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试题分析暨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物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暨2018年高考

备考研讨会材料——物理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

黄忠录

一、简要回顾2017年高考备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关于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如下:

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

2、3-

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近几年的全国试卷进行研究,以利于把握全国高考卷的脉搏,进行有效备考。

二、2017年高考试题研究分析

总体来说,2017物理卷难度较2016年有所增加,作为修订考纲后的首考,试卷整体与2016年相比试题分布略有差异,但整体试题风格与近几年全国2卷较为相符,还是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基础,忠实于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考查重点,命题方向较为稳定,考察的知识分布均衡,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察,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出题形式仍然中规中矩。不难发现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有如下特点:

1、紧扣考纲,贴近教材,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新课标2卷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察,例如:试卷中的14题考查力对物体做功知识点;15题考查含原子核衰变问题;16题是平衡问题;17题是圆周运动和平抛简单结合;18题带电粒子在圆形磁场中的运动问题;19题是天体运动问题;20题电磁感应切割问题;21题比较新颖,相关安培力问题;22题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根据光电门测速度的数据处理方法;23题是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实验;24题

考查牛顿运动定律;25题考查复合场的综合问题,这些题目都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实验题及压轴题难度相对较大,不容易得分。

考纲中的五种能力要求,在试题中都有涉及。

2、试题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注重重点热点,但不面面俱到。 动力学模块和电磁学模块历来是高考物理的两个主要模块,动力学48分,电磁学47分,占到86.4%。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两大模块所占比重基本相当。但从发展趋势来看,2014年之前的高考,电磁模块分值略占上风;而从

最近的2015年、2016年两年来看,动力学分值较电磁学相比较高,但今年分值基本持平,2015年、2016年两年压轴题均为动力学问题,而今年压轴题改为电磁学,且难度较大。但是试题中并未考查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交流电的知识等。

3、淡化运算技巧,注重通法。

选择题

14、16题只是力学最基本问题,相信不少同学都做过类似问题,只要细心列基本公式,本题不会犯错;第18题考察的是磁场问题,关于磁场中比较基本的找圆心以及轨迹等等。17题是2016年压轴题的变形题目,只要认真做过的同学肯定得心应手。

第15题考察的是电场力和能的性质,这个大家都知道,离点电荷越近电场越强,力也是越大的,17年考察的是电场中,只有电场力做功的情况下,电势能和动能之间是互相转化的。

4、过渡自然,稳中求变

选择题由四个单选四个多选变成五个单选三个多选;选修3-5首次进入高考,以原子核和动量结合的简单形式出现。从今年开始选修3-5从选考题模块转战到了必考题模块,考试大纲对于其中的动量模块给予的是Ⅱ级要求,而对于原子物理部分给予的是1级要求,本次试题,动量及原子物理原子模块在一道选择题中体现,难度不大,证明首次将选修3-5加入必考模块,还是处于尝试阶段。

三、近五年来物理学科在高考命题趋势研究分析

近5年的新课标卷2的物理试题,从总体上看,对知识点的考查是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几乎所有知识点都有所涉及,各个模块所占分值也基本延续了近几年的特点,以力学和电学为主,试题必做部分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试题内容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思想和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物理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无偏题、怪题。近5年的新课标卷2在试题材料选择、情境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层次和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保证了试题的公平、公正。

1、选择题的特点

内容涵盖了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等章内容;试题对牛顿第二定律、v-t图象、圆周运动规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的应用比较偏爱,机械能、直流电路单独成题的情况较少。试题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以及基本定理定律的理解,总体来讲近三年的选择题比较简单,整体试题难度并不大,但2015年新课标Ⅱ卷物理试题中选择题部分难度有所提高,例如2015年新课标卷2的16题、20题和21题。 2

16题要求考生要有方位感和空间感,才能把题中所给的图看懂;20题要求考生除了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联结体问题的常规解题能力外,在列出方程F2F2knkm3(nk)m,解得:5后还应有数学能力,才能得出“n只能是5的倍数”的正确结论;21题对速度的分解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解而不是固定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分解或任意分解,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了特殊点“a刚开始释放和a刚落地时”沿杆方向没有速度分量,使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此题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关于单选题与多选题的个数问题,从这三年的试卷来看是涨落的,但多选题最多不会超过4个。关于物理学史的问题5年中考了2次,我们应予以注意。

