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1 苏州寒山寺认识实习

我们苏州认识实习原计划是没有寒山寺参观,因机缘巧合,我有机会到著名的佛教寺院寒山寺参观还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期间,了解了一些寒山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寒山寺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匆忙的参观完这座园林式寺庙,参观完后不禁感慨万千,为寒山寺的厚重文化积淀称道,也为寒山寺近年来的发展拍手称快。

最早知道《寒山寺》,是小时候大家熟读的一首诗《枫桥夜泊》。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的枫桥镇,寒山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我们来到寺院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面朝西的方方正正的照墙,临河而立,庄严厚重。寒山寺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它没有严格的中轴线,照墙和山门是一线相承的,而后面的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幸好照墙后面的寺院平面图给我们一个直观、立体的引导。

1

寒山寺规划布局历年来一直不追求布局的左右均衡,现在的寒山寺依然继承了这一布局格式,包括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是按照南北向中轴线布局,使得寺内看起来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到了天王殿,一幅笔法苍劲的对联进入我们的视线,仔细一看,才知是原寒山寺方丈撰写的一幅对联:“大肚鼓圆,能容天下难容事;满腔欢喜,迎接世间有缘人。”可谓是意味深远,禅味十足。天王殿内,四大天王雄壮挺拔,法相威严,以凛然不可侵犯的姿势,捍卫着这所千年古刹。

穿过一个古木参天的小庭院,我们到了大雄宝殿。殿内中间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着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侍立两侧。殿内两侧的靠墙,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致的鎏金罗汉像。

因为时间匆忙,我们不得不很快参观了寒山寺主要殿宇。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遐迩的钟楼。那响亮的钟声不绝于耳,回音缭绕,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一路走来,我们感觉到寒山寺内到处是青翠的绿意,或参天的柏树,或古朴的银杏,或洒脱的竹林,处处是沁人心脾的暖意。最让我们感叹的是,寺里面还有花园式的假山,引来小孩子们的戏耍和嬉闹,希望不会打扰到师父们的清修。据悉,寒山寺每年举行“除夕夜听钟声”活动,每年的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何是108声钟响呢?在佛教中提到,我们这些凡人在一年 2

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代表消除我们一年之中的所有烦恼。

寒山寺虽然占地不广,但里面蕴含的文化却源远流长;寒山寺里的僧众人数虽然不多,但里面的佛事活动却从未间断。已经历了一千多年历史的寒山寺虽然风霜雨雪,屡废屡兴,但是至今影响遍及世界,特别是对东邻日本交流频繁、影响深刻。寒山寺历劫不磨,研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及,文化传承的作用。在参观完寒山寺的后我了解到寒山寺的一个特点,就是寺因诗兴,诗因寺传。唐朝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诗蜚声海内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能够穿越时空的重要性,也显示出文化传承的巨大动力。

3

1.2 苏州博物馆认识实习

在苏州参观完寒山寺后,我们还有幸参观了由贝聿名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这座投资达3.39亿元的苏州博物馆和它旁边的忠王府古建筑群交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苏州博物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非常引人注目。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

苏州博物馆的展区、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苏州博物馆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4

苏州博物馆的主色调是白色粉墙,这样它就把苏州博物馆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了一起。苏州博物馆在建筑用色上采用黑白灰,符合了苏州当地民居建筑特色,在用材上采用就地取舍,巧妙的利用借景、框景,造景等多种造园方法。因地制宜,强调建筑与所在环境的融合。以尊重原有环境,不破坏原有环境为基础;建筑延续传统文脉,充分反映历史特点。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采用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的精巧布局。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苏州博物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和忠王府毗邻。因此,在设计中,怎样使它

5

能很好地融入原有的环境中是贝聿名先生最用心去考虑的一个问题。苏州博物馆中与拙政园相邻的那面墙是整个设计的亮点。也许在贝聿名先生眼中,这可能不仅是一面墙,墙的另一面就是中国江南文化的一个凝聚地。她既是一个园林,也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包揽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全部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怎样通过一堵墙把古今联系起来呢?贝聿名先生选择了一幅画——米芾的山水画。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虽然内容一般是名山大川,但寄予其中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情怀与抱负。所以,“造园”与“做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上这些处理手法,使苏州博物馆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苏州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环境之中。在我看来苏州博物馆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这了——创造意境。

带着这些深切体会我更能感觉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园林、高层建筑到博物馆设计的游览流程。每一处都在召示环境很重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是设计者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环境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

