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名单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外科学院士名单

(来源于:中国工程院)

(一).普通外科学(4人) 1.陈肇隆

陈肇隆 (1950.9.29 - ) 肝脏移植及肝脏外科专家。生于台湾省高雄市。1976年毕业于高雄医学大学。现任高雄长庚纪念医院院长、长庚大学外科教授。

陈肇隆教授是台湾肝脏移植的开拓者,1984年完成台湾首例肝脏移植手术,是亚洲首例手术成功并长期存活的肝脏移植,并率先采用脑死亡定义,促成台湾在1987年达成亚洲第一个脑死亡器官移植立法。二十余年来陆续完成台湾首例儿童活体肝脏移植、亚洲首例一肝两受的劈离式肝脏移植、全球首例未输血活体肝脏移植、台湾首例成人活体肝脏移植、华人首例活体双肝移植。

陈教授对活体肝脏移植的技术与策略发展出多项创新与改良并获得领先世界水平的成绩。同时进行相关之基础研究,带动相关医疗科技之发展,于1996年获台湾行政院杰出科技荣誉奖,对增进全民健康、提升医疗水平有卓越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99篇,SCI收录253篇,获邀在国际学术会议演讲肝脏移植102场。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范上达

范上达 (1952.2.5 -) 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潮阳县人。200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现任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主任。

范上达教授为四间外科学院院士,并持有四个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医学期刊,文章迄今已累计506篇,记录了他对肝脏移植及亚洲常见病症之深入临床研究。这些病症包括肝细胞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內结石及急性胆胰腺炎。范教授入选ISI E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全球临床医学科学家前0.064%之列。2001年,他获香港大学颁发卓越研究成就奖。2005年,他带领肝脏移植组荣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范教授现任香港玛丽医院肝胆胰外科部和肝脏移植部主管。1991年,他施行了香港首例成功的肝脏移植手术。直至目前,肝脏移植组于玛丽医院已完成468例肝脏移植手术,过去四年连续252例病人的总存活率维持在92.5% 的水平。这些病例中,224例为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乃范教授于1996年为解决成人器官短缺问题而设计的术式。該手术突破了活体供肝的体积限制,已被世界多个移植中心广泛采用,惠及无数肝病患者。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黄志强

黄志强 (1922.11- ) 普通外科学专家。广东省新会市人。 1944 年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在国际上首先系统论述了我国常见疑难病症 " 肝胆管结石病 ", 拓展了肝胆科学领域 ; 首创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 , 提出并完善了肝门胆管切形、重建、扩大修复等几十项高难度手术 ; 首先开展我国胆石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研究。其大量成果不仅改善了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现状 ,且影响提高了损伤性胆道狭窄、肝门部胆管癌等其它肝胆疾病的诊治水平, 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 点的肝胆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系统 , 特别是肝门部胆道外科的一系列独创性的诊治原则与外科技术 , 居世界领先水平。发表论文22O 余篇 , 编著学术专著 13 部。

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黎介寿

黎介寿(1924.10.11- )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湖南省浏阳市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经长期探索与大量动物实验,攻克肠移植技术难关,在防治感染与促进功能恢复、排斥反应的监控等方面创造了新技术、新经验,成功地进行了亚洲首例全小肠移植与首例肝肠联合移植,使我国成为当时国际上8个能开展肠移植的国家之一。独创一系列国际最好水平的肠外瘘治疗原则与方法,推广全国。在国内率先研究临床营养支持,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在我国积极推广,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影响深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多项,发表论文362篇,主编专著7部。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骨科学(7人) 1.戴尅戎

戴尅戎 (1934.6.13 -) 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3年于美国Mayo Clinic任客座研究员。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及骨科主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临床医学院院长、终身教授、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和骨关节研究中心主任,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会长、副会长。

在国际上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制品用于人体内部。在步态和人体平衡功能定量评定、内固定的应力遮挡效应、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关节的基础研究与定制型人工关节、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促进骨再生等方面获创新性成果,因而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和部、市级

