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典型交流材料(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全面科学跨越式发展

——内蒙古科右中旗蒙医医院 蒙医研究所

2010年2月7日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我蒙医医院、蒙医研究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努力发挥传统民族医药学特色,打造、培植民族品牌的医疗、教学、科研、制剂为一体的民族医药综合性医院,依靠科技进步,整体推进的发展与改革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贫困边远落后地区广大农牧民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于1978年光荣出席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会,曾荣获吉林省科技战线先进集体、两度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在防治非典战役中荣立盟级集体“三等功”、荣获兴安盟医院管理先进单位、兴安盟文明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盟级奖项11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旗级奖项27次,今年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我院所《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先后有43人次被评为区、盟、旗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1997年在全旗率先进入二级乙等医院行列。

一、基本情况

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位于祖国北部边陲,大兴安岭南麓,隶属兴安盟。全旗人口总数26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是全国蒙古族最聚集的少数民族地区。

蒙医医院蒙医研究所建于1973年,现两个单位合署办公。蒙医研究所是全自治区唯一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机构。经3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本旗蒙医临床、科研、教学、制剂中心。院所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固定资产4000万元,床位150张,职工总数2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5人,占职工总数的84%,有高中级人员48人;设有13个临床科室,1个重点科研专科,7个疗区,5个医技科室,5个辅助科室,7个职能科室。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18台件。有生产4个剂型、126个品种、年生产能力5000公斤的蒙药制剂生产线。每年承担本、专科院校实习生30人以上的临床教学任务,免费培养基层卫生院、卫生室初、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0-15人。

二、深化改革,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在改革开放初的新旧体制转型期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院所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滞后,无资金来源,职工工资发不出,院所发展处于停顿状态,盟、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蒙医蒙药的发展。1995年根据我院现状,在全盟率先开展干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公开选拔招聘,组建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以后,根据医院的实际,对人事制度、福利制度、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一是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全盟卫生系统中率先推行全员聘任制,坚持按需设岗,高效精简的原则,充分考虑医院发展、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等诸

多因素,以“公开、平等、择优”为前提,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方式,严格掌握资格准入,对于专业、职称不对口人员原则上归岗或缓签聘用合同。通过严谨的聘任程序,转岗12人,调整岗位28人,内退8人,做到了优化组合,为医院合理使用人才资源打好了基础。二是在分配制度的改革上,按照“按劳取酬、优劳优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全盟卫生系统中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制,扩大医院分配自主权。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向医疗风险大,技术含量高,工作任务重的临床医护人员倾斜;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搞科研创新的人员倾斜,打破了过去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制度。采取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合理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三是在全旗卫生系统中率先推行实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将养老统筹、人寿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医疗事故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纳入职工切身利益中,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了队伍,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医院向纵深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注重调整、修改、补充、完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实现了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服务优质化、诊疗科学化,保证了医疗安全,提高了服务质量。五是大型设备购置、大额资金使用

等热点和敏感问题,由集体研究决定,并公布在院务公开公示栏目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六是狠抓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爱岗,主人翁意识、责任感意识得到了增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医院管理走上良性循环轨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持续增长。2008年由改革前门诊量增长了近20倍,住院增长了23倍,业务收入增长22.32倍,人均创收5.4万元,职工工资增长6.4倍,职工工资自给率达到98%,经济效益在全区旗县级蒙医院中名列前茅。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新设备,改善基础条件

建院初期,科室不健全,设备不配套,医疗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仪器设备远不能满足临床和科研需求。1995年只有8个科室、1个疗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床位30张、固定资产不足90万元。自90年代末期开始,院所发展进入快车道。到2008年科室增加到37个、疗区7个、固定资产增加到4000万元、建筑面积增加到14100平方米、床位达到了150张。

良好的环境和医疗设备是医院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资基础。但是,我院所乃至地方经济十分落后,而引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职工集资、医院自筹、向上争取资金等途径,近五年内共筹措资金3600万元,新建了6700平方米的病房楼、5900平方米的门诊楼和1000平方米的蒙药制剂楼,极大地改善了工作、门诊、住院就医环境。引进了彩超、24小时心电动态监护仪、

