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3: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美”去哪儿了

在英国做作家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我们看到一幅画时,谁都难免回想起许许多多东西,牵动自己的爱憎之情。是要它们有助于我们欣赏眼前看到的东西,大可听之任之,不必多虑。只是由于我们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情而产生了偏见,由于我们不喜欢爬山而对一幅壮丽巍峨的高山图下意识地掉头不顾时,我们才应该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我们的厌恶。”

一、美来自内心

晴朗的天气妈妈会发愁买雨伞的儿子,没有生意。雨天妈妈又会发愁买冷饮的孩子,没有生意。我们的情感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就像许多大师不被那个时代所理解,就像梵高被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尊敬的老师所鄙视一样。梵高摆满了一屋子的向日葵,放好椅子时等待高更的几句美言时却换来了高更的冷嘲热讽,两人经历激烈的争吵后最终以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来表示抗议。事实证明梵高的这11幅向日葵至今,每一幅都成为了传世佳作价格不菲。美术是一门最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只有你是否喜欢,就像是两人在谈恋爱,看对眼了就会觉的什么都是好的。

所以我认为在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当中最重要的不是培养孩子有多么高超的美术技巧,而是训练他们心灵中的哪只慧眼。学会如何欣赏美。记得上学的时候老是曾经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摄影师教自己的学生如何去发现美,他让自己的学生闭上眼睛然后向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各走几百步,然向左右在走几百部,然后在10步范围内拍摄作品。恰巧这个时候有一位学生正好走进了厕所。这位学生十分头痛上下左右都没有什么好拍的,于是这位学生就在厕所里待了整整一天,直到傍晚的时候光线透过窗户射到厕所中的时候他发现到那束光线射到地板的样子是那美丽于是他最后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美的存在于否在我们的心里,而如何将我们心里这种美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我们要做的。

二、情感消失在了闲言泼语之中

“你画的是什么?”一句话把孩子内心的情感所禁锢。“我画的是什么?”其实孩子也在问自己。同时孩子在心里也会这样想。“既然你们不知道我画的是什么,那还是不要画了。” “那我就画些你们看的懂的东西吧,可是你们看的懂的东西我都画不好,算了我还是不要画了”于是孩子放下了画笔跑走了。孩子们慢慢长大,孩子走进了学校。老师开始上美术课了,拿出美术本翻看美术本的那一页,孩子们的大脑中和美术本一样空白。他们是不知道画什么吗?,是他们不敢画吗?,还是因为他怕自己画的东西没有人可以看的懂呢?。可怜的孩子开始发问自己。就在孩子一筹莫展的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帮忙,他们会告诉孩子说太阳是这样的,小鸟是这样的,更有才华横溢的人编几本儿童简笔画大全之类的书。各种补习班横空出世孩子开心的学着,直到有一天他们看到一幅色彩丰富妙趣恒生的画时会发出嘲笑的声音,小猪怎么会飞到天上,小猪不是这样画的,猫咪为何会拉小提琴,它身上的花纹不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都不会讲话,它们是动物,太阳应该是圆的是红色的„„

这些许许多多的应该和不应该,这个时候作为旁观者你想说些什么。我想这个时候你一定举足无措,因为他们画的不在是自己内心的东西他们的情感已经被当初的那句“你画的是什么”所扼杀。他永远停留在了别人影子下,他们失去了自己走路的能力,随之而来就会是一句一句的“妈妈,你看我的画好看吗?老师,你看我这样画对吗?”在这个时候我只想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说一句“你觉的呢?”

每一个孩子都少许有些自卑,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孩子们好奇心非常强的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不要打击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样可以很好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往往一些同学之间的游戏活动会让孩子们变的自行,多做一些游戏可以更好的引发孩子们的潜力。 我们大多数的人习惯于我们所熟悉或所擅长的东西来展现自己的魅力,如何让孩子们有他们擅长的领域,那就是我们教师所需要掌握的了。他们与同学朝夕相处,教师用自身的感染力熏陶着他们,孩子们会在不经意间学到了我们很多的习惯和能力,当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他们的诸多能力就被开发出来,如果我们可以正确掌握孩子的规律很容易的就可以开发出来孩子的潜能。并且在孩子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情感丢了,想象只是空谈

在我的兴趣班上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每一节课听课都听得很认真,但是完成的作品让人看了以后有点伤心,有一次我布置了两幅不同内容的绘画作业,一个题目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另一个是《图形的排列组合》,都是训练孩子们进行构图训练的的作业,但这个可爱的孩子却交给我两张几乎差不多的作业。两幅作业在画面的右上角都有一个用圆形和折线组成的太阳,在画面的中心位置都有一个三角形和方形组成的房子。于是我特别仔细的观察他做作业的过程。这位同学在我刚刚讲完内容,还未布置作业要求的时候,她的太阳再次在作业上冉冉升起。我走到她身边进行询问原因时,他也说不上为何要画这个太阳,她说她只会画这样的太阳。于是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难道她真的只是画太阳吗?

