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运行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2: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运行机制探讨

摘要:文章以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运行机制为主线,从信息平台设计思路、技术模式、业务模式、账务管理模式等角度,分析了邮政电子商务价值链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经营平台;业务模式;账务管理;客户资源

经营不外乎自营、联营、租赁等方式。邮政电子商务专业的自营是指基于行业内的专业分工,经营“邮政业务电子化+商务化”,即根据邮政业务惠及客户和增值的需求,推动“流程再造”,对内体现服务支撑的特征,对外体现行业属性。联营是指基于行业品牌和应用资源,经营“信息资源社会化”,即帮助商户寻找最有效的客户,帮助客户寻找最经济的商户,对行业内部体现专业的社会公共属性,对外体现“服务提供商”的特征。而租赁是指基于行业网络资源,经营“平台功能市场化”, 即为商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业务处理、客户管理、清分结算、经营管理、信息服务等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经营环境,对内彰显专业个性的特色运营,对外体现“平台运营商” 特征。基于上述前提,本文探讨了专业生产工具——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运行机制。

1 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基本设计思路

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是邮政电子商务专业的技术平台、业务平台、数据营销平台、运营管理平台的集合, “多媒体互动平台”是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商业包装, “经营平台” 是邮政电子商务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商务运营模式,即经营以商务信息交易为主体的“多媒体互动平台”。“多媒体互动平台”定位于供应链和分销链的结合点,客户资源和供销渠道构成了邮政电子商务价值链的轴心,通过“应用处理+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价值链“多赢” 的格局。

1.1 技术设计邮政电子商务第一要素是商品的信息接入,由其组成的“信息”、“信息+支付”、“信息+支付+配送”、“信息+配送”等基本业务模式,是完成供应链和分销链连接互动的基础。但无论采用哪种分销(接入)渠道,实现模式都可基于“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的技术平台机制完成,见图1。

商户的应用系统通过信息转换,将应用处理点延伸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使商户应用资源适应邮政电子商务技术平台运行环境,从而完成供应链的应用接入。图中,信息转换包括通信接口、加密解密、电文格式、传输协议、交易代码、函数变量等业务数据定义。

1118

5、18

3、短信、网点等分销渠道的接入网关(或前置机)通过网络交换,完成与“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的网络连接和应用连接。图1中,网络交换包括接口转换、协议转换、参数转换等以ITU 协议为基础的数据。分销渠道向“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发起交易请求,收到交易后请求应答,由此完成查询、交易、撤销、打印等系列业务功能。

“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的运行基础是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即完成“应用一点接入,多渠道辐射”。通过读写、请求、中断、响应、应答、延时、标志位、函数换算等操作指令,各进程将不同的数据按相应

的通信端口和传输接口转发到对应的供销渠道,实现供应渠道和分销渠道的信息实时互动。从而完成资源型产品—— 多媒体互动平台的技术环境。

1.2 业务设计根据以客户数据库资源换取应用接入资源的思路进行业务设计。在业务发展初期,商户的应用(服务)接入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 物理平台,邮政通过分销渠道为客户办理“代”字号业务,主要服务于存量市场,这是邮政电子商务的低级形态。

产品供过于求是当今市场经济的特点,商户的症结是分销渠道不畅。当多媒体互动平台客户资源积累到一定数量,形成强势卖方市场,用于帮助商户开发增量市场,这是邮政电子商务的高级形态。

1.3 营销设计客户数据和“诱因” 是直复营销的基础。数据归集到“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后,通过整合,可以提高营销精准度。

客户原始信息通过I1185电话外呼等方式进行维护更新,形成了客户资源库。以交易信息为基础,通过关系换算,演变成“名、址、卡、号、证”客户信息库,用于完成客户数据静态管理。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客户群都有其特定规律,以量化的客户特征值为参数判断,从“名、址、卡、号、证”客户信息库中筛选目标客户数据,由于筛选的都是潜在客户数据,直复营销活动的精准度必然提高。

1.4 运营设计以渠道整合为基础,完成业务流程创新;以客户资源为基础,完成营销方式创新;以业务(服务)为载体,以渠道管理和客户管理为基础,完成经营方式创新。

供应渠道:由简单的业务代理、代办、代售关系,通过与商户资源互换实现共同定制型业务;分销渠道:通过办理简单业务完成客户数据沉淀,定向挖掘客户资源,实施基于客户数据库的多渠道组合分销和客户维护,奠定CRM 基础。运营设计实现了从存量市场服务到增量市场开发,从传统的经营业务到经营“客户+渠道” 的商业模式的转变。

2 技术模式

2.1 构建物理平台目前全国还没有全网性“应用处理+信息交换”平台,只有少数省份初步具备了专业归属的增值应用处理平台的雏形,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接入环境较差,不能适应市场化需求。1118

5、183网站、短信平台的应用系统局限于个性化通信平台,需要“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支撑其增值业务二次开发,支撑网点、11185等分销渠道的营销创新。

构建“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物理平台(以下简称“应用交换平台”或“应用交换中心”),提供供应链和分销链渠道整合环境,满足多种应用接入、多种渠道接入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应用处理 信息交换”概念的网络技术实现模式。

2.2 网络架构全国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包含全国中心、省中心两个级别,按功能分为应用交换层、分销渠道接入层、供应渠道接入层。

