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设问切莫忘本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2: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设问切莫忘本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学 唐运东 邮编:638510

部分语文教师误以为填鸭式就是满堂灌,启发式就是满堂问,而且设问跟文本若即若离, 缺乏必要的“文本”意识和“人本”意识,设问出现“忘本”的不良现象。

脱离文本,设问不着边际。比如:学完课文《一只小鸟》,王老师这样设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感想?学生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明显突破了语文课本身的边界,但语文老师以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为旨,促成了学生“敢说、愿说、会说”良好局面。实际上,学生发言的语文味淡了,品德味浓了。孩子们动辄拿环保这一项基本国策唬人、训人。我们不妨这样设问:“假如你是在场的一个小朋友,看到那两个孩子用弹弓射鸟,你也会射杀小鸟吗?为什么?用读懂的内容试着回答。”这样设问,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利用文本解决问题,以免跳出文本天马行空,随意感想。这样设问紧扣文本,把学语文、用语文联在一起,运用书本之情育学生之心。文本是圆心,设问应围绕这个心儿,开展听说读写训练,而非另起炉灶,用课外知识佐证课内知识,否则,课内消化不良的同学,又被要求引用课外知识解决课内问题。

联读文本,作业形同虚设。比如,学完林海音的《迟到》,教师就习惯布置拖斗作业:课下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一项课外作业,多半是教师说说而已,说者无心,听者也无意,还能奢望学生认真完成这一“花瓶”作业。即使学生愿意课外拓展阅读,也不是误导学生在课文姊妹篇所汇成的文海中“扎猛子”。对于《迟到》延伸阅读作业,不妨围绕课文所习得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牵住课外选文牛鼻子,让学生在文中有目的、有效率的游泳。作业布置不宜画蛇添足,而是检验课内阅读成果推广的试验地。教师布置作业就不能有口无心,随心所欲地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不但加重学生阅读负担,而且收效也不大。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文本影子的观照,用这个影子的亮光,指引学生比较阅读才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剥离人本,设问目中无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塑造人,充分尊重人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遗憾的是,部分语文老师眼中只有语文知识,没有接纳和消化语文知识的学生。比如:《孔乙己》学完后,教师就设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设问中“悲剧”、“根本原因”专业术语很扎眼,但未必能激发学生探究欲,相反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如果这样设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谁?这样一改,学生就会像侦查员一样,把孔乙己的罪魁祸首“拔“出来,并以此为荣为乐,原因在于使冷冰冰的“根本原因”,摇身一变为蹦蹦跳的“罪魁祸首”,这种“拟人化”的设问,增强了答疑解难的亲和力。又如:学完《社戏》,不少教师这样设问:归纳小伙伴们的个性特征。学生对小说阅读这类专业化设问并不感冒,不妨这样设问:双喜、桂生、阿发等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说说他们哪些方面让你喜欢。这样的设问,将读者——学生摆进文本里,而且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独特感受和体验,并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本人。把学生当人看,设问要以人为本。 文本是拓展的依托点,只有紧扣文本、依靠文本、运用文本,才能引导学生从“语感”转向“语用”,才能吸引学生使“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实现三位一体。人本又是解读原动力,增强人物在文本中的存在感,才能缩短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才能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探究欲。

·设问

说明文,设问

切莫忽视市场推广

切莫忽视理论修养

切莫吝啬微笑

阅读教学的设问

有效设问实施方案

大学切莫“打酱油”

党员干部切莫忽视理论学习

公共权力 切莫滥用

设问切莫忘本
《设问切莫忘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什么是设问 设问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