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陌上桑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5: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隅 :方 笼:篮子

系:系东西的绳子,络

缃:浅黄色 绮:有花纹的绫 襦:短袄 但:只是 坐:因为

陌上桑

踟蹰:停下来,徘徊不 前

姝:美女

谢:请问的意思 宁可:愿意 共载:共同乘车 不:通“否” 置词:致辞 一何:多么

上头:前列 专:独占

洁白皙:肤色洁白 Lian lian:头发稀疏。 颇:略微 少

盈盈 冉冉:形容步伐

舒缓 趣:行走 殊:与众不同

全文翻译: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和我同乘一车走吗?”

罗敷走上前致辞(回话):“太守你是多么的愚笨啊!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题目

(一)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颇:稍微 谢: 请问宁可:愿意

2.请概述本段诗句的内容大意

使者仗着权势强要罗敷与他一起坐车回去,遭到罗敷断然拒绝

3.这段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分析本段中罗敷的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

写使君对罗敷的爱慕有加,更能衬托罗敷的美若天仙 罗敷:勇敢,坚贞,不畏权贵

(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请根据以上文字,举例分析罗敷从哪些方面夸饰自己的夫婿?

她先夸耀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接着夸耀夫婿赫赫威势:“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然后夸耀夫婿雍容富贵:“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再夸耀夫婿接连升迁,前程远大:“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最后夸耀夫婿堂堂仪表和风度翩翩:“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罗敷为何在太守面前夸饰自己的夫婿,这体现了她怎样的聪明和智慧?

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调戏.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荣华富贵,仕途通达、青云直上,品貌兼优、才华横溢.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5.《陌上桑》诗句中,描写罗敷美貌是运用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C

) A.头上倭堕髻

B.耳中明月珠

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

赏析:

接下来的八句是正面铺叙的描写,但写的是器物的精致和服饰的华美,而的精致华美,正是为了衬托出使用穿着者的艳丽动人。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两句介绍的是罗敷的身份和她的活动。罗敷是个贵族妇女,以采桑为消遣。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是讲罗敷的采桑工具很讲究。她用青丝做成系在桑笼上的绳子,拿桂枝做成桑笼的把子。这桂枝不是现在的桂花树。古代讲的桂树,根、茎、叶都香。古人以身上佩戴草来表示自己心地的高洁。这里是说罗敷很高雅,因此她用的桑笼都 要用桂枝来做。“桂枝为笼钩”的桂,就是肉桂,是樟科植物的香木,罗敷拿的桑笼就是用肉桂做的篮把。这两句从侧面描写了罗敷本身品格的高洁。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刀拿的东西,用的东西都很高雅,而且是盛妆打扮。头上梳了个“堕马髻”,这是东汉时期女子梳的一种时髦发式。髻是实心的,鬟是空心的;已婚的女子梳成髻,未成年的女子梳成鬟。

“耳中明月珠”,是指耳朵上戴的是以明月珠做成的耳环。“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缃”为浅黄色,浅黄色的绸缎做下面的裙子;紫颜色的绸缎做上面的短衣。这里是说罗敷的服饰打扮,用鲜艳的对比,衬托出她的美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可谓妙笔生花。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

典论·论文

翻译: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全部精通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元瑜、汝南人应玚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这“七子”,于学问 (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依傍别人的,他们都凭借自己的才能,像驰骋千里的骏马,在文坛上争先恐后的并驾齐驱,以七子各自的才能,要互相推服也就很难了。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我审察自己再来衡量别人,才能避免文人相轻的弊病,而写作这篇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搂》、《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文章)不时有齐人的 (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圆扇赋》、《橘赋》, 虽是张衡、蔡邕也是不能超过的。然而其他的文章,却不能与此符合。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陈琳和阮瑀的章、表、书、记(几种体裁的文章)是当今杰出的。应玚(文章气势)缓和但不够雄壮,刘桢(文章气势)雄壮但(文理)不够细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孔融的秉性和才气都很高妙,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于写理论文章,他的文章辞藻胜过说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可以归入)扬雄、班固一流的。俦:匹敌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一般人看重古人(以古人为重),轻视今人(以今人为轻),趋向虚名而背弃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闇:昏暗,这里指受蔽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大凡文章本源相同,支流(体裁)各异,所以奏章、议事要典雅端庄,书信、议论文适宜说理,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文辞华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备其体。

这四种科目文体要求不同,而能文之士(常常)有所偏好;只有全才之人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文气最为主要,文气的或清或浊应有类型和来源,不是勉强可以达到的。气:作家的个性和作品风格。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虽然相同,但是运气行腔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即使父兄具备了这样的才能,也不能转移给儿子和弟弟。素:素质,指人的天赋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 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名欢乐也只能限于自己一身,二者(指年寿有尽,荣乐止身)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因此,古代的作者,从事于文学著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不必凭借历史学家的记载,也不必依托显赫者的权势,就能扬名后世。翰墨:笔墨,文章 ;见意:表露心意;篇籍:篇章 书籍;飞驰指达官显贵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为贫困失志而不写文章,(周公)不因显达而转移心思(不写文章)。所以古人以一尺的碧玉为轻而以一寸的光阴为重,这是惧怕时间流逝过去罢了。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游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放纵)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指文章),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化(指死亡),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融等已逝,惟干著论,成一家言。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