一是应用交换层,即应用处理+信息交换(含信息转换和网络交换),包括用户接入、应用接入、应用处理、信息交换、管理等功能接口。在与供应渠道的连

接中,全国中心连接全国性商户的第三方应用接口、综合网统一接口;各省中心连接本省第三方应用接口、省综合网应用接口,完成应用接入。在与分销渠道连接中,全国中心连接183网站和短信平台两个用户接入渠道,各省中心连接本省的网点(WEB Pc或字符终端)、1l185两个用户接入渠道,完成用户接入。二是分销渠道接入层。INTERNET用户通过183网站、移动用户通过短信平台连接全国中心平台; 电话用户通过11185接入服务器,网点用户通过网点接入服务器,连接本省应用交换平台,分销渠道完成与应用交换平台的网络连接。因全国中心平台通过综合网ATM 与各省中心平台网络连接,1118

5、18

3、短信、网点的客户可使用全国中心平台和各省应用交换平台所有商户的应用接入资源。三是供应渠道接入层。全国性商户应用接口连接全国中心平台,各省商户应用接口连接本省应用交换平台,供应渠道完成与应用交换平台的应用接入,技术机制可分实时联机和脱机方式,业务逻辑关系不变。因全国中心平台通过综合网ATM 与各省应用交换平台网络连接,任一商户应用资源可通过全国中心平台和各省应用交换平台,将业务辐射到全国的网点、1118

5、网站、短信平台。

3 业务需求模式

3.1 省中心应用模式流程简述:网点(或11185)通过省应用交换中心获取商户(产品)信息,以网点终端界面(或语音)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打印交易凭证;后台从省应用交换中心提取订单或派单。

业务模式:网点+支付(参考案例:.网点代收费);网点+支付+配送(参考案例:铁路客票订送业务);11185(参考案例:代理保险产品直复营销业务);11185+支付(参考案例:11185电话福利彩票投注);11185+支付+配送(参考案例:11185代理机票业务)。

3.2 全国中心应用模式流程简述:网站(或短信)通过全国中心平台获取商户(产品)信息,以WEB(或短信)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交易凭证以电子表格存储在全国中心;后台从全国中心平台提取订单、派单。

业务模式:网站+支付(参考案例:网站游戏卡充值);网站+支付+配送(参考案例:网上订购礼仪鲜花);短信(参考案例:EMS邮件到达通知服务);短信+支付(参考案例:绿卡短信通知服务);短信+支付+配送(参考案例:电视、DM+短信订购)。

3.3 全国中心应用+省中心交换的大集中模式流程简述:网点(11185)通过省中心平台交换,从全国中心平台获取商户(产品)信息,以网点终端(或语音)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打印交易凭证(或电子表格存储在全国中心);后台从全国中心平台提取订单或派单。

业务模式:网点+支付+配送(参考案例:农资产品预订/分销);网站+支付+配送(参考案例:集邮珍藏品订购/分销);11185+支付(参考案例:11185电话体育彩票投注)。

3.4 全国中心交换+外省中心应用的漫游业务模式流程简述:网点(1ll8

5、18

3、短信)通过全国中心平台交换,从其它省应用交换中心获取商户(产品)信启.,以网点终端(语音、WEB、短信)方式提供给客户选择;支付;打印交易凭证(或电子表格存储在应用处理省中心)。

业务模式:网站+支付+配送(参考案例:网上订阅外省报刊);网点+支付(参考案例:网点订购外省赛会/演出票);网点+支付+配送(参考案例:各省名特优产品预订/分销);11185(参考案例:座席资源外包业务);11185+支付(参考案例:11185电话预订敦煌莫高窟门票)。

4 账务管理模式

4.1 架构和定位以应用处理点为参照,分全国中心、省中心;以支付处理点为参照,分网点、支付网关;以支付方式为参照,分网点现金、卡/折的在线支付。其中,1118

5、18

3、短信平台(系统适度保留账务管理功能,满足个性化平台运营管理需求)技术上可视同应用交换中心的网点接入,除了业务的在线支付,款到发货(货到付款)支付方式可纳入网点现金的特例。账务管理的架构分为以下两个级别。

全国中心账务管理。内容包括全国性业务数据和支付网关交易数据的汇总、统计;与供应链(全国性商户)对账、清分、结算;与分销链(各省)对账、清分、结算,全网性业务交易数据、支付网关交易数据分给各省。

各省中心账务管理。内容包括本省处理的业务数据汇总、统计;与供应链(本省商户)对账、清分、结算;与上游供应链(全国中心)对账、结算;将全国中心处理的业务数据和本省处理的业务数据,按网点清分;确立动态结算代办酬金的网点结算机制; 以网点为单位,统计各县、市的业务量收。

4.2 营业资金回笼方式一是1118

5、18

3、短信平台的业务在线支付。二是网点委托银行代收现钞。三是网点捆绑结算账户,预存营业款;应用处理中心根据网点的代码、结算账户、营业资金数据的一一对应,向支付网关提交批扣(或实时扣)申请。

4.3 异地业务、漫游业务的账务管理各省业务在全国推广,既可移植应用到全国中心平台,采用“全国中心应用处理+省中心交换” 大集中处理机制,也可采用“全国中心交换+省中心应用处理” 漫游机制。账务管理只将业务“落地省”逻辑上当作全网性商户即可,其它不变。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信息办.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

虚拟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盛传移动商务信息平台

商务信息平台建设分析

《电子商务信息检索》复习题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论文

乌鲁木齐市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平台

电子平台

完善运行机制 构建发展平台

中组部“12380”举报平台运行机制全解析

运行机制

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运行机制探讨
《邮政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运行机制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