可以说这次苏州博物馆认识实习是含金量很高的,因为我们的行程目的性很强。我们在苏州博物馆看到的、想到的和体会到的,让我们能对设计有个更加全面的细致的认识,身临其境的感受设计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效益。从而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

6

1.3 苏州园林认识实习

提起苏州园林,就让我想起小学时读的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记忆最深的就是书中所说的苏州园林里的建筑是以不对称为名,还有就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假水„„总之在我从小学课本的记忆里,苏州园林就是如画一样的美!有机会去亲参观一下苏州园林还是感觉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苏州园林历来以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行走于苏州园林之内,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苏州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苏州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苏州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苏州园林广泛利用借景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

7

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在苏州园林中及各种典范于一身的要数拙政园了。

印象最深的要数拙政园了,水面贯穿其园林,楼阁色调质朴,轩榭点缀其间,行走在园中观水赏绿,回廊、山石、修竹、庭院树和花草等从眼前慢慢移动,可以使躁动的心回归平淡;坐在亭边倚着廊柱闭目养神,微微抬眼时,一幅江南园林所特有的幽静画面让自己怀疑是否在梦中,感觉拙政园确有诗情画意。

拙政园还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古典名园,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结束苏州园林的认识实习后每个同学都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也许这就是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在参观过程中除了收获了美景外,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园林设计方法、理念。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受到启发,将自己今后的设计作品做的更加完美。

8

1.4 苏州观前街人文调研

观前街地处苏州古城中心,观前街内商业繁荣,名店云集,古迹众多。观前街因其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

观前街是苏州的繁华闹市区,大凡去过苏州知道它的人并不多。给街巷取名,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在江南并不鲜见,但是苏州人却非常喜欢这样给街道取名。如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申衙前、范庄前„„不胜枚举。观前街附近最有名的景点要数玄妙观,位于玄妙观前面的这条街道也就约定俗成的称呼是“观前街”。 观前街的盛名,如同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北京的天桥,是一个集商业、娱乐、饮食、文化于一处的大众消遣场所;也如同夫子庙有孔庙、城隍庙有豫园一样,观前街是因为有玄妙观而闻名。

在观前街店铺林立,连同小公园附近也有上百家店铺,到了晚上观前街就成了苏州最热闹的夜市。在观前街两旁的仿古建筑商店,将古典风格与现代商业文明交合也成为了观前街的特色。

我们参观完观前街后,来到一家特色小店也品尝了一下苏州的美食,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回忆着苏州之行,在苏州实习的这段时间锅的非常之快,按原计划参观完观前街我们就要离开苏州去锦溪了。

9

2.1 锦溪镇民间博物馆认识实习

经过半天的驱车,我们来到了锦溪古镇。下车后我们很快就来到锦溪景区,锦溪古镇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那悠悠的小溪,那古老的石桥、那清幽的小巷,那长廊边供人小憩的长椅,那灰青色的明清古居群,那块块青砖铺就的荷塘廊桥,都是那样的似曾相识。

拥有2500年历史的锦溪镇,东迎上海,西接苏州。溪古镇被誉为水国,四面环水,这里的居民很多时候出行都会乘坐小船。 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10眼长桥历经千年岁月,仍在向来到这里的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分布在上、下塘老街的10多家民间收藏博物馆门类众多,藏品更是非常精美,为古镇厚重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乘坐锦溪手摇船我们穿行于形如龙脉的锦溪镇内河道上,听着摇船人的民歌,充分感受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

在锦溪,最有趣的当属民间博物馆之了。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几处最主要的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古董博物馆”、“华夏天文博物馆”、“*藏品博物馆”等,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当你走进这些博物馆,在展厅内流连,这时你就仿佛置身于华夏五千年古文化的时空隧道中。那一只壶、一块砖、一件古董、一幅字画都述说着一个故事,讲述着一段历史。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古砖瓦博物馆”,里面珍藏着二千三百多件展品,令人目不暇接。那形态各异的砖瓦,每一件都是国之瑰宝。 10

馆内有一片瓦片最令我注目,那是当年曹操建在邺城西北隅的金虎、冰井、铜雀“三台”中的铜雀台瓦片。虽然邺城三台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却谁人能想到那台上的这片瓦片,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完好地保在这江南水乡一隅。我想起了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种感情是很深沉的,不仔细体会很难品味得出。这些博物馆的藏品种类丰富、品位高、内涵深。参观了锦溪的民间博物馆,你就仿佛读到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又像是跨进了一座古朴而精美的艺术圣殿,让你在领略古镇水乡风貌的同时,得到一次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华。

