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4: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年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测与政策建议

(一)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制约着经济增长回升

2013年,在面对换届、政策宽松、上年四季度经济回升态势明显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并没有出现社会普遍预期的明显回升趋势,原因值得反思。就像我们长期坚持认为的那样,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进入到新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导致经济由高增长阶段转向次高增长阶段,不再具有9%以上的增长能力,连实现8%以上的增长也较为困难。宏观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在7%~8%的区间运行。

2013年以来,受周期性、趋势性调整和历史积累矛盾凸显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一是需求支撑条件减弱。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试图建立国际贸易新规则,应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出口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增长过分依赖政府高强度投资的负面效果日益明显,投资效率下降,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产能过剩严重,长期下去不可能持续。二是要素供给条件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出现转折性变化,劳动成本上涨较快,主要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投入、生产和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发展模式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我国在高速增长中资源消耗大大增加,很多污染物人均排放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三是经济发展面对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大量出口产品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少数高端产品出口也受到打压,与发达国家竞争处于明显劣势。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汇率上升,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以较低的成本和价格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在一些传统领域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这种“前堵后追”的局面使我国拓展国际市场的空间缩小。

2014年,这一总体趋势并没有变,而且短期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2013年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出现的“稳中向好”并不会转化为“企稳回升”。一是全球经济尽管处于明显的复苏态势之中,但复苏的基础不牢,主要是仅为美国经济的好转,其失业率高企于7%也显示这种复苏是局部的,力度有限,而且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欧洲的复苏相对较弱,新兴经济体则相反出现了加快调整的态势。更主要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前堵后追”的局面,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巨大的制约。二是我国经济调整是在房地产仍然十分繁荣的基础上实现的,金融危机以来,所有的方面都在调整(出口、投资、消费、工业等),只有房地产未调整,我们的看法是房地产不调整,中国经济就看不到底,只有调整后出现的底部才是真正的底部,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经济调整的主要压力将是房地产景气反转。房市是过去高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房地产增长不可能长期繁荣不变,调整迟早会来。从相关数据看,我们认为2014年房地产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三是消费相对不足的形势将会继续。2013年居民收入增长的放慢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会对未来一两年的消费增长产生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预计2014年经济增幅是走平,上下波动不大,不会出现明显上升,下调的空间有限,在7%~8%区间内运行。可能的变化在结构变化上,行业分化较为明显。

(二)对重要经济指标增长的预测

1.出口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在2013年都不同程度出现企稳复苏态势,预计2014年美欧日都将进入缓慢复苏通道,但复苏进程都存在一定风险。全球经济整体向上带动中国出口趋势回升,但受复苏进程缓慢、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出口回升幅度有限。2009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15%,即使考虑到这一时期海外需求的萎缩,人民币高币值对出口的抑制仍然比较明显。预计2014年出口增长8%左右。

2.投资增长将与上年持平

未来5~10年,投资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西部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薄弱。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方面,2013年房地产投资基数较高,

二、三线城市去库存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偏紧货币政策以及表外融资清理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

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赋予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且给予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的权利。这对土地财政是一大挑战,但却给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大量投资机会只能依靠民间与社会资本。三中全会以后,预期随着投资领域的放开和投资项目审批权的下放,2014年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活动会逐步活跃,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投资的较快增长。2014年,预计社会投资增长与2013年持平。

3.消费增长将小幅回落

2014年推动国内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居民收入的增加,不利因素是“八项规定”以及以后的一系列规章对政府消费的抑制。由于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政府消费

支出减小,因此2013年的消费是比较低迷的,消费对GDP的贡献比2012年下降1.8个百分点。我国消费增长一直较为平稳,2013年初严控“三公消费”的举措对消费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压力,预计今后几年抑制“三公消费”的政策不会有明显松动,对消费的影响将会持续。在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民众“无钱可花”,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民众“有钱也不敢花”的背景下,转向消费引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仍需时日。受上年收入增长偏慢的影响和企业效益增长不均衡的影响,2014年消费增长有可能小幅回落。但服务消费将会保持较快增长。

4.CPI温和上升,PPI有望转正

预计2014年国内农产品生产稳定,受惠于农村改革以及投资的持续增长,我国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保障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和价格稳定。预计2014年肉禽食品类价格基本与2013年持平,涨幅在6.0%以内,而水果蔬菜供应充足、粮食价格小幅上行,预计全年CPI增长3.2%。

PPI与经济景气高度相关,从运行周期看,PPI似乎正在触底反弹。但如果2014年国际资源价格表现不佳,那么PPI也缺乏上行动力。但由于基数问题,2014年PPI仍然有可能跌幅收窄。