一、

二、三等奖27项,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399篇(第一作者102篇),主编、参编专著33本。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付小兵 付小兵(1960.08.14-),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四川省资阳市。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马德里大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所长兼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等国内六所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主要领域涉及生长因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以及皮肤和内脏损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等。解决了干细胞诱导分化与皮肤汗腺再生,生长因子调控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创伤救治成功率和研发出用于创面治疗的基因工程国家一类新药有重要作用。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主编《再生医学-原理与实践》等专著7部,在Lancet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杰出青年奖、工程院“光华青年奖”以及政府特殊津贴等。2008年被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授予“国际创伤修复研究杰出成就奖。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葛宝丰

葛宝丰(1922.12.26- ),专业为骨外科学,河北省乐亭县人。1945年毕业于国力中正医学院。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骨科专业50余年,早在50年代初即在国内开展了带血循环的骨移植,引进了髓管内穿针内固定术。对四肢和脊柱骨折,自发生机制、内外固定、促进骨愈合以至合并症的预防进行了系列研究,发明创造20余项。1989年首先将异种骨形成蛋白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确定了其单独应用的成骨性能。2004年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确定了西北地区居民骨密度峰值,澄清了藏民的峰值骨量。先后获国家发明、进步奖和部队省级二等奖以上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共千万余言。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顾玉东

顾玉东(1937.10.19- )手外科、显微外科专家。山东省章邱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长期从事手外科、显微外科临床研究和理论工作。70年代首创膈神经位移,83年创用多组神经位移,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优良率达84.6%,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创对无法利用多组神经位移的病例健侧颈7移位,获1993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设计的“二套血供的手术方法”使我国首创的足趾移植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3年起应用皮瓣修复肢体创面,先后首创小腿外侧皮瓣,静脉干动脉化皮瓣,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卢世璧

卢世璧 (1930.7.8- )骨科专家。湖北省宜昌市人。195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展了周围神经伤系列研究。国内首先开展了火器性周围神经伤的自体神经移植并取得良好疗效。首先应用硅胶管套接的方法,证明运动及感觉神经、同名神经、神经与靶器官之间存在明显的趋化现象。首创脊髓后根切断对不同方法修复神经后,神经错接率的定量观察。首先开展了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第一个研制成功国产CPM机。首先采用微波热疗治疗骨肿瘤。首先提出并实验证明钢板内固定时骨内预应力是早期引起钢板内固定后的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首先利用引导性组织再生概念进行长骨再生实验研究;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16项,发表论文169篇,主编专著3部。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邱贵兴

邱贵兴(1942.3.13-),骨科学家,江苏无锡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1982年获协和医大骨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委、中华骨科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及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DSG)中国组主席等。长期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尤在脊柱侧凸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提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协和分型”;研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内固定系统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著376篇,主编《骨科手术学》等专著17部,副主编、编委17部,主译8部。

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7.王澍寰

王澍寰(1924.12.12- )手外科专家。北京市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是我国手外科专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手外科领域中,最早、最系统地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并形成特色。1958年创建我国第一个手外科,设计和改进多种治疗和手术方法。1978年编写出版我国第一部《手外科学》。1963年在国内最早开展直径1.0mm的显微血管外科实验研究,获得临床断指再植初步成功,填补空白。1987年发明大网膜轴型皮瓣。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7部,参编专著12部,参加译著6部。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盛志勇

盛志勇(1920.7.1-)主要从事创伤、烧伤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数十年,为我国创、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一级教授、主任医师。浙江德清人,194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四临床部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委、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华烧伤杂志名誉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创伤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资深委员及Burns杂志编委。美国科学促进学会和国际外科学会会员、美国创伤学会、加拿大创伤学会和以色列烧伤学会荣誉会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23项、其它奖24项。主编和撰写专著27部,发表学术论文880余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1999年获何梁何利进步奖。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张涤生

