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4: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适合中国南方种植

中药材汇总

王欣宇 2013年4月

一、效益高、产值过万的品种。

(一)白芍

白芍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与牡丹合称为“花中二绝”是装点园林,美化环境的主要花卉。其根干燥为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肺、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能,用于头脑眩晕,胁痛、腹痛,肌肉挛痛、月经不调、胎动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芍药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种植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很大,是一项新兴产业。种植采用芽头,亩用种苗2800-3000株,前三年在白芍的行距内可以套作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况且不影响农作物产量,也可在树下套作。最佳种植时间9月15日-11月20日。

1、特征、特性

芍药又名亦药、草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有粗壮的肉质根,通常为圆柱形或纺锤形,浅黄褐色或灰紫色。芽为混合芽,丛生于根颈上,肉质,水红色或黄色。茎肉根部簇生,高60—100cm。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在枝梢及近花处为单生小叶,卵状披针形。花单生于茎顶,单瓣,花大,色艳,似牡丹,花色有纯白、淡红、紫红、墨紫、黄、复(一花二色)等。花经15—20cm。雄蕊多数,花皮离生果,含黑色种子数粒。芍药原产于我国北方、日本及西伯利亚。性耐旱,喜凉爽,喜阳光充足。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雨涝积水。芍药是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长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上部开始枯萎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间。

栽培技术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栽培要求精耕细作,深耕20—40cm,耕翻1次或2次,结合耕翻每公顷施农家2400—60000kg作基肥,耕平,做畦。

2 繁殖

常采用分株繁殖,芍药的栽植必须在8—9月进行,因这时利于根的伤口愈合和萌发新根,过晚芍药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掘起老株,将芍药头从根部割下,选形状粗大,无病虫害的芽盘,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块,每块留芽2—4个,芽头下留2cm长的头以利生长。一般每公顷芍药芽头可栽3—4hm2,每4至5年分株一次为宜。芍药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及时贮藏,可在室内选阴凉通风干燥处,地上铺湿润的细沙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沙土。栽植时,按芍药芽头大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行株距50cm×30cm,每公顷栽6×104株—6 8×104株。穴栽,每穴放一块,埋入地下3cm为宜。栽植时,土壤不易过湿,以免引起烂根影响成活。第二年3月上旬,芍药开始萌发新芽。

3 苗间管理

(1)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 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封冻前,离地面7—10cm处剪去枝叶,在根茎培土约15cm,以利越冬。

(2)追肥 第二年起每年追肥三次,每次追肥,于植株两侧挖穴施下为好。

(3)排灌水 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可在傍晚灌透水一次。多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减少发病机会。

(4)摘蕾 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侧蕾摘除,花后如不留种子要将残花剪去。 4 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软腐病 病株叶面、叶柄、花茎上出现水浸状斑,进而萎软下垂,如不及时防治全株死亡。发现此病时剪除烂叶、烂茎,在剪处涂硫磺粉,也可用代森锌等药预防。

(2)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两面出现白粉状病斑。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一次连喷2—3次。

(3)蚜虫和红蜘蛛病 发生可喷40%乐果稀释1000—1500倍喷洒,每周一次,连续喷三次可消灭。

5 采收加工 10月中旬植株枯黄时采挖,先将地上茎叶割取,然后小心挖出肉质根剥泥去杂,晒半干,切片,晒干为赤芍,选粗壮根去皮,煮透晒1—2d,浸去变软搓实,切片,晒干为白芍。

(二)牡丹

牡丹系毛茛科落叶小灌木,为常用中药,以根皮人药。牡丹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每667米2可收干丹皮500公斤。牡丹种植分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种子直播时间是9月15日-10月底。亩用种子50-60公斤,三年收获;种苗移栽,亩用种苗6000株,生长期4-5年,前三年可以套作农作物,也可在树下种植,产量低于大田种植。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地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平地、坡地均可。土层要深厚、肥沃、疏松。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忌盐减地和死粘土。前作以芝麻、玉米等为宜。土壤要求深翻60厘米,整地务求精细,排水必须畅通。

2、种苗繁殖

由于种子繁殖时间太长,从播种到出产需要5年时间,所以一般不采用本方法,用分苗的方法进行繁殖产期比较短,成活高

3、药田管理

(1)松土除草 生长期间每年松土除草10次,保持地内无杂草,土壤疏松。

(2)施肥 初冬或早春,在植株周围挖穴,每株用1公斤土杂肥和50克化肥混合施入。开花前后再施追肥1~2次。注意避免肥、泥溅污茎叶。

(3)浇水与排水 每次施肥结合浇水。春季萌芽时浇水1次,夏季干旱时也要浇水,入冬前还要浇水1次。雨涝要及时排水。

(4)摘蕾与修枝 除留种和售花外,春季现蕾后即将花蕾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摘蕾要在晴天上午进行。10~11月剪除枯枝、徒长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4、病虫防治

(1)斑点病 是真菌病害。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上生小黑点。防治:①清除病枝落叶;②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天1次,连续数次 (2)蛴螬、蝼蛄 咬食幼根和根皮,造成缺苗或生长不良。防治办法:①在被害株附近人工捕杀;②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害盛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泼浇;③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

5、采收加工

(1)采收 移栽后第4~5年的9~10月份收获。采挖应在晴天进行,把根全部刨出。结合分株繁殖,将大根和中等大小的根齐基部剪下运回,及时加工。

(2)加工 挖回的牡丹根,先掐去须根晒干即为丹须。将粗根洗净,用瓷片轻轻刮去粗皮,晾晒至软。剥开根皮,去掉木心,切成10厘米短截,烘干或晒干。拣净柴骨,分级包装贮售。

(三)白芷

白芷又名川白芷、香白芷等,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白芷为常用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白芷适应性很强,我国南北各地均可栽培。

白芷是一年生药用植物,药食兼用,种植区域较广,南方地区以秋播种植为主。种植时间9月10日-11月10日,过晚容易冻死小苗。亩用种3-4公斤,一年亩产量是600公斤左右。

1、科学种植技术

(1)整地 白芷以根须入药,主根深长,它对土壤要求应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深翻土壤30厘米左右,精耕细耙,同时结合整地,每亩追施农家肥2000-2500公斤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以宽1.3米,作成高畦,四周开好较深的排水沟,将畦面搂成龟背形,以利于排水。

(2)播种 白芷对播种期的时间要求较严,正常气候于9月中下旬播种。但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播种时间可延长到霜降之前播完即可。

