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西果蔗要走品牌之路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1: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报4月24日发表的《“苦涩”的广西果蔗》一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引起了极大反响,尤其是蔗区的读者纷纷来信来电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果蔗产区,今年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滞销局面,除了给人们带来沉重的思考之外,它还表明,广西果蔗从质量及市场营销方面都已落后于云南、广东等果蔗产区,如今惟有推广科学种植,树立品牌优势,才能重现昔日辉煌。

广西果蔗早已危机四伏

广西横县果蔗栽培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法就是广西知名的果蔗研究权威专家,他对记者说,百合镇是全国果蔗第一大镇。数年前,他在百合镇就经常听到不知是叫“自大”还是叫“自豪”的话:“百合果蔗从来不愁销,你看哪年不销完?”黄法就听了这话心里不是滋味,他认为,每年都是销得最迟的百合镇果蔗,一点也“自豪”不起来,倒是有种“夜郎自大”的感觉。

百合果蔗声名鹊起,大约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那时,以芳岭蔗为代表的百合果蔗,的确让外地闻讯而来的果蔗商贩们眼馋:每条果蔗几乎都达2米多高、4厘米左右的粗度、重量达3~4公斤,且均匀整齐,糖分含量高,耐运耐贮。再加上当时百合乃至整个横县拥有较大的种植面积(最多年份曾达到5万多亩,约占当时广西果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一般亩产均在8吨以上,高的甚至超过10吨。因此,当时的百合果蔗成了市场上的宠儿,影响力越来越大。但随着种植年限的不断延长,加上一直沿用传统技术种植,百合果蔗质量和单产便逐渐下降,到现在平均亩产仅6吨左右。此外,销售时蔗根、泥巴过多,甚至以次充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肥料、农药用量越来越大,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广西多个县市以及区外一些地方也开始加入了果蔗生产的行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横县许多乡镇的果蔗生产便逐渐萎缩,坚持得最久、影响也最大的便只有百合镇了。近年来,百合镇的蔗农过得并不安然,几乎每年都是春节后才能大量卖蔗。

而且,百合果蔗的销售价格,在广西区内也是较高的。一般要比博白、上林、宾阳、邕宁等地的果蔗高出20%~30%以上。这是以前创来的“名牌效应”和多年来“有惊无险”的销售现象给百合蔗农带来的错误信息。“百合果蔗”早已名声在外,但质量却已今非昔比。

关于目前百合果蔗的质量,黄法就认为基本上可代表广西现在的总体质量水平。他给记者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数据:上个世纪80年代横县果蔗亩产、株高、茎粗分别为8~9吨、2.0~2.3米、3.5~4.0厘米,含糖量则高达13%~14%;而现在百合果蔗亩产、株高、茎粗分别为6~7吨、1.5~2.0米、3.0~3.5厘米,含糖量仅为11%~12%。此外,目前云南的果蔗无论质量和产量都远优于现在的百合果蔗,其亩产、株高、茎粗和含糖量分别达到8~9吨、2.2~2.5米、3.5~4.5厘米和12%左右。

一位来自广西蔗区的果蔗老板对记者说,百合果蔗年年卖得迟,并非“好货沉底”。原因是大多数果蔗商贩都是先到价格相对便宜、质量又较好的蔗区去购货,等到那些地方的好果蔗收完了,才回过头来到横县收购。多年来之所以最终卖得完,那是因为整个果蔗市场还处于产销基本平衡状态。有时候因质量稍差而卖得迟的果蔗反而卖出好价格,这本属市场供求“物以稀为贵”的作用使然,但却给某些人造成了一个“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假象,“该出手时不出手”,对本已落后的生产、销售方式还死抱不放,不曾警觉早已潜伏的危机。

与此相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广东英德、云南元江果蔗,其株高、茎粗、单株重、糖分含量等指标均比百合果蔗要好,继而成为许多外省果蔗商贩转向的对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一位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合镇今年出现的困境在广西很具有代表性,它并非

