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老王寨地质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5: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王寨地质小组2013年工作总结

自从部门将老王寨矿段的地质工作安排到我们小组后,地质工作就一直由邓其勇,龚荣超、张春旺三人来组相关地质工作。下面我们将近一段时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汇报。

1、老王寨矿段情况

老王寨矿段近期工作地点主要有1673中段2261采场,1593中段4081采场4482采场,1553中段5441采场。上述几个采场除2261和4482采场外其余均为探采结合的方式作业。2261和4482采场在此段时间均为回采砥柱,未涉及探矿工程。

1.1、采场分析

老王寨矿段近一年来主要供矿采场是4081采场,下面我们对这个比较典型的采场做一下具体总结分析。

通过坑内钻工程的加密,结合1633和1593中段穿脉的控制,初步探明矿体东西走向呈透镜状分布,成矿岩性为超基性岩。矿体倾角在70度左右。探得矿量为128979t,金属量283.75kg,平均品位2.2g/t。

在工程布置上由于受到坑内钻结果的影响,在1623分层将主要的运输大巷布置在矿体内部,没有沿着矿体下盘布置,造成了许多小分穿脉的浪费,出现了许多浪费工程。其次由于对矿体成矿岩性的判断失误,未将构造周围的角砾岩圈入矿体也造成了后期采矿工程的浪费。再次,由于矿体倾角变化异常也造成了一部分工程的浪费。经过运输大巷的布置,在大巷基础上在矿体上下盘拉穿脉控制了矿体的上下盘。矿体上盘主要是片理化,绿泥石化蛇纹岩,岩体在16-0勘探线均有大面积出露,最大水平厚度在70米左右。该岩层极其不稳定,遇水垮塌尤其严重。矿体下盘在6-12勘探线为以碳质板岩角砾为主的构造角砾岩,0-6勘探线为片理化蛇纹岩。从1623与1613分层来看该围岩与矿体接触带对矿体形态产状影响较大。致使矿体厚度不稳定,变化大。从1623与1613层开采情况来看,由于构造发育,蛇纹岩侵入穿插矿体,破坏了矿体的整体性,使矿体出现整体条带状局部透镜状的形态,也致使矿体品位贫富不均的现象出现。

在1613和1603分层的探矿工程由于总结了1623分层的工程浪费,及其矿体变化情况等经验。该分层的探矿工程基本上没有造成浪费。到2013年年底探明储量如下。

该矿体在1623分层矿石量约为21666t,金属量47.23kg,平均厚度6.5m,平均品位2.18kg/t。

在1613分层分层矿石量约为19274t,金属量43.37kg,平均厚度5.17m,平均品位2.25kg/t。

1613-1593标高预计矿石量约为40895t,金属量92.83kg,平均厚度7.5m,平均品位2.27kg/t。

累计整个采场矿石量约为81799t,金属量183.43kg,平均厚度6.39m,平均品位2.23kg/t。 1.1.2探矿工作分析

除了采场内部探矿外,在1553中段我们地质小组根据地质队提交矿体情况设计坑内钻工程,对矿体情况加以探明。当坑内钻工程见矿的情况之下,我们又设计探矿穿脉掘进。现场跟踪编录,确定矿体位置避免工程的浪费。按照40X40米的网度加密工程,最后圈定矿体,算出储量情况。在这些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对矿体认识不够清晰等情况,对矿化信息认识不够准确等。造成了探矿工程的浪费及其探矿工程部到位等情况出现。

1.1.3对今后工作体会及建议

目前矿体在4081采场1623分层已开采结束,1613分层也已经探明上下盘矿体地质情况并着手开采。下一步我们应该总结上两分层地质情况及其探矿经验尽快对下一分层矿体进行勘探,确定矿体下盘运输大巷确切位置,为采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地地质资料依据。

在今后的生产技术管理上,应进一步重视地质工作,特别是勘探,生产应为勘探提供便利条件。这样既能避免资金浪费又能杜绝矿量衔接紧张的状况出现。

作为矿山地质技术员我们要加强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结合专业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攀登新的高峰。其次我们还要对勘探工作加以认识,勘探工作应增强自身灵活性及其主动性。首先在探矿工程布置上要根据矿体情况变化及其现场情况灵活多样,不能墨守成规。要学会多与其他专业交流与协商,多利用生产空间进行勘探,使勘探工作更好的服务生产。

高唐县老王寨食品有限公司统计工作总结

老王寨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某监督组工作总结(地质)

地质开发组三基工作总结

石门寨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组工作总结报告

术组活动地质

老王

老王

《老王》

老王寨地质组工作总结
《老王寨地质组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