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读后感

这些天来,读了《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一书,感触可以说是颇深《中 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一书是由喻平主编的。这本书从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教师的心理,从而结合对数学教育心理的研究,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学习迁移、数学元认知、数学学习策略、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数学教师心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从而,对我国数学研究得以反思并且提出一些数学教学的观点,最后去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最后实践在教学中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

当今,我国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国教师都是主要以自己的经验为主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但是,教师经常会忽略学生的心理层面,不去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这样,可能得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学不到知识,甚至是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一书,主要讲了一些关于我国数学教育的心理研究。作为一个即将踏入教师行业的我来说,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教育中对学生心理了解的重要性,同时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新一代的数学教学者,我们应该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重新的思量,从而,来提高我国的数学教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学生。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结合,考虑教师的教学之后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对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数学教学效果不仅和教师息息相关,更是与学生本身密不可分。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针对学生实际的情况,做出最适应最好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更好的更快的学到数学知识,学得知识更牢更丰富。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能丰富多彩,数学教学才能真正的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充分体现,实现一个有生命的数学课堂。只有符合心理学原理,教的过程和学得过程才能统一,这样使教学过程科学、经济、合理,最重要的是可以使教学过程边的丰富多彩。因此,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的成长,做出最好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对数学学习有“丰富的感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会学和乐学的心理,最后达到一个好的学习目的,成功学习数学。阅读《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对这些研究是十分有帮助的。

本书先对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结合心理学原理进行讨论,做出了相应的反思,同时对数学教学进行了阐述,对教师将来要怎样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带来一定的思考。使即将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得不为能够更好进行的教学,而去做更多的努力。然后,对于每个知识主要针对其基本历程、主要内容及其评析、反思与展望三大方面进行讨论与阐述。介绍了相关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做了一些反思与展望,对于读者来说虽不能说是有多大的直接收获,但是至少能给我们一个坚定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能够让我们深深地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十分重要又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数学概念与命题学习,本章认为数学概念与数学命题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相关问题得到来自多方研究者的关注。正如有学者说道:“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概念,所以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错或产生困难,原因往往在于概念的了解上产生了障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概念学习”。本章着重探讨30年来我国学者对数学概念与数学命题学习问题研究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理性反思。

30年来,我国众多的教育工作者为探求数学概念学习的理论,为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为指导数学概念的教学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数学概念学习的已有研究中,或多或少仍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可更好地促进数学概念学习的有关研究而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果。

本书介绍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首先,在研究目的上存在缺陷,其次,在研究范式上的偏失再次,在研究内容上不系统,最后,研究方法单一化。然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去更好研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揭示数学概念学习的特有规律。关于我国数学概念学习,以及发展的需求,我们更应该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抱着好的态度去面对、处理。

接着,本书介绍了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问题解决一直是国际数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我国,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许多专家、学者对数学问题解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章先回顾我国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基本历程,再阐述了主要研究的内容,并对相关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思考。问题解决常常被看作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通过数学思维不断数学化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能很好的提高我国教师数学教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促进整个数学教学。然而,从数学问题本身的结构进行描述,突出一般意义问题中数学问题的特性。如何选择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最终达到应该有的目的。

本书接下来分别介绍了数学学习迁移、工作记忆系统与数学认知、数学元认知、数学学习策略、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数学教师心理等各方面来介绍。大致都首先探讨一下其研究的基本概况、背景或历程;然后,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并进行了评析;最后再针对其研究进行反思并且做出展望,谈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走势。对于数学教学中以及数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应该在教学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教知识,应该不断关注一些心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教师心理,在教学设计特别是授课时,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定适当的好的教学设计,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对数学教学获得大的帮助。

读了这本书,接下来我主要在对于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心理几个 方面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也就是看完本书后的一些收获。

数学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心理关注的问题。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最终要留在学生身上的就是数学能力。如何鉴别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水平差异,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包括哪些要素的增长,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等问题,都要涉及对数学能力的研究。本书讲解了数学能力研究的基本概况、内容与评析,最后还做出了反思与展望。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无论是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抑或辨别和筛选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还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效果,及评价数学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合理性,都需要一个客观、量化的测评工具。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拥有一定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后,即使当时所学的东西全都忘了的时候,仍然保留下来的那些东西,这种东西就是通过学习数学所获得的潜意识的东西。1983年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Gardner,1983),他认为智力由7种后来发展为9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的、逻辑一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一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个体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在个体身上,有些方面表现强些,有些方面表现弱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以特定的智能方式学习,因而人类的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不同的形态。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能方式来学习、记忆、表征和应用知识。

教师制作新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课程内容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应该是生活性的、游戏性的和综合性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该关注能引发学生多个智能领域得到发展的内容。课程内容选择前应调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兴趣可以通过培养产生,并且可以发展为爱好。因此,课程内容选择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多样化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设计数学教案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一些心理因素,足够的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别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这样才能在教学上达到一些更好的目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使得数学教育能达到其较高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智力特点、学习风格,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手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促其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学习喜好与发展偏向吻合起来,并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一些学生也许适应这种讲解方式,可这种方式对有些学生也许不太适应,如果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促进教学效果。对一些知识点也可以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不同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可以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智能,个性化学习,又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不仅要认识、掌握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开发学生的差异,使之发展为学生的特长、优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 人文关怀”,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情感等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教学适应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探索来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教师的教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科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有联系,因此,研究数学思维的切入点是多维的。钱学森认为,思维学的研究一般有两条路。一条是心理学方法,另一条是脑科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数学思维,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厘清数学思维,寻找发展、改善学习者数学思维,然而数学思维的研究应当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数学思维的研究,应当与数学课程目标相对统一。把研究思维放入数学课程中去,学得了老师教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然而,在数学中,教师的数学思维、教材内容组织和纠差异等对学生数学思维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教师承担教学的“教”的工作,目的都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然而数学教师心理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也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的。

近代教育心理学兴起以来,关于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的研究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却起步较晚。近30年来有关数学教师心理的研究是一步步发展的,我们已经意识到教师心理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出现了探讨数学教师教育观念的热潮,系统研究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数学教师的问题意识、自我评价及非智力因素。

研究数学教师心理,我们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数学教师的素质。数学教师的素质,不仅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数学教师工作者自身,特别是承担把改革后的新教育教学传递给下一代的数学教师,理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为接受和完成这一时代赋予的繁重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而打好多方面的基础。其二,数学教师的知识。每一种职业都需要掌握特定的知识,数学教师也不例外。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文化素养,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才有可以传授的基本。教师应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般文化知识。其三,数学教师的能力。能力对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的意义。其四,数学教师的观念。数学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数学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对数学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有正确的数学观和教育观。其五,数学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不应该知识教书匠的角色,数学教师应是研究者、整合者和创设者,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使数学思维过程能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恰当地表现出来。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评估者的身份进入数学教学中,把知识、能力、情感、动作技能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借助它有效的改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平衡,从而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其六,数学教师的认知偏差。由于认知是行为的基础,教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然影响其教学行为,给数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因此,研究数学教师的认知偏差现象,对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七,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数学课堂、数学教学也是需要关注的。其八,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数学教师的个性特征。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立体,教师也是,每个教师都拥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选择其优秀的方面进行教学,会对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很深的感悟。通过研究我国数学教育心理,对教育者及其学生的心理进行一些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数学教育。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一点,做到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心得

1股票投资心理研究心得

改革开放30年心得

数学教育心得

数学课题研究心得

中国数学教育

改革 教育 30年

心理教育课程梳理心得

教育叙事研究心得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

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心得
《中国数学教育心理研究30年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