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海南岛与台湾岛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0-03-03 10:45: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海南岛与台湾岛之比较

目录------1 编者按--2

1.两岛自然条件,资源对比---3

1.1 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地形特征--------------------------3 1.2 气候条件-------------------------3 1.3 资源分布-------------------------3 1.3.1 土地--------------------------3 1.3.2 生物--------------------------4 1.3.3 资源--------------------------4 1.3.3 其他资源--------------------4 2.两岛近代发展比较------------------5 2.1 开发历史-------------------------5 2.2人口增长,受教育情况比较--5 2.3经济增长--------------------------5 2.4 分析台湾与海南经济发展程度有所区别的原因---------6 2.4.1历史原因----------------------6 2.4.2国家发展政策----------------6 2.4.3地理,交通位置-------------7 2.5 两岛经济产业分布对比--------7 3.两岛的交通建设对比----------------8 3.1 公路运输---------------------------8 3.2轨道运输----------------------------9 3.3 海运港口---------------------------103.4 航空--10 4.借鉴台湾发展经验,加快海南建设--------------------11 参考资料1

2编者按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曾在北京的一次座谈会提出过“如果用20年的时间把海南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就是很大的胜利” [39]。之后在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再一次流露出对海南的冀望:“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丰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40]。

海南和台湾同为祖国的两大宝岛,地理特征、陆地面积、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相近,创办海南经济特区并使海南迅速发展起来,必会消除“琼台比较”的负面影响,对台湾回归无疑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海南在发展过程中,以其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也会加强两岛的合作,密切两岛的联系,达到以经济促进政治的目的。改革开放30年来,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李克强,2008.4)[41]。如何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海南较台湾之优势,有效利用资源,发现不足之处并加快赶上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海南和台湾多方面做出简要比较,供参考。

2

中国海南岛与台湾岛之比较

台湾和海南分别为中国第

一、第二大岛,位于中国东南方太平洋上,被称为中国“双目”[1]。两者虽然大小相仿,但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近代发展,人口增长,社会建设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本报告以大量的事实信息为基础,通过对比两岛在不同方面的区别及其原因,分析海南省发展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及优势。

1.两岛自然条件,资源对比

1.1 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地形特征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地处东经108°37′-111°05′,北纬18°10′-20°10′之间,与美国夏威夷处在相近纬度。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南临广阔的南海,地处热带。包括本岛及其附属西、南、中沙群岛在内总面积约35000平方公里[2],是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地形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3]。

台湾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20°-122°,北纬21.9°-25.3°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4]。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总面积为35871平方公里[2,5]。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二岛都是呈中高周低,但略有差别,台湾岛呈长条状,形似番薯;海南岛略为椭圆状,形似雪梨;在地貌结构组合上,台湾岛以山地为主,海南岛则以台地为主,山地平原不多,但二岛的山脉走向上都略呈东北——西南。海岸地貌上,台湾东部海岸为断层海岸,系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缝合带的产物,这是海南岛所没有的[9].1.2 气候条件

海南岛和台湾岛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共同特点是全年温暖,热量丰富,生长季节长。但台湾岛以北回归线为界,只有南部属于热带,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是两者之间的过渡气候,总体气温比海南岛低。如台湾岛年平均气温为21~24℃,月平均气温大于13℃;而海南岛年平均气温为22~25℃,月平均气温都大于15℃。

台湾岛的降水总量比海南岛多。两岛雨量的分布均有东多西少的现象。台湾岛东部年雨量为3000—6000毫米,海南岛东部年雨量为2200—2800毫米。而台湾岛西部雨量减至1000毫米左右,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的雨量减至900毫米左右。同时,两岛都受台风影响,但台湾岛出现台风的频率比海南岛多些[6]。 1.3 资源分布 1.3.1 土地

3

台湾岛的冲积土分布比海南岛广,约占台湾岛面积24%。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灌溉便利。海南岛冲积土面积比台湾少,而台地红壤分布比台湾广。台湾丘陵地区的红壤和砖红壤,无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范围都比海南岛小。台湾岛山地比海南岛山地高峻陡峭,雨水冲刷剧烈,表土流失较大,土层薄,多为石质土。而海南岛山地土壤,土层厚,枯枝落叶层较厚,自然肥力较高[8]。其中海南省耕地面积为77万公顷,台湾耕地面积约88万公顷[7]。 1.3.2 生物