包孕在五湖之间的锦溪,这里水天一色,湖光秀丽,是锦溪风景有别于其它古镇的亮丽之处。这里平湖与水巷相通,使她显得更加落落大方,楚楚动人。

不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锦溪。我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前来这里探幽、访古、寻趣、品味。当我们挥手告别锦溪的时候,落日的余辉洒满小溪,乌蓬船划过水面的涟漪在夕阳妩媚的色调中荡漾开去。

11

3.1

上海博物馆参观行

我们经过几个小时的驱车来到了上海,上海的繁华让我感到惊奇,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吸引力。我们在上海参观的第一站是上海博物馆。

这天的气温特别高,好在上海博物馆里面的冷气开的比较充足。所以,我们就开始了上海博物馆的半天参观,上海博物馆不愧是国际知名的博物馆,里面的文物众多,由于我个人比较感兴趣就一一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代青铜馆(一楼)

我的印象中,青铜是一种最具有沧桑感的金属,它承载的历史也往往最为久远和厚重。中学课本里我就见识了商代那震惊世界的司母戊大方鼎,在上学的时候课本里就提到了我国在夏代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青铜冶炼技术。因为我比较喜欢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所以这个展馆自然看的很细致。

这里陈列着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战国时代的各种青铜酒器、食器、乐器、水器和兵器,大概有几百件。这些器物有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和记录当时贵族社会各方面活动的铭文,令我叹为观止,这几千年前的古人可真真切切比当世的人会滋润享受,他们可真是将生活生活到了细节。比如说,光用来盛酒的器皿就分爵、角、斚、觚、觯、尊、壶、卣、方彝、觥、罍、盉、醽十三种,要不借助相关

12

资料还真得被古人给复杂地头晕脑胀了。老祖宗生活的品质那可真是世界一流。

中国古代雕塑馆(一楼)

可能是因为见过了龙门石窟等堪称国粹的雕塑精品吧,这里是一个令我小有失望的馆,展品主要以佛像雕刻和俑像雕塑为大宗,不如当代的雕塑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能打动人。只是在材质上略有不同,包括石刻、木刻、泥塑、铜铸等艺术形式,展品上起战国,下至明代,燕瘦环肥,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不多赘言。

中国古代陶瓷馆(二楼)

瓷器,从某种意义上它代表了中国。在古代,瓷器和茶叶、丝绸等一度给中国带来了无数的外贸财富,所以也曾被不少列强觊觎。瓷器的历史自然源远流长,这里陈列的好几百件陶瓷精品,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迄清末,其中有大批历代名窑佳作,不少稀世名品。我不仅看到了中学课本里那只著名的代表绚丽斑斓的唐三彩的骆驼,看到了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的代表作,看到了明清的景德镇珍品,更明白了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区别,初识了瓷器的几个主要品种,总之,在这样一个系统展现八千年间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展馆中,我也小有长进。

中国历代印章馆(三楼)

13

有个老外在展馆门口用生硬地汉语问工作人员:“皇帝的(玉玺)在哪里?”哈哈,我也有这个念想,可惜冇啊。此处的陈列以印章艺术的发展为线索,过百件实物展品上自西周,下迄清末,为类别多样的玉玺印章篆刻作品,有官印和私印,材质不一,古代用于制作印章的质料主要有金属、玉石、陶瓷和牙骨四类。战国至明代以前的官私印多用青铜铸造,此外,金、银、玉、水晶、石、骨、陶也被战国以后各个时代用作印材。还有,补充一个小常识:印章上文字凸起,盖在纸上后印文呈白地红字的,称为“朱文”,又称“阳文”;反之,则称“白文”,也叫“阴文”。 中国历代绘画馆(三楼)

比较兴奋的是看到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板桥大师的真迹,画的当然是俺稀饭的墨竹。正好赶上了讲解,听说明代院体画多为大幅原因竟是因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粗俗与附庸风雅。提到明代,当然不能错过苏州的“明四家”:唐伯虎(寅)、文征明、沈周、仇英。瞻仰的唐氏作品是一副山水,没有看到秋香的倩影稍有些落寞,要知道风流才子唐伯虎的人物画作也是非常拿手的。到了清代,扬州大街上卖画的八位先生的作品自然是不能错过的,都有非常儒雅的书卷气息。 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四楼)

