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法治民主建设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8: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特色法治民主建设之路 3110102658 医学试验班 邵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走了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有何特点?

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特征、类型和发展趋势。

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一条“之”字形的曲折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治建设曾大步迈进,1957年反右斗争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建设呈现出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重新启动并沿着法制—法治建设稳步迈进。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一期间的重大突破。

首先是1949年到1956年底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创立。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回忆举行。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1954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1954年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机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义务等重大问题规定下来。期间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司法检查制度等等重要制度。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保证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完成。中共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大步的向前迈进。 但遗憾的是之后民主政治便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57年初,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全党范围内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个人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正式开始。5月,广大知识分子、社会各界人士和中共中央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工作以及各级干部的作风提出大量的批评建议。但是,这场运动是运用“大鸣大放”的形式进行的,出现了过激的反社会主义言行。6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了反右派斗争。全国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基本结束。“反右”斗争被严重的扩大化,一大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政干部被错误的划为右派分子,民主党派与国家事务协商、管理的作用大为削弱。

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号召打破“右倾保守思想”,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开始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大搞群众运动的过程中,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出现了高度集权化的趋势。国家权力进一步偏向党的系统。1966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陈伯达、康生、江青为领导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8月,召开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正式通过“文化大革命”的方针。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被发动起来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思想为指导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被阻断。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等老一代党员和国家领导人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政治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对“四人帮”横行时期国家“无法无天”的状况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和记忆。要防止那样的灾难重演,就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任何组织、个人都必须守法,这样我们的国家的安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把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加以倡导。他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1978—1995年17年间,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在恢复党纪国法,恢复全国人大和各级地方人大的理发功能,恢复政协只能,恢复法院和检察院的司法功能,恢复政府监察审计机构的过程中重新启动的。中国共产党认识的到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缺乏民主法制的危害性,大力倡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看完了中国法治民主建设的过程再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走入“阀政治民主”建设道路。 1.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被打破,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初步形成。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急剧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无数经济体,而这些经济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就要求用法律制度来约束产权主体和交换各方,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如果没有契约、规则、制度和法制的保障,市场交换是无法正常进行的。中世纪末至近代初期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历史表明,规则、制度、法律不健全,市场交换个体各方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互相肯蒙拐骗,甚至陷入了“黑吃黑”的互相厮杀之中,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大家都赚不到利润。中国有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严重假冒伪劣产品等案件说明了不按契约、规章、程序办事的危害。渐渐的形成了契约意识,法律相应而生。 2.人民大众的要求

文化大革命,可谓是给人们留下了可怕的回忆,不少人都在这场浩劫中受到了打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害侮辱。社会体制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们的生活根本无法保障,社会动荡不安。于是人们深刻意识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否则就可能重蹈覆辙。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顺应了民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同。 3.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不同名族和国家的地理环境、生产状况和生活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中国的“依附型”政治文化在中国还有一定的影响,“官本位”、“家长作风”、“人情风”、“裙带关系”等等就是它的缩影。中国老百姓对“天下大治”、“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有深刻的认同。这种政治认同感在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表现就是老百姓有一种“求稳怕乱”的心态,比较容易接受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制建设。 接下来再来看看政府建设中纯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彻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在宏观调控手段方面,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指令型直接调控转为依靠金融、财政等间接调控,从过去的“全能型政府”转换为“经济建设型”政府。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进展较缓慢。时至今日,政府依然直接把持着经济建设大权,力图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没有把经济决策归还给经济生活的当事人。“两桶油”、国家电网、水利局,国控的高利润产业可以说是被国家所垄断。 其次政府以及公关人员缺乏有效的权利制约。一些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受“人情风”和“潜规则”左右,各种滥用私权。最近曝光的三公经费尽然高达1000亿人民币已经快和国防总支出差不多了,国家的有些公职人员就是这样浪费着我们纳税人的钱,可以想象公职人员是多么的奢侈。这种毫无权利限制的行为必将导致堕落。90年代以来,中国每年由于官员贪污腐败问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10000亿左右,难以想象这么巨大的数字是怎样产生的,相当于GDP的13.2%-16.8%,我想中国用不着什么经济刺激计划了,这要在反腐倡廉这一块做好,GDP还用愁?

另外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民制官”的法治观念没有普遍树立起来。从近年的大量媒体报道的案例和事实可以来看,不少公民受到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侵害时忍气吞声,不愿意去找司法部门。公民的权益受到损害时,难以找到有效的途径直接反映和申诉。

从以上看中国的法治民主建设之路还很漫长,期间想必也会遇到很多的阻碍挫折,总之还有很多事情要我们大家参与进去去改进它完善它。 总结一下政府需要做的有(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2)树立法治下的宽容意识;(3)培育法治文化。

中考政治热点专题九 建设法治中国 促进民主建设

民主建设

中国之路观后感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支部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

《法治中国》观后感

法治中国心得体会

法治中国 观后感

中国法治民主建设之路
《中国法治民主建设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