白芷宜采用直播,若育苗移栽,则主根多分叉,且生长不良,一般采用穴播,按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挖穴,穴深8-10厘米,施入适量火土灰人粪尿拌匀作基肥,每亩约250-300公斤,穴播每亩用种量750克左右。

亦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沟宽10厘米,深7-9厘米,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地播入沟内。条播每亩需种量1公斤左右。播种后随即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再盖上火土灰,以不见种子为度。然后,在畦面上盖草保湿和防治杂草丛生,如遇干旱天气需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经15-20天即可发芽出苗。

2、田间管理技术

(1)中耕除草,间苗 白芷出苗后,苗高达5厘米左右时,应开始间苗。第一次间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5-6株;如条播的每隔3-5厘米留小苗1株。当苗高达10厘米左右时,须进行第二次间苗;穴播的每穴留小苗3-4株,条播的每隔7-9厘米留小苗1株。每三次在翌年早春2月下旬最后一次间苗即定苗,穴播的每穴定苗3株;条播的每隔10-15厘米(即株柜)定苗1株。应按“拔大留小”的原则定苗,避免白芷生长过旺早开花,严重影响其产量。同时每次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1次。

(2)适时追肥 科学施肥是提高白芷高产优质的关键。施肥过多,白芷生长过旺,易造成抽萱开花,降低产量;施肥不足则导致生长不良,产量亦低。一般追肥分4次左右。第1-2次,结合间苗时进行,每亩施入稀薄人畜粪水1500公斤;第3次定苗后,每亩施入人畜粪水2500公斤,加过磷酸钙30公斤;第4次于清明后最后1次追肥,每亩施入人畜粪尿3000公斤左右,施肥后再加火土灰150公斤,撒施于畦面,施后盖细土。同时应保持田间土壤湿润,但雨水过多应及进排涝。

(3)采收加工 白芷秋播后,于第二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当叶片变黄枯时晴天收获,采挖进小心挖取全根,抖去泥土洗净,加工亦应在晴天进行,用铡刀横切小块片,及进翻晒。质量要求干燥,外皮灰白色,断面白色,有香气无黑心和无虫霉为合格品。亩产达400公斤左右。

(四)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亦产,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太子参种植以苗栽为主,亩用种苗20公斤,生长期1年,亩产量在120-160公斤。今年价格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种植时间9月15日-11月15日。

太子参繁殖方法分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30℃以上生长发育停止。怕强光暴晒,烈日下容易枯死,比较耐寒。在-17℃能安全越冬。低温条件下也能发芽、生根。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疏松、含有丰富腐殖质土壤,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低涝地、黏壤、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土壤含腐殖质少。瘠薄的土壤生长不好。

1、种子繁殖

因太子参是蒴果种子成熟不一致,蒴果开裂,种子自然脱落,不易采收。一般都是利用太子参收获后,就地培育幼苗,用四齿浅耕2厘米左右,再施入人粪尿,种点秋菜或大青叶等药材,秋菜收后再施一次人粪尿,6-7天后整平地面盖上稻草或麦草。第二年4月份苗出来,不久大青叶也采种了。剪去地上茎,除去覆盖草,进行田间管理,间去过多的苗子。当苗长5片叶时进行移栽,选择傍晚或阴天进行,把幼苗的茎节横放埋入土中,留出顶端叶片。注意遮荫(盖稀稀的草或设前棚),生出新根后,撤覆盖物。也有的地方,把种子采下用湿砂贮藏,备秋播或春播用。

5~6月当果实将要成熟前,连果柄剪下,置室内通风干燥处阴干后,进行脱粒、净选后,立即进行混砍湿藏,否则不发芽。 其方法是:将1份种子与2-3份清洁河砂混拌均匀,砂的湿度,以手握之成团、松开即散为度。然后,一起装入大小适中的木板箱内,摊平,上面盖2厘米厚的细砂,箱不加盖,置通风阴凉的室内贮藏至秋季或翌年春季播种。

2、播种育苗:春播或秋播。 春播,于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播,于9月酷暑过后进行。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横向开沟条播,沟深1厘米。然后,将催芽籽拌草木所均匀地播入沟内,覆细上厚1厘米左右,以不见种子为度。上盖稻草或杂草,浇1次透水,保湿保温。

亦可撒播:将畦作成150厘米宽的高畦或平畦,耧松耙平、然后,将1份催芽将拌10份细土,均匀地撒入略面,再用齿耙耧平畦面,上撒盖细肥土或草木炭,以利保温保湿,但不宜太厚。播后经常保持床上湿润,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遇干旱天气,要浇水保墒,以利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加强苗床管理,当幼苗长出2~3对真叶时进行移栽。

3、根茎繁殖

大面积生产多采用分根繁殖。原地留种,选择植株生长健壮的地块,留于地中,4-5月在行间套种蔬菜或豆类、中草药草决明、柴胡、望江南等,夏季炎热的气候,套种作物正是生长旺盛时期,给太子参起遮荫作用,并巨能降低地温,使太子参安全度夏。秋季栽种孩儿参时挖起作种栽。选芽头完整、体肥大整齐、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作种。栽种不能过迟、过深或过浅,一般在10月份。

块根栽的方法:按株行距15厘米*6厘米,斜栽或平栽入沟内。栽入深度以6~9厘米为宜。太子参具“茎节生根”的特性,栽植深度与产量有关:过浅,块根集中在表上层内生长,参体细小且易发叉;过深,块根虽肥大,但发根数量少,产量低。一般栽下1个母参,能产生10多个子参。幼苗萌芽生长是靠母参供给养分,植株枯萎后,母参已腐烂,此时子参分散生长于土中,进入夏季休眠。

4、栽培要点

(1)正确选地,精耕细作

应选择疏松肥沃略带倾斜的向北山坡旱地种植,尤以生茬地最佳。为降低病源、减轻病害,每2—3年应实行1次轮作,前茬忌茄科烟草、蔬菜等作物、禾本科作物地块尚可。种植地深耕20厘米,畦宽0.8—1.4米,高25厘米,畦面呈龟背形,沟宽30厘米。精耕细作,使土层疏松。种植前15天用50%

[8]

辛硫磷乳油0.5公斤配成800倍液喷畦面后将表土翻入土层,预防地下害虫。

(2)严格选种,适时栽种

选择肥大、健壮、芽头完整、无损伤、无病害的种根或采用种子播种繁育方法生产出不带病源的种根作生产用种,以利培育无病壮苗,为丰产奠定基础。掌握在霜降前后种植,用种量20公斤/亩,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分钟沥干后,用清水漂洗残留药液,晾干、待播。

