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8: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日—2012年2月20日

调查地点:xx省xx县xx乡xx小学

调查方式:教学工作参与、走访学生和家长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一、基本概况

xx省xx县xx乡是属于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不太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甚至有的还是大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这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

一个班级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或者性格孤僻,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大部分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

一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父母不在家,由老人看着。由于爷爷奶奶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

另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甚至无人看管,由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看起来胆小怕事,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开始 放肆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

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有不管了。没人照管的更是无法无天,随心所欲。

还有一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地、喂猪养鸡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五六岁的孩子也得下地干活。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去了解。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下面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学生成绩不好,在校表现不优。根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8%,良好的不到25%,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取向。其次是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这些孩子一部分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另一部分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还有就是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理,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就睡觉;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

三 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组织和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我认为可以建立以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多方协同推进的格局。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二)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三)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家长要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如果确实没有办法的,外出打工前一定要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项安排好而且最好选择就近务工,外出打工后要通过电话和定期探望等作法加强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留守儿童是现代社会的新问题,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