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丰碑》课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丰碑》课例分析

——10文11 10011004 王寸

《丰碑》课堂实录

一、引入课文师:同学们,红军长征的队伍飞夺泸定桥后,又踏入了茫茫的雪山之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些画面——(播放录像)。

师:看后,你想说什么?

生1:红军长征的岁月真是太艰苦了!

生2:红军以顽强的毅力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他们真了不起!

师:是啊!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师:(板书碑)你知道碑是什么样的吗? 生:石头做成的,上面刻有字。 师:(板书 丰)加了个“丰”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指高大的石碑。

师:课文中的“丰碑”指的是“高大的石碑”吗?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变序切入法”直奔中心 师:课文写谁成了丰碑?

生:课文写军需处长成了丰碑。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军需处长成了丰碑的一个句子,并画下来。 (生读课文、找句子、画句子) 生:这个句子是:“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师:你读了这个句子,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风很狂,雪很大。

生2:我知道了大雪把军需处长的身体覆盖了。 师:风这么狂,雪这么大,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了当时环境非常恶劣。 生2:说明了红军行军非常艰苦。 师:读了这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你真会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三、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电脑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看了这个场面,哪里最感人?

生1:我觉得军需处长穿着单薄的衣服很感人。

生2:我觉得军需处长被冻僵了,可是还为战士们指明前进的道路很感人。 „„

师: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动人的场面? 生:第七自然段。 师:(出示第七自然段)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后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请记上记号,等会提出来。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生读课文、画词句→同桌讨论→汇报学习结果(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质疑、解疑)

师:(出示课文插图)“他左手微微向前伸好像在为战友指明前进的道路”,从这个动作,你想想他好像还会干什么?

生1:他的烟被风雪打灭了,他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生2:他好像在推辞战友递给他的棉衣。

生3:他好像在鼓励战友们要战胜困难,走出雪山。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呀? 生:感人的场面。

师:想一想,这些句子该怎么读? 生1:用低沉的语气读。 生

2、用悲伤的语气读。 生3:用崇敬的语气读。

师:好,请你就用这样的语气练习读一读这段话中最感动你的句子。 (生练习读后指名读,读后评价)

师:读了这段话,在你的心目中,军需处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1:军需处长是个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 生2:军需处长是个关心战士的处长。

生3:军需处长是个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人。 (板书:舍己为人、不怕牺牲)

师:这段话之所以写得那么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 生: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

师:对。作者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这些外部形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电脑出示:外部形象(动作、神态、衣着)→ 内心世界],我们今后写文章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把文章写得更好。

四、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

师:课文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是—— 生:将军。 师:请四人小组用上面的方法共同学习讨论描写将军的句子,并在文中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生分小组共同学习、讨论)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课文描写了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 (生读画出的句子)

生2:课文写了将军的情感变化。 师:你能说具体些吗? 生:将军开始听到有人死了时愣住了,然后见没人去叫军需处长时生气了,甚至发怒了,当听说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又愣住了。

师:将军怎样生气?怎样发怒? 生读描写将军生气、发怒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比较句子

1、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这两个句子中的“愣”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个句子中的“愣”是说事情来得很突然。 生2:第二个句子的“愣”是说将军没有想到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出乎意料。 师:(出示动画插图)风那么狂,雪那么大,将军却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如果你就是将军,你会说什么?

生1:将军为有这么好的军需处长而自豪。 生2:将军为刚刚错怪了军需处长而难过。 „„ 师:(引读)是啊,将军想到了那么多,因此,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师:请同学们再练习读读这段话,好处体会一下将军此时此刻的心情吧。 生:练习朗读并做动作→请生读→齐读。

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要对将军的形象作详写? 生::是为了衬托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五、理解“丰碑”的深刻含义

师:出示句子“风更狂了„„他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生齐读句子。

师:你现在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吗?(出示动画插图)这里有碑吗? 生:没有。

师:课题的“丰碑”是指高大的石碑吗? 生:不是

师:那是指什么?

生1: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看上去像座碑一样。 生2: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像座丰碑。

师: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红军精神是不朽的,它像一座闪闪发光的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完成板书)

六、进一步理解丰碑的深刻含义,总结全文

师:出示音像画面(录像片段配上最后一自然段的朗读)。 生、看、听 师:“那声音”指什么? 生:指坚定有力的脚步声。 师:“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那声音似乎告诉我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是一个反问句。 师:谁能改为陈述句?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师:这样的队伍指什么样的队伍? 生1:指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队伍。 生2:指为人民服务的队伍。

生3: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 „„

师:这精神的丰碑是不是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呢? 生:不是。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具有军需处长这样的品质? 生:将军、董存瑞、黄继光、李向群 „„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军需处长,我们的队伍才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才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李向群式的战士以及许许多多默默奉献的人们,我们的祖国才会如此繁荣昌盛!这是一座闪烁着英雄光芒的精神丰碑!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

课例分析

《丰碑》这篇课文讲述了红军在云中山行军过程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他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周老师力图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索学习方法、求同存异”这几方面进行创新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功之处在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个红军长征的片断,通过看和听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出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说出最感动他的地方,这样一开课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文所要描述的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个好的情感铺垫。

2.采用“变序切入法”直奔中心。 从中心句切入,以中心句为主线,引导理解课文,层层深入,领悟思想内涵。这种教法,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避免了串读课文,过多分析情节内容的弊病。

3.想象说话,发散思维

让学生以动作为依托,想象说话,融理解于想象之中。如从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想象他似乎还会干什么,从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想象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思考,才有创新。第一次出示中心句后,让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然后整节课,都围绕着这个疑问去学习课文,寻找答案。学习第7自然段以及学习描写将军的句子时,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他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引导,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以读为本,鉴赏品味。

小学语文九义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时,他重视了读的训练,让人人有读的机会,有体验情感的机会,使学生在读中感知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在读中领悟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外,这节课他还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板书的设计也图文并茂。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有效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参与”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周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质疑、品读、析句以及观图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渠道很多。这篇教案设计,注意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注意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例如:老师让学生从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地向前伸的动作,想象他会干什么?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通过这样的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到激发。二是注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设计逆向质疑“这篇课文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要对将军的形象作详写”,“这篇课文谁成了丰碑”逆向设疑,要学生从相反方向思维,使其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

最后,创设愉悦情景,以疑导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堂学习条件,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入境入情,从而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去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周老师以疑贯穿教程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精心组织达标。如提问设计,力求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释疑,并以精读、品读的方式去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最后通过播放录像及动画插图,让学生进行角色心理换位,使学生的感情朗读更投入,更到位。

因此周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是很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课例分析

《散步》课例分析

英语教案+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课例

《再别康桥》课例分析

江苏课例分析

惊弓之鸟课例分析

Cinderella 课例分析

桂林山水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1

《丰碑》课例分析
《《丰碑》课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掌声课例分析 丰碑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