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保体系摸底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保体系摸底调查报告

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站

近年来,兵团植保工作在农业部和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在兵团全体植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做好兵团植保工作。根据农业部农垦局《关于做好农垦系统植保体系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的函》的要求,我们就全兵团植保体系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配置情况、存在问题、发展思路等若干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兵团植保体系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以农为主,农、林、牧、副、渔、工、交、建、商综合经营的省级单位,全兵团土地总面积745.63万公顷,农用土地总面积419.86万公顷,其中耕地104.31万公顷,园地6.52万公顷,林地44.39万公顷,牧草地242.65万公顷,建设用地21.05万公顷,未利用地304.72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1.99万公顷。兵团下辖14个师(其中13个农业师)、6个市区、175个团场,总人口约为257.94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兵团农业局领导,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下设植保站、新技术推广站、土肥站、农场可再生能源站、挂兵团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牌子。植保站现在编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办公室一间。

全兵团13个农业师,现均已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并且在

1 推广站下设植保站,有1-2名专职技术人员(部分师在农业局设有一名植保工作负责人)负责本师植保工作。大部分师级植保站有办公室一间,农一师、农四师植保站目前仍无办公场所。4个新建市(图木舒克、阿拉尔、五家渠、北屯市)还未成立植保站。

兵团有团级(县)植保站28个,占全兵团团场总数的16%。没有成立植保站的团场的植保工作均放在生产科(农业科),由一名植保参谋负责。

连队植保技术人员是按照800-1500亩耕地配备一名的要求配备(人员基本为兼职),负责连队病虫调查工作。

目前,全兵团兵、师、团、连四级共有植保技术人员2130人(不含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其中专职人员391人,占总人数的 18.4%;兼职人员1739人,占总人数的 81.6%。

至2008年止,国家先后在兵团投资了一个省级农作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和9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兵团本级在“九五”、“十五”期间在主要植棉垦区及部分粮油垦区建立了30个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站是全兵团植保技术的主要负责部门,各师植保站、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业务上受兵团农技推广总站植保站和所在地区农业局、农技站的领导。

二、植保体系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监测

兵团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师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及兵团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在兵团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虫测报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据统计,已建的30个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9个师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以及兵团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每年发送各类病虫信息、情报1000多期,病虫中长期预测

2 准确率在80%以上,短期预测在90%以上,每年挽回经济损失3亿多元。从2004年开始,兵团试点推广病虫电视测报工作,目前有8个单位开展电视预报,已制作电视预报节目180多期,节目覆盖95%以上的植棉垦区,为兵团植保和病虫害测报工作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6年兵团和北京人大金仓公司合作开发了新疆兵团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监控系统,通过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对兵团30个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和师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各测报站病虫数据的离线填报,网络上传、数据管理、信息的网上交流,极大提高了各类病虫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病虫害有效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扎扎实实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兵团农业的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兵团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植保工作也相应的以棉花病虫防治为重点。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花双斑萤叶甲、棉花烂根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是兵团棉花病虫防治的中心和难点。近年来兵、师、团各级植保工作者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与探索,总结出一套“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为中心,以生物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提出了全新的防治方法,并在全兵团大面积推广实施。其主要措施有:

1.强化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使秋耕冬灌、杨枝把诱蛾、高压汞灯诱蛾、频振式杀虫灯诱蛾、种植玉米诱集带、铲埂除蛹、黄蚜板诱蚜等方法在兵团垦区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2.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全面提倡保护天敌,以益控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九十年代以来,兵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在兵团植棉团场大力推

3 广生物防治技术,对棉铃虫、棉蚜、棉叶螨适当放宽了防治指标,大力推广生物药剂,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在棉铃虫防治上,各植棉团场根据本地区棉铃虫虫口基数、天敌量、益害比等确定当地防治指标,在虫口量大,天敌控制失调的棉田使用BT、NPV、甲维盐、虱螨脲、茚虫威、赛丹等对天敌影响小的药剂进行防治。在棉蚜、棉叶螨防治上尽量采用吡虫啉、啶虫脒、赛丹和专性杀螨剂进行点片防治和“挑治”,坚决杜绝盲目、滥用化学农药。示范推广捕食螨防治害螨技术、推广种植苘麻诱集带监测和防治棉田棉铃虫技术,开展生物防治技术集成推广等等。

3.加强对主要农作物病虫的预测预报。植棉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及时为各级领导、广大植保技术人员和农工提供较为准确的病虫数据和防治建议。

4.坚持统防统治。由于兵团特殊的管理体制,能够保证各项病虫防治措施统一部署。在兵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兵团一直坚持群防群治大规模机械化防治工作,防治措施到位率高,贯彻迅速,是兵团综合防治得以全面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