两岛的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拥有相似的经济农业作物和动物种类,同时也拥有各自特有的动植物。以下表格比较了两岛主要共同与特色动植物:

表1.海南与台湾动物资源比较[6]

表2.海南与台湾植物资源比较[6] 1.3.3 其他资源

海南和台湾岛都拥有丰富的森林,渔业,水能和旅游等资源。可是相较而言,现所勘探出海南岛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相较台湾多,例如乐东莺歌海镇、北部湾等地都开发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石碌铁矿矿石含铁量位居全国第一,海南石英砂矿、锆英石、钛铁矿的保有资源储量名列全国之首[36]。同时海南的海盐资源也十分丰富[6]。 台湾的矿产资源比较缺乏,产量不能自给,目前有90%以上的矿产资源必须依赖进口,特别是铁、煤、石油等资源尤为缺乏[7]。

4

表3.海南与台湾其他自然资源比较[6] 2.两岛近代发展比较 2.1 开发历史

海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期。海南岛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已建立了蛀牙、儋耳两郡。开始对海南实行遥领统治。1949年10月1日,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主权在实际上仍未及于海南岛及其他广大边疆地区,北京的广播电台宣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要解放包括西藏、内蒙、海南、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1950年3月至5月间发生了海南岛战役。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口。海南在明清民国时期一直归广东省管辖,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1988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定海口为省会。海南建省后经济得以快速发展[8]。

在台湾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遗迹来自旧石器时代,在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及西班牙分别在台湾西南部及西北部进行殖民统治。1661年4月,郑成功率两万五千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舰进军台湾,自此台湾进入郑氏王朝时期。在此期间汉人开始大量移入台湾。1683年,郑克塽归顺清朝政府,台湾进入清治时期。1895年,由于清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一部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自该年秋天起,台湾回归中国[10]。 2.2人口增长,受教育情况比较

自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台湾的人口一直以相当于海南人口3倍,稳定上升。由于台湾与海南的面积相差不大,因此可推算台湾人口密度也相当于海南人口密度的三倍[11]。

表4.海南与台湾人口增长比较

可是通过两岛人口所受教育程度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海南的人口总体接受教育程度,尤其是高中以上教育远低于台湾。

表4.海南与台湾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

2.3经济增长

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海南岛的整体自然条件稍微优于台湾岛,或至少不比台湾岛更差。而台湾岛人口密度相当于海南岛的三倍,因此,台湾岛的人均自然资源也比海南岛少得多。同时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

5

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而海南岛在1950年解放时,也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那么,理论上来说海南岛应该比台湾岛的经济发展得更快。事实如何呢?我们通过对比台湾与海南近几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来比较一下:

表5.海南与台湾1982-2012年地区GDP增长比较[12,13]

表6.海南与台湾1982-2012年人均GDP增长比较[14,15,16,17] 从上表可以看出,海南GDP 在30年前与台湾相差甚远,然而海南省GDP从1982年为台湾的1/33 ,到 2012年为台湾的约1/10,人均生产总值从1982年为台湾的1/10到2012年的1/4,我们也可以看到海南与台湾的经济差距虽然在越拉越小。在台湾30年GDP增长约10倍的时候,海南GDP翻了了二十多,近三十倍。 2.4 分析台湾与海南经济发展程度有所区别的原因

台湾人均GDP比海南高,有多种复杂的因素。有人说台湾之所以能实现经济起飞,是因为当时统治政府当年从大陆带走了大量黄金等珍贵资源。然而,岛屿经济的天然制约性,决定了仅靠资本和产业输入,并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发展。例如韩国当年没有从朝鲜带走黄金,后来也与台湾一样实现了经济起飞。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台湾现代化发展优于海南的几点因素: 2.4.1历史原因

台湾曾被日本占领50年,至今仍能在台湾见到大量日据时期保留下来的建筑,街道,轨道交通等,这些都清楚印证了日本占领时期台湾工业发展的起步过程。同时,在资本主义列强掠夺资源的同时,也会加速落后地区或民族的现代化,在此过程中日本在教育,文化方面给台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现代化启蒙。而海南在虽然在1939-1945年沦陷[8],被日本占领了7年[37],可是日军当时仅是基于军事封锁和经济掠夺的目的占领海南,并未对其有任何短长期建设的计划。 2.4.2经济发展政策

