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9:50: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每逢佳节备思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七号,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说教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1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所特有的形式。就小学阶段而言,它是中年段的一篇“文包诗”;就年段而言,它前承低年段的《咏华山》、《英英学古诗》、《母亲的恩情》,后启高年段的《黄鹤楼送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本册教材而言,它是仅有的一篇“文包诗”;而就本单元而言,它与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相反,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

它呈现了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创作背景,整篇文包诗表现了作者思亲之情。

二、说学情 其实,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习了三篇文包诗,他们对文包诗并不陌生。可以说,学生对在情境中学古诗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现在,十岁的孩子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对本诗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学生难以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结合“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情。

三、说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凸显字源识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利用字源学会“幼”“采”,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

2.贯穿诵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古诗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并背诵古诗。

3.倡导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诗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体悟文本特点:初步了解“文包诗”的文本形式,大体知道“文”是“诗”的写作背景及缘由补充,为理解古诗作铺垫。

5.丰富诗歌积累:结合本文作品的情感,积累思乡诗句,熟读成诵。

这些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四、说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段特征,我确定了如下重难点:

1.诵读古诗,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并背诵古诗。 2.诗文对照,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亲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下面我来谈谈本课的教法学法,根据文本特点和课标要求,本课采用 “诗文对照解诗意” “朗读感悟重体验”

“自主合作体诗情”的教法和学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想谈谈我的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我将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激活 导学 聚集

课堂伊始,学生吟诵已经学过的古诗,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再说一说已知的思乡诗句,以此导入,聚焦本课所学古诗。(贴课题)

(二)质疑 初读 品字

在读诗之后,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在学生质疑时,我将引导他们从以下三个方向质疑:1.对诗题的质疑。2.对诗人的质疑。3.对词句、诗意的质疑。根据质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寻求答案,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将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出示以下字词。因为学生容易把幼的YAO字旁与绞丝旁混淆,采与容易与三撇的彩混淆,所以我利用字源法突出“幼”和“采”的音、形、义的教学,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提笔练字。

(三)之后进入第三环节 回归 提炼 概括

识字之后回归文本,汇报交流刚刚质疑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解决浅显的问题,提炼“深度”问题,作为第二课时的支撑点,留待第二课时解决。并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以上教学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下面我将着重说说以下两个环节,也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四)释诗 悟情 吟诵

这是第二课时最关键的步骤,“文包诗”这类课文,应该遵循学诗为主、以文解诗、借文悟诗的原则,我将依据诗文对照的教法和学法把这一步骤分三个环节。 1.参照阅读 理解诗意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诗意。加红的字在文本中难以找到它的解释,我们预设它们可能是学生质疑的关键。当然,这只是我的预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依学情而定。利用小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诗文对照,以文解诗。 2.比照阅读 体悟诗情

新课标指出,中年段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我重捶敲打“倍”字的理解感悟。(板书:加点“倍”)在学生理解“倍”为“加倍”之意的基础上,加大火候,从旁点拨“倍思亲”的原因,(在课题旁打问号)力促学生思维爬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当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时,我给学生补充王维背井离乡的相关资料,抓住“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体会他身在他乡,心在故乡的思乡之情,这时,我(板书:异乡 异客)。

当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两个词语,想象当时热闹的情景,比较诗人与人们的心情,这时,我(板书:触景生情),并诗文对照,指导

一、二句诗的诵读。

当学生找到第三自然段时,我(板书:只少一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以前”、“如今”这两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同时,请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当作王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去写王维在想什么?会做什么?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而且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课文,也走出课文,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时,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也就水到渠成了。

整个教学环节在读、悟、读中,引领学生领悟大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3.对照诗文 忘我吟诵

最后,我深情总结:王维想自己,想家人,思如今,忆过去,想了很多很多,这就是文中的一个词——思绪万千,于是,他提起笔来,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边总结,边将课题中的问号擦去。配乐吟诵整首古诗,首先个别读、接着老师范读、再同桌互读、,这时我们会看到摇头晃脑的孩子在吟诵整首诗。

(五)走进第五个环节 穿越 拓展 升华

以思念家乡为主题,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在古今中外各种诗体的欣赏、吟诵中进一步升华主题。通过朗读让感情得到蓄积,膨胀、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如指掌。我的板书言简意丰,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 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异客

触景生情

只少一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