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沧海《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4: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沧海》教案

学校:xx中学校

班级:x年级x班

授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2、体味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背诵诗歌并能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4、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这首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

难点:

1、体味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2、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音乐《曹操》)

导语: 同学们,听过这首林俊杰的《曹操》吗?知道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吗?想要了解他吗?今天我就共同走入曹操的《观沧海》,看这位历史伟人在观海时有怎么的情怀。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65页。

二、落实基础

1、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其子尊称为魏王。他的诗以慷慨悲壮为主。代表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等

2、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找出不会读的生字词

碣(jié)石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3、在学习这首诗歌前,我们先要对它的写作背景有一个了解

《观沧海》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很特殊。是诗人在北征乌桓的途中登碣石山所作。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与乌桓首领勾结,屡次骚扰边界,以至于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此时正当夏秋之交,他登临碣石山,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一时诗兴大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壮丽的千古名篇。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看诗人观察景物时的立足点在哪里?诗眼是什么?

分析:诗人登上碣石山,面对大海,所以碣石山即是诗人的立足点。诗眼是“观”。

2、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景物: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日月、星汉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

虚景:日月、星汉

三、研读赏析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临:登上

碣石:山名,在现在河北昌黎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东征乌桓登临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解析: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又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何:副词起强调作用,可译成多么,也可不译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

峙:挺立

海水水波动荡,山岛高高的耸立

解析:这两句紧承“观”字而来,描写大海及海岛景象。 “澹澹”一词既能显示海的深邃辽远,又能展示大海的浩瀚汪洋。一个“何”字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此壮阔图景而产生的惊叹的感情。在平展的大海上,海中的岛屿高竣挺拔,它的姿态显得格外威武。“竦峙”二字颇能扣住山岛的特点。这两个景物,就绘画的角度看,是一大一高——海大,岛高。二者互相映衬,眼前的景象就更壮观。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丛生、丰茂:都指长势旺盛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的长势也很旺盛

解析:这两句中诗人的视线从远处收回,注视岛上的草木了。这是已是初秋之时,岛上的树木尚未凋落,所以诗人看去仍是郁郁葱葱,是“丛生”、“丰茂”的了。这里仍然是在写沧海、山岛,只不过是采取了从大到小,从面到点,从整体到局部的手法来写山岛的青草繁荣。给大海、山岛增添美丽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气。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浪

萧瑟的秋风,波澜壮阔的海水不断涌起

解析:诗人描绘了大海相对静止的状态之后,忽然笔锋一转,开始描绘大海的动态。着两句点出了观沧海的季节,大海由于秋风而出现了洪波。诗人用“涌”来描写大海的劲头,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秋风阵阵,海浪滔天的雄奇画面。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行:运行

若:好像

星汉:银河

日月的运行,好像出现在这大海里;璀璨的银河,好像也出没在这海里。

解析:首先,这两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要理解成“日、月、星辰的运行和灿烂都是在大海里出没的。”

其次,这是诗人奇特而丰富的想象,极力展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

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庆幸

至:极点

歌以咏志:即“以歌咏志”。以:介词,用。 咏:表达

太值得庆幸了,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心情与志向。

解析: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四、深入课文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前一部分写大海的景象,视野广阔,虽实写景,却能看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全虚写大海,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诗人博大的胸怀。虚景描写是诗人实际借助丰富奇特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

2、本诗的写作特色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统一中国意欲建功立业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观沧海》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澹澹”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地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透露出诗人“江山如此多娇,我愿为折腰。”的思想感情。“日月”两句是写景的高潮,以沧海自比,更恰切地表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景:江山壮丽沧海无边的景色 情:统一天下自比沧海的抱负

五、拓展延伸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哪一句是写情的诗句,情寓于景中。你能说出古代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吗?

理解: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等即写景又写情的诗句。

六、再读诗歌,领会感情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领会作者博大的胸怀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能默写这首诗歌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附:板书

观沧海

曹操

八、教后记

这首诗歌是学生们在进入初中以后的第一首古诗,所以在教学过程丝毫不得马虎。在这个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已经学习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所以在这首古诗里需要学生们在理解了古诗大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完成初中语文课堂的第一首诗歌。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 教案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公开课教案

观沧海教案版

观沧海公开课教案

观沧海,饮酒 教案

观沧海 教案1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观沧海教案1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