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胶体教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9: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胶体的说课

一、学生分析

1.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2.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3.经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分析

1.学习分散系内容,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与过渡教材相比,其功能和地位有明显的不同。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确实有所不同,因此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理解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科学性”,而不是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2.教材设计两个实验对三种分散系的特点进行探究,虽然能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没充分运用对比实验研究方法,稍作改变,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通过实验探究熟悉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实验、思考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分类方法后知道,科学的分类方法对我们熟悉和研究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有重要的作用,那今天我们尝试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熟悉混合物。 【活动1】请阅读课本第15-16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

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投影】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浊液(d>100nm) 注:1nm=10-9m 【活动2】展示三种样品,分别是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肉眼观察分辨出哪种是浊液,哪种是胶体,哪种是溶液吗? (学生观察,大多数能指出浊液,但无法区分胶体和溶液。)

【讲解】我们用肉眼很难区分溶液和胶体,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别它们。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跟着教师操作】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Fe(OH)3胶体。 【讲解】出现这条“光路”的效应叫丁达尔效应。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较大对光有散射作用才看到光路,而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则说明分散质较小。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最小,浊液最大,胶体介于两者之间。 (2)稳定性:溶液最稳定,胶体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3)丁达尔效应:溶液无,胶体有,此法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过渡】下面我们再通过实验去熟悉这三种分散系的特点。

【活动3】实验1:取两个烧杯,第一个加入40mL水,第二个烧杯加入40mL热水(并继续加热至沸腾)。在第一个烧杯中逐滴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12滴,待第二个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快速滴入12滴饱和FeCl3溶液,同时撤去酒精灯。观察两个烧杯里的混合物,分别用激光笔从烧杯外侧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1。(见下表)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回答上述表格内容,然后整理得下表(投影):

【活动4】实验2:把实验1中的FeCl3溶液倒掉一部分,留下约10mL,往其中加入一滴管NaOH溶液,摇匀,观察现象。把实验1得到的Fe(OH)3胶体和实验2制得的Fe(OH)3悬浊液进行过滤,观察过滤后的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2。(见下表)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回答上述表格内容,然后整理得下表(投影):

【小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活动5】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用半透膜(肠衣或鱼膘)做的袋子里装入半杯食盐和淀粉的混合液,将袋子悬挂在一大杯纯净水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大杯中的水是否含有食盐和淀粉。(如何检验?)

问题: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结论是什么?怎样解释?

要求:本实验在家完成,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建议用数码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把实验过程拍下来,让同学们分享你的成果。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4人以下组成小组完成。

五、教学反思

整节课感觉比较流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整个过程以下几点较好: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2.突出了教学重点──分类方法。

3.运用对比实验,围绕着“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进行探究。

4.让学生初步把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 5.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能力。 过程中的几点不足:

1.预备不同类的胶体样本太少。

2.时间比较紧,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

3.关于胶体与生活、生产等方面联系的知识介绍较少。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胶体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浊液(d>100nm) 注:1nm=10-9m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最小,浊液最大,胶体介于两者之间。 (2)稳定性:溶液最稳定,胶体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3)丁达尔效应:溶液无,胶体有,此法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巩固作业:

1.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下面正确的是

A.Fe+3H2OB.Fe3+ +3H2O C.Fe +3H2O D.Fe3+ +3H2O 3+3+

Fe(OH)3+3H

Fe(OH)3(胶体)+3H+ Fe(OH)3(胶体)+3H Fe(OH)3↓+3H+

) D.Fe(OH)3胶体

+

+2.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NaCl溶液

B.淀粉溶液

C.酒精溶液

3.用饱和的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将FeCl3溶液滴人蒸馏水中

B.将FeCl3溶液滴人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4.将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

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A.加入碘水变蓝色

C.加入AgN0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D.加入溴水变蓝色

) 5.下列各组中,可用相同的方法除去混有的杂质的是

A.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蔗糖中混有少量NaCl B.Fe(OH)3中混有少量盐酸;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KI溶液

C.Na2SiO3胶体中混合有少量NaHCO3;NaHC03中混有少量Na2CO3 D.CO2中混有少量SO2;CO2中混有少量HCl 6.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胶体粒子的大小决定了胶体丁达尔现象的产生 C.胶体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 D.制备胶体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D.F(OH)3溶胶 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食盐水

B.碘酒

C.淀粉溶液

8.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 A.四氯化碳、碘水 B.甲醇、水

C.汽油、水

D.乙酸乙酯、水

9.在半透膜袋里盛有淀粉和溴化钠溶液,将半透膜悬挂在蒸馏水中。

(1)如何用实验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

(2)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钠离子、溴离子通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

验方法?

(3)如何用实验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

(4)如何证明半透膜破损?

(5)如何证明两者已部分分离?

(6)如何操作能使两者完全分离?

教育教学案

第一节胶体的教学案

单位:迁安一中

姓名:王艳丽

任教学科:化学

胶体

教学案

教学案

教学案

教学案

教学案

教学案

胶体教学设计

胶体教案(推荐)

蝶恋花教学案

胶体教学案
《胶体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胶体导学案 胶体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