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3: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2013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试题说明:

1.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答题纸相应位置。

2.第Ⅱ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做在答题纸上,考生不准使用修改液、修正带作修改。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D.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

上的绞索。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 .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 .

③耕植不足以自给给:供给,供应。 .

B.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

②比至南郡,而琮已降比:并列 .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

C.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快速 .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过失 .

③失其所与,不知与:和,跟 .

D.①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赞许,赞赏 .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

③范增数目项王数:屡次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作《师说》以贻之...

B.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③莫用众人之议也 ..

D.①吾为乎遑遑欲何之②邻之厚,君之薄也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7.下列句子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①蚓无爪牙之利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既自以心为形役⑤ 将军起兵江东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⑧大王来何操⑨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⑩敢以烦执事

A ①⑨/②⑤⑩/③⑦⑧/④⑥B.①⑨/②⑤/③⑦⑧/④⑥/⑩

C.①⑨/②/③⑦⑧/④⑥/⑤⑩D.①⑨⑧/②⑤/③⑦/④⑥/⑩

8.下列相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是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然不同,其实

并无严格区别。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有变化。

C.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他们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朱德题诗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三苏:“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D.欧·亨利是美国小说家,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羊脂球》、《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

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之。夜缒而出。答应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益 ..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赏赐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夜缒而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C.越国以鄙远/余船以次俱进D.吾其还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的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B.烛之武之所以能够劝说秦伯退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一直站在秦国的立场上,为秦国打算。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和“子犯请击之”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晋军的力量要强于秦军。

D.当年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送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后来并没有履行诺言。

第Ⅱ卷(共84分)

三、(16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3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14.名句名篇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善假于物也。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知来者之可追。(4)寄蜉蝣于天地,。

(5),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6),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

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5.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4分)

17.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18.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五、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我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6)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音乐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竞赛试题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职高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块考试试题6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