(3)施足基肥,合理密植

太子参的植株矮小,以块根为经济目标,为避免伤根或肥料与种参接触霉烂,后期不宜中耕追肥。施足基肥和掌握适宜种植浓度是高产的关键措施,以重施基肥为主。畦面横向开10厘米深定植沟,沟距13—15厘米,每亩用草木灰12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复合肥10公斤、人粪尿200公斤沤制后撒施于沟底并覆盖薄土。按株距4—6厘米排放种参,芽头距地表6厘米,种参头尾相接,然后覆细土盖种。

(4)护墒、保湿,酌情追施平衡肥

出苗后25天应拔草,轻度疏松表土。苗期过后不宜松土,封行时拔草,封行后停止墒情活动,促进参体生长。生长阶段以保持湿润、畦面不积水为宜,块根膨大期要勤浇水,促进块根生长发育。对苗壮、土层肥沃、基肥足的地块不宜追肥,避免枝叶徒长。若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衡,则须根增多,产量降低。但对基肥不足、地力瘠瘦、苗期分枝少、苗架纤弱的地块,应在清明前后用腐熟饼肥30—40公斤/亩拌土施于畦中,或用“云大”“芸薹素”等根外追肥,以提高群体光能效应,延缓茎叶枯萎、防止早衰,促进块根增生、膨大。科学施用平衡肥,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5)适时采收、留种

在太子参种植后的翌年夏至前后,当地上部50%以上的茎叶枯萎时就应采收,此时参根成品率最高。宜选择晴天收获,大小参根应采收齐全。选择无病害、具有固定特性、芽头饱满、肥壮的留作种根,置于阴凉处按一层沙(10厘米厚)、一层参种反复重叠4—5层。贮藏期间保持沙层湿润,每隔20天翻堆检查,拣出霉烂参根,临栽种前优中选优,保证种根质量,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五)西红花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入药,辛苦微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红花的适应性较强,喜温和干燥、阳光充足的气候,有一定抗旱、耐寒能力,怕高温、高湿,对水肥及土壤条件要求不高。西红花是名贵中药材,种植以种球移栽为主,亩用种球200-300公斤。种植时间8月15日--11月30日,生长期10个月左右。

其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干燥、肥力中等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为好,在粘土、低洼、积水及过于肥沃的土地上种植易得病。忌连作,前作以花生、大豆、小麦为宜。整地时每亩施堆肥2500公斤左右,加过磷酸钙15公斤,耕翻耙平,在水多的地区宜作高畦种植。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北方多采用春播,3月中、下旬解冻后即可播种,不能晚于4月上旬,否则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南方多采用秋播,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为最好时间。播种过早幼苗生长过旺,根部开裂,来年抽茎早,植株高,产量低。播种过晚,出苗不齐或幼苗过小,难以越冬。条播或穴播均可。行距30cm,株距15cm,播深3~6cm,播后覆土压实。每亩用种量2.5~3公斤。

3、田间管理

(1)间苗:按株距15cm左右定苗,间去病、弱苗和过大过小的苗,保留中等的壮苗。

(2)防寒:秋播红花,于12月下旬将苗子两旁的土塌实。在封冻前浇冻水一次,保持田间湿润,不致干裂,使土壤和根密切接触,以利安全越冬。

(3)排灌:红花性喜干燥,但在出苗前以及越冬期、现蕾期和花期,需保持土壤湿润,特别在开花前和花期尤为重要。如遇天旱应及早灌水。在5月中旬后,如雨量增加,气温升高,要及时挖沟排水,以减少病害发生。

(4)追肥:红花生长期,花蕾施肥充足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如前期肥料过足,会促使红花徒长,易折断;若过早封行郁闭、不通风致使病虫害增加影响后期生长。因此,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定苗前后,轻施提苗。第二次在孕蕾期,重施一次肥,一般每亩用粪肥1500~2000公斤,混合硫酸铵5公斤,促使蕾多蕾大。如基肥足、苗情好,第一次追肥亦可不施。

(5)培土壅根:红花抽茎后,上部分枝大多易倒,故需在5月上旬进行培土壅根。

(6)打顶:红花抽茎后掐去顶芽,促使分枝增多,以增多花蕾数。

4、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主要危害茎、花枝、叶片,出现紫红色和褐色梳形或长圆形病斑,使其不能现蕾或花蕾下垂不能开放,植株枯死。5~6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有刺红花比无刺红花抗病;选用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高畦种植,忌连作;4月下旬开始喷1:1:1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续数次。

(2)枯萎病:主要表现为主根变黑腐烂,茎髓部变褐色,茎部呈麻丝状,有时可见橙红色粘性分泌物,最后地上部萎焉干枯。5月初开始发生,雨季严重。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病穴;选用无病植株留种;收获后清园,将病、残株集中烧毁。

(3)黑斑病和轮纹病:主要危害叶片。病部出现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上生小黑点,轮纹病病斑较黑斑病病斑大且有同心轮纹。5月至收获期均有为害。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前及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每7天一次,连喷数次。

(4)菌核病:主要表现叶色变黄、枝枯,根部或茎髓部出现黑色鼠粪状菌核。5~6月发生。防治方法同枯萎病。

(5)红花实蝇:又称花蕾蛆、钻心虫。花蕾期成虫产卵于花蕾中,以幼虫在其中钻食为害,造成烂蕾,使其不能开花或开花不完全,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在花蕾现白期喷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者90%的敌百虫800倍液,一周后再喷一次;清园,处理残株;忌与白术、矢车菊等间套作。

5、收获加工

6~7月间开花,花初开时为黄色,后渐变成桔黄色,最后变成暗红色。当花由黄变桔红色时,早晨分批采摘,立即放在阴暗通风处,摊开阴干,干燥过程中要经常翻动,至全干时收藏。红花收后10~15天,种子即可成熟。选无病、丰产、种性一致的植株留种。红花分有刺、无刺两种类型,生产上为便于管理及采收,可选用无刺类红花,但如炭疽病和实蝇严重的地区,应选用有刺类型。剪下大而成熟的花头,单收留作种用。其余全部拔出或割下,晒干打下即得种子。

(六)白术

白术为菊科类植物,以根状茎入药,切片生用或炒用。白术性喜凉爽气候,怕高温高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而不宜在低洼地、盐碱地种植。

白术种植一般用种子或种苗栽培。种苗种植一般在10月15日-第二年3月15日,生长期1年,亩产量在350公斤左右,亩用种苗120-150公斤。种子种植,一般在12月1日-第二年4月15日,亩用种子6-7公斤,当年可产白术苗800-1000公斤。其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整地