这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也是小朋友和外国朋友最多的地方,因为它布置得色彩绚丽、巧思独具。集中陈列了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服饰、14

染织绣、金属工艺品、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编和面具等,最为热闹和漂亮。吸引我的除了各民族那精美的服饰外还有就是那挂了一整个墙壁的狰狞的各色面具了。因为看过秋雨先生的《贵州傩》,知道这些面具是用来表演傩戏傩舞的。 中国历代钱币馆(四楼)

这个展馆应该是zell的兴趣所在,因为他自己也有一个小小的钱币展罐呢,收集了他带回来的没有用完的各国钱币,只是此“罐”非彼“馆”哦。这个展厅展示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的历史概貌。陈列的3000余件展品中,除了绵延中国数千年的青铜铸币,还有金、银、红铜和铁等其他金属货币以及纸币,丝绸之路古国的金子、银、铜币等。我在展厅的电子视频上观看了我国古代制作圆形方孔钱币的流程和工艺,从理论上了解了为什么有“摇钱树”一说,同时也暗自佩服古人的聪明和智慧。若论展出规模和展品成色,江苏昆山小镇锦溪的民间钱币馆也丝毫不比这里逊色呢。 中国古代玉器馆(四楼)

“玉,石之美者。”广义上,它不仅包含了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河南南阳玉、陕西兰田玉,还包括玛瑙、水晶、绿松石等品种。从狭义上,它分为软玉和硬玉。软玉在我国主要指新疆玉,硬玉则专指翡翠(主要产于缅甸)。也不知道上大学时妈妈送给我的那块算什么质地。记得高一学的第一篇古文就是蔺相如与和氏壁。今天我看到 15

的壁,为扁平圆形,中间有一圆孔,作为古代先民祭天的礼器,他们显得一点都不精美,真搞不明白哪里值得上十五座城池,可能和氏的壁更加漂亮些吧。另一种礼器玉琮,是内圆外方中空的方柱体,知道是迎合古代的“天圆地方”之说,但依旧搞不明白刘备在荆州的老表为什么叫刘琮,糟蹋了这个名字。

玉琀――参观中我看到不少蝉形玉。一看资料,原来这是一种玉琀,就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汉代,蝉形玉琀寄托了人们暂死复生的幻想,因为由蝉脱壳成虫,人们可以联想到“转生”和“再生”,象征复活。还有玉握,多为成对的玉猪,表示财富伴死者而去。

就这样,兴致勃勃的参观完上海博物馆。感觉收获非常大,参观完上海博物馆让我不由自主的为自己身为华夏儿女感到自豪,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很了不起,很多在古代各种工具欠佳的条件下可以做出来的艺术品今人却再难创作出来,这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

16

3.2

上海南京路、外滩人文调研

在上海博物馆参观完后已经到了旁晚,在上海旁晚最值得去的要数南京路和外滩了。

夜幕降临,同学们吃过晚饭后,该溜溜南京路了。我一直认为南京路、外滩这类的地方一定要在晚上去,晚上的效果要比白天好很多,原因在于这里的夜景灯光设计得很好,缤纷绚烂,很有国际大都市的气势。大厦林立,流光溢彩,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华灯初上,数十幢巍峨大厦沉浸在泛光灯的南京路两旁,一座座在灯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如气势恢弘的宫殿群。走在南京路上,这气势、这意境宛如一部不同凡响、恢宏壮阔的交响史诗。

说完南京路的繁华,接下来这就重点讲一下上海的标志性景点外滩了,外滩现在是衡量一个人去没去过上海的标准。

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会最著名的景观,它东起中山东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上海外滩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多集中在这儿。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上海总会,还有英 17

商亚西亚火油公司大楼。外滩的这些具有西方复古主义建筑风格的大楼,虽不是出自同一设计师,也非建造于一个时期,但它们的建筑格调基本是统一的,整个建筑轮廓线的处理也很协调,绝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绝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

一、整体轮廓线条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健、雍容、华贵的气势。因此成为上海具有“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

徜徉于滨江大道上,呈现在面前的是数十座巍峨的大厦,构成一部风格各异而又浑然一体的古典建筑艺术交响诗。自1846年上海辟为商埠以后,财富犹如神话般在这里堆积起来,一幢幢银行大楼拔地而起。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芝加哥学院派的、巴洛克风格的洋洋大观。你会发现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就在您的眼前身后。

