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区行“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9: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寻访.缅怀.感悟

——记江西师范大学红色文化宣讲团“苏区行”

回首历史,是为了坚定理想与信念;铭记历史,是为了汲取力量与智慧;感悟历史,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因此, 2016年3月下旬,江西师范大学红色文化宣讲团便开始了一段涤荡心灵的“苏区行”,作为宣讲团的一员,我怀揣着滚烫的感情和朝圣般的虔诚踏上了寻访革命旧址、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文化之旅。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赣南这片红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诉说着无尽的故事,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她如同一块磁铁,深深吸引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宣讲团成员。

开基建政耀后人,苏区精神化来者

回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积贫积弱,赣南一代仁人志士,取火种,播马列,工农暴动,旗旌漫卷。更喜中国红军,下井冈,饮马赣江,定都瑞金,越武夷,挥戈闽西,征战赣闽,铁流长驱二万五千里„„血与火浸染的赣山赣水,星火燎原,红旗不倒。踏上这片彪炳史册的圣洁土地前,我的脑海里回想起了那段腥风血雨的斗争史,耳边回荡起了吹角联营的号角声,内心深处的神往之情久久不能平复。走进赣南,穿梭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一处处革命战斗遗址、一首首红色革命歌谣、一件件苏区档案典籍„„都蕴藏着震撼心灵的英雄史迹,都倾注着革命先烈的赤胆忠魂。我试图深入到苏区的心脏里去:找寻是一股什么样的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感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铸就如此不朽的丰碑!

走进瑞金叶坪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时,会场响起了毛泽东同志在“一苏大”上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铿锵之声,时空似乎又穿梭回了1931年的11月,那个见证被反动白色政权包围的工农红色政权顽强存在的伟大时刻。谁曾想到,国民党左派、右派相继背叛革命,大肆“清党”制造白色恐怖,如此杀气腾腾,是什么力量让共产党终剿不灭,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一次又一次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志的尸首,继续战斗。又是什么武器使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顽强存在,终以摧枯拉朽之态席卷全国。从井冈山上走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犹如中华大地上不熄的地火,虽赣南闽西这块土地上喷薄出的巨大岩浆形成燎原之势,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真理到被大多数人认同却是一个渐进而曲折的过程,伟人之智就在于众人皆为山穷水尽疑无路困顿之时,能点亮柳暗花明之光。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针对中央“二月来信”和林彪等人的悲观思潮,给林彪写了一封近8000字的党内通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封信才坚定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信念,这一论断也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大树参天植自根基,江河万里流有源头。行走于苏维埃政府旧址,面向共和国的各部委的基源,沉心思之不由感慨:苏俄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却没有送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吃“洋面包”的海归派也未能找到胜利之路,而被共产国际嗤之以鼻的所谓山沟沟里的马列主义却找到了真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可贵之处便是能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坚定信念,一心为民。不迷信“大多数”,只坚信实践的检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亲自去看,亲身去体验,才能深刻体会它的历史内涵。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里住过。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身临红井上,用小竹筒舀起清冽的红井水品尝,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谈出来的唱高调,而是共产党党员干部治国理政的方向标,苏区政府一心为民,百姓老表真心拥戴,这才有了“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耳熟能详的赣南山歌。时过境迁,改变的是腥风血雨的年代转换,不变的是薪火相传的苏区精神。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指出苏区精神的内涵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由此可见: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做好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长征,可泣的坚守

一句名言说: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关头只有几步。这句话可以引申为形容一个党,党的历史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关头,也只有几步。中共党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步,莫过于从于都出发的长征,革命的圣火从瑞金传递到了延安,最后到了北京;革命的道路由长江流域延伸到了黄河流域,最终通向了全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自于伟大的长征!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上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是播种机”。的确,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最为深重的苦难,更是最耀眼的辉煌,但这苦难辉煌的背后,却饱含了于都人民无尽的奉献和牺牲。当年河上没有桥,全靠于都人民的帮助,有的拆了自己家的床板门板,在傍晚时分点着火把帮红军搭建浮桥、摆渡口,而渡口上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当红军的场面经常上演。所以就有了周恩来说“于都人民真好,于都人民真亲”、毛泽东感慨“苏区人民对我们太好了,我们欠苏区人民太多了”朴实而真挚的感念之语。80多年过去了,静静的于都河面已波澜不惊、涟漪平平,而河边“长征第一渡口”上矗然屹立的纪念碑,成为一道永远让世界惊奇的风景线,一座让中华儿女世代敬仰的永恒的红色丰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赣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烈士和老区人民的鲜血。红色土地上载入史册的不仅仅有开基建政的华丽篇章,也有三年赣南游击战争的不屈坚守。80多年前,那段风起云涌的壮丽史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潮澎湃。80多年后,我们深切缅怀,任思绪穿越时空飞翔,把我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一双长袜上满是补丁、橱窗内的军衣破损不堪,一物一事,无一不承载了共产党员处艰苦卓绝之境仍革命到底的坚贞。枯骨宁卧国之土,一腔热血报忠国。激荡残酷的环境,能使人身首陨灭,却也铸就一份至死不渝的忠诚。“带镣长彳亍,志气愈轩昂,拚做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首刘伯坚在赣南游击战争中被捕时狱中写下的绝唱,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一腔热血。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多么美好,面对死亡的危胁,刘伯坚视死如归。为了革命大业,为了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的幸福,无数“刘伯坚”式的仁人志士效命疆场,决不屈服于敌人,表现出了人民英雄的铮铮铁骨和坚贞气节。对革命忠心耿耿、一身正气贯长虹的共产党人,在险境之中用生命、忠诚、鲜血凝练成了撼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