2、实验题的特点

(1)近5年新课标2卷的实验题为一力一电的固定格式、是两个独立题目,从题型设计和分数分配两方面均体现出对实验能力考查的重视。试题从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操作入手,以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考查重点,加强对实验原理、实验分析的考查,体现了应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的理念。既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又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这5年中对力学实验的考法出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多为组合、变形实验,涉及教材的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电学实验相对难度要小一些,基本上都是教材中实验的复制。

《考试大纲》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必考实验和探究: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选考3—3:估测分子直径大小

选考3—4: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4、实验说明:

①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②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②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5、计算题的特点

近5年的计算题均很好地体现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特别加强了分析综合能力中的“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考查,例如2013年的25题和2015年的25题,都是一个物块在长板上有相对滑动的多过程模型的力学综合题。试题的物理情景常规,问题设置的难度和梯度合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试题,又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所收获。两个计算题多为力电场综合、电磁感应电路综合和纯力学综合题,第24是设一问,第25题设多问。

6、选修内容题的特点

选修部分的题型格式固定都是一道选择或填空题一道计算题,分值也是固定的5分、10分,选修热学在新课标省区的高考中,考查的知识不会面面俱到,重点考查分子动理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等知识.预测在2018年高考中,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仍将以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及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为主.

选修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考题涉及的内容在振动和波及光这两章交替出现。第(1)题很简单,第(2)题能力要求要高一些,这三年的题都集中在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和光这两章内容上,而电磁波和传感器均未涉及,我们要引起重视。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2物理试卷延续了全国新课标高考卷的稳定性。命题特色仍是“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想,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着重考查物理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特别是数学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图象问题不再停留在一次函数图象的考查,而是扩展到了非线性函数图象的考查,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只是列方程解物理问题上,扩展到了极值的讨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考纲中涉及到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对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引领、指导作用。

四、2017年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在2017年的高考备考中,我们特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注重课本,要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教学,重视课本上知识的复习。确保“源”于课本的试题不失分,注重模型的构建,注重历年真题;

2、注重加强常规题型的常规思维方法的训练;

3、注重加强学生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4、注重加强数学知识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训练,培养数学能力,千万别认为那是数学老师的事。我们的学生做物理题时很多都在计算上出错或数学知识跟不上,数学老师不会因为数学问题而做不出物理题的学生去补数学知识。

5、增强主体意识 ,用好典型试题;让学生想;让学生练;让学生“上当”;

让学生体验和领悟 ;切忌“一言堂”和“满堂灌”;分析高考试题,提炼典型模型,让学生在新情景中加以体验;选择典型问题,解剖并让学生体验解题的一般思路;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明确并掌握解题规范;结合个人实际,拟定应试策略;加强实验和开放型习题的复习。

五、2018年高考备考教学工作思路

从近5年的试题来看,教育部提倡的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接下来的2018高考物理备考中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

在一轮复习中以概念,规律为主,掌握概念形成,规律建立,理解概念和规律内涵及外延,规律适用条件,相近概念,规律的比较。主干知识,高考中高频率的知识作为重点复习。

针对17年高考试题中“突出主干”特点。故在教学中突出主干考点的复习,逐个突破。

2、重视试题研究,放弃复习中偏、难、怪的题目,提高复习的效率 新课标2卷近几年高考物理难度逐年降低且题型和题目很稳定,多年高考中并未出现偏、难和情景特别复杂的题目。在复习中,放弃偏、难、怪的题目,注重基础,立足中档题,在中档题目中做文章,注重培养学生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并加以利用,注重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注重培养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等。同时也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从而真正提升学生们解题能力。

3、实验复习紧扣考纲,注重细节

高考实验题是学生必考内容,我们必须以课本上的基本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仪器读数、器材选择、图像描绘和原理迁移等能力,力争拿稳实验保本分。复习中紧扣考纲,注重细节。

4、重视答题规范,提高得分机会

在试题难度逐年降低的情况下,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要求规范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也是备考中的重中之重,从每一个物理量的过程分析,方程的建立都应注重。

总之,在2018年的高考复习中,一定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注重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运用,避免去刷某类题型,寻求某类题型的万能解法。注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能将抽象的问题实体化,才能在接下来的高考中,应对各种的迷惑性题型。

2017/10/5 6

物理高考备考研讨会发言稿

四川省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

届高考备考研讨会

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考备考研讨会讲话

参加物理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材料)

高考(物理)备考计划

高考物理备考攻略

物理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试题分析暨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物理
《高考试题分析暨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物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