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轴对称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9: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轴对称》教学反思

厦门市东山中学 林婉莲

《轴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轴对称》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初中阶段,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图形全等的具体应用,是与平移、旋转等相关联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方式,也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主要研究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两个概念及其性质,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一、从猜想引入,利用课件制作,给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对称二字。这样从学生生活的认知导入,不仅自然引出课题,而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二、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猜想图片出发,以操作、观察、想象、发现、概括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习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四、内容上凸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设计上充满“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课程观。教师以一图片展示大气恢弘、而又无处不体现对称美的故宫建筑等充分利用轴对称知识的图片,并配以旁白吸引学生的眼球,既巩固了新知,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学生的爱国情操进行了一次不显山不露水的陶冶,同时让学生感受美就在身边。

五、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区别及联系,对于这一点我是让学生自己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最后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由我自己来归纳总结。这样子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最后时间有兴趣学,也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及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定义,很好的取得教学效果。

六、在研究轴对称的性质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分析操作过程,尝试回答,并互相补充,先得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再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发现结论,表达结论的过程,体会概念在探索性质过程中的重要性。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初二年级学生的

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 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一)》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13.1.1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一)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