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已经流逝过去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害怕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1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一)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现,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曹丕《典论·论文》节选

1.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①“小”:看不起

②“属”:连缀

2.文中举班固写给其弟信中的内容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句子表达) 文人相轻

(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⑵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光阴,惧乎时之过矣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曹丕《典论·论文》节选

1.解释加点字:(2分)

(1)翰墨: 笔墨,文章

(2)假:依托

(3)强力:努力

(4)遂:于是

2.翻译划线句⑴和句⑵: 3.对此段内容略做点评:

他的《典论论文》虽短,却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

1.文学具有重要的功用。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重要地位,它是有不朽价值的。

2.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有关。他说:“文以气(指才气,即个性)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有本质根据),不可以力而致(努力勉强求得一致)”。清指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指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人的气质个性可大致分成这两大类。

3.指出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标准。他说:“夫文本同而末异(本质相同,到底有别)。盖奏议宜雅(奏章、建议应典雅),书论宜理(应讲究说理),铭诔尚实(碑铭及哀吊性文章应讲究真实),诗赋欲丽(美)。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少)也。唯通才能备其体(各种体裁的文章)。”他指出了文体四科互相区别的特点,也找到了创作和批评的初步的客观标准。“诗赋欲丽”表示文学和学术的分离,说明文学批评已注意到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形式美了。

4.指出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他指出有两种错误态度要不得: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就是尊古卑今的观点,这在东汉的桓谭已有指出,但那是就学术而言 ,曹丕却专就文学再指出,也就有了新意。“闇于自见 ,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这就指出了“文人相轻”的积习,是他的创见。

三 阅读探究

《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在《典论·论文》里,曹丕还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提出了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本”指文章的本质特征,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体特征或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其“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不同的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接着曹丕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四科共计八种,其中奏议与书论属于无韵之笔,铭诔诗赋属于有韵之文。其本质相同,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情感。但其“末异”,也就是说,在其文体特征上,奏议要文雅,书论重说明,铭诔尚事实,诗赋则应该华美。雅、理、实、美,就是“末异”,它们都是关于文体的不同风格体貌。所以,曹丕的“文本同而末异”,说的就是文体和风格的关系,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文本同而末异”当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文章“不朽”说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典论·论文》,是将文学的不朽的价值落实到个体的人格与生命的,他所推崇的文体中还包括汉儒轻视的辞赋和诗歌,曹丕所处的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作为统治集团的曹氏父子的重视、鼓吹和积极参与,以他们父子为核心形成了所谓的“邺下文人集团”,曹丕在这篇《典论·论文》中所评论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除了孔融之外,都属于这个集团。建安文学,成为历史上被称为具有“风骨”的文学,代表着文学积极向上,阳刚洋溢的一面。

《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以“气”论文和作家,是曹丕《论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曹丕所谓的“文气”,是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没有伦理色彩。“文以气为主”尤其强调了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建安七子各自显示出各自的才能,究其原因,是由“性”的差异所导致。诗这种观点也合符于魏晋人崇尚自然的风气。由于曹丕非常强调创作个性的这种独特性和不可改变性,一方面突出了作家独特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决定意义,体现了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否定了现实习染同样可以改变创作风格的可能性。这是其理论的缺陷。在《典论·论文》中还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比如反对“文人相轻”和“贵远贱近”,主张“君子审己以度人”,这对文学批评也是良好的倡议,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6.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C(胜过,超过)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 B.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C.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7.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 A.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B.①王粲长于辞赋。 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C.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A(A、而:副词,就/连词,却;B、于:在„方面/介词;C、之:的,助词;D、以:因为,连词)

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C )

A.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 有体。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①王粲长于辞赋。 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C.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C、而:副词,就/副词,却;A.之、的/助词;B.于:在„„方面/介词;D.以:因为/连词)

8.曹丕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分) 要求君子审己度人,免于相互轻视

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

(1)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4分)

_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度、累、斯、句意通顺各1分)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4分)

所以(正因为如此),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然、贱、过、句意通顺各1分)

⑴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3分)

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

⑵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3分)

这四种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人有所偏好,只有全才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科、偏、体、通顺各1分)

3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3分) 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度、累、通顺各1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匹:匹敌) A.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鲜:少 B.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良:很

C.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匹:这类人 D.二者必至之常期 期:规定的时日,期限

9.下列哪些内容是属于作者所批评的文学现象( )C ①文人相轻? ②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 ③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④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⑥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王粲的评价最高”有误)

A.作者从总体上高度评价了“建安七子”,认为他们都有学问,都有创造才能,其中,对王粲的评价最高。

B.《典论·论文》的论述思路,先由人及文,因为文是人的创作;然后由末及本,因为本唯由末以得见,由此再及于文之用。

C.作者以“建安七子”因才性不同而各有所偏的事实证明真正全才之人是很少的,从而含蓄地批评了“文人相轻”这种文学现象。

D.文章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由“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知,“气”指的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
《陌上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