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00mAX光机、动态血压监护仪、电子胃镜、腹腔镜和3台120急救车在内的万元以上大、中型设备118台(件、套)。通过改善环境、加大设备的引进力度,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拓宽了服务领域,提升了医院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康复需求,使一个发展滞后,技术手段落后的医院已初步建成科室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善,诊疗手段比较先进,具有现代化装备的新型民族综合性医院,也为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医院发展后劲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事业发展壮大的必备条件。我院建院时间较短,人才匮乏情况比较突出。为此,我们把人才资源的发展摆到重要位置,提出“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下大力气紧紧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改善了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施“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引进必需人才”的用人机制。一是对现有人才大胆放手使用,给他们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平台和用武之地。同时,对他们的工资待遇、住房、生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二是狠抓继续医学教育,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提高班,开展专题讲座、床边教学、系统讲课活动,促进医学知识更新。对年轻人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往北京、长春、沈阳、通辽等地知名医

院进修深造,培养各类人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自2000年开始,中、青年医生普遍轮修一次。从2007年开始进入第二轮进修阶段。目前在外进修人员有11人,进一步提高中、青年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出一批年富力强、确有造诣、爱病人、精业务、勤服务、作风严谨、思想过硬、医德高尚的职工队伍。三是为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技术含量,引进新技术,与北京军区总医院、吉林大学三院、解放军总医院、内蒙古民大附院、兴安盟医院等建立协作关系,不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到医院坐诊、讲学、临床示教、会诊。从今年开始,同协作医院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不仅避免了患者的转运痛苦,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水平。同时,在上级医院专家、教授的协助指导下,平均每年引进6项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技术,有力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四是本着“按需引进,择优引进”的原则,近年来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本科学历人员56人,专科学历人员31人,近5年内专业技术人员年均增长8%以上。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加强了人才梯队建设和重点科室人才队伍建设,巩固了后备力量,完善了引进人才和有效利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形成“政策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了人才的竞争力,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狠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扭住“永恒主题”不放松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医院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几年来,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完

善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按着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紧紧围绕质量、服务、安全、管理、费用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加强领导,广泛动员,依法推进,完善制度,强化督导,努力改进工作思路,确保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顺利实施。一是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加强“三级三严”训练,结合医院实际,以“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活动内容,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做到基础环节与终末质量并重,完善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质控链,落实院长责任制。建立评价、监督体系,探索医院规范管理和医院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与贯彻 “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所有缺陷可避免”等“以人为本”的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各级医疗安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开展各专业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体系,努力使医院管理年各项活动落到实处。三是围绕15项核心制度,健全技术操作常规、规程和规范,医疗护理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医疗护理工作和医务人员的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据2008年统计,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6%、死亡病例讨论率100%、处方书写合格率98%、甲级病历率97%、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

率81%、基础护理合格率96%、治愈好转率93%、无菌切口愈合率97%,门诊蒙医治疗率、住院蒙医治疗率及其它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四是实行首问、首诊、首接、首发负责制,简化就医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经常性开展收费管理自查活动,如发现不合理收费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对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明码标价并上墙公布,阳光操作、透明消费,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信赖和好评,被旗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物价管理信得过单位”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五是依法执业,严把医务人员准入关,坚持无证人员黄牌警告制度,杜绝无资格、无学历、无执业证的医护人员上岗执业。六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制定、完善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分级使用,开展处方点评、临床用药监控,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行为及时给予干预,提高了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七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实施合理检查,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选择用药,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尽量为患者选择同类低价药品。八是建立医护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依法查处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九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拓展了护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范围,促进了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到多元化、人性化护理方向转变。十是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十一是强化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开通绿色通道,贯彻

“时间就是生命”,把握“救命黄金时刻”概念,开展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急诊急救能力。2003年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以来,接转诊急救患者2800余人次,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尽到了应有的责任。

(二)按着国家“平安医院”创建工作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一是制定《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及时组织召开创建平安医院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把培训重点放在安全岗位人员。三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四是强化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健全化解医疗纠纷的工作机制,医患矛盾得到了及时解决。五是认真梳理和排查医院各科室和后勤保卫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做到安全管理措施、制度落到实处。有效防止了患者就诊、住院期间生命财产安全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总之,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 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医院等级评审”活动,做到了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了内涵建设,促进了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正规化进程,推动了医院整体工作全面、健康、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六、坚持蒙医药科研工作,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民族医

药的发展

充分发挥蒙医蒙药特色、提升院所竞争力

蒙医蒙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瑰宝,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蒙药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所始终将发展蒙医蒙药事业作为长期发展目标。植根于蒙医蒙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中,

