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9: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简介:

肖满杰,37岁,小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县域优秀人才,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市级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青年骨干教师,市级青年科研人才;2010年、2012年连续两届获全省网络教研先进个人,2009—2012年连续四年参加全省小学数学说课大赛均获一等奖,市级数学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2013年市级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教学风格展示一等奖,市教育研究院“十二五”三项课题中期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做课一等奖。

“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肖满杰 七台河市新风小学 指导:毛淑芹 七台河市新风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8页例

5、29页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30页练习七。 【课标要求】

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的数的计算。例6是其中“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0”的情况。在这一例题之前,教材先安排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和“除法的验算”内容。因此,在学习本例题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算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只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也是这一单元的难点内容。关键是让学生亲历“0占位”的思维过程,为以后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或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28页、29页的“做一做”及30页练习七配合这两个例题的教学。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2.学生学习本内容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学中学生可能只是盲目地按照所讲述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索,在体验学习中理解算理。

3.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浓,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自主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

笔算方法,再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体会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明确“0不能做除数”。 2.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的简便写法,知道0的占位作用。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4.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关键是0占位及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我利用分西瓜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验证”,知道了0做除数没有意义,得到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采用这一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结论通过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等学习活动,理解算理,学会“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竖式简便写法,明确0的占位作用。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例5。 1.活动一:分西瓜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例5了,下面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大家注意听故事,这里面还蕴含着数学问题呢,看谁能发现并列式解决! { 学生讲故事:一天,唐僧师徒四人走到一个山坡,烈日高照,他们又累又渴。于是,唐僧让悟空去化缘。不一会儿悟空就化回了四个大西瓜,他们四人应该怎样分呢?八戒看见西瓜早就馋了,所以他想来分。等其他三人去休息时,八戒想:我还是先尝一尝吧,他尝着尝着就把西瓜全吃没了。唐僧他们回来一看八戒已经睡着了,这三个人还能分到西瓜吗? } 师:我们不能象八戒这样,只想着自己,我们要多多的去关心他人。 (1)故事听完了,谁能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一开始每人能分到几个西瓜?怎样列式?

(2)西瓜都被八戒吃光后,其余三人每人能分几个?怎样列式? 师:“0÷3”为什么等于0?谁能借助情境说说理由。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先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师:如果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5个人的话,怎样列式解答?

谁还能写出一些这样的算式?

也就是说把0个东西无论怎样平均分,每份只能得到几个?(0个)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的理解0÷3等于多少,设计了分西瓜的这一小环节,通过分西瓜的这一情境展示,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一知识点,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时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活动二:总结规律

(1)观察(副板书)这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讨论:0÷0=?(副板书:0÷0=) a.讨论:学生说出0之后问:还有不同想法吗?有了想法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要 说清自己的理由。

b.交流:分别写出不同的结果(副板书)验算的方法出现后,让学生再说一遍,追问引 出其他结果,感知商的不唯一性。

c.明确:通过验算我们知道了,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0÷0的商可以是任何数,答案不确定,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副板书:划去0)

那么,这里的“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中的任何数不包括谁?(板书:不是0) 这句话中那部分比较重要?

学生读后齐读: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验算的方法分别验证不同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从而来感知“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0÷0的商可以是任何数”,认识到0÷0商的不唯一性,所以0不能做除数,突破教学难点。】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探究例6。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验证”,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个结论来学习“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板书课题) 1.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 (1)出示例6。

a.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b.求李思(万青)家的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样列式?(板书:309 ÷ 3 = 420 ÷ 3 =) c.判断并估算:这两道算式的商各是几位数,大约是多少?(板书:三位数) (2)计算第一道算式。

我们先一同来完成第一道算式,请看学习要求:

a.先用竖式独立计算(1)题,想一想:这道题与之前做过的题有什么不同?

b.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重点说一说:竖式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c.展示汇报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 (3)学生独立计算、合作学习。 (4)各组展示汇报,重点:

a.把竖式不简便的和简便的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学会简便写法; b.弄清此题与之前题目的不同:商的中间有0; c.通过“注意”,明确“0的占位作用”。

小结:刚才同学们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列竖式解决了这道题;而后又通过合作学习找到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简便写法;明确了商中间的0一定要写,如果不写的话,商就从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所以这个0一定要写,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2.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引入:同学们合作学习学得很好,顺利的解决了第一题。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如果商的个位上有0要不要写呢?好,那我们用第二题来验证一下,这道题请大家独立来解决。想一想: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两种不同的竖式过程。 (3)汇报:说清简便写法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刚才独立列竖式解决了这道题,并且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写法;明确了商个位上的0也一定要写,如果不写的话,商也会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所以这个0一定要写,它同样也起到占位的作用。

我们通过“独立计算—小组交流—汇报展示”等活动,顺利的解决了两道关于“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几道练习题。看书上29页的“做一做”, 女生做

1、3题,男生做

2、4题。

【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个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思考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对算法的初步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基本计算:29页的“做一做”。(女生做

1、3题,男生做

2、4题) 2.提升练习:30页3题。

对比竖式寻找规律:当前一位没有余数时,用0单独去除以除数,就可以直接商0。 3.解决问题:30页4题。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题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提升题通过进行改错,找出出错原因,防止计算出错,寻找规律;再将除法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巩固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些题型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的及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储备力量,使学生学有后劲。】

四、回顾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不但通过“观察—思考—验证”,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而且能够运用这个结论,通过“独立计算—小组交流—汇报展示”等活动,初步学会了“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对于这部分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的例7中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1)309 ÷ 3 = (三位数)(2)420 ÷ 3 = (三位数)

0 ÷ 3 = 0 0 ÷ 5 = 0 0 ÷ 8 = 0 0 ÷ 0 = 0、

1、

2、100......【教学反思】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有关用电量的素材的计算,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我利用分西瓜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验证”,知道了0做除数没有意义,得到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采用这一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结论通过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等学习活动,理解算理,学会“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竖式简便写法,明确0的占位作用。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具体体现如下:

一、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故事猪八戒分西瓜创设情境,自己全吃光后,导致其他师徒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学生感受到0除以

1、

2、3„„等数都得0,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急于修正学生认识上的“漏洞”(0除以任何数都得0),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算理,给了学生不断完善新发现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一个完整地认识,通过验算明确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所以0÷0的商可以是任何数,答案不确定,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从而自然地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

二、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学生试商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竖式计算前,我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这样可以降低错误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或问题答案进行估计。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309÷3的算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学生在写竖式时,好多采用原有写法,但也有用简便写法。通过两种不同写法学生的介绍及集体探讨研究,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列竖式计算很简便,产生要学好这种简便写法的需要,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算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继续延续学习,引导学生继续尝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算法,通过自己的尝试,体会0占位的作用,是不可随便丢掉的。

三、多层练习,巩固知识的建构。

通过基本题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提升题通过进行改错,找出出错原因,防止计算出错,寻找规律:当前一位没有余数时,用0单独去除以除数,就可以直接商0;最后,将除法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巩固商末尾有0的除法。这些题型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的及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在学生的脑海里回旋撞击,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储备力量。使同样的知识点

四、不足:

1.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方能很好地掌握课堂节奏,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2.对于“420 ÷ 3 =”的处理略显匆忙,一带而过,致使部分学生对于商的末尾有零的情况掌握不牢固。

3.由于时间没有掌握好致使练习题中的“解决问题”没能完成,而且超时近5分钟。 4.教师语言不甚简洁,个别地方的引导语不够到位,以后亟待加强。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教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商的中间有0除法教学设计

《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

商末尾有0 教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教学反思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