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时期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构想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7: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时期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构想*

段怡春 梁 忠 徐红燕

(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从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出发,在深入分析我国地球科学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关键词: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球科学文化是科学文化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人类适应、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与地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形态。地球科学文化以地球科学为基础,以促进人与地球和谐,谋求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地球科学文化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是地球系统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是地球演化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善待地球、与地球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的世界观、生存观和发展观必须符合地球科学原理及自然法则,人类要自觉协调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必须建立全球政策道德框架,加强对地球系统的管理,建立和维护一个强健的地球系统。地球科学文化是统筹人与地球关系的科学基础和知识平台。

1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1.1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趋紧密。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在规划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适时地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文化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决定了文化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科学技术部科普专项经费项目,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编号KP-2005-10)

作者简介: 段怡春(1958-),男,汉族,江西宜春市人,研究员,博士,中国地质图书馆馆长,地质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地质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地质情报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地质学、地球科学文化。

忠(1975-),男,汉族,宁夏中宁县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地球科学文化。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实施,向全社会吹响了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 科学精神的号角,科学文化成为公众迫切的精神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综合 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从上世纪初至今,我国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地球科学学科体系,有些学科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公众对于地球科学知识、地球科学原理、自然系统、人与自然关系的了解却十分有限。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观,到加强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国土意识,地球科学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科学管理地球系统,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与地球和谐并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道地球科学与文化的新命题。

1.2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意义

1.21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科学教育意义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从地球科学与文化的视角探讨我国地球科学文化传播的思路、途径和形式,为科学知识普及与科学文化传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示范研究,这项工作本身就是对科学发展理念的传播。

1.22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是树立现代地球观的文化战略。其目的就是运用地球科学文化的力量,帮助人类全面认识地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23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文化政治意义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研究和发展地球科学文化,对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地球科学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我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初具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发展文化事业日趋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地球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是地球科学大国,在地层古生物、古人类、第四纪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华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地球科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物质基础,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在一些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例如:随着旅游业的逐渐兴旺,地质、地貌景观及自然遗产等文化资源成为人们观光休闲的场所。至今为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在中国命名了18处世界地质公园,占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总数的三分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宝玉石产业的迅速发展,宝玉石文化产业也得到大力的推动[1]。地球科学文化与旅游业、宝玉石业的有效结合,展现出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光明前景。

国土资源文化、矿业文化、地质文化、海洋文化、环境文化等行业文化建设在相关部门越来越受到重视。行业文化着重于行业形象、行业精神的塑造,这对地球科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目前我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虽然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其他大众文化相比,地球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影响面小,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和贡献不够显著。目前,我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21 国民地球科学素质较低

调查显示,我国公众的地球科学知识相对贫乏,公众对资源、灾害、环境问题的总体认识水平较低。公众相对了解较多的是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但了解能源紧缺问题的人数仅占调查者的20%,而了解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紧缺、地质灾害、土壤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动物灭绝、植被退化问题的公众人数则更少。公众的资源、灾害及环境意识淡薄,是违背自然规律、浪费资源、损害环境行为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2.22 地球科学的文化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上世纪初开始,我国地球科学学科发展、知识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地球科学文化传播与普及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公众对地球科学知识与文化的需求。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地球科学文化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3 地球科学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有待加强

我国室内地学文化场馆数量已有一定规模,但总体水平不高,尤其在展陈内容、形式、手段方面,还不够先进[2](P218)。野外地质公园等自然文化场所数量发展很快,但地学知识体系、文

- 3要充分调动并整合现有的地球科学文化队伍力量,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以传播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为主要任务[4] [5],运用现代技术,加强地球科学文化创意、文化博览、科普影视、文学艺术、动漫制作、网络游戏等工作,将丰富的地球科学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地球科学文化特色的影视、网络、文学、艺术等文化精品,提高地球科学文化的生命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3.3 产、学、研结合,推动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升级

地球科学文化产业是一个创意产业,要根据国家与地方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与基地的规划,组织文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协同建设地球科学文化创作园地。以创作园地为中心,向相关产业领域辐射延伸,形成产业链[6]。利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培育地球科学文化企业,吸引文化投资者,拓宽地球科学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激励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对地球科学文化素材进行产品开发[7]。要培育有自主创新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知名文化品牌的地球科学文化企业,增强地球科学文化的市场穿透力和社会震撼力。

3.4 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支地球科学文化队伍

制定地球科学文化队伍发展规划,将地球科学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创新人才工程。针对地球科学文化人才需求,加强地球科学文化专业教育,培养地球科学文化专业人才。围绕提高文化创意、创作能力,加强人才交叉培养,在工艺美术、影视传媒专业院校开设与地球科学文化领域有关的课程,鼓励文学艺术创作相关专业学生选修地球科学课程,在地球科学类院校应设置地球科学文化类专业或方向。鼓励地球科学科技人员投身文化创作。

3.5 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与推动作用

政府在地球科学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发展地球科学文化产业给予支持。同时,要鼓励、吸引企业投资地球科学文化产业,发布地球科学文化产业指南,对于自主创新的文化项目,政府在资金上要给予扶持,为创作文化产品打造市场平台,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3.6 完善地球科学文化传播体系

只有依靠现代信息与传播技术,创新传播手段和模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加大地球科学文化传播力度,才能使广大公众更便捷地获取地球科学基本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地球科学文化传播服务体系,科普场馆要逐步实行面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的制度,各省、市有条件的地质类博物馆应该积极扩建为自然历史博物馆,成为地方传播科学文化的品牌场馆。

- 56 -

安全文化建设构想

03 企业文化建设 构想

法院文化建设的构想

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想

学校文化建设构想.9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地球科学》读书笔记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构想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基本模式构想

新时期基层人民法庭工作的构想

新时期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构想
《新时期地球科学文化建设构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