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大教学论》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读《大教学论》有感

摘要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大教学论》是其写下的一本系统的、专门的教育理论著作,被后人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了“泛智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完善和制定了班级上课的的教学制度,还有他的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都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教育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诸多教育家的思想。

关键词:适应自然、和谐教育、全面发展

夸美纽斯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经验,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者。他一生著作很多,主要的教育学说包括在他的《大教学论》里,现在只就看书心得,综合夸美纽斯的一些教育思想,写出我的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对于教育力量的的坚信。

对于教育目的,夸美纽斯有着双重的认识,即预备的目的和现世的目的。从宗教世界观出发,夸美纽斯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永生”,现实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人的来世生活做准备。另外,他也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利用万物来过好现世生活,教育可以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人的各种能力、德性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好准备。

1.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

每个人的生活和住所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第一重生活是第二重的准备,第二重是第三重的预备,而第三重则为自己存在,此外别无目的。

2.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世间的生活也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它的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做中介,去为未来的 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一旦这种预备完成以后,我们便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再有作为也是没有用处了。

3.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由此可见,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

用三个著名的词去表达这三桩事情就是:博学、德性或恰当的道德、宗教或虔信。 博学包括一切事物、艺术和语文的知识;而德性不仅包括外表的礼仪,它还是我们内外动作的整个倾向;至于宗教,我们把它理解为内心的崇祥,使人心可以借此皈依最高的上帝。

对于教育的作用,夸美纽斯认为:“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我们只须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内的东西展露出来”。夸美纽斯认为,人的身心如同树木的种子一样,虽然还看不到树木,但是树木实际已经存在于种子里。这一点则说明,人有发展的极大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需要教育将其变为现实。

夸美纽斯的这一思想与我国孟子提出的“内发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而中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可以说是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教育则是引发这种善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夸美纽斯和孟子都从人性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他们也都相应地认为,相对于环境来说,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则有着更好的影响。例如,狼孩接受了一番人的教育之后,就会有重新变成正常人的可能,可见教育的力量胜过环境,而且教育能够主动地为人的发展选择良好的环境,规避不良环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所谓“泛智”是一种全面的、能为所有人掌握的全部知识。他的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具体到每一个人,夸美纽斯认为几乎没有教育不好的儿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晦涩的镜子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我们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他且进一步分析了儿童的性格,例如一些伶俐、渴于求知但却桀骜不驯的人,“常是学校所遭遇困难的最大根源。他们多半是被人为的认为没有希望了。但是,假如能够得到正当的处理,他们常常可以成为最伟大的人”。

夸美纽斯的这一“泛智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的两个方面,与中国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学记》倡导的“长善救失”原则相像。孔子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即是说所有弟子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智力程度,都应作为教育的对象。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并付诸实践,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和人才的来源。这一主张与“泛智教育”提倡的普及教育思想也是不谋而合的。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论述教育思想的《学记》提出了“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即是指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努力发扬学生品格中积极的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而夸美纽斯提出的“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与“长善救失”原则有着类似之处。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 发言稿

读大教学论有感5000字

读《大教学论》

读《大教学论》有感
《读《大教学论》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