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5: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门学科都有别出新异的教法。但语文仍然是百科之母,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如何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以成为摆在各教师面前的一大重点课题。本文从五大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和在探索中得出的见解。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感受

“语文是百科之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占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启迪;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传统的传授教学观念在束缚着教师的教堂教学设计,虽然花样多样,但其出发点还在于传授。仍然受到以往“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这个“魔圈”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这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它将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新课程理念下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最终以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趣味的有意义学习。哲学家伯拉图指出:“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我们很多教师常常深有体会地说,必须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才有学好的希望,舍此绝无它途!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人倾向。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是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状态。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符合他的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可以激发起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性作用,已为中外教育家和心理学所承认。杜威把兴趣看成是活动的源动力,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好奇心,既可以唤醒其认知的需要,又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可以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它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激发其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因此,建立在需要基础之上,情绪放大之中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唤起人的求知欲,驱动人的探究意向。特别是在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观念地转变,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对优化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促进新课程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教学《画风》这一课时,我先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听听猜猜。风声不但会激起学生的听觉,还会让其他器官也活起来,使学生的心里 充满了想象,风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听得见,不过要想把它画出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文中的小朋友能把它画出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1= 文,说说你喜欢哪位小朋友?在浓厚的兴趣中进入了课堂的教学。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种解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教育者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没有将自己、作者的意图生硬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表见解的舞台。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这一做法留给了学生放飞的空间,让他们有一个施展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知识经验背景,让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视角,把自身体验和情感迁移到课文中。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可以就课文某个词语或关键句来说;可以以文章的表达方式来说„„总之,只要是学生的见解都可以。

三、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指导学生主动感受、主动体验。

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孩子,绝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由关注个人的成功感转向关注学生的成功感上来。同时,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以讲为主的阅读课堂,教师关注的是自己讲得如何,总是在关注自己的成功,而很少去过问学生的感受。教师在前面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却无动于衷。其缘由很简单,就是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劳动,使学生成了课堂中的观众,所以就无动于衷地欣赏着教师的表演。在我听四年级《船过三峡》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了长江三峡的录像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当观看完这段录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观看这段录像后有什么感想?想到些什么呢?”学生的反应竟然是漠然的!教师有些诧异,又亲切地启发说:“三峡美吗?你们想去吗?”等等这些乏味的一问一答。这一情景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深地思考,为什么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竟然在观看了这样的录像片后会没有一点感想呢?我们只能这样分析:这些学生从来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有过思考和讨论的经历,于是便没有这样的习惯,甚至对感想这一词也是陌生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即使自学了一篇课文,接受了课文中那些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或多或少自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对于那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能够打动人的课文,感受更深刻。但为何会出现上面的问题呢?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他们在阅读中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几乎从来没有被老师有意地关注过,更没有被老师有意激发和调动过,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几乎没有了。不然的话,我们又作何解释呢?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由关注自己的成功感转向关注学生的成功感。这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是劳动,他们应该看到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才会不断地提高。关注学生的成功感,首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劳动。教师要激发并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理解要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表扬,不能一个尺度来确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 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巧妙地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对课文较为统一的理解。从而他们