白术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好,或选择生荒地或停种白术4年以上的地亦可。翻土9~12cm,整平,除去粗石子,做75cm宽畦备用。

2、播种与繁殖

4月中、下旬播种,条播每亩用种子4~5kg,撒播每亩用种子5~7.5kg.播种前选择子粒饱满的种子,与砂土混合播入田间(干旱地区宜先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条播按行距15cm,播幅6~9cm,开3~4.5cm浅沟(沟底要平,使出苗一致),播种后覆土3cm,稍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在出苗前土壤应保持足够温度,一般浇2~3次水可出苗。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拔草间苗,间去密生苗和病弱苗。苗高4.5~6cm时,可按株距6~9cm定苗。苗期追肥1~2次,以有机粪尿为好,用量不宜过多;干旱时适当浇水或在行间铺草防旱。

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开始挖取白术种栽,去除茎叶和须根(注意勿伤主根和根状茎表皮),阴干1~2天,选择干燥阴凉的地方进行贮存。先铺3cm厚的砂,再铺一层术栽(厚9~12cm),然后再铺一层砂、一层白术。堆至30cm左右高时,在堆放的中央插几束草以利通风,上面盖层干湿适中的砂或土。冬季严寒时,应盖草保温。术栽贮藏期间,每隔15~30天需检查一次,发现病株应及时挑出,以免引起腐烂。如果未栽萌动,要进行翻动,以防芽的生长。

3、栽植

翌年3月底~4月上旬开始栽植。要注意挑选生长健壮、根群发达、顶端芽头饱满、表皮柔嫩、顶端细长、尾部圆大的种栽做繁殖材料;而术栽畸形,顶部茎杆木质化,主根粗长,侧根稀少者栽后生长不良。栽植按行株距24×12cm或18×12cm下栽,深度6~9cm(以埋着术栽,上有3cm土为度),密度每亩10000~12000株,种栽量每亩50kg左右。

4、中耕除草

要勤除草,浅松土,原则上做到田无杂草,土不板结。雨后露水未干时不能除草,否则容易感染病害。

5、合理施肥

在白术栽培中,药农总结有“施足基肥,早施草肥,重施追肥”的生产经验。一般基肥每亩需施入有机肥500~1000kg,过磷酸钙25~35kg;5月上旬苗基本出齐时,施稀薄人粪尿1次,每亩500kg;结果前后是白术整个生育期吸肥力最强,生长发育最快,地下根状茎膨大最迅速的时期,一般在盛花期每亩施有机肥1000kg,复合磷肥30kg.

6、浇水排水

白术喜干燥,特别是前期温度高会发病,田间积水易死苗,要注意挖沟,理沟,雨后及时排水。8月下旬根状茎膨大明显,需要一定水分,如久旱需适当浇水,保持田间湿润 ,不然会影响产量。

7、摘除花蕾

为了使养分集中供应根状茎生长,除留种植株每株留5~6个花蕾外,其余都要适时摘除。一般在7月中旬~8月上旬分2~3次摘除,摘蕾时,一手捏茎,一手摘蕾,需尽量保留小叶,不摇动植株根部。摘蕾应选晴天进行,雨天摘蕾,伤口浸水易引起病害。

8、白术的加工

烘干方法所得商品为“烘术”或“炕术”,要经3次烘炕,第~次烘炕,温度约80℃,4~6小时后上下翻动一遍,使细根脱落;再以60℃~70℃的温度炕至8成干时,取出堆置6~7天,使内部水分外溢,外皮软化,再以50℃~60℃的温度烘干。烘炕时,关键在于视白术的干湿程度掌握火候,既要防高温急干而烘泡烘焦,又不能低温久烘,至油闷霉枯。

烘术:质坚硬,外表色深(较生晒术),断面略呈角质样,有裂隙,略显菊花纹,主产地浙江、湖南等地大部分商品加工为烘术商品,是主流品种。晒干所得商品为生晒术,将鲜白术反复晒干即可,但所需时间较长,且应防冻。因加工时,已为冬季,故又名冬术。但冬术易油,不易保存,有将冬术切片再上矿灰者。

生晒术:质地较糯软,切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致密无裂隙,呈守由润性,该加工方法多在安徽、湖南及浙东余姚、宁海、仙居、奉化等地应用。

烘术与生晒术两种商品中,烘术因易于保存不易发油而为主流加工品种,但烘术常易有内心空洞、焦枯等因烘炕工艺掌握于好的质量问题。生晒术虽质糯致密、油润,但易因贮存环境湿热而产生泛油,故不易保存。

(七)桔梗

桔梗以种子种植为主,一般生长期2年,亩用种3公斤,一般亩产量是350公斤,种植时间10月1日-第二年的6月30日均可。

桔梗为桔梗科桔梗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我国多数地区有产。

桔梗对气候环境要求不严,但以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为宜,能耐寒。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佳。

播种前种子用温水浸种24h,或用0.3%高锰酸钾浸种12h,也可用超声波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

其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整地

桔梗是深根多年生作物,喜阳光充足、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忌积水。选海拔450--1500m的平川丘陵,选择山地,要避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的夹沙土或腐殖质含量高的泥沙土。过于疏松干燥或黄泥板结的土壤都不易生长,根分叉多。在选好的地块内,深耕35cm左右,结合施底肥,可施农家肥6.0万--7.5万kg/公顷,打碎土块,平整后,作面宽1.3--1.7m的平畦。雨水较多和灌溉方便的地区也可以做高畦,畦宽1.5m,高15--20cm,畦沟15--20m。

2、播种

桔梗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秋播最好,播后当年出苗,生长期长,结果率与根粗明显高于春播。北方地区可以接小麦茬口夏播,土地利用率高,种子易发芽出苗,值得提倡。一般采用直播,不提倡育苗移栽,因直播产量高于移栽,且根系质量明显好于移栽。条播时在畦上按行距15--20cm开横沟,深5--7cm,播幅10cm左右;穴播时每隔8--10cm挖1穴,种子撒开。播后盖火灰或细土。