什么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落后的观念、技术、生产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增加技术含量树立优势品牌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果蔗产区,但果蔗的科研和推广工作比较活跃的省份却是福建、四川、广东和云南。他们注重果蔗品种资源的研究、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如四川省义乌市筛选和推广的“义红”果蔗,在本地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名噪一方的名牌产品。福建也就果蔗品种退化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进行“茎尖脱毒”组培研究。因此近年来广东英德、云南元江等地果蔗生产发展迅猛,并有“后来居上”的态势,对全国果蔗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广西有着极好的果蔗生产自然条件,但这种条件目前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如“百合果蔗”本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名牌产品”,但这个“名牌”既无质量标准,也无生产技术规程,更未有注册商标。在农产品商品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金钱。1998年1月,由横县果蔗栽培技术研究所主办,在百合镇举行的全县“果蔗王大赛”中,所有参赛的数十条果蔗都重达4公斤以上,高度也在2.5米左右,其中最重的一条达5.1公斤,高度为3.1米!而今这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的有关专家说,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蔗区果蔗连作时间过长,有的田块连作时间长达20年以上;二是长期滥用化肥、农药;三是部分蔗区水利失修,灌溉困难;四是连年自己留种,致使花叶病、宿根矮化病、根腐病发生严重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增加科技含量。如进行果蔗生产规划,就要安排好果蔗生产用地和轮作用地、搞好水利设施和交通道路建设、组织技术力量研究和推广最新农业科技、品种提纯复壮、引进试验果蔗新品种以及制订品牌标准、品牌保护措施和优质果蔗生产技术规程等。

增强竞争意识全力拓展市场

广西柳州市一位署名为“闻言”的热心读者来信说,要使种出来的果蔗好销,除了质量好,还要注意把握销售时间和包装,迎合市场的需求。

广西横县果蔗栽培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法就告诉记者,果蔗的收获和销售,一般应在每年10月份,气温开始转冷,果蔗生长基本停止,蔗汁的糖分已经较高,这时应根据市场的需要,有计划地收获上市。由于广西的果蔗种植面积大,果蔗适宜采收期长(每年从10月份到次年4月份共7个多月),只要进入适销季节,就应及时出售,做好市场均衡供应,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甚至造成销售不出去的被动局面。

任何果品都有质量分级标准,惟独广西果蔗未见有过关于分级的说法。进行果蔗质量分级是合同购销的必然要求,也是规模生产与期货交易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鉴于此,广大果蔗经营者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果蔗质量分级标准,以便有章可循。

此外,广西的果蔗绝大部分是销往区外的全国各地。果蔗从收获到销售,经过10多次的装卸与5~7次的长途和短途运输,只有严格的包装才能保证果蔗在搬运过程中不松散、不折断,保证果蔗的外观质量。果蔗的分级与包装,是提高果蔗质量的一条非生产性措施,但又是一条重要的提高广西果蔗外观质量、经营信誉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必须引起蔗农与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广西横县一位叫“汉三”的著名果蔗经纪人来电说,果蔗生产能否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关键是看销售。在搞好优质果蔗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动经营能人到全国各地的果蔗重点销区,设立果蔗销售和信息发布

点,从“守株待兔”改为“主动出击”,争取果蔗销售的主动权。

据称,目前广西尚没有一个果蔗协会来管理、协调和指导果蔗的生产和销售,整个过程都是基于小农意识的盲目状态。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丰收之年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需要有一个部门来对整个生产销售过程进行统筹,只有严格依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广西果蔗才能走出一条金光大道。(作者:邓宏鹰蓝晓毅)

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蛋鸡养殖要走“标准化”“职业化”之路

广西蔗糖业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品牌企业发展之路

农机大户发展要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海岛农业要走精致精品精兵之路

广西蔗糖业循环经济优化发展研究

第一喜糖果品牌策划案

餐饮企业多品牌之路

广西果蔗要走品牌之路
《广西果蔗要走品牌之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广西知名品牌 之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