忆往昔峥嵘岁月,更看今朝新气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的小康”。革命老区大都地处偏远山区,仍有广大农村贫困区域,赣南革命老区也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的贡献。2012年6月28日,党和政府出台了《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的利好政策,为苏区经济社会“输血”、“造血”。四载风云变幻,斗转星移。在苏区干部和群众的齐心协力下,红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蝶变,迎来了新的春天。

春日云销雨霁,阳光洒落在蛤蟆岭上,我们来到瑞金市叶坪乡一个叫华屋的村小组,这是一个有着革命荣光的红军烈士村。17棵郁郁苍松挂着写有烈士名字的小木牌,颗颗蓊蓊郁郁的松树凝结了烈士们的家国情怀,也见证着这个远近闻名红军村的沧桑巨变。绿树掩映着一座简朴的烈士纪念亭,烈士忠魂长眠于故土之峰上。透过松树林望去,岭下的新村越发靓丽,村前白色大棚铺展,春天使村里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生机。在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含故纳今,既有厚重的历史,亦有不朽的青山。历史与现实辉映下思绪纷飞,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追忆起80多年前华屋年轻人的热血青春印迹。

1931年10月,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中央政府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得到了苏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当地百姓自发的参军入伍、节衣缩食保卫支援苏维埃政权。1932年苏区“扩红运动”发展到偏远的华屋。全村仅有43户人家就有139名青年参加了革命。当时年仅15岁的华志文成为村里最小的参军青年,参军前母亲含着泪对他说:“共产党来了,赶走了地主老财,分给我们土地,你去参加红军打白狗子,娘在家等你回来!”字字朴实热切,却又何等的感人与悲壮,正是这份拥护和炽热,村里17名青年参加革命,离家前每个人亲手在后山栽植了一颗松树,表达对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1934年10月部队撤出苏区时,17名华屋小伙全部壮烈牺牲在长征路上。花一样的年纪,为了理想和光明,他们永远长眠于山河旧国之上。如今,这些“信念树”已经亭亭如盖、荫泽桑梓,成为后人凭吊思念的遗物。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看好。从山上下来到村子的中心,家家户户,都是清一色的红房子,一幢幢“小洋楼”依山傍水,休闲设施依道而建,整整齐齐、和谐有序是村子给宣讲团的第一印象。在和村民的唠家常中我们了解到:贫困村民建房资金不够怎么办?旧房拆了新房如何规划?安居之后如何乐业?农村振兴发展面临着一大堆问题。为让村民脱贫致富找到好“扶手”,瑞金市为每个村派驻了工作队,工作队干部吃住在村里,成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的“操盘手”。这里的工作队就是上一级党政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对口精准扶贫、带领农村百姓脱贫致富。同样,村民家的一幅对联:“大厦落成常念党恩,高楼进住铭记党情”也反映了苏区优良的干群关系,道出了百姓的心声。如今的华屋已是旧貌换新颜,万象更新,我们相信华屋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苏区的百姓的生活也将更加富裕、幸福!

勿忘历史,奔赴未来

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试问,不能时刻回顾过去,又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生处在和平年代,没有目睹枪林弹雨的战火硝烟,没有经历“小米加步枪”的艰难岁月,但红井仍在,沙洲坝的大礼堂依存,人民英雄纪念碑永屹不倒。党领导全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英雄历史不能忘,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有英雄却不尊崇的国家是可悲的,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一寸山河一寸血,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流血与牺牲才换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忆苦思甜、饮水思源,在这个有梦想人人都能出彩的伟大时代,我们又怎能能辜负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理想信念,但历久弥新传承至今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更是今天人们坚定理想信念路上的精神“钙片”。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需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牢记“明明德,做新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忘正心修己提升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新的篇章。

苏区精神

延安行心得

行测心得

台湾行心得

红安行心得

行测心得

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振兴中央苏区

苏区振兴解读

苏区好学生事迹材料

”苏区行“心得
《”苏区行“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苏区行心得 心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