由于统防统治、合理使用农药品种和综合协调运用防治技术,不仅防治效果好,显著减少用药次数,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创造了和谐棉田生态环境,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通过研究、示范、推广一批植保新技术、新成果,大力提升兵团植保行业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在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下,兵团各级推广机构在兵团垦区全面推广了“棉田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棉田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棉花枯、黄萎病两病综防示范园区”、“瓜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兵团棉花重大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新型除草剂的应用与推广” ,

4 “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这些推广项目的特点是:创新点多,技术新,措施有力,管理到位,科技含量高,重点突出,具有前瞻性。如:“兵团棉花重大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电视预测预报”、“新疆兵团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监控系统”项目涉及到生物防治、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新科技,属国内前沿科研领域,通过这些项目的推广,使兵团植保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大大提高了兵团植保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病虫防治的方法和手段,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降低病虫防治费用,植保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积极做好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工作。

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站从1992年开始从事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登记试验,近年来共承担各类农药效试验200多项,其中登记试验100多项。每项试验都安排到技术力量强,试验认真的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在做好农药药效试验工作的同时,为规范兵团药效试验管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出台了《兵团农药试验管理办法》,在严格执行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注重试验技术人员的试验能力和技术培养,积极开展试验技术培训,有效的贯彻农业部药检所对试验场所和试验技术人员的各项要求,使兵团承担的农药试验质量得到有力的保证。

各师植保站从垦区作物种植结构的实际出发,结合大田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植保问题,开展农作物病虫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示范,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五)积极做好绿色农药的推广应用工作。

为进一步实现试验成果的转化,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站及各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站在综合多年示范试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推广体系的优势,开展技物结合和社会化服

5 务工作,把农药试验、大田示范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从2005年起,每年邀请专家共同讨论制定《兵团重点推广农药和药械品种目录》,推荐了一批效果好、对环境和天敌安全的新农药,为兵团综合植保和绿色植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兵团绿色农业的发展。

(六)广泛开展植保技术培训及安全用药培训。

有步骤地对植保技术人员开展一系列技术培训活动。包括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病虫鼠监测、防治新技术应用、农药效试验技术等。

开展对团场职工群众的培训,举办一些以连队为单位,职工群众参加的植保技术培训班、防治现场会等,通过培训使广大职工群众掌握常见病虫的识别鉴定技术、简单调查技术、综合防治技术,促进了兵团农工和技术人员的植保技术水平和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

(七)参与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参与兵、师、团三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检查组,在农药使用关键时期至少组织一次农药市场检查,逐级检查所在地区的农资仓库、农资经营门店,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农业局。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1、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站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我站属兵团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近年来,我们严格按财务制度要求,项目资金专款专用。2008年,积极向财政部、农业部申请“农区蝗虫防治专项资金”100万元,同时为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方案,统一采购灭蝗药剂锐劲特2吨、防护服200套,并发送到相关师,用于农区蝗虫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农区统一灭鼠示范工作,加强灭鼠工作的指导,将

6 鼠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2008年申请国家灭鼠示范专项资金24万元,建立了4个灭鼠示范区,统一采购鼠药200公斤,鼠夹4000只,用于农区农田统一灭鼠示范工作;申请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资金10万元,用于棉花棉铃虫、蚜虫、害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大田试验示范、小麦蚜虫防治大田示范及农民田间培训学校。

2、各师植保站经费开支情况

各师植保站均属师级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植保站经费由各师农业科技推广站(中心)承担。

四、植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

1、兵团植保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团场植保站(县级),只有28个,另有147个(84%)团场还没有成立植保站,连队亦没有稳定的植保队伍,兼职人员多,流动性大,人员流失严重。同时,基层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备缺乏,尤其是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多年来建立的推广网在各级出现断层,基层工作被削弱,特别是边境团场、贫困团场、非植棉团场,植保力量十分薄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和职工的增收。

2、兵团病虫监控预警体系还不够健全。至2008年止,国家先后在兵团投资了一个省级农作物预警与控制分中心和9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兵团本级建立了30个垦区中心病虫测报站,但由于兵团农牧团场大多分布在新疆两大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分布十分分散,加之随着兵团种植业结构调整,增粮增果,目前已有的测报站区域分布已不能满足整个兵团农作物病虫监控需要。

3、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由于大多数垦区病虫测报站在“九五”期间建立,目前很多设备已老化、陈旧落后,而已建的28个团场植保站同样装备匮乏,设施简陋。

4、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一是技术人员工资低,待遇差。多数植保站还是靠“一张纸、一张嘴、两条腿”,手段极其落后,服务能力弱。此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奖励政策,绝大多数没能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切身利益,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经费不足。按国家和兵团有关文件规定, 植保机构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经费应纳入本级财务预算,保证事业经费支出。但由于有些团(场)财政困难,试验经费、事业补贴不足,新技术、新产品因没有经费无法引进,更难实施,“缺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一直困扰着植保部门,经费不足已经成为植保部门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5、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多种高效作物的种植,打破了历年来单一的对棉花病虫害的测报、防治,使植保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化,这对兵团的植保工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6、基层植保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偏低,广大植保技术人员仅靠单位自身培训还远远不够,还需与外界加强交流学习,同时更期望有关专家组莅临兵团指导工作,促使其更新思想观念,加快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