3、定苗、补苗

当苗高2cm时定苗。条播时以苗距8--10cm留1株壮苗;穴播的每穴间隔6cm留2株。补苗与定苗同时进行,对缺苗的垄或穴,带土补栽易成活。

4、追肥、除草

第1次除草在间苗时进行,先间苗,后除草,再施过磷酸钙150.0kg/公顷,于条播沟或穴中,再施清淡人粪尿水1.2万kg/公顷,并避苗盖细土。第2次施肥在第1次追肥后60d时进行,施农家肥2.5万kg/公顷及人畜粪尿1.8万kg/公顷,施于穴中并除草培土。第3次追肥在第2年春苗高6--7cm时及开花前,各追施人粪尿2.3万kg/公顷左右及尿素75.0--105.0kg/公顷,并进行除草。

5、打芽、摘花薹

桔梗花期较长,花果的生长发育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打芽摘花薹是一项增产措施。除选留的种子株外,在盛花期、花薹期喷浓度为0.1%乙烯利1次,基本可以达到除花的目的。为了促进主根生长,必须打掉分枝芽,每株只留主芽1--2个,其余全部摘掉拿回食用。

6、病虫害防治

(1) 根线虫病

受危害时,根部有病状突起,地上茎叶早枯。防治方法:施入1500kg/公顷茶籽饼肥作基肥,可减轻危害,播前用石灰氮或二溴氯丙烷进行土壤消毒。

(2) 紫纹羽病

9月中旬危害严重,10月根腐烂。受害根部初期变红,密布网状红褐色菌丝,后期形成绿豆大小紫色菌核,茎叶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切忌连作,实行轮作倒茬;拔除病株烧毁,病穴灌5%石灰水消毒。

(3) 炭疽病

7--8月高温高湿时易发病,蔓延迅速,植株成片倒伏死亡,主要危害茎秆基部,初期茎基部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至茎秆四周,后期病部收缩,植株倒伏。防治方法:在幼苗出土前用2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d喷1次,连续喷3--4次。

(4) 轮纹病和斑枯病

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喷2--3次。

(5) 拟地甲

危害桔梗根部,可在3--4月成虫交尾期与5--6月幼虫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3、采收、加工

播种两年或移栽当年的10月采收种子后即可采挖。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根皮难刮,且不易晒干。挖出全根,先将根部泥土洗净后,浸在水中,或碎片刮去粗皮,洗净,晒干或用无烟煤烘干即成。一般产干品6000kg

/公顷。

二、投资少、周期短的品种。

(八)红花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入药,辛苦微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红花的适应性较强,喜温和干燥、阳光充足的气候,有一定抗旱、耐寒能力,怕高温、高湿,对水肥及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红花种植季节与小麦相似,种植时间10月1日-11月30日均可。亩用种3-4公斤,可以机械播种,第二年6月30日前收获,一般亩产红花30公斤,红花子250公斤。

其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干燥、肥力中等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为好,在粘土、低洼、积水及过于肥沃的土地上种植易得病。忌连作,前作以花生、大豆、小麦为宜。整地时每亩施堆肥2500公斤左右,加过磷酸钙15公斤,耕翻耙平,在水多的地区宜作高畦种植。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北方多采用春播,3月中、下旬解冻后即可播种,不能晚于4月上旬,否则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南方多采用秋播,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为最好时间。播种过早幼苗生长过旺,根部开裂,来年抽茎早,植株高,产量低。播种过晚,出苗不齐或幼苗过小,难以越冬。条播或穴播均可。行距30cm,株距15cm,播深3~6cm,播后覆土压实。每亩用种量2.5~3公斤。

3、田间管理

(1)间苗:按株距15cm左右定苗,间去病、弱苗和过大过小的苗,保留中等的壮苗。

(2)防寒:秋播红花,于12月下旬将苗子两旁的土塌实。在封冻前浇冻水一次,保持田间湿润,不致干裂,使土壤和根密切接触,以利安全越冬。

(3)排灌:红花性喜干燥,但在出苗前以及越冬期、现蕾期和花期,需保持土壤湿润,特别在开花前和花期尤为重要。如遇天旱应及早灌水。在5月中旬后,如雨量增加,气温升高,要及时挖沟排水,以减少病害发生。 (4)追肥:红花生长期,花蕾施肥充足与否对产量影响很大。如前期肥料过足,会促使红花徒长,易折断;若过早封行郁闭、不通风致使病虫害增加影响后期生长。因此,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定苗前后,轻施提苗。第二次在孕蕾期,重施一次肥,一般每亩用粪肥1500~2000公斤,混合硫酸铵5公斤,促使蕾多蕾大。如基肥足、苗情好,第一次追肥亦可不施。

(5)培土壅根:红花抽茎后,上部分枝大多易倒,故需在5月上旬进行培土壅根。

(6)打顶:红花抽茎后掐去顶芽,促使分枝增多,以增多花蕾数。

4、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主要危害茎、花枝、叶片,出现紫红色和褐色梳形或长圆形病斑,使其不能现蕾或花蕾下垂不能开放,植株枯死。5~6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有刺红花比无刺红花抗病;选用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高畦种植,忌连作;4月下旬开始喷1:1:1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续数次。

(2)枯萎病:主要表现为主根变黑腐烂,茎髓部变褐色,茎部呈麻丝状,有时可见橙红色粘性分泌物,最后地上部萎焉干枯。5月初开始发生,雨季严重。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病穴;选用无病植株留种;收获后清园,将病、残株集中烧毁。

(3)黑斑病和轮纹病:主要危害叶片。病部出现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上生小黑点,轮纹病病斑较黑斑病病斑大且有同心轮纹。5月至收获期均有为害。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前及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每7天一次,连喷数次。

(4)菌核病:主要表现叶色变黄、枝枯,根部或茎髓部出现黑色鼠粪状菌核。5~6月发生。防治方法同枯萎病。

(5)红花实蝇:又称花蕾蛆、钻心虫。花蕾期成虫产卵于花蕾中,以幼虫在其中钻食为害,造成烂蕾,使其不能开花或开花不完全,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方法:在花蕾现白期喷40%的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者90%的敌百虫800倍液,一周后再喷一次;清园,处理残株;忌与白术、矢车菊等间套作。

5、收获加工

6~7月间开花,花初开时为黄色,后渐变成桔黄色,最后变成暗红色。当花由黄变桔红色时,早晨分批采摘,立即放在阴暗通风处,摊开阴干,干燥过程中要经常翻动,至全干时收藏。红花收后10~15天,种子即可成熟。选无病、丰产、种性一致的植株留种。红花分有刺、无刺两种类型,生产上为便于管理及采收,可选用无刺类红花,但如炭疽病和实蝇严重的地区,应选用有刺类型。剪下大而成熟的花头,单收留作种用。其余全部拔出或割下,晒干打下即得种子。