张涤生 (1916.6.12- )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及颅面外科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41年毕业于南京前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曾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国际显微外科学会会议主席(1989),第三届世界美容外科学术会议主席 (2002),第三届亚太颅面外科会议主席(2003)等,是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之一及开拓者。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创制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烘疗机;并在70年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外首创前臂皮瓣一期再造阴茎手术,距趾关节移植重建颞颌关节强直等手术;在国内首先开展游离肠段移植再造食管,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颅骨暴露坏死等手术,并开展颅面畸形外科,胸骨裂心脏外露等首创性手术。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项25项。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王正国

王正国(1935.12.12~)野战外科专家。出生于福建漳州,祖籍安徽合肥。1956年毕业于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开始冲击伤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阐明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0年代末,开展创伤弹道学研究,提出高速投射物致伤机制及防治原则,具有重大军事效益。80年代率先开展交通事故伤研究,主持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大型撞击伤实验室,为推动我国交通医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美国迪贝克国际军医奖;陈嘉庚医学科学奖;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主编专著20余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10余篇,培养博士生50余名。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三).泌尿外科学 1.吴阶平

吴阶平(1917.1.22 -),生于江苏常州。曾任第

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欧美同学会会长。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 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名誉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终身名誉校长,南京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医师学院荣誉院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国外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师学院名誉院士,香港外科医师学院院士 , 国际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等。

1937 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4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199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作为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对“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研究可使一些过去认为无法挽救的肾结核患者得以恢复,并在国内外医疗实践中得到了证实。确立了肾上腺髓质增生为一独立疾病,为国际上所承认。对肾切除后留存肾代偿性增长的研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一种不全面的认识。与同道合作把输精管结扎术发展为输精管绝育法,在国际上受到重视。从事医学教育工作60年,共发表医学论文150篇,编著医学书籍21部;其中13部为主编。获得全国性科学技术奖7次。获首届人口科技研究奖,北京医科大学首届伯乐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巴黎红宝石奖,巳黎红宝石最高奖,日本松下泌尿医学奖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张心湜

张心湜(1942.6.26-)泌尿外科专家。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原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67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任台北荣民总医院外科部主任、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院长、校长、台湾振兴医院院长、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理事长、国际外科学会副主席及台湾总会主席。现任台湾阳明大学终生荣誉教授、台北荣民总医院医疗顾问、台湾润泰集团医疗事业体系执行长、台湾卫生研究院董事会董事。发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计算器监控装置,获多国发明专利及台湾科技最高奖,专利金全数捐出,成立泌尿科研究发展基金,奖掖后学。成立台湾第一个"泌尿外科培训班"及"外科肿瘤医师培训中心"。从事医学教育三十余年,并持续第一线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深受病患爱戴。发表论文204篇(含SCI 93篇),书籍22本,担任各医学杂志主编、世界影视泌尿学及国际外科学会世界大会主席。1990年起为促进两岸医学发展,从事下列交流工作:每年赴大陆颁发奖助学金,举办研讨会,安排两岸医科大学师生互访,安排大陆医师来台观摩、研究,捐赠大陆医学院及医院先进设备、医学期刊及录象带,担任北大泌尿科培训学院荣誉院长及专家培训委员。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郭应禄

郭应禄 (1930.5.4 -) 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主编著作25 部,论文 300 余篇,成果20余项。82 年主持研制国内 ESWL 样机, 84年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87年首创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国内 ESWL领域的开拓者。80 年代率先开展经尿道手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91 年主编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 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奠基人。80年代主编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肾移植》,95年提出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的观点,澄清了国际上模糊概念。 91 年创建腔内泌尿外科和 ESWL 学组,95 年创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 同年组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1997年和2002年相继启动"人才工程"和"将才工程"。2005 年创建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为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神经外科学 1.王忠诚

