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5: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人发展进程中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重要阶段。现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大学生的具体现状而盲,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四方面。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困扰日益加剧,心理疾患发病率随之上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社会的剧变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适应困难。

1.社会竞争,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竞争在人才培养和就业制度上的引进等,使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在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社会机构改革、下岗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社会向大学生们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们在学习、考证和参加各种兼职等实践活动之间疲于奔命,压力陡增。

2.社会转型,价值多元

大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转型期间,一方面,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着规范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此外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诸如贫富分化加剧、金钱至上、道德失范等问题,这一切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冲击,需要他们去回答,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们的适应困难。

二、学校因素

1.学习环境的压力

许多同学考入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心理失落首先是因为竞争对手变了。此外,竞争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

1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对自己进行整体否定。其次,表现为学习方式、方法的变化。在大学,除了从老师的讲授中获取知识外,自学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和自制能力,还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这些变化往往使那些墨守成规、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大学生遇到较多的挫折而感到自卑。

2.人际关系压力

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大学生面临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个大学里的同学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更显突出,学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与冲突,并无力自行妥善解决,导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学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家庭气氛

家庭中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的言语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父母关系不良、家庭气氛紧张,尤其是父母离异,往往会使子女冷漠、孤僻、自卑,这些不良人格特征会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敌视心理和道德方面的缺点。与父母关系较差或很少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忧虑。

2.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消极、拒绝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肯定、积极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发挥积极作用。

3.父母期望值的压力

当今社会,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升学,许多家长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四.个体心理因素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不良的人格倾向有很密切

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人格倾向或与人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等。

1.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影响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从应对效果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中间型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关系有显著的相关。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意指大学生对自己人格的认知,是大学生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影响大学生现实的行为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对未来的期望。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往往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大学生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与他们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3.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是大学生对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则会产生无助感。大学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与他们在归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动机偏差有密切关系。

4.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大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品质、观点和行为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它使大学生产生新的自我知觉、自身处境知觉及生活质量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重庆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试题

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选择(全文)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作业高教心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