蒙医药科研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工作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蒙医蒙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广大农牧民十分信赖。我旗是全国蒙古族最聚集区。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形成了以蒙医药为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体系。多年来,我们以继承和发扬民族医药事业为己任,在缺乏科研经费,人才资源不足,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努力开展蒙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曾编写、翻译、出版《蒙医常用方剂选》、《蒙医乡村医生手册》等173万字的五部医用工具书。把加强专病专科建设作为搞好科研工作的基础来抓。以蒙医药理论为指导,选择疑难病症为蒙医药科研突破口,设立蒙医“肝病”、“糖尿病”、“宫颈糜烂”、“骨质增生”、“高脂血症”、“萨病”(脑血管病)、“肿瘤”、“肾病”等专病专科,获得显著的成果。《用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喜晶Ⅰ号治疗糖尿病》等成果曾分别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兴安盟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研发出治疗骨质增生的《雅顺色音》、治疗高脂血

症的《奇顺格根》等专病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周边地区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逐步增多,医院声望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医院基本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病有专药的专科技术格局,蒙医药特色得到充分发挥。重视蒙医药的传承、发扬工作,根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了“老蒙医及蒙医药高级职称人员收徒师承教育工作管理办法”,选择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扎实,热爱蒙医药事业的本科学历的年轻医生,向老蒙医拜师学徒,使传统蒙医药学得到了薪火传递,后继有人,加快了“名医、名科、名院”的创建步伐。医院十分重视,鼓励业务人员开展学术研究,自1995年以来,蒙中西多学科结合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56篇,区级发表103篇,盟级核心刊物上发表76篇,参加学术交流会议36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七、积极开展济困医疗和卫生下乡工作,认真实施惠民措施 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发挥医院窗口作用,落实惠民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为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实事好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一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济困医院、济困病房和济困门诊建设指导意见》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于2006年开始设立济困病房和门诊,设济困病床15张。按照济困医疗有关政策,对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老人和儿童等困难群体实行“一免四减”办法,

即:免收挂号费;减免20%的住院费,20%的手术费,20%的治疗费和20%检查费。经过几年的运行,减免费达到30余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看病难、住院贵”的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卫生下乡的号召,经常组织医疗队,深入边远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地区,为广大农牧民开展义诊,解决他们看病就医实际问题。自2005年以来共组织医疗队近30次,义诊患者约4500人次,免收医疗费5余万元。同时,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发放防病治病宣传单2万余份,为缓解贫困地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因贫致病”问题做出了突出成绩,被评为全盟卫生下乡先进单位。

八、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行院务公开,打造诚信医院 文化建设是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文化建设将影响医院各个环节,意义深远。几年来,我们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提倡文化建设,制定文化建设规划,促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的科学管理转变,确定了医院院歌,确立了“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的医院院训及“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医院服务理念。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歌咏比赛、乒乓球比赛、“蒙医杯科尔沁民歌”大赛,参与旗乌力格尔节目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凝聚和激发全院职工的爱院热情和工作激情,陶冶了情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了能使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医院和科主任、护士长签订《行风建设目标责任书》。建立个人向科室、科室向

医院、医院向社会三级承诺制度,努力打造诚信医院。建立门诊和住院患者、出院患者征求意见制度,定期召开住院病人、医院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制定出院患者回访制,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单病种最高限价制,济困病房优惠制,为病人提供了温馨、细心、热心、爱心、耐心的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在服务模式上向亲情化、人文化、宾馆化、花园化的转变。

九、廉洁行医,端正行风,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行风建设、医德医风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卫生行业形象,关乎事业建设成败,我院高度关注和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严格的违规处罚措施,形成对不正之风的必要威慑力。明确规定“请吃不到、红包不接、旅游不去、回扣不收”,认真落实卫生部制定的“文明用语20句、禁语40例”,严格实施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制度,逐月对行风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公布,向各科室通报病人满意度情况,并纳入对科室的质控范畴。设立院长信箱、院长接待日、行业不正之风举报箱,全天候开通举报电话,并做到了“五有”:一是接待投诉有登记;二是投诉有备案;三是处理投诉、反馈有记录;四是查询投诉有档案;五是投诉、信访举报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精湛的技术吸引更多的病人,诚信的服务换来满足的微笑。辛勤的耕耘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2008年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达到98%,拒收红包20余次,金额达2700元,均作为患者住院押金来处理。自 13

2005年以来,收到锦旗22面,表扬信、感谢信43件,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并在盟旗报刊上进行系列报道。

我们决心,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组织实施新医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努力实现本地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更好的发挥民族医药作用,为老少边穷地区广大农牧民健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林果典型交流

典型交流材料格式

典型交流材料的写法

信用农业典型交流材料

“村支部书记典型交流”讲稿

一事一议典型交流材料

党建典型交流材料(财政局)

党建典型交流材料(财政局)

昭苏县财政局文化建设典型交流材料

发改局典型交流材料

典型交流材料(材料)
《典型交流材料(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励志典型交流 材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