程式是一种规范,他来源于生活,表演程式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是一种可以使人理解的相对固定的格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表演词汇,表演程式又是生活动作的美化和节奏化,也就是生活动作的舞蹈化。

2、保罗•塞尚:法国画家,后印象主义三位大师之一,西方现代美术之父,他最大的贡献在于以色彩团块和几何因素来结构画面,作品《埃斯泰克的海湾》,《静物苹果篮子》《圣。维克多山》《玩拍者》《穿红背心的男孩》。

3、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4、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视觉艺术不同于听觉艺术,它是看的见,用手摸的到的艺术,强调真实性。

5、电视电影:电视电影(Movie made for TV)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由电视人投资的低成本电影,适合在电视上播出,按电影的艺术规律用35毫米胶片拍摄制作。电视电影因其低成本、表达自如、传播渠道(由电视台播出)便捷和拥有广大受众而为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国恐怖片《X档案》、侦破片《神探亨特》等 补充:

1、梵高:荷兰画家,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向日葵》《星空》表达了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充满对生命的热爱,他的理想是借助色彩揭示精神,他的绘画特点式色彩奔放,笔触激情洋溢,他的作品中带有巨大的热情和强烈的个性,他是在以自己的生命作画。

2、保罗•高更:后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居住,从土著人的生活与文化中吸取营养,先后画出《塔希提岛的妇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1、留白: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2、谢晋:著名电影导演。导演的影片《女篮五号》,获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和1960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角帽奖;《红色娘子军》,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舞台姐妹》,1980年获第二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天云山传奇》,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牧马人》,1983年获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高山下的花环》,1985年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芙蓉镇》,1987年获第十届电影百花奖和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3、北焦南黄:“北焦南黄”指的就是两位创立各自表演学派的大导演——北京人艺的焦菊隐和上海人艺的黄佐临。 焦菊隐:焦菊隐所在的北京人艺,承袭了前苏联莫斯科剧院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简称“斯坦尼”)的表演学派,注重写实。《茶馆》等一系列名剧,从剧作、表演到导演手法都是以斯坦尼的理论为基础、焦菊隐的执导手法为特色,而成就半部中国话剧史的。焦菊隐将中国戏曲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与西方话剧艺术融会贯通。 黄佐临:世界表演体系有三大类——斯坦尼的“体验派”、布莱希特的“表现派”以及京昆大师梅兰芳综合两者的戏曲表演派。黄佐临则是布莱希特学派与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相结合的代表。他开始探索与北京人艺写实风格完全不同的戏剧表演风格。在上海人艺期间,他于1951年导演了《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成为第一个向中国介绍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人。中国话剧的多样化风格尝试,就是从黄佐临开始的。

4、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5、摇滚乐:西方流行的一种音乐,由称为布鲁斯的爵士乐演变而来,音响丰富,节奏强烈。 ******************************************************************************* 补充:

1、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2、审美意象: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3、高峰体验: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它使人如痴如醉,销魂落魄。

4、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审美直觉:

6、巡回展览派:

编导、文管专业考试名词解释试题

必会文言文

河南编导高考中常考到的50个名词解释

编导

13年级必会古诗

竞争上岗面试必会

一年级必会成语

一年级必会成语

一年级必会成语

小学生必会英语单词

编导必会的名词解释
《编导必会的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