王忠诚 (1925.12.20- )神经外科专家。山东省烟台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教授。50年代,在我国开展脑血管造影新技术,提高了颅内病变的确诊率,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专著《脑血管造影术》,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70年代,在国内开展了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脑血管吻合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巨大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的手术切除、脑血管畸形的综合治疗等方面,都有新建树。80年代以来,潜心研究脑干肿瘤这个手术禁区的治疗方法,继而对脊髓内肿瘤进行了研究,成功地施行了手术治疗。这两项治疗从病例数量,手术方法及所得结果诸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周良辅

周良辅(1941.7.27-)神经外科教授、博士导师、医学家。福建省古田县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198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神经外科Fellow。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WHO神经科学培训中心副主任、上海华山神外(集团)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

九、

十、十一届委员。我国显微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和微侵袭神经外科主要开拓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1995)和二等奖(2009)以及省部级一等奖8次。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40篇,SCI收录50篇。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五)其它外科学 1.邱蔚六

邱蔚六(1932.10.13-)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5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市口腔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教研工作。主攻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的整复及颞下颌关节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首次提出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立即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获得成功。70年代末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整复畸形与缺损。倡导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都获得明显进步。创造性地提出经颞下颌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及关节紊乱病及颞下颌关节强直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外科治疗。1980年以来共获国家发明奖2项,部市级科技进步奖23项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等教科书及参考书12本。主编《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并为《Chinese J Dental Research》副主编,以及国际杂志《Oral Oncology》编委。先后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25名,博士后出站5名。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以及首届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汤钊猷

汤钊猷(1930.12.26- )肿瘤外科专家。广东省新会县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教授。曾任国际抗癌联盟理事。60年代末从事肝癌研究,特别在肝癌临床诊治和相关基础方面成就显著。最早对小肝癌进行了系统研究,使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到60~70%,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的病人,其5年生存率可达68.4%,这些重大成果使肝癌“不治之症”可望向“可治之症”转化,使我国肝癌临床诊治水平长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亚临床肝癌”概念和理论的建立,被国际权威称为“是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巨大进展”。主编肝癌、肿瘤专著8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张金哲

张金哲 (1920.9.25- )小儿外科学专家。天津市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我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我国小儿外科界享有很高的声望。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50-80年代在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方面手术设计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为我国小儿外科迅速发展并在国际上享有特殊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为国际小儿外科最高奖项“丹尼斯·布朗”金奖获得者。发表论文150篇,著书20余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朱晓东

朱晓东(1932.9.21- )心血管外科专家。河南省开封市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6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医师,曾任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包括:1)40余年心脏病外科临床实践,全面开展各类心脏与大血管手术并参与建设全国心脏外科技术协作网;2)早期从事心导管检查与血流动力学研究;3)从事人工心脏瓣膜与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代表性成果为生物心脏瓣膜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发明奖。2004年与2005年任世界心胸外科医生协会第14届与15届国际会议主席。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内科学院士名单

(来源于:中国工程院网址)

1.钟南山

钟南山 (1936.10.20- )内科呼吸专家。福建省厦门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首次证实并完善“隐匿型哮喘”的概念,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创制“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COPD病人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在2000年我国SARS疫情中,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学,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国际上最高的存活率(96.2%)。并获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被聘为撰写联合国《哮喘防治全球战略》文件的中国代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翁心植

翁心植(1919.5.10- )内科学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45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朝阳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40年代,发现和诊断了国内首例高雪病;50年代,致力研究吸虫病,创建用于诊断黑热病和血吸虫病的简制抗原方法;60年代,在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结核自家免疫是发病的原因之一;70年代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率先将肝素用于肺心病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创建呼吸重症监护室,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达到国际水平;在国内最早开始控烟运动并取得显著成效,获世界卫生组织金质奖章。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9部。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进步医药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陈灏珠