6、质量鉴别

成熟的红花为散乱的花朵,花长约2~2.5厘米,表面红色或红黄色。花瓣下部联合成管状,上部分裂为5瓣,裂片窄长,前端尖形,内有5枚黄色雄蕊,联合成筒状。质柔软,有香气,味微苦。将花浸入水中,水染成金黄色,而花瓣不退色。以花细、色红鲜艳、无枝刺、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佳。

(九)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种子,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乳汁缺乏,难产,痈肿疔毒等症,是临床常用下乳的重要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及西南各地。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以河北省产量最大。在陕西省低山、麦田内或农田附近生长,为常见的杂草。

中药材“王不留行”,别名奶米、麦蓝草等,为1年-2年生草本石竹科麦蓝菜属植物。供药用的王不留种子形状似油菜籽,具有行血调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等功能,特别对治疗胆结石症颇有疗效,货源较为紧缺,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元-6元。王不留行多野生于荒地、路旁,耐干旱耐瘠薄,也可与小麦一起生长,适应性极强。亩产量稳定在150公斤-300公斤之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很有借鉴作用。现将种植王不留行的技术经验,供广大读者参考。

王不留行种植季节与小麦相似。时间10月1日-11月20日,亩用种3-4公斤,可机播机种,第二年6月1日前收获。亩用种3-4公斤,亩产量在250公斤。

其栽培技术如下:

1、选种待播

挑选种子时应选择籽粒饱满、有光泽黑色成熟的种子作种,晒干贮藏,播种的时间应定在大秋作物起茬后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也可春种夏收。

2、选地整地

宜选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砂土种植。选地后,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500公斤作基肥,然后充分整细整平,开宽1.3米的高畦,四周开好排水沟待播。

3、播种方法

王不留行可点播或条播。点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25厘米×20厘米挖穴,穴深3厘米-5厘米。然后按每亩用种量1公斤,将种子与草土灰,人畜粪水混合拌匀,制成种子灰,每穴均匀地撒入1小撮,播后覆盖细肥土,厚1厘米-2厘米。条播,按行距25厘米-30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左右。然后,将种子灰均匀地撒入沟内,播后覆细土1.5厘米-2厘米, 每亩用种量1.5公斤左右。

4、中耕除草

苗高7厘米-10厘米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宜浅松土,避免伤根,杂草用手拔除。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和补苗,每穴留壮苗4株-5株;条播的,按株距15厘米间苗。如有缺株,将间苗下来的壮苗进行补苗。第2次中耕除草于第2年春季2月-3月进行并结合定苗。条播的按株距25厘米定苗。以后看杂草滋生情况,再进行中耕除草1次,保持土壤疏松和田间无杂草。

5、追肥

一般进行2次-3次。第1次在苗高7厘米-10厘米时,中耕除草后每亩施入稀薄人畜粪水1500公斤或尿素5公斤。第2年春季进行中耕除草后,每亩施入较浓的人畜粪水2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或用0.2%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1次-2次,有利增产。

6、防病治病

1.叶斑病。危害叶片,病叶上形成枯死斑点,发病后期在潮湿的条件下长出灰色霉状物。防治方法:①增施磷钾肥,或在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每7天-10天1次,连喷2次-3次。

2.食心虫,以幼虫危害果实。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

7、采收加工

王不留行于秋播后的第2年4-5月采收。一般当王不留行子多数变黄褐色、少数已变黑色时就要将地上部分齐地面割下。过迟,种子容易脱落,难以收集。割回后,置通风干燥处后熟5天-7天,待种子全部变黑时,晒干、脱粒、扬去杂质,再晒至全干即成商品。若与小麦混种,可与小麦同收。

8、产量与质量

(1)产量 一般亩产干王不留行籽100公斤左右。

(2)质量 以籽粒饱满,充实 ,大小均匀,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十)夏枯球

夏枯球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入药,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用药历史在2000年以上。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的功效。对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以及高血压、乳痈乳癌、口歪眼斜、痔疮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夏枯球有野生和家种,由于家种品种疗效好于野生品种,现野生品种逐渐被家种品种取代。

夏枯球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主产区为河南。市场销售以家种为主,河南确山是大货原产地之一。

夏枯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种植时间8月15日-10月20日,每年收获时间6月30日前。亩用种3公斤,一般亩产夏枯球180公斤,夏枯草200公斤。

1、性状特征

夏枯球的外形呈短棒状,一般长3-6厘米,直径1-1.5厘米,淡棕色,全穗由数至10余轮宿存的花萼和苞片所组成,彼此重叠成宝塔形,每轮有对生苞片内 2片,呈扇形,顶端尾尖,淡黄色,脉纹明显,外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存花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小坚果卵圆形,棕色,有光泽,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经穗长,红棕色,不带杆者为佳。

2、生长周期

此草初春开始破土生长,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五月便枯。生长期为三个月的时间,穗长3-10公分左右,干后成棕褐色。

3、分布情况

夏枯球有野生和家种,由于家种品种疗效好于野生品种,现野生品种逐渐被家种品种取代。夏枯球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主产区为河南。市场销售以家种为主,河南确山是大货原产地之一。

4、夏枯球的用途 夏枯球性味和功用: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热,散郁结,降血压,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乳腺炎,痈疮肿毒,痰火郁结之瘰疬和甲状腺肿大,高血压等疾病。主要用于医药、化工、食品、饮料(是饮料首选原材料)等行业,主要销售方向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及南方大型药材市场和饮料生产企业,作为凉茶主要原料的夏枯球被生产厂家青睐。提取物主要供出口使用,近年来用途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利用

(十一)川乌

川乌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质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水涝;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势略高的砂壤土上种植,忌连作。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川乌种植以种苗移栽为主,生长期1年,亩用种苗60公斤,亩产量在280公斤左右,种植时间9月1日-12月1日。

1、生物学特性

川乌为毛莨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肉质黄色,呈纺锥形或卵形,外皮黑褐色,下部有许多须根。川乌的适应性很广,在海拔1700~3000m都可栽培,属喜温喜湿喜光一年生作物,具怕高温、干旱、怕涝等特性。

2、土壤选择

川乌为块根植物,对土壤选择较为严格,应选择阳坡地段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水源方便,能排能灌,在海拔1800-2600米地区,中性反应的油沙土和白沙土及灰汤土栽培最为适宜。种植后生长良好,植株健壮,支根多,病害少,块根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川乌切忌连作,前作最好是洋芋和玉米地块为宜。要合理轮作,否则易产生病害,严重影响产量。

