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在大力推进中等职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怎样用创新的德育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章法,更不能畏首畏尾,一筹莫展,而应当敢于创新,努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德育工作之中,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力求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

一、完善德育网络,加强队伍建设

新时期的中职德育工作应不断完善德育网络,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努力架设德育立交桥。通过有效协调,使用多种途径,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1、德育管理制度化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努力抓实四条德育工作线:以“校长——教务科——教研组——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线;以“党支部——德育科——班主任——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线;以“校长——总务处——后勤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线;以“学校——社区——家庭”为主体的社会力量校外指导教育线,每学期进行考核。这样的德育管理制度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德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工作模式创新化

为开掘小中职德育工作的活力与源泉,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教育途径,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日常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三位一体共谱育人新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同时,校园网上设置德育网页,增强德育工作网络化,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使得德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3、队伍建设人本化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班主任的管理。因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骨干作用。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坚持“每周班主任工作例会制”,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班级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学习,增强他们班级管理的艺术和能力。

二、注重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通过有意识地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感染。

1、校园环境教育化

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每一墙壁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重视校园环境的“三化”建设,即:“净化、绿化、美化”。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做到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形势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广播室节目多样化

共青团广播每天按时播放,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广播室是学生了解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4、板报设计个性化

精心设计班级板报,每月一期,围绕学校阶段主题定期更换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及班级个性。

三、架构课内体系,促进融合渗透

学科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首先,学校应通过培训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位教师认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为了确保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要求教师积极改进教学行为,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学校应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教务科应加强听课、评课的力度,努力发挥听课、评课活动的导向作用。

三、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教育渗透德育课堂论坛活动为载体,认真研究如何充分挖掘并丰富教材中德育教育内涵, 通过上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撰写案例、教后反思等形式积累经验。

四、定期召开经验总结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水平。

四、开展丰富活动,引导感悟体验

学校教育是多形式的,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题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1、重视民族精神教育。近几年,学生读报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定时间、定内容,确保学生每天诵读,并且组织开展各类读报活动。同时,读报活动与行规教育、创先争优、课外拓展活动等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基本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2、重视特色项目建设。乒乓、篮球、足球、科技、书法、民乐是我们学校的特色项目,学校蓬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取得活动实效的同时,学生们不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是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愉悦了身心。

3、重视开展节庆教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其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5.4”青年节,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卡OK大赛活动;元旦,进行大型的文艺汇演和班级联欢活动;感恩节,引导学生用书信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师长、同伴的感恩之情;重阳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表演节目„„

4、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仪式等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融入爱国情感,基础道德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5、组织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开展“爱我校园”、“我的中职校生活”、“消防演练”等实践体验活动;下社区、敬老院等定点服务活动;春秋两季的课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塑造品行。

6、开展主题教育。以“校庆”为契机,开展“难忘母校”征文演讲赛、“走近中职生”系列活动;结合“今天行动计划”,进行“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举行“校园卡拉OK”大赛。学生们用歌声述说校园情谊,在演讲中感悟彼此的成长,在笑声中扬起理想的风帆。

五、构建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合力

教育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尤其是作为德育教育,应该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推动德育教育。

1、家庭学校携手,共谱育人新章

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这些想法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

①建立家长学校。学校定期开设讲座,组织家长学习与交流,提高他们育子能力,让德育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

②家长走进学校。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就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来,协助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

③教师走进家庭。通过教师的家访活动,将学校德育带入家庭。要求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也使学校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合力,促进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

2、挖掘社会资源,共谱育人新章。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学校与敬老院、派出所、消防中队、看守所等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育人作用,拓宽学校教育渠道,提供学生锻炼成长的广阔天地。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德育工作机制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小学德育工作机制

学校德育工作机制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

德育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高级中学德育工作总结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