陈灏珠(1924.11.6- )内科心血管病专家。广东省新会人。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的临床方面造诣很深,率先作冠状动脉造影和腔内超声检查;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达国际先进;率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在国内外首先应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救治奎尼丁引起的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成功。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对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等一等奖8项。发表论文358篇,主编专著11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高润霖

高润霖 (1941.5.4 -) 心血管病学专家。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现任该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于1986年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经皮冠状动脉腔的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其他介入治疗新技术,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PTCA,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国际先进水平。他积极促进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普及、推广及规范化并扩大我国在国际介入学界的影响做出贡献。他参与领导的"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致力于介入治疗再狭窄机制及预防的实验研究,在冠心病临床、心绞痛病理生理和治疗及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先后发表论文250余篇。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起担任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5.张运

张 运(1952.9.28-)内科学心血管病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县,1985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和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力衰竭的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新技术,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和计划课题20余项,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中华系列杂志200余篇,国家级杂志20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被国内外杂志和专著引用1500余次,主编和参编专著2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8项,十大成果奖1项,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奖励20余项;多次应邀赴国外讲学和主持国际会议。已指导博士后3人,博士生35人和硕士生25人。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樊代明

樊代明(1953.11.7-

)消化内科专家。重庆市人。1989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主任。发现4种新的胃癌抗原,克隆成功为其编码的2个新基因;研制成功10种胃癌单抗;首创胃癌血清免疫PCR诊断技术并获国家专利和国家新药证书,使血清诊断胃癌阳性率从45%提高到70%以上,并可检出部分早期胃癌;在胃癌耐药细胞上发现新的耐药分子及其编码基因。先后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家86

3、97

3、国家攻关、国科金重点项目等所属12个国家级课题,是国家首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获得者。发表论文181篇,其中国际杂志82篇,10篇主要论文被国内外引用781次。主编专著5本。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担任中华消化学会副主委和中华内科学会副主委,是12种医学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现任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的学术带头人。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陈香美

陈香美 女(1951.1.6-),内科肾脏病学专家。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86年在日本北里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肾内科主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第七届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第五届《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

长期致力于以IgA肾病为主的慢性肾脏病和老年性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慢性进展性肾病炎症与硬化细胞分子机理及临床意义、IgA肾病凝血纤溶与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的机制及防治、调控肾脏细胞衰老的机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两次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延续资助。发表论著298篇,SCI收录54篇。主编著作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获解放军四总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刘志红

刘志红 女 (1958.12.26 -) 肾脏内科学专家。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1993-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现任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全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在医疗和科研中贡献突出,发表论著250篇,SCI收录6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成绩突出。发现大黄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良药。获中国及美国专利,立项为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发。研究了多种肾脏病的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功能变化与临床表型,预后的关联以及肾脏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及其变化规律。在IgA肾病的研究中发现肠粘膜免疫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提出临床分型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对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有独创的研究,经验在国际上推广。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陆道培

陆道培 (1931.10.30- )血液病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5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内科与血液病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我国骨髓(含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奠基人。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同基因骨髓移植治愈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创下首先以孕妇供骨髓以及重建骨髓的最少细胞数的2项世界记录。1981年首先在我国持久植活异基因骨髓,用此疗法可根治大量的恶性和重症血液病患者。创造了骨髓移植根治遗传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世界记录。首先证明骨髓混合胎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抗宿主病。首先证明硫化砷类药物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卓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3本。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长耿

阮长耿(1939.8.14- )血液病学专家。上海市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81年毕业于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苏州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研制成我国第一组抗人血小板等多种单克隆抗体,在血栓与止血领域里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单抗导向诊断与治疗等进行了系统的创造性研究。发表论文250余篇,主编专著4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王振义

王振义(1924.11.30- )内科血液学专家。江苏省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内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14篇,主编专著5本。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李春岩