3、整地、理墒

川乌对整地要求严格,洋芋、玉米收获后,应及时耕翻、坑土,使土壤充分熟化,增加肥力,减少病虫害。播种前再抄犁2次。曝晒数日打垡,使土壤充分匀细、疏松、做到地平垡子细。理墒:按东西向每墒2米宽,拉直绳子,两头插稳木桩再开沟,沟宽30公分,沟深20-30公分,播种后,依次按相同方法和距离进行理墒。

4、播种节令

根据几年试验结果及经验,最佳播种节令为11月初中旬,“立冬”节为宜,

地区最迟11月底,过早过迟都会影响产量。

5、大田块根播种量

川乌块根的大小关系着产量的高低。根据几年的试验结果:播种块根以每公斤150个为宜,每亩播种量100-120公斤,过大过小产量都不理想。过大收获时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减去播种量,其产量还不如150个的,过小虽然单位面积的播种量减少,但由于母体养份供应不足,幼苗细弱,长势差,产量低,经济效益也不好。

6、合理密植

每亩以15000株为宜。具体方法是:每墒墒宽2米,播种8行,墒间沟宽33公分,行距30-40公分,株距18-20公分,过密通风透光条件差,下部叶片白粉病严重,个体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质量也不好;过稀虽然个体生长发育良好,但群体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

7、播种方法和施足底肥

播种方法采用开沟条播,沟深18-20公分,块根按大小分开播种,注意播种时块根\"倒栽\"芽向下,根向上,这是高产措施之一。播种时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磷肥50公斤,最好是两种肥拌合后施用,尿素6公斤,施后再盖上一层3-5公分的细土。

8、合理追肥

幼苗有6-8片叶子时,追施第一次厩粪水,具体方法是:先把优质的羊、猪粪泡成粪水,然后以50公斤清水兑6-8公斤粪水或兑尿素0.3-0.5公斤施用。施用的原则是:浓度要稀,施用量要大,既施了肥又抗了旱。第二次追肥在植株开花前15-20天进行,每亩施复合肥30-33公斤。具体方法是:干旱时水施,以50公斤清水兑复合肥0.5-0.6公斤,浇施在植株的根部。下雨后,地块潮湿,可干施,先用锄头将行间掏成小沟,把复合肥施入沟内,再盖上泥土减少肥效损失,提高利用率。

9、合理灌溉 播种后出苗困难的,要合理灌水才能保证苗齐,出苗以后,整个生长发育时期都需要经常保持湿润环境,过干或过湿都会使川乌生长不良,特别是在春旱十分严重地区,为了保证川乌生长发育期间获得充足的水分,应适时灌溉,但不能渗灌。

10、中耕管理

(1)幼苗出土前,应将墒面上大土块抓入沟内,用锄头打碎,然后把沟内的泥土完全提到墒面上。\"雨水\"节前后,幼苗全部出土,如发现病株,应拔出浇毁,利用预备苗带土移栽,时间宜早不宜迟。

(2)雨水落地以后,杂草易于生长,应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地无杂草,沟无积水。开花前中耕一次,使块根迅速生长。

(3)修根是栽培川乌的特殊管理措施,是提高产量、质量,促进块根肥大的根本措施。一般应修根两次:第一次是\"春分\"节后,株高50公分左右进行。这时植株茎秆基部已生育小川乌块根,用心脏形铁铲,把植株附近的泥土刨开,露出茎基和母根,每株只留母根两边较大的块根8-10个,把侧生在茎基和母根上较小及多余的削掉,然后将刨出下一株的泥土覆盖在上一株的塘内,再修下一株,第二次修根在\"芒种\"节进行,但泥土不能刨得过深,必须削去基部上新生的小川乌。每次修根应注意不损伤叶片和茎杆、割断须根,否则影响块根生长膨大。

(4)封顶打杈为了抑制川乌地上部分徒长,让养份集中于地下块根。根据几年的试验结果,封顶打杈的产的产量高,质量好。其具体方法是:一般在植株现花蕾时开始打尖,最迟在开花时必须打尖,每株留叶20-25个,经过打尖后的植株,又会长出腋芽消耗养份,应随时摘除,但摘芽时不要伤害老叶,以免影响光合作用,总之应做到地无乌花,株无腋芽。

11、防治病害

川乌的病害很多,虫害很少。发现的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现将病害的主要特征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霜霉病:苗期较为普遍,植株发病时,以叶片背面有一层霜霉层为主要特征。霉层初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致使叶片枯黄而死。一般常见于晚秋低温多雨、多湿时,发病迅速而严重,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苗期拔出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消毒后补苗,可用1:1: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施预防,发病时可用25%的多菌灵500-800倍液,实行叶面喷施防治。

(2)菌核病:是川乌生长后期最严重的病害,在6至7月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植株受害后,茎基先呈褐色,很快长出白色系状菌,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很快扩大,并逐渐形成菌核,菌核为白色小粒,在病症表现的同时,植株开始凋萎,病部软腐,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与霜霉病相同,拔除病株,采用波尔多液、多菌灵喷施。

(3)白粉病:植株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圆形白色状霉斑,后扩连片,使叶片布满一层白面状的霉层。此霉层为病原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霉层中的小黑点为病菌的子囊壳,破袭后散出了囊孢子危害植株。此病常在高温干燥或施氮肥过量,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前,用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时,用25%粉锈宁或50%的甲基托布津,1:500至800倍液喷施防治。

12、适时收挖

11月是最佳收获期,否则块根出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如作种影响出苗,晒商品药容易空秕质量下

(十二)知母

知母,中药名,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知母也叫毛知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它有很强的抗旱抗寒能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它在全年各个季节都能播种,但主要以春播或夏播。知母为常用中药材,被社会广泛使用。

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陈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别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且根状茎容易腐烂。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上为直,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知母生长期一般在2年,种植可用种子育苗移栽,或种苗种植,种苗种植,亩用种苗大苗100公斤,小苗50公斤,种植一年亩产在300公斤,市场价格在16元,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种子育苗,亩用种子6公斤,种植时间10月1日-11月30日。 其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整地

选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上和沙质壤上种植,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也可用山坡、丘陵、地边、路旁等零散土地栽培。每公顷施腐熟的厩肥45000千克,加过磷酸钙600千克,草木炭15000千克(如土壤偏酸,撒点石灰粉既可作肥料,又能调节酸度),撒入地内,深耕细耙,整平后,做130厘米宽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