台湾的工业和社会更进一步则是国民党退据台湾之后,特别是上个世纪后半期高度开放和在经济,政策上自觉融入全球化大趋势的结果。在这个发展阶段初期,台湾通过土地赎买和公地放领,令原有土地所有者转为资本,解决了工业化的土地前提,为工业化提供了增量资金[2]。在中期阶段,台湾完成了低效率的公有经济向更高效率的私有经济过渡。60年代,台湾更是通过给民营企业资金优惠等措施,将战时经济主导权过渡给私营经济;通过十九点财经改革措施等政策,建立了与外向型经济较匹配的货币和财政体系。自台湾发展外向经济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6

海南的工业化基础远比台湾薄弱,并因处在国家海防前沿,经济发展长期不能成为重点。因为国家政策和国情影响,改革开放之前,海南并没有与台湾同样的发展机遇。上世纪80年代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特区,虽曾有过一度辉煌,但因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改革经验缺乏等原因海南曾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的过程[2]。但近二十年海南经济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GDP增长迅速。2010年国家批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计划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通过近期建设,无论是第三产业还是实体经济都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在国际关切的目光下,我们期待海南的经济发展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果。 2.4.3地理,交通位置

从历史上来看,国家发展台湾和海南岛的先后,帝国主义列强选择割据台湾岛而不是海南,国民党选择退据台湾,都跟两岛与大陆相隔海峡的跨越难度,两岛地理位置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不无关系:

台湾处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是亚太地区的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中心,从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韩国、中国东部、北部沿海地区等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中东、欧洲等地的海上和空中交通线大多经过台湾海峡。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不仅联系着我国南北两大战略海域、南海和东海,而且控制着我国四分之三的重要贸易航线的南下通道,对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对外贸易与交往的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台湾这一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台湾发展以对外贸易为主的海岛外向型经济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8]。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临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部相隔南海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桥梁,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5 两岛经济产业分布对比

台湾本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经济发展并不只是着重发展第一产业。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蒋经国时代,为摆脱石油危机,政府建立自主经济体系,致力推动十大建设(台湾地方政府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时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包括交通、电力等基础工程,及钢铁、石化、造船工业和东西横贯公路等[19],台湾所得成长持续提高,也为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1979年进入产业升级与国际化期,制定“十年经济建设计划”,将机械、电子、电机、运输工具列为“策略性工业”,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大力鼓励内外厂商投资高科技产业,以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民间中小企业也被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所影响。现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20]。

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六个(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喀什)经济特区中第二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21]。自1988年建省以来,农业一直是海南发展的主力。2007年海南省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4.26亿元,工业比重比农业高出了0.26个百分点,而海南工业总产值也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223.28亿元,其中工业连续1

2 7

个月累计增幅居全国第一。2007年海南省三类产业比重结构为29.52:29.78:40.70,这是海南省产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海南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这意味着,海南省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将得到大力提升。2011年,海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6.2:28.4:45.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41.64亿元,同比增长1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3%[22]。

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朝着产业高级化方向演进的同时,农业多年来始终是海南经济的基础,今后这一基础地位也不会发生改变。《若干意见》提出,海南今后将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瓜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关于工业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今后将发展新型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海洋经济,不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工业扩张[23]。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其内涵不仅是发展旅游业,而是通过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并带动教育、文化、社会、民生、生态、基础设施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改革,为海南省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3.两岛的交通运输系统对比

台湾拥有悠久且良好的交通运输基础。台湾除海运历史悠久外,19世纪末修筑的基隆至新竹段铁路(1893年通车)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之一,清代还修筑了连贯东西的数条公路干线。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为了军事控制与经济掠夺,把交通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大力修筑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等。到1945年,台湾有铁路3922.3千米,公路总里程计17272千米,先后建成17个飞机场(其中军用机场11个),并将高雄、基隆扩建为国际商港,这些设施尽管后来曾受到战争的破坏,但毕竟为台湾交通运输的重建与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50年代开始,台湾一方面运用美援贷款发展交通运输,一方面有计划的进行交通建设,台湾交通运输业得到较快发展。到1972年,台湾交通网初具规模,铁路营运里程达1000.4千米,轨道长度计2137.6千米;中部东西横贯公路开通,高速公路开始兴建,高级公路增至7918千米;港口、机场得到改造与重建,海上与空中航线开通。60年代中期后,台湾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原料、产品的进出口量大幅增加,原有交通设施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台湾开始加快交通运输建设。台湾在1974年提出的“十项建设计划”中,交通运输工程占了六项,这些交通工程的完成成为台湾经济日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978年,台湾推行“十二项建设计划”,交通运输项目占了5项;在1984年的“十四项建设计划”与1991-1996年的“六年国建计划”中,台湾均把交通运输放在重要地位。交通运输的稳健发展这是台湾“经济奇迹”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24]。如今,台湾不仅形成陆上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络与通向世界各地的海运、空运路线,而且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与高速化。 3.1 公路运输

