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黄鹤楼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体会诗意,品味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背诵全诗,积累有关“思乡”的诗词。 (3)能用诗意的语言抒写自己的乡思乡愁。

2、过程与方法:读、品、展、赛有机结合,在讨论和探究中让学生感悟历史,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蕴藏诗中的思乡之情,加深学生对亲情、家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朗读,体会是的音乐美、绘画美,感受思乡之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用意象来表达人内心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黄鹤楼的图片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是长江南岸的三大名楼,古人登楼,总喜题诗赋词,以表自己的览物之情。诗人崔颢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发,脱口而出,一泻千里。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这首七律,人称最佳。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由此可见,这首诗在唐诗中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七言律诗。

(二)感悟诗意: (1)、诵读感悟:

A、请一位朗读能力好的同学用“二二三”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其余同学闭眼认真聆听。思考:古人写诗讲究平仄对仗,而此诗首联的

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是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全不顾对仗,这是为什么呢?

B、请学生加进手势,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来朗读。思考:诗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那些色彩?

C、请学生有创意的朗读。比如反串朗读、表演性朗读等,力争读出诗的意境,诗的感情。以桌为单位进行后,请优胜者到台前表演。

2)、理解感悟:

请左边两组的学生联系课下注释,翻译全诗。请右边两组的学生加进自己的想象,用第一人称,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短文。然后请两个组的学生代表发言。看谁能更好的再现诗情诗意。

(三)、品析鉴赏:

(1)、走进作者:用“你”开头写三句话来介绍崔颢,使之构成排比句。

例如:你是盛唐诗人,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你的《黄鹤楼》,情真意切,让诗仙李白折服;你早年为诗,情志浮艳,但晚年风格却雄浑自然。

(2)学生齐读该诗,前后桌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出示讨论题) A、这首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B、那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些景致触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C、颈联描写了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诗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游子思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主题,这首诗尽管有愁绪,但写得豪迈昂扬,境界壮阔,给人愁而不怨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或游学的人,你能选用几个意象,并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你对家乡的人或物的思念之情吗?试着写一些。

(2)、积累古今有关思乡的诗词。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多媒体打出有关思乡的名句,学生齐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今日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五)、现场比拼:

(1)、以组为单位,看哪一个组的学生最先准确而又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教师讲授记忆的方法:参照板书,理解记忆

(2)、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个背诵一个默写,看哪一组的同学完成得最好。 (3)、每组自选一首歌曲的曲调,深情地吟唱这首诗,看谁更能唱出这种乡思乡愁。

(六)、教师小结: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所以,即使我们默默无闻,但只要善于抒真情,论实理,一定会有一鸣惊人的那一天。加油吧!同学们!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古诗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送别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