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旬老母传家训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旬老母传家训

揭去原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题写的“医学世家”牌匾,满头银发、83岁高龄的王老夫人,双手将印有祖训、家训和丈夫事迹的《杏林红叶》一书,一本本分发给子女们,儿女们恭敬地叫一声“妈”,双手虔诚地接过书,止不住满眼泪水。这是7月30日下午,晋源电影院里“纪念王鑫大夫逝世三周年暨《杏林红叶》书成会”上的一幕。这一幕让来宾为之动容,这一幕定格在绚烂的古晋阳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医为仁术,济世活人,医家有割股之心,这是医界之美德,民族传统之美德;以仁爱之心救死扶伤、扶贫济困,善心善意为病家服务,努力学习,虚心求教……”这是“王家医训”中的一句话,自光绪二十年以来,晋源王家四代传人尊此家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不论世事变迁,留下人间美誉。“晋源王大夫”成为方圆几十里人们心中的活菩萨。

走进王大夫的家,王老夫人正在忙活着做饭,体重只有34公斤的她,不仅自食其力,中午还为在医院上班的儿子做饭,“只要有病人唤,她比我还着急!”王增升医生说。入深两米左右的三间厦屋,临街的是厨房,中间的是会客兼工作室,最里间是卧室,砖铺的地面已不平整,苇杆搭的纸糊的房顶破破烂烂,这是政府已下达的危房,里面各种东西堆得满满的。这与如今我们心中想象中的名医之家相去太远。然而,当你看到那一幅幅挂着的或堆着的卷轴,再看看那题字者的落款:从太原书画院院长,到原太原市副市长,到原卫生部副部长,从十几岁的学生到附近各村的村长,你不能不为之感动。老先生生前治病救人的遗物,从三四年代到九十年代,都在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令人难忘的往事

二代传人王鑫老先生,7岁丧父,母亲被迫出走,14岁离家到太古卫生馆和益泰乾钟表铺当学徒,掌握了口腔医技和钟表修理技术,16岁独立生活,开始了终生为劳苦大众悬壶济世、尊德施善的生涯。他为人厚道,诚实待人,不论贵贱、不计报酬,以精湛的技艺,博得了患者的爱戴,直至76岁的才离开心爱的岗位。他给患者做的全口义齿,跟真的一样,有的一带就是40多年,直至去世。

7月30日下午下午三点,地面气温高达39°C,一位86岁的老先生在儿子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冒着酷暑赶到现场,执意放下一百元礼钱,走进现场。老人姓张,今年86岁,原来老人今天是来还愿的。经打问才知道,六十年代初的一天,他犯了牙疼病,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由于上不起医院,只好活受罪。听人说王老先生宽厚仁慈,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看病。王老先生立即给他检查、诊断,拔掉了坏死的亚,随后只上了两次药就不疼了,此后再没疼过。当时由于没钱,只给了王先生两毛钱,至今说起来,张大爷感到还欠王先生的人情呢,今天这个心愿必须得还。

一天晚上12点,王先生一家刚进入梦乡,忽然有人敲他家临街的窗户啊,声音急促地说:“王大夫、王大夫,快给我妈看看病吧,他的嘴不能说话,也合不上,疼的不行,麻烦您快给她看看吧!”王老先生和儿子急忙穿衣起床打开门,病人呻吟着被搀扶进来。经过诊断,患者为“下颚骨脱臼”,王大夫父子二人精心医治,不一会就复位了,当下患者就能说话、吃东西了。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

走进现代医院,你会感到,那里分工精细、科层严密。你可知道王家三代传人王老生的二儿子王增升是什么医生?他大专毕业,主治医师,齿科第三代传人,他擅长口腔科,又经常用中药给患者治病,他能治疗外科病,又能治疗内科、骨科、烧伤科等多科病,是临床上的多面能手。1997年王增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两篇,其中一篇荣获二等奖,传略被编入《中国名医名术大典》,同年被聘为东方研究院院士。

古人云:徳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王家世代悬壶济世,对技术精益求精,使我看到精诚的大医家风。

传家训

树家风传家训

老母家书

廉洁自律传家训树家风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

寻家谱 知家风 传家训

传家风守家训征文500字

家有老母,胜似万金

老母小学安全协议书

家有老母,胜似万金

八旬老母传家训
《八旬老母传家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