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分春播和秋播,以秋播(10-11月)为好,翌年4月出苗,出苗整齐。用于种子直接播种,行距20厘米,育苗移栽行距10厘米,开沟1.5~2厘米,把种子均匀撒沟内,覆土盖平、浇水。出苗前保持湿润,约10~20天出苗,每公顷播种量7.5~15千克,育一公顷地可移栽10公顷地,春季或秋季移栽。春播在4月初,春播需要种子处理,作种子的知母必须是3年以上知母结的种子,8~9月种子成熟后摘下,在3月中旬前进行种多处理。把种子放在60℃温水浸种8~12小时,捞出晾干外皮,再用湿沙:种子=2:1拌匀。在温暖向阳处挖坑,把种子放进去,盖土5~6厘米,上盖薄膜,四周压住。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当多数种子芽伸出时即可播入大田。按行距26厘米开2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平,稍加镇压后浇水,出苗前畦内保持潮湿。约20天出苗,种子发芽率40%,寿命2年。

(2)分根繁殖

秋季植株枯萎时或次春解冻后返青前,刨出两年生根茎,分段切开,每段长3-6厘米,每段带有2个芽,作为种栽。按行距26厘米开6厘米深的沟,按株距10厘米平放一段种栽,覆土后压紧。栽后浇水,土壤干湿适宜时松土一次,以利保墒。每公顷用栽1500~3000千克。为了节省繁殖材料,在收获时,把根状茎的芽头切下来作繁殖材料,方法同上。根茎加工药用。

(3)田间管理

在苗高3厘米时,松土除草,并间苗。苗高6~9厘米时,按株距6~10厘米定苗。苗期若气候干旱,应适当浇水,生长期保持地内疏松元杂草。定植后苗高7~8厘米时除草,松土要浅。发芽前追施马牛猪粪、草木灰各1000千克,磷酸二氢铵50千克,追肥浇水1-2次。在分根的当年或直播的第二年,或者在苗高16厘米时,每公顷追施过磷酸钙300千克加硫酸铰19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后结合松土把肥料埋下。7-8月正是知母生长旺盛季节,每公顷喷1%硫酸钾溶液1200~1350千克或0.30%磷酸二氢钾溶液1500~1800千克,两周喷1次,连喷2次,下午4~5点喷为好。在有条件的地方,一年生苗松土除草后,或生长2~3年的苗在追肥后,每公顷盖麦草、麦糠、树叶等物12000~15000千克,顺沟盖,一年一次,连盖2~3年,中间不翻动,有利于维生物的分解,改变土壤结构,防止杂草丛生。除留种者外,将花薹剪去,促使报状茎粗大。第二年管理和第一年相同。

(4)病虫害防治

蛴螬:幼虫咬食根部,造成根部空,断苗。

防治方法:白天可在被害植株报处或附近土下3-5厘米处找到。用灯光诱杀成虫,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根部,毒饵诱杀。肥料充分腐熟。

3、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者2年,直接播种者3年收获。于10月上旬到地冻前,或早春出苗前均可。刨出根状茎抖掉泥土,晒干或烘干。干后去掉须毛即为毛知母,趁鲜剥去外皮,不能沾水,用硫磺熏3-4小时切片,再晒干或烘干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1.5~2千克鲜根可加工O.5千克干货。

有关材料报道,知母须根与根茎的重量为1:1,且须根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根茎的50%以上,故须根也可药用。由于知母皮占药材的比重较高,达15.6%,且有效成分和拟菌均高于毛知母和光知母,故知母采收加工时以不去皮为宜。药理、植化分析为知母须根入药及加工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应引起临床加工业的重视。

(十三)射干

射干,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茎直立,实心。叶剑形,扁平,互生,嵌迭状2列,花柱圆柱形,柱头3浅裂,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倒卵形,黄绿色,成熟时3瓣裂;种子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着生在果实的中轴上。 为清热解毒中药,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肥沃疏松。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中性壤土或微碱性适宜,忌低洼地和盐碱地。

射干种植方法、技术与知母相似。亩用种苗60公斤,亩产量在180公斤;种子育苗,亩用种5公斤,种植时间10月1日-11月30日。

1、生长习性

射干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在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里生长良好。低洼积水、粘土地不宜栽种。

2、栽培技术

(1)整地与施肥

选择适宜地块,施厩肥20000kg/ha,撒于地内,耕翻20cm深,随耕翻撒于沟底硫酸钾复合肥及磷酸二氢铵各750kg/ha。耙细、整平,做90cm宽平畦。地干时先向畦内灌水,待表土松散时再下种。

(2)繁殖方法

11月下旬结合收获同时进行。选择无病虫害、色鲜黄的根状茎,按自然分枝切断,每个根状茎带根芽1~2枚和部分须根。稍晾,使伤口愈合,在畦内按行株距20cm×9cm开6cm深的穴,每穴放1株,芽头向上,埋春出苗。

3、田间管理

(1)松土、浇水

春播的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出土后及时松土除草,旱时浇水。冬播的管理方法同上。分株繁殖的浇1次封冻水,出苗后适时浇水、松土,保持土表疏松、湿润、无杂草。6月植殊封行后只拔草不再松土。根际及时培土,防止倒伏。

(2)追肥

2年生以上的射干在早春开浅沟埋施硫酸钾复合肥750kg及厩肥15000kg/ha,随即浇水。雨季及时排涝,防止烂根。

(3)摘除花蕾

种子繁殖的2年开花;无性繁殖的当年开花、结实。除留种者外,一律在抽苔时摘尽花茎。

4、防治病虫害

(1)锈病

病源是真菌中一种担子菌。秋季危害叶片,呈褐色隆起的锈斑。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95%敌锈钠400倍液,1次/7d,连喷2~3次。

(2)射干钻心虫(环斑蚀夜蛾)

是鸢尾科药用植物的主要害虫,1a发生1代。防治方法:越冬卵孵化期喷50%西维粉剂30kg/ha;5月上旬幼虫危害叶鞘期,喷50%磷胺乳油2000倍液,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洒。

5、收获与加工

种子繁殖的生长3年收获,分株繁殖的生长2年收获。11月下旬,植株茎叶枯萎时收获。刨出根茎,去掉茎叶及泥土,晒至半干,搓去须根,再晒至全干,备用。以根茎粗壮大肥大、色黄、无土、无须根者佳

广西适合种植的名贵中药材

中药材种植专家

农村种植中药材

中药材种植合同

中药材种植协议书

中药材种植合同

中药材种植投资计划书

专家把脉中药材种植

中药材种植员简介

中药材种植补贴政策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
《适合南方种植的中药材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