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乞巧

发布时间:2020-03-02 03:58: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乞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5、将古诗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在荡漾激情的字里行间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记忆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经常把自己学过的古诗背给老师、亲人、朋友听一听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温故而知新。

2.这一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乞巧》。 3.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4.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2、指名读,正音。

3.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4、让我们再一起读这首诗,读准字音的时候思考:这首诗该如何划分节奏更合适?(师范读、生跟读,师生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我们已经能把古诗读通读顺了,那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平时都用了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意思吗?(指名说:多读几遍,看注释,查字典,问同学,教师)

2、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结合课文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意,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儿大家讨论交流。(学生自学)

3、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大家交流吗?(学生提问)

四、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1.我们要理解《乞巧》这首诗,还要从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起,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诗人林杰也是这个日子写下这首诗(课件:

一、二句诗)一起读读这两句,你能从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吗?(看、渡)什么时间看?()谁看?()看哪儿?(碧霄)(板书)“碧霄”是什么样子,指导学生想象,看着深蓝天空中的繁星点点,人们希望看到什么?(牵牛织女渡河桥)能背诵杜甫的《牛郎织女》吗? 3.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4、牛郎织女在银河两边遥遥相望,只在“七夕”晚上相会,想到这儿,你的心里(伤心),带上你此时的心情读(“七夕„„河桥”),也只有在这一天,织女才能见上自己心爱的丈夫和孩子,两个可爱的孩子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想到这儿,再读(“七夕„„河桥”),经过漫长的等待,七夕这晚,牛郎就要见到心爱的妻子了,孩子们就要见到自己亲爱的妈妈了,你的心里特别(高兴),带上这份喜悦,再读(“七夕„„河桥”)。

(二)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

三、四行。你能从这两句诗中找出动词吗?(望、穿)谁望?(家家)望哪儿?()望着秋月干什么?(乞巧)

2、“乞巧”什么意思?(乞盼有一双巧手)像谁一样的巧手?(织女),传说中的织女心灵手巧,织的锦缎又光又亮,织的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少女们个个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这一天,用五彩线穿九孔针来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补充资料袋内容)来看看人们是怎么“乞巧”的(课件:乞巧图)

(古代家有女孩,总希望她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乞巧节又名女儿节。)

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3、听到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那热闹的乞巧场面,同学们,乞巧的人多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家家、几万条、尽)为乞巧少女们穿了多少条?(几万条)真有几万条?(

)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泛指很多很多,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对幸福的渴望和乞求是多么强烈!用你的朗读把少女们强烈的愿望表达出来吧(家家„„几万条)。在月光下乞巧的人们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啊,再读(“家„„条”)。

4、人们乞盼有一双巧手,还乞巧什么?(课件:乞巧歌),如果是你还会乞盼些什么呢?(先用的许愿的形式再让学生说) 把学生愿望连接起来,变成现代《乞巧歌》,古时候的人们乞巧,现在的我们的乞盼,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板书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目标!希望人们的乞巧能梦想成真,也希望同学们能梦想成真,带上我们的祝愿,再读这首诗(整首古诗)(齐读全诗)

(三)有的同学在多次诵读后,已经能背这首诗了,我们一起来试试。(试背古诗)

五、小结、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____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写过与七夕乞巧节有关的诗篇,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牵牛织女》、《七夕》、《秋夕》

六、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古诗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能积累更多的古诗,了解更多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乞巧

乞巧

乞巧

乞巧

乞巧

乞巧(优秀)

乞巧1

《乞巧》说课稿

乞巧节

乞巧教案

乞巧
《乞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唐诗乞巧 乞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