经过我的观察其实在低年级的许多孩子中间都会有这样一个太阳,我发现孩子的这个太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孩子没有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喜欢涂鸦式的绘画,家长看到了觉的自简单的绘画还能够去教一些,就想指点自己的孩子于是教孩子一些简单的简笔画。于是这样的太阳就这样升了起来。因为他们的家长之前所学的太阳就是这个样子,接着孩子们到了幼儿园,开始参加各种培训班,这个太阳的形象开始反复的出现在孩子的眼帘,一个圆圈,几道放射线组成了他们心中永恒的太阳。

这个太阳在孩子中间传播速度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圆圈加几根线条就成了他们的标准答案。孩子们很善于去模仿,因为他们怕我们对他们说“这样是不对的”其实很多的对于错,都是我们的情感单单只是我们成人的看法,我们忽视了孩子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让孩子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时他们智慧的火山才会爆发。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充满创意的形象才会展现你的眼前。又是那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因该很明白,美术教育不是之有“术”的教育更多的是“美”的教育,不是孩子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完成了任务。而是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体验,认识,表现的能力。但现实中孩子们的思维就像是哪个太阳一样早已成为定式。

四、美不在乎技巧的高低而在乎装扮能力

美术本身就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的一门学科。但是纵观我们学生的绘画作品,学生的作品都慢慢的统一了起来,那个固定的太阳变成了符号出现在孩子的作业当中。孩子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甚至是有的学生就算是他没有见过的动物形象他也能够表现出来,他们会画鹿、会画马,会画大象,但是如果让他们去画鹿的一家,马的一家。孩子们就只会把这些动物放大或缩小后变成了“一家人”因为在以前他只学过这种动物的画法。他们不懂得如何去进行装扮。

如果给鹿妈妈穿上漂亮的裙子,鹿爸爸画上胡子,路宝宝手里拿上气球用自主内心里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样子去画这一家人我想一定会让人拍手称绝的。

在我们班级中还有这样的一个转学生,他说自己学了很久的画画,他的水粉已经考到七级,说是通过专业组水粉静物考试,于是我想他学了这么长时间一定会很棒,所以我在上《四季的色彩》时请他用水粉画一幅关于四季的一幅画,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他却没能完成作业,当我问她原因时她却哭着对我说,他还没有学过画这样的画,画不出来。细问他以前是怎样上课的,他说他们画了几次单个静物,就开始画罐子,我问她你喜欢罐子吗?他说不喜欢,但老师说了考试的时候要考罐子。我有问他,你为什么要考级。这个时候他开始反问我,不考级怎么能够证明自己的实力。顿时我感到了一种可悲,并对她产生了怜悯。这种根生地固的模式画教育,抹杀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想象力,以前我只是听说过这样的现象,但现在真的自己遇见了,感受又变的不一样了。家长把考级变成了学习美术的目的。考上了高的等级似乎能够证明实力,其实她真正的学到知识有多少呢?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投机取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孩子年龄特征来进行教学。听他说和他在一起学的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我想我只能暗暗的祝福他们。

传统的美术教育蒙蔽了大多数人的眼睛,要想改变首先要打破大家对美术学科的一种偏见,认为美术课就是老师拿着粉笔教,孩子拿着铅笔学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改变就要先该变众人的思想,让他们理解美术,美术不只是画画,美术课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画的高手,我们培养的是他们的审美能力,然后用这种能力提高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建立起来的审美意识。许多学生进入小学以后 “幼儿绘画”会慢慢的结束,经过一系列的美术训练,按理说学生创作水平跟知识、技法的增长应同步上升。然而不少学生却是相反,他们对绘画表现,随着年岁增大反而会有大幅下降,有些学生一听“美术课”就忘记带工具不愿去画,恰恰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毫无顾忌的进行“创作”,在学校的时间越久他们的“胆量”就会变小直到最后丧失殆尽。 在美术课堂中许多孩子会被绘画工具所吸引,喜欢把颜料沫在手上,然后把桌子上地上搞的不堪入目,让人痛恨不已。其实孩子从来不会故意干坏事,儿童有自己的幼稚的善恶观、好怀观,有自己幼稚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衡量时间的尺度。他们眼中的评判标准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用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颜料涂在画纸上,让他们观察色彩之间融合后的奇妙变化,让他们把颜料当成玩具让他们熟悉色彩世界的乐趣。其实兴趣的培养就是如此的简单,一个正确的引导,一句关怀他们会深深的爱上美术这么课的。对学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复,作为老师要有一股韧劲,要有恒心。给孩子更多的是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敢于大胆的表现自我情感,在情感的交流之中提高艺术修养,用我们的才识为孩子的成长铺设一条真正适合他们的宽敞平顺的大道。

爸爸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蓝天去哪儿了0311

爸爸去哪儿了歌词

《田芳去哪儿了》教案

时间去哪儿了——顾小玲

“美”去哪儿了
《“美”去哪儿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