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齐河县基层农机推广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8: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齐河县基层农机推广调研报告

一、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人员情况

齐河县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耕地125.3万亩,辖13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黄河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2万人。

1、机构设置情况。县级农机推广站1个,属于财政差额股级事业单位,与农机局合署办公。乡镇农机推广站14个,属于乡镇事业编制,乡镇管理县站技术指导。

2、人员编制情况。县推广站编制6人,实有4人;乡镇编制14人,实有22人。县站人员干部2人,工人2人;55岁以上1人,45岁以上3人;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2人;高级工程师1人,助工1人,技术员2人。乡镇22人中有干部6人,工人16人;助工6人,技术员16人。综合看26名推广人员中专以上学历8人,占31%,助工以上职称8人,占31%,40岁以上的9人,占35%。

3、经费保障情况。县站财政50%拨付工资,其余由农机局在办公经费中补齐,活动经费由局机关统一拨付。乡镇站工资由县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由县局在推广项目或监理业务中给予适当补贴,有的乡镇政府也给与拨付,数量很少,大部分为零。

4、办公设备情况。县站有面包车一辆,在办公楼合署办公。乡镇有1间办公室的占60%,其他与农业综合办公室合署办公,没有交通工具和电化办公设施,条件比较简陋。

二、农机技术推广取得成效

2011年未,农机总动力222.5万千瓦,拖拉机4.6万台,50马力以上拖拉机0.48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05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97台,保护性耕作机具572台。农机总值5.2亿元,动力与配套机具比达到1:2.6,全省前列。先后推广了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机械深松、机械化肥分层深施、玉米精量直播、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推动了全县农机化事业快速科学发展。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保护性耕作播种全覆盖,小麦保护性耕作推广28万亩,玉米机收发展较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2.3%,全市第一。

三、农机推广的基本做法

1、强化领导,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针对乡镇没有农机推广人员的现状,及时向县委县府领导汇报,同乡镇负责人沟通,在乡镇建立了农机推广站,解决了基层推广有人管的问题。不断向村级延伸,60%的村有兼职推广员。

2、突出新技术的宣传和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媒体专题节目、发放明白纸、张贴标语、现场演示、参观厂家、进村宣讲、现场指导等方式宣传新技术特点、使用方式和取得效益。提高县乡镇村干部对新技术的认知,突出培训农机从业人员,手把手教会使用新技术,维修新机具,取得好效益。

3、农机农艺融合,做好新技术机具的选型。根据本地农民种植习惯和耕作水平,按照技术要求,选择适合作业的机具类型进行试验示范,给生产厂家提出反馈意见,改进机具参数和耕作参数,达到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作业效率和机手效益。

4、重点抓抓重点,广泛推广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通过农机补贴政策对农机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重点抓了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和秸秆还田机的推广示范,抓住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这个重点,运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和县政府专项补贴资金180万元,破解玉米收获机械化制约农机化全面发展的瓶颈。推动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进度。

5、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加快新技术推广速度。协助9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18亿元,入社社员9600户。引导社员进行土地流转和跨区作业,实现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规模,今年合作社订单作业达到30万亩,成为新技术推广的主力军。

四、存在问题

1、基层农机推广人员不适应技术推广要求,农机推广只有依靠县站人员来做。乡镇农机编制不足,人员文化层次低,年龄偏大,缺少经费。并且由于受管理权限的制约,大部分乡镇站人员还承担着乡镇的中心工作,或包村驻点,无法正常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这也是困扰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较少或未纳入编制,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先进技术的宣传、推广、指导和服务等工作,致使很多农机化创新示范项目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应用。

2、农机操作人员技能和认识程度影响推广进度。由于从事农机作业的人员年龄偏大,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和使用新机具的能力较弱,造成操作障碍,易发事故,影响机具水平的发挥。

3、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关键机具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玉米联合收割机和免耕播种机受自然条件限制,平时作业动力大,耗油高,作业效率低,每小时一般3-5亩,收费60-70元/亩,机手收益少,遇到玉米倒伏或行距不适或秸秆还田效果不好,玉米

收获机和免耕播种机不能作业,严重影响玉米收获和免耕播种作业效果和和收益,降低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4、土地连年旋耕,造成板结和耕层减少,影响新机具作业效果。

五、解决问题的建议

1、健全完善基层推广服务体系,推进运行机制创新。增加县乡推广编制,实行全额财政政策,完善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引进,改善年龄和知识结构,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工作。

2、强化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机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使用和维修能力培训,严格资格证的培训、考取程序和考核标准。

3、狠抓科技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效率和收益。加大投入实行重点环节重点投入,完善机具性能,提高作业效率,对重点机具实行市县补贴的形式,鼓励合作社成员和农机手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破解制约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加快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

4、实行积极的土地深松政策,为节能减排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做出贡献。土地深松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一项措施,在不耕翻和破坏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每2-3年一次深松,通过深松技术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耕作环节,节省能源,减少碳排放。

齐河县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机推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齐河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状况调研报告

浅谈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及其发展趋势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农机推广方法

农机推广工作总结

齐河县基层农机推广调研报告
《齐河县基层农机推广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