李春岩(1938.9.15- ) 神经病学专家。河北省大城县人。1962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通过对300余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学及20余例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研究,发现GBS不仅存在着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病变,尚有以急性原发性运动神经轴索变性为特征的病理改变,命名为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MAN),是GBS的一种新的亚型。采取700余份标本,经过千余次的培养,从病人粪便中培养出空肠弯曲菌,并利用该菌及菌体成份脂多糖诱发出AMAN的动物模型。上述研究于1994和200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有关论文100余篇。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史轶蘩

史轶蘩(1928.11.1-)女,临床内分泌专家。江苏省溧阳县人。

195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50~60年代,对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药物准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的早期诊断和抢救及原发甲旁亢的骨软化等多种内分泌临床的疑难问题,提出独到见解,显著提高这些疾病的诊治水平。近年来领导的"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和"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研究"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男性内分泌性性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发表论文约180余篇。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项坤三

项坤三 (1936.2.21 -) 内分泌代谢病学(糖尿病)专家。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1988年率先在中国开展糖尿病分子病因学系列研究。发现了首两个中国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尚发现中国人MODY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及发现两个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分别呈显著及高度显著连锁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对中国人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综合症研究中首次提出中国人2型糖尿病者的体脂分布特征及中国人糖兴奋后胰岛素分泌的特点。在以上基础上不断完善临床糖尿病因诊断、代谢监控及防治体系。研究成果获省、部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11项为第1完成人)。发表论文223篇。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5.肖碧莲

肖碧莲(1923.10.31- )女。生殖内分泌专家。上海市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9年原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后补博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妇产科、生殖内分泌等的研究工作,60年代在我国开展研制口服避孕药的低剂量和合理配伍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其后从事各种激素避孕药具的临床作用机理研究,为临床应用和探索新的避孕途径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我国计划生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6.胡亚美

胡亚美 女(生于1923.4.27- )。儿科血液学专家。北京市人。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现任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50年代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60年代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临床和病理生理,制定并推广了合理的输液方案,使该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末,对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溶血性贫血,特别是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行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五年无病存活率达74.4%,属国际先进水平,挽救了无数危重病儿的生命。至今已有700多例白血病患儿已存活5年以上即治愈了。作为主编之一编著的《实用儿科学》是一部经典的儿科医学大型工具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7.沈渔邨

沈渔邨 (1924.2.15- )女。精神病学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55年原苏联医学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长期致力于探索精神病防治方法,首创并建立农村精神病家庭社区防治模式。60年代建立我国最早的精神病生化实验室,研究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电针治疗等生化机理;80年代指导多种精神药物开发,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90年代开展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不同民族酒瘾者,除ALDH多态外,还有ADH多态不同类型。发表论文170余篇,被SCI收录19篇。主编大型参考书《精神病学》第

一、

二、

三、四版,先后获卫生部优秀教材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卫生部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被挪威科学文学院授予国外院士称号。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8.陈洪铎

陈洪铎 (1933.2.18 -)生于浙江绍兴。中共及致公党员,皮肤性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皮肤科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曾任中共13大、14大代表,第

8、9届全国政协委员,第8届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他在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研究中,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有实际价值的贡献;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学功能有新的发现;并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结缔组织损伤的恢复。从事皮肤病性病临床工作近50年,发表论文273篇、专著11部。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

一、

二、三等奖等荣誉。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

程莘农 (1921.8.24- )中医、针灸专家。江苏省淮安市人。1948年民国考试院考试合格中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教研室主任,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现名誉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及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理论科研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曾拜著名国医前辈陆慕韩为师,数十年潜心研究,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很高;在经络理论的实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和“十四经穴点穴法”的研究;主编和撰写针灸专业教科书7部,成为国内外针灸教学的主要范本。并负责北京国际针灸教学工作,去过十多个国家,进行针灸学术交流。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学敏

