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跑官”≠“捐官”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1: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政界的“跑官”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勘称“发展迅猛”、“如火如荼”、“愈演愈烈”、“越跑越快”且“越跑越高”,甚嚣尘上,鼎盛如此,以至于中共中央不得不“三令五申”予以警告,并称“情节严重的”,要以党纪国法而裁之。这真使国民人心大快又大快人心!

“捐官”,是指古时诸国为国计民生之需,向士民“广开门路”而推出的一种不得以而为之的国策之一,即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而国家则以其资粟之多寡优劣而酌情册封官职,以便其“参政”、“议政”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史书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之。

此后,到西汉时,“捐官”则形成了制度。继之,唐、宋、元、明都有捐纳,到清朝此风最盛.

古代的捐官权力,一般都控制在朝廷和省一级部门。

仅仅从表面上看,“捐官”和“跑官”都差不多:“先拿钱来,再说下文!”

但其本质,却有着天壤之别:捐官,是政府开口要钱,以填国库之虚,不仅毫无忌讳,而且正大光明,外加广而告之。因此“捐官”者,实属响应朝廷号召,以国是为重。毕竟,政府是需要很多各级官员们来支撑的。

但,“跑官”就不一样了。而且很不一样了。

“捐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且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既没有人因不满而在官府门外的广场上静坐示威;也没有人因反对其行,而吆三喝五地纠集起来,高举各色口号牌子,满京城游行示威;更没有人会集体禁水绝食,以死相抗——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人反对过“捐官”之举,或从中作梗:“有闲钱的话,你去“捐”得了!这跟我倒有甚么相干来着?!”

而“跑官”,则采取的是“偷偷地‘进庄’”之策略;而且坚持“打枪的不要”之战术;还注重“地下工作”之机要:“单线联系”。

“跑官”者,做事周密严谨,一招一式都“运筹于帷幄之内”,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大功告成者,就不仅自己能乐呵呵地当官,而且手里又有了若干的下一级或下下一级的官位可卖——这可他娘的真是一桩妙哉妙哉妙妙哉的美事啊!

但当今的“跑官”者们,却无一例外地都是唯恐其“跑”被他人察觉的。有的跑官者,甚至连自己的家属亲眷都讳莫如深。因为,事情明摆着:倘若他人得之,继而上报或上而告之之类,那可如何了得?!所以,“跑官”者的“做贼心虚”,那是众人都心知肚明的。

汉武帝时,边关多战事,国库开销甚大,用爵位换取粮食的做法已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便出卖官位,以增加收入,用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

至此,“卖官鬻爵”才合二为一。东汉末年,刘宏在鸿都门悬内外大小官爵价格表,禄位二千石的卖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卖四百万,“三公”卖一千万。曹嵩花一万万买了个太尉,崔烈贿通灵帝保姆,半价买得司徒一个。

这买卖无疑是正大光明的公平交易。

清代乾隆晚年,由于官吏贪污和乾隆的铺张浪费,国库空虚,一遇灾荒,就大开“捐纳(卖官)”。捐纳有常捐、大捐,常捐只捐出身虚衔,大捐则卖知府以下的官。清朝卖官之风最盛,官员中就有不少是捐纳得的官。

捐纳制度在清朝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一部分人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一部分人通过捐纳制度做官。对买官的人无任何限制,地主、商贾且不必说,连流氓、盗贼等也无一例外。按照捐纳制度,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而且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及穿官服的待遇。这些都属于“政府行为”,且收入都归国库,谁会反对呢?

在众多“捐官”者中,朝廷通过精心选拔,择优录取,不在话下。

其中不乏众多出类拔萃者,因为社会制度等问题而报国无门,只得出此捐官(买官)之下策。如清代制墨名家、胡开文墨业创始人胡天柱(1742—1808)。绩溪县人。商家出身,曾为学徒,后自立墨店。列清代四大墨家之首。以墨业致富后,曾捐官而获从九品头衔,被赐予奉天大夫,成为正宗绅士。晚年热心公益事业。1915年,其后人所制“地球墨”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在边疆学和外交学两方面,都有学术建树和重要实践的姚文栋(1852─1929),15岁中秀才,以后应乡试未成,乃纳资捐官,两次以随员身份出使外国,积资至二品衔直隶候补道,在晚清也是声名卓著者之一。

——之所以要例举一些古来的一些优秀的“捐官者”来,乃在说明一个问题:正大光明的捐官,果然能够大浪淘沙而选出“真金”来!而偷偷摸摸的跑官,能有这等效果?

好官,绝不是“跑”出来的。而“跑”出来的官,恐怕大多没什么才华能力情操修养可言。不过,回头一想:这又是何苦来哉?我等既没有跑官的资格,也没有跑官的银子,何不仿与捐官时代之小民所见平齐:“有‘闲’钱的话,你去“跑”得了!这跟我倒有甚么相干来着?!”

自然,这“跑”出来的官们当中,也不一定都不是好官——但,毕竟好“跑”官太少太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跑官要官

严惩跑官要官

防治“跑官要官”问题研究

防治“跑官要官”问题研究

防治“跑官要官”问题研究

治理跑官要官问题研究提纲

治理跑官要官研讨会发言1

官龙

“跑官”≠“捐官”
《“跑官”≠“捐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跑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