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8: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招远十六中课题组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依据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及课题实验的意义与要求,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采用行动研究、实践、问卷、对比、测验分析等方法,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本课题研究主要过程与活动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06年3月—2006年8月 内容: (1)、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统一思想;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分类建档;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及研究方案; (4)、召开课题开题会,聘请专家参与;

2、实施阶段

时间:2006年9月—2008年12月 内容: (1)、制定每学年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 (2)、制定各阶段实验计划,做好各类测试问卷。 (3)、积极撰写论文,上研讨课; (4)、随时接受省市区领导调研; (5)、进行中期成果交流,聘请省市区专家领导进行指导; (6)、及时整理研究档案,做到资料完备;

3、总结阶段

时间:2009年1月—2009年8月 内容: (1)、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装订; (2)、整理各类影音资料; (3)、各类成果性资料编辑成册;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提交验收申请;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统一思想。为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从不同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方面的资料,寻求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数学教学发展的最佳途径,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针对各类资料,创建真正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为课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分类建档;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研究成果,寻求理论指导,同时进行分类归档,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及研究方案;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真正的实效性,我们在开题前认真论证,寻求研究依据,找寻价值取向,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4):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聘请市区科研部门领导老师列席会议。学校在课题确定后,认真准备,并于2006年8月顺利召开了课题开题会。同时确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的成员并做了具体分工。

2、实施阶段 (1):制定每学年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我们不仅从学校角度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同时要求每一位参与人员也要做好各自的研究计划及总结,按期上交,使课题的顺利研究有所遵循。 (2):实行课题例会制,定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研讨

从开题培训开始,学校始终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并实行了课题例会制,规定每月最后一个周的周三下午教师办公时间为课题实验督查研讨时间,课题负责人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督查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实验研讨课展示活动(每月一次),为实验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借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研讨纠正。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实验教师座谈会,明确一学期的实验任务,每学期末召开一次实验总结汇报会,实验负责人把本学期的实验情况向学校课题管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经验、提出困惑,为后面的实验铺平道路。 (3):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进行了实践探索

为了便于研究交流,我们借助校园网设立了交流平台,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的学生能通过该平台随时进行研讨、交流。选取典型课例,运用所开发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尝试性教学,提出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学步骤与环节,构建了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4):进行中期成果交流,聘请专家领导进行指导;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下一段课题研究工作,于2008年5月,经过认真筹备,顺利召开了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向在座的领导展示了我校在该课题的研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类成绩及各类经验材料。 (5):及时整理研究档案,做到资料完备;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积累经验,收集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形成了一整套过程性资料,使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3、总结阶段 (1):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按要求进行装订;根据上级的要求,及时整理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切资料,并进行装订,及时上报。 (2):整理各类影音资料;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记录下的各类影像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剪切,提供最有价值的影像资料。 (3):各类成果性资料编辑成册;将各类成果性资料进行分类,形成教师反思、教案集锦,编辑成册。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功,研究报告的撰写更为主要。课题主持人潘凌云同志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了使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有说服力,有科学性,他们还特意请科研部的杨永梅主任亲自来做指导,为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提供了保证。 (5):提交验收申请;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能顺利得以验收,我们针对学校的研究进程情况,认真撰写课题验收申请,恳请总课题组的专家进行会议验收,我们有决心给课题组领导们展示出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拿出事例,举出例证,为我们的课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实验取得的效果

1、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凭借网络优势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整理有关数学的知识,利用网络跟同学、教师交流,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同时,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充分应用,促使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许多利用网络学习的机会,如:圆周率的发现史、数的演化过程等,使学生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师生的交流平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凸现,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培养训练,实验班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高于平行班学生,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发展,其中多人次在信息技术网页制作比赛中获奖。

3、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实验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师的成长,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有提高,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的基本制作与应用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多人次承担、举行观摩课、优质课;课题组老师在省、市级课堂教学十多人次获

一、二等奖,各级公开课均受到了专家及听课教师的好评,其中刘学义老师执教的《三视图》一课与陈杰老师执教的《方程与函数》一课荣获省“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优秀课例

一、二等奖,贾庆光老师《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与杨学强老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获烟台市级优质课,秦秀红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徐玲玲老师的《圆的性质》一课均获得招远市级优质课。

在科研论文方面,刘学义老师撰写的课题实验中期报告获省级一等奖,7人次获省级科研论文二等奖,4人次获市级一等奖,3人次获市级二等奖;6人次获市级三等奖。并且一些优秀的科研论文发表在具有权威性的教科研杂志和报刊上,如《教育与教师》、《中国现代教育论坛》、《烟台教育》等。 在课件制作方面,通过培训,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资源库建设,自制和积累了大量的课件、学案,为学校的资源库建设做出贡献。其中有5人次获省级一等奖,8人次获市级二等奖。

4、带动了学校的网络建设

这一课题的研究实施,带动了我校的网络建设,开辟教育科研专页,设置了教学资源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网站内容,师生网络技术的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学生,往往因相关的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因此,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的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有些零乱。

在下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进行课题实验活动,对模式的构建和网站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师生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时汇总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困惑,确保实验效果有效有序地进行推广和执行,从而进一步完成新课标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执笔:潘凌云

刘学义

2009-6-9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