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3: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高新中学 尹荐

摘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小环境。家庭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无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智商与情商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呼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成长

自从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教育便日益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以后,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是不容置疑。随着近年来问题儿童和问题少年的数量与日俱增,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真的是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吗?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不仅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说到“教育”,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它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的范畴。教育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性格方式。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心理的培养。而这样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怎样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

朱永新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很少有人教我们怎么做合格的父母。父母不仅仅是要为未成年的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尤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行为习惯、性格、能力方面的培养。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第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容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第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容易出错。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如今,我们有不少家庭具备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学历水平也较高,但是在家中却没有为自已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由此可见:家庭氛围作为家庭环境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不健全家庭结构的孩子患各类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两倍以上。这是在瑞典全国人口中进行了近10年之久调查后得出的结果。由此可见,家庭结构的健全与否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迫在眉睫。

二、家庭教育应该为孩子提供的空间和条件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足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影响举足轻重。首先,全家人要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一致,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的习惯和观念的形成与家长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对孩子性格品质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感,并从中感受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给我一百个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一群知识分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一批庸人,这些都取决于教育者,他想教给孩子什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优秀出色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里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因此,在家庭中必须尊重孩子,把他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意见,那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眼光和看到的世界,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像对待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对自己不当的行动理由和感受做辩护,在听清楚原委后再进行理智的教育,而非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这不仅是父母形象的“自损”,也绝不会取得任何教育的成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需要关心,呵护的方面很多,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其体魄的健康成长外,孩子内心的塑造、性格的健康发展,情感的滋润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应同样予以重视,树立“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识,给孩子以全面的关注。家庭,虽然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但它不可能有学校教育中的课本和施教的课堂。对孩子提出的力所能及的要求,如果是正确恰当的,一定要坚持,尤其是一些需要在长时间中形成的习惯,更要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对孩子要求严格,是爱的明智表达。

当然,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他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愧,自觉低人一等。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二)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要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旦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其次,培养孩子要树立“我能行”的意念。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或经过努力可以完成某项任务。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真的有什么困难时,父母帮助的手、亲切的关爱,是他扬帆前进的风,是自信心的最好助长剂。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作为家长,要允许和接受孩子的失败和挫折,这是帮助孩子面对并接受失败与挫折的第一步。同时要告诉孩子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积累着经验。指导孩子分析失败或受挫的原因,教他学会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该怎样去做。

(三)培养孩子为人处事之道

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朋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感受到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给孩子的尊重、时间和关注,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孩子渴望父母能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玩最好的,孩子就会感到快乐。绝大多数家长舍不得打孩子一下,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了过度的程度。可这种关爱却形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有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将会是十分困难的。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这样的孩子是不快乐的。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拥有诚实、正直美德的孩子,长大才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以诚实、正直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教育孩子要诚实、正直,可以以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来点化他,但切忌讲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他们毕竟是孩子,更乐于在做事和生活实际中接受教育。因此,在茶余饭后,不妨给孩子讲讲中外历史上名人的故事。如周恩来、牛顿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要在孩子明亮的眼睛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这样,家庭才会成为孩子做人的第一正面教育课堂。要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更需要的是让孩子实践,让孩子在千百次寻常的学习、生活小事中养成习惯。

教会孩子“爱”别人。现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爱别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内部的关系问题,它是关系到道德情感和怎样做人的大事。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知恩必报,增强孩子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从而培养起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首先要教育孩子见到长辈应主动打招呼,学会使会尊称和礼貌用语,懂得长幼有序;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和长辈讲话时要和气、礼貌、绝不允许高声大叫。一定要养成虚心听取批评意见的习惯。家长对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坚持,不要孩子一闹就妥协,当然,家长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方法,让孩子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力的事,做到日常生活自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将会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领域内面临同样的命运——不被接纳重用,从而让自己陷入一种难以逃离的怪圈之中。

(四)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许多父母都说:生孩子容易,教孩子难。可在父母的关爱下出现了许多怪现象:许多做父母的人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己所愿。有的孩子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唠叨。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其实,在这种关爱下成长的许多孩子也觉得苦恼。为什么作业总也写不完?为什么课外班越来越多?为什么父母总说别的孩子好?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孩子们衡量父母的尺子也在变。作为父母不仅要在乎孩子的物质要求,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还应该了解孩子内心情感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父母。因此,父母应关心、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1.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学习。

上学读书,对孩子来说是件生活中的大事。如果说孩子的生活是幸福的,必须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为支撑;孩子的学习生活,成为家长关注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的教育任务,但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带孩子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旦可以送入学校了,好多家长会从心中产生一种解脱感,交给老师了,现在自己可以轻松一下了。认为像接力赛一样,家庭这一棒,如今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了。这种想法是极其片面的。家庭教育,永远是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的,孩子送进了小学,作父母的是开始了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和实践。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孩子的一生。

孩子入学后,作为家长来说,应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自觉努力学习,不管是否有趣都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在家里最好给孩子准备一间专门的书房来学习。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协商,由孩子主动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读书、学习、休息、睡觉的时间,并由孩子自觉执行,以培养其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入学之初,安排一定的和孩子同学习的时间,最好在晚饭前后,并询问孩子上学的情况,班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样父母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强化孩子对学习的重视。除此之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积极性。课外,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书,养成事事动脑、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实践证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只看成绩结果是不理想的。因此,家长要关心、重视并帮助孩子学习,做孩子学习的助推器。

总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期望,而要把期望变为现实,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携手共进。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需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9.04.[2]李莉.儿童家庭教育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6.[3]王友昌.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J]贵州教育,2004.10.[4]魏书生.家教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10.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影响重大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教案)1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