公路是台湾陆上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经多年建设已经形成高速公路、环岛公路、横贯公路、纵贯公路、滨海公路及联络公路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台湾公路系统依公路法规定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共五级,总长度40,262公里(2007年数据)。除以上五级公路外,其余为普通道路,道路又分由水土保持局管理的农路、由林务局管理的林道、位于都市计划区内的市区道路(含市区快速道路、巷弄)和其它普通产业道路及私人道路。依运输功能分,台湾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主要干道、次要干道、街廓道路等五大系统[25]。

8

对于海南来说,公路也一直是主要交通方式,截至2011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2916公里,公路密度67.6公里/百万平方公里[38],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三纵四横”国省干线为主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和各旅游景点的道路网络[26]。其中海南环线高速(国家编号G98)由东线高速、西线高速、海口绕城高速、三亚绕城高速构成,围绕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形成一个环形的高速交通路线,为海南交通发展,人民生活便利提供服务。

图一.海南环线高速公路图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线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99,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规划制订,但因政治现实从未在台湾实现的高速公路),但台湾根据实际道路交通状况已计划修筑路线用途与环线高速相当的道路系统,包括:中山高速公路(基隆-高雄),东西向快速公路(高雄-屏东潮州),南横高速公路(屏东潮州-台东),花东高速公路(台东-花莲),苏花高速公路(花莲-苏澳),北宜高速公路(苏澳-台北南港),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台北南港-汐止)[27]。 3.2轨道运输

台湾的轨道运输服务,主要分为传统铁路(台铁),高速铁路(台湾高铁),专用铁路(如阿里山林铁)以及大众捷运法所规定的大众捷运系统(轻轨、缆车)等系统。台湾在日据时期,主要发展铁路运输,各种产业铁路曾密如蛛网遍布全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后,台湾地方政府受到美式公路主义影响,改以公路为主要交通方式,加之公路建设的兴盛,也造成铁路运量降低,许多铁路线因而走入历史。最近2011年,台铁先后开辟沙仑线、六家线,为台铁19年以来的2条新线[28]。

1990年代以后,随着全台快速、高速公路建设逐渐完备,以及都市面临拥塞、污染问题,政府方又重视轨道运输,推动如台铁捷运化等政策。2006年8月22日,台湾正式宣布未来将以轨道运输取代公路建设,以解决环境问题。2007年3月2日台湾高铁正式通车,连接台湾台北市与高雄市两市之间的高速铁路系统,路线全长345公里,设计运营时速300KM/H,台北到高雄只需1个半钟。台湾高铁自通车以来,因为它的快捷、舒适,已经成为台湾西部民众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28]。另外台湾捷运(地铁)于1988年动工,1995年基本建成试运营。其地铁共规划五条线路,全长73.1公里,设70个车站。分为三大系统;城市轨道系统(细分为台北、高雄、桃园、台中、台南、新竹、基隆捷运系统),公交捷运系统(嘉义公车捷运系统),城际铁路系统(即台铁捷运化,是台湾2005年起推动项目,为

9

了使向来以中、长程运输为主的台铁,能仿效捷运的三大短程运输特点:车站密集、班次密集、票种单纯)[29]。

海南自1939年日本侵略起,日军修筑铁路为掠夺岛内矿产资源,修筑轨距1.067米、全长240.9公里的海南西部铁路(昌江石碌至三亚)于1943年全线贯通。解放后,海南铁路发展比较缓慢。至2003年1月7日粤海铁路轮渡开通;2007年西环铁路改造全线通车营运;2010年12月30日,东环快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北起海口市南至三亚市,全长308公里,共设15个车站,线路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功能定位为客运为主、兼顾海口市内轨道交通和少量轻快货运);加上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的海南西线快速铁路,将与东线高铁组成环岛高铁,覆盖全省12个市县[30]。“后高铁效应”将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带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对海南建设生态省和节约型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大大完善海南旅游基础设施,满足国际旅游岛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为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供有力支撑。 3.3 海运港口

