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新中国建国以来,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工业倾斜政策的影响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如今已成为逐渐突显并日益严峻的问题。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城镇化,重大意义,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本文将从城镇化对解决“三农”现存问题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是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有效途径

自1985年以来,农民收入一直处于缓慢增长和徘徊不前的阶段,农民增产不增收。长期以来, 为实现较大限度地从农民手中获得低价的农产品, 维持和限定城市人口低工资和低消费以得到更多的积累资金来支撑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我国采取以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的城市发展战略, 城乡发展的剪刀差, 导致了我国的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加快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广阔空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乡镇企业有机构成的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者的能力明显减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离图又离乡”,从农村

1 跨省,跨地区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不仅给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且随着城镇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大量富余人员将会像挤水一样,被挤出来,城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可以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土地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少数人集中,减少农民数量, 改善供求效应以及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等问题和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合理配置农村各类资源, 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改善非农岗位就业不足、剩余劳动力输出和就业、农民负担过重、基层组织机构臃肿、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抑制增收效益的深层次体制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大资源是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配置农村劳动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城镇化。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耕地,调整农业的产业化结构,保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脆弱、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扩张、水土流失、我国水

2 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面积16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造成了,加剧骨坡崩塌,泥石流,洪涝,沙尘爆等自然灾害的频项发生,造成了土地生产力的下降粮食减产。我国受酸雨影响面积己占国土面积的1/2。土壤退化,沙化,酸化,盐渍化,石漠化速度惊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减,外来物种入侵等等,已经危及着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实现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达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快读发展,供求总量不平衡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后,迫切需要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乡镇企业的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又在于农村的城镇化。首先,将分散的乡镇企业向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小城镇适当集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集中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从而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可以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最后,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使农民能够方便地获得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信息,从而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调整农村结构。

3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拓宽了农业产前产后发展的空间

小城镇作为农产地区资金、技术、信息的聚集地,是龙头企业天然的载体和依托。通过大力发展小城镇,加强小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可以促进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孕育和培植大批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三、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体制

五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失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类人为制度导致的不平等。在当前城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这种瓶颈依然存在,使一些人难以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平等发展是城乡发展和谐的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便一直致力于消除城乡对立和差别,实现农村的现代化,然而,由于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户籍政策,使大量人口被滞留在乡村。20世纪80年代,政府提倡“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模式,尽管许多农村实现了职业的转换,但他们仍然过着农村的生活。课件,农村的现在化离不开农村的城镇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农村城镇化可以打破原有城乡隔绝的格局,是农村有封闭逐步迈上开放发展的道路。与现在城市社会相比,目前中国农村社会还是一个互相接触少、相对分散和孤立、缺乏流动的社会。在孤立和分散的乡村社会里,容易使人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安土重迁、小富即安,人们的思想观念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与之相反,城镇人口,

4 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聚集在一起,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并能赋予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然流入小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取得城镇户口,不但实现了农民的职业转换,也实现了地域转移。而且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还可以带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流动,从而打破城乡相互隔绝的格局,使农村由封闭走向开放。

第二,农村城镇化是转变农民生育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根本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让大量农村进入城镇生活后,他们很快就会抛弃一些农村粗俗的生活方式。如一些边远封闭的农村地区的村民进城后很快改变了不刷牙,不洗澡,污水乱倒,垃圾乱扔等不卫生的行为。特别是在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上,农村城镇化的作用更为明显。目前农业生产,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对对劳动者体力要求高,素质要求却低,加上农村缺乏社会保障,年老的父母完全依赖子女赡养,对于那些年老后不能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的育龄夫妇来说,必然会多生子女。农民进城后,其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在城镇里,家庭收入更多地依赖与家庭成员的素质,而不是数量,年老的父母也不再单纯依靠子女赡养。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传统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是农村人口控制由被动的强制行为日益转变为农村主动的自觉行为。

第三,城镇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是新观念、新技术、新信息的辐射源。农村进入城镇后,会极大地增大彼此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开阔自己的视野。城镇社会是一个彼此竞争的社会,人们只有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城镇立足。农民一旦被卷入

5 现代社会生活的漩涡中,他们就会不满足现状,也不安于现状。因此,城镇化实际上是激发农民造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塑造新一代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⑴《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热点问题探索》,辜胜阻 等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⑵《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城镇化研究》,王格芳 王成新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⑶《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黄坤明 著 科学出版社出版

6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

解决“三农”问题心得

解决“三农”问题[优秀]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培育农村经纪人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农商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