7、植物检疫、药政管理工作由于特殊原因,兵团尚无此职能,由地方代管,但由于体制不顺,使许多工作管理不到位,植物检疫和药政管理工作在兵团无法顺利开展,是兵团植保工作的薄弱环节,同时对兵团及新疆农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针对目前兵团植保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队伍建设不完备、灾害防控手段单一等主要问题,着力加强兵团植保公共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创新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机制,加大力度发展绿色植保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

8 建设成“覆盖兵团主要农区、运转高效、反应迅速、功能齐全、防控有力”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体系,加快实现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病虫防控专业化和疫情控制区域化,显著提高兵团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

——实现监测预警和防控信息数字化;根据兵团正在全力进行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将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对象由现在的以棉花病虫害为主扩大到粮油作物、果树、蔬菜作物,病虫害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8%、89%和95%以上,预警时间提前10天以上。

——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一般发生区危害损失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重发生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5%;科学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化学农药使用数量减少30%,杜绝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保证兵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植保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能力,实现病虫标准化监测、专业化防控、无害化治理、规范化操作。

(一) 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能力建设

构建以兵团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控分中心为核心,师(市)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为骨干、各团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为主体、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为基础的,功能齐全、高效运转、反应快捷、防控有力的覆盖全兵团的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网络体系,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得到全面有效监测,重大农作物农虫害得到及时控制和扑灭,技术培训能力和农药安全科学使用能力显著增强,植保新技术能得到迅速示范和推广应用,实现植保技术标准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服务

9 可视化。

1.项目布局

在前期植物保护工程已投资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 ① 1个与国家级系统无缝对接的兵团农作物监测预警信息数字化平台;

② 8个师(包括图木舒克、阿拉尔、五家渠、北屯4个新建市)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

③ 147个主要农区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 ④ 720个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 2.建设内容

(1)兵团级农作物监测预警与防控信息数字化平台 在前期投资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兵团级农作物监测预警与防控信息数字化平台,确保与国家农作物监测预警与防控信息数字化平台协调一致、无缝对接。

(2)师(市)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和防控调度决策能力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建设师及新建市(图木舒克、阿拉尔、五家渠、北屯市)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8个。新建和改扩建检测检验等试验用房,配备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指挥专用车,有害生物诊断鉴定、植物检疫、药效测定及有害生物电视预报素材采集与编辑设备。建设与兵团农作物监测预警和控制分中心顺畅链接的信息传递、发布和工作平台。运用网络传送、分析、预警软件,建立本地区生物灾害预警与应急控制指挥系统,实现灾害信息监测预警、发布、分析、决策、应急控制的计算机智能化和网络化。

10 (3)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根据兵团农牧团场大多分布在新疆两大沙漠边缘和边境线沿线,分布十分分散的特点以及正在进行的减棉、增粮增果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农作物病虫害日趋复杂的新情况,在主要农区建设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147个。重点建设标准病虫观测场、病虫实验检测室和基层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技术指导点。新建或改建600 m监测、检验等业务用房,配备病虫监测防治指挥专用车,病虫害鉴定及农药等检验检测设备,病虫害电视预报素材采集与编辑设备、信息采集和计算机网络传输设备等。

(4)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在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辖区内建设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720个。配备病虫监测的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菌孢子捕捉仪器、显微镜、信息采集和信息传输设备和简易交通工具,以及用于防控技术培训设备。

3.进度安排

按照三年内完成建设任务的总体目标,2009年主要投资建设1个兵团级农作物监测预警与防控信息数字化平台和4个师(市)级、50个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及270个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2010年重点建设4个师(市)级、50个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及250个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2011年重点建设47个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及200个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

(二)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建设

为全面提升兵团对突发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能

2力,结合基层病虫监测与防控技术指导点,同步建设720个基层农作物病虫应急防控物资储备点。每点建设一个150平方米的药械储备库,配备150台(套)高效机动喷雾器及相应的防护、维修设备和太阳能杀虫灯。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期工程总建设期为三年,即2009年至2011年。工程规划需要中央投资6.083亿元,兵团配套解决建设用地。

兵团级农作物监测预警与防控信息数字化平台,0.022亿元; 师(市)级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建设,每个200万元,共17个,除去已建9个实际需建8个,共计0.16亿元;

团级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控制站每个230万元,147个共计3.381亿元;

团以下病虫监测和防控技术指导点每个投资8万元,根据兵团团场、连队分布情况共需建设720个,共计0.576亿元;

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物资储备点720个,每个27万元,共计1.944亿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皮书

说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

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保体系摸底调查报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保体系摸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