台湾四面环海,本岛拥有海岸线1140公里[31]。在17世纪汉人移民,西方列强进入后,开始有了港口的发展,海运也是台湾当时对外的唯一交通管道。1945年,国民党政府延续日本统治时期的做法,在基隆,高雄两港设置港务局并划定其各自管辖范围。后来国民党政府在1970年代开设苏澳港,1990年代建设台北港与安平新港,使台湾的联外国际商港增加至7座。后来随着台湾的经济起飞,台湾的商港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南北区的高雄港和基隆港,全盛时期分别为世界第3大与第7大货柜港,对台湾经济贡献极大。台湾地区目前有7座国际商港(4座主要港: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花莲港;3座辅助港:台北港,苏澳港,安平港),5座国内商港,2座营运中工业专用港,9座第一类渔港、216座第二类渔港 [32]。

海南是一个海洋岛屿大省,本岛拥有1822.8公里海岸线[33],目前进出物资和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还是海运(与中国大陆之间的铁路,公路运输需经海运渡过琼州海峡)。据统计全岛货运量的98%和客运量的38%都是通过港口海运完成的。目前全省共有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港口24个,其中以海口、洋浦、八所、三亚、清澜五个港口为最大。其他港口还有:铺前、新村、白马井、博鳌、新盈等。截止2011年12月23日,海南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08万标箱。海南已形成了“四方五港”的基本格局,到2015年,海南将形成集传统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港区;以构建洋浦—海口组合港为重点,建成洋浦港、海口港两个亿吨大港,将洋浦—海口组合港建成区域国际航运枢纽,港口吞吐能力翻两番;以洋浦、海口、八所、三亚为重点,配套建设一批为国际旅游岛和临港产业发展服务的港口设施,努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34]。 3.4 航空

台湾的机场多为军事与民间合用,民用部份由民用航空局管理,军用则分由空军与海军管理。国际机场有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高雄国际机场,另外清泉岗机场、花莲和澎湖马公机场可供国际包机起降。台湾的国内机场有台北松山、嘉义水上、台南仁德、屏东屏北、屏东恒春、澎湖七美、澎湖望安、台东丰年、台东绿岛、台东兰屿、金门、马祖南竿和马祖北竿机场等。总计18个民用航空站,10个直升机航空站[28]。

10

海南全省共有2个国际机场:分别是北部的美兰国际机场和南边的凤凰国际机场。此外,中国民航局于2009年正式批准于琼海市建设海南第三个机场,名为琼海博鳌机场[35]。

4 借鉴台湾发展经验,加快海南建设

因为海南自1988年建省后,社会经济等方面建设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与台湾相比,不仅经济、工业等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来看各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交通作为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海南作为离岛环境下需要与外界物资、文化、人才等多有交流。海南为了缩短与台湾等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应该从紧建设基础设施,提高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应注重的方面包括加快环岛高速铁路、中线高速公路、横线高速公路建设;完善现有港口、码头的现代化设施,增加海运能力;建设完善链接岛内各县市的高速公路网布局,尤其是各地旅游景点及其周边环境的交通设施建设;同时加强与祖国大陆的交通联系,高质量地按时完成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建设;高效率地利用港口、码头、机场等交通资源,完善岛内与大陆、国际之间的“软”、“硬”件交流的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绿色环保地完成发展交运输产业升级。

11

参考资料:

[1] 江苏文艺,《望海南-南方之南》, 2012年7月3日,ISBN:9787539952321,15-17 [2] 《国家地理》 总第628期, 2013.2月版,国内统一刊号CN11-4542/P .[3] Kongfz.com, 2012-01-16, http://bq.kongfz.com/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报,2011年12月27日,《海南港口吞吐量破亿吨》

[35] 周正平,新华网海南频道,2009-11-10,《民航局正式批准在海南建设琼海博鳌国际机场》,http://news.carnoc.com/ [36]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日报,2006年05月31日,http://www.daodoc.com/ [40] 新华网,中国网,《邓小平与海南经济特区诞生》, http://www.daodoc.com/

13

论海南岛与台湾岛渔业产能区域经济对比研究

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

中国明代版画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版画之比较

神话的魅力_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之比较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之比较

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之比较

核电与火电之比较

百货商场与购物中心之比较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中国海南岛与台湾岛之比较
《中国海南岛与台湾岛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