石学敏(1938.6.6 -),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授衔针灸学专家。自 20 世纪70年代初开始潜心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提高了中风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现在“醒脑开窍” 针刺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已达分子基因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于法量学”的学术概念,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多年来,巳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 30 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0 余名。 先后出版《中医纲目》《石学敏针灸学》等著作 20 余部。“醒脑开窍” 针刺法及“手法量学“己多次入选高等教育教材中。近年来,在“醒脑开窍” 针刺法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针药并用,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

l99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上。

2000 年获何梁和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1 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

李兰娟

李兰娟(女)(1947 .9.13 -) 传染病学专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原籍浙江省杭州人。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我国人工肝开拓者。现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获重大突破。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显著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已治疗700余例。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积极推广至全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我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2项。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新指标;发现五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0

1、03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9部。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廖万清

廖万清,(1938.11.11-), 医学真菌病学专家、皮肤性病学专家。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梅县。196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将军、总后勤部一代名师。曾任皮肤性病学科主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医学真菌病学的研究,在我国首次发现了6种新的病原真菌及新的疾病类型,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及军队真菌病的防治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真菌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等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玉清

刘玉清 (1923.3.14- )放射--医学影像学专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48年毕业于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医本科),195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自1958年以来,在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心肌病、主动脉疾患、先心病、肺心病、冠心病的放射诊断研究,以及近年对数字减影和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应用研究中,业绩卓著,处国内领先地位。在心血管放射-影像学研究领域,获7项科技成果奖,其中大动脉炎的研究属国际先进水平。为推动我国放射学和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编著出版放射影像学专著7部。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

王永炎(1938.9.29- )中医内科学专家。天津市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学研究、教育、医疗4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对缺血性中风与血管性痴呆等病系统临床研究观察,总结了证候演变、辨证治疗、调摄护理的规律。针对中风病急性期痰热症、痰热腑实证设计、研究的化痰通腑汤与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疗法,显著提高了疗效。1999年承担国家“973《方剂》项目”首席科学家,2002年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计划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199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一等奖5项。1998年获何梁何利医药科技奖,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主编专著12部,发表论文115篇,培养博士生51名、博士后18名。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咸中

吴咸中(1925.8.28- )中西医结合专家。辽宁省新民县人。1948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及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早年从事普通外科临床,从60年代初投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与研究工作。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了规范的诊治原则与方法,博取两法之长,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80年代后期提出了“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战略思想,扩大中西医结合领域,将研究重点转向危重急腹症的治疗及相关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明显地提高了胆管结石、急性重症胰腺炎及重型胆管炎等疾病的疗效,从不同层次上阐明了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等治则的作用机理。已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近30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1部。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以岭

吴以岭(1949.10.24—)中医心血管病专家。河北省故城县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继承创新首次形成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辟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治疗新途径,研发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等国家专利新药,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了“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主编的《络病学》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主编的《络病学》教材在国内20余家及国外新加坡等高等医学院校开课,建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及多省市络病专委会。创立“理论-临床-新药”一体化发展模式,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与现代化做出贡献。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张伯礼 (1948.2.26 -) 中医内科专家。出生于天津市,原籍河北省宁晋县人。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内科教授 。

长期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基础研究。主持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主持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提出益肾化浊法,治疗VD 360例,显效率39.3%;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调方法,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开展了中风病急性期常用治疗方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中药组分配伍研制现代方剂的新模式及配伍优选设计方法,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子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

一、二等奖20项。授权专利16项。发表论文120余篇。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立信

谢立信 (1942.12.12 一) 临床医学眼科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等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为首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15项和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国内首部《角膜移植学》、《角膜病学》专著,主编国内首部《人工晶体植入学》,另主编、主译和参编书籍 27 部。在国内外眼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收录论著42篇。完成角膜移植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各万余例。先后承担国家 "863"和 "973"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 30 项。现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3名。1998年获中华眼科学会奖,1999年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国际杰出成就奖,2004年获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2006年获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2008年获美国眼科学会成就奖,2008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现为《中华眼科杂志》等12 种眼科杂志副总编、编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亚洲角膜学会副主席等。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610)

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

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简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名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