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加之这里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历史掌故丰富,旅游设施完备,使人留连忘返。

18

3.3 上海美术馆认识实习

上海美术馆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美术馆之一。多年来,上海美术馆作为一个展览场所,一直以举办各种画展为主。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经逐步转型为功能健全的学术中心,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地位,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搬入南京西路325号新址后,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一起共同组成环绕人民广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群。有鉴于此,上海美术馆进一步拓展其公益性的社会功能,积极收藏美术精品、开展学术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普及审美教育、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近现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是一所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她座落于繁华的南京西路,背靠人民广场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人民公园毗邻,是一座功能健全、设施先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近现代美术博物馆。

其实,这儿与美术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晚清著名文化人王韬的蘅华馆就座落于此,只是难于判断在今美术馆处,还是在黄陂北路口的西侧。西洋画家艾富尔借他家举行了上海首次油画展。

19

3.4 上海科技馆认识实习

在游完上海美术馆后我们来到了上海科技馆。在上海科技馆的认识实习可真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科技馆里既有原始的热带雨林,也有现代的科技成果。从微观原子到宏观宇宙一应俱全。墙上都是科学家的伟大事迹,从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到摩尔根发现伴性遗传,一抬头就可知晓。身边都是可以亲自操作的小电脑,从昆虫的奥秘到地球的温室效应,轻轻一点就让人收获无数。科技馆像是一本读不尽的百科全书,却一点也不枯燥,让你一捧起就欲罢不能,流连忘返。

想必很多游过科技馆的人都会对“智慧之光”的展馆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个展馆里所有科学知识都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传达的。在这里你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也会发现许多眼见不为实的有趣现象。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魔屋”。你可别误会,这屋子里既没有鬼也没有魔,但仿佛这间屋子被施了魔法,人站在里面会不由自主地倒向同一面墙壁而且有晕眩感。屋子中间有一只钢球,他的轨道看上去是往上翘的。但这钢球却不往低处滚,而是往高处走,莫非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失灵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地面斜了,普通房子的地面是水平的,而这间屋子的地面是往下斜的。可也许你会说如果站在桥上,地面也是斜的,怎么不晕呢?那是因为在屋子里空间很小,再加上墙壁与地面是垂直的,脑部神经就发出了房子要倒了的晕眩反应。那钢球的轨道相对于屋子来说是向上翘的,但相对于水平面却是向下斜的,因此说眼见不一定为实嘛,当然牛顿的定理也依然适用

20

我还体验了一把宇航员的翻转训练,虽然转速比真实的训练慢了很多,而且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却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宇航员训练的不易。还有,在视听乐园里我体验了一回超酷的音响效果,还真是让我胆战心惊了一回呢。服务小姐把我们领到一间诡异的小屋,屋内有一个圆桌,八个人围成一圈,戴上耳机,然后„„“传说,来到这个屋子里的人在这个夜晚将会被雷劈死„„”那时轻时重的声音真如一个人贴着我的耳朵在讲话,顿时我觉得脊背上一股凉气袭上心头。突然,屋里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一个人打开了门,打碎了杯子,又拿起一个新的,倒水,“请-慢-用-呵呵呵呵„„”好诡异的声音,而后一群小鬼跑了进来,讥笑声围绕着我。一道闪电划过,继而雷声四起,地板,椅子全部都颤抖起来了,我什么也不敢想了,闭上眼睛只求快点结束吧。突然,抖动停止了,声音也消失了,我睁开眼,一切如故。真是不得不夸赞那音响效果,太逼真了。

科技馆里好玩的好看的真是说也说不尽,在上海科技馆的认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如果有机会,我还希望参加这么有趣的活动。

21

4.1 认识实习总结篇收获

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业是一门美学,艺术设计更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这次认识实习,对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要想成为一名设计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

首先,最主要的是想法和理念,而这些想法和理念是来自于生活、自然和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观察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多阅读书籍,丰富自己的阅历,除此之外还需要多参观一些大师设计的作品,分析他们的理念和构思。然后厚积薄发,取其精华。最主要的是处处都要观察学习。

第二,多动手。有好的设计灵感要及时的画下了,设计师从来都是用笔将灵感及时的记录下来的。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加强我们写生的能力。

22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aapmtg报告 报告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