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见表1。

(三)政策建议

1.对宏观调控目标和货币政策的建议

宏观要稳,微观要活,社会政策保底,这是新一届政府对三大政策的基础定位,2014年仍将坚持这一定位。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其中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部分,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在六大任务中不提年年必提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

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类似的内容,我们认为这体现了政府工作重点的变化,由短转向长,避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宏观经济的小幅波动上,只要经济处于合理区间内,不必频繁地调控经济,即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主要精力放在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上来。就2014年的宏观调控目标和货币政策,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由7.5%下调到7%以上。从2013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经验和长远目标的综合考量,建议从2014年起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以上,且到2020年前基本不变化。主要理由是:(1)将下限和底限目标统一起来,以免形成对下限、底线目标不统一所带来的增长预期不稳定性。(2)7%的经济增长目标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世界上都是属于高增长,主动性适当降低点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调结构,从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由8%调到7.5%的情况看,社会已开始适应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负面影响不大,而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却在增强。同时,适当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也有利于国家把更多的宏观资源用于调结构、促转型上。(3)经济目标适当下调和下限、底限目标的合一,能兼顾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要完成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未来7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8%就可以了,而从潜在增长率角度看,我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大概率是7%~8%,高于和低于这个区间都可能引发更多的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性。(4)经济增长目标下调0.5个百分点,对就业的影响不大。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和服务业加快发展趋势的逐步形成,我国GDP每1个百分点的增加能创造出更多的新增就业量。

二是将CPI增长的调控目标确定为4%以内。主要理由是:(1)经济增长在7%~8%之间运行,通胀压力不大,但考虑到为近两年资源品价格改革留下空间,可适当调高物价增长的目标。为了减弱一定程度、一定时期的物价上涨压力,可从稳农业、增加低收入家庭补贴的办法予以化解。(2)2013年上限、天花板不统一的矛盾不突出,为了避免对通胀目标的误读,增加政策的操作性,有必要将上限、天花板合一,将合理区间的上限更加明朗化。(3)这一目标的确定既考虑通胀压力也考虑通缩的影响。总结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我国CPI增长超过5%的仅出现过两年(2008年和2011年),原因都是由于食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内在性的通胀压力不大。从未来趋势看,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需求相对不足反而可能导致轻度或中度的通货紧缩。因此,取过去10年CPI增长2%~6%的中间值作为未来物价调控的目标值可能比较合适。

三是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不变,重在促改革激活力。我们认为,市场预期和央行调控之所以屡屡错位,是因为央行关注的流动性层次更高,考虑问题的视角也更宏观。尽管货币市场动辄“寒意逼人”,央行关注的总量流动性仍是较为充裕的。

2013年6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不断抬升,但金融机构超储率并未下滑。由于表外融资的快速膨胀,广义货币增长也显著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在增长数据稳健、通胀中枢抬升之际,实在看不到央行有“放水”的理由。且在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前,资金流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央行政策不会有较大调整。因此,预计M2增速将自2013年的14%降至13%,社会融资总量在2013年18万亿元的基础上提升至19.5万亿元。应把重点放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上。《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颁布,银行间大额可转让定存市场有望逐渐发展壮大,如果再辅以存款保险制度的落地,那么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可能超出市场之前预期。当然,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前提之一,即商业银行“硬预算约束”的真正构建,仍是形式上已完成而本质上尚未竟的。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重塑的“倒逼”可以期待。

2.对深化改革的建议

2014年中国经济的最大看点是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实施,将会显著地提振社会发展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这是发展思路的重大改变,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替换过去的“刺激政策稳增长”思路。淡化短期稳增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调结构、促改革上。2014年经济领域改革将显著提速。我们建议应加快推进以下改革:

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更好地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继续深化改革,逐步向市场放权、向基层放权、向社会放权,把该管的管到位,该放的放到位。

二是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释放巨大的潜力需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加快金融“两率”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提高金融资源的配臵效率,优化金融结构,主要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四是适时出台资源品全面市场化改革方案。分步放开水、电、气价格,加快运价(铁路运价)市场化,完全取消煤电价格管理,实行类似于油价联动和煤电联运机制。同时,放开除网络型垄断环节外的所有相关产业的上下游准入和定价管制。

五是重视地方政策性债务风险防控,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大重点任务中,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策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

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有深义的。一方面,地方债务风险确实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尽快予以化解。另一方面,甚至更重要的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将会为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创造条件。具体来讲,就是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以有其潜力的风险化解,有利于推进地方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地方税收体制的重组,还有就是从根本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会整体上提振社会发展预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长期投资增长,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深水区”的改革在刺激经济活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些行业和企业将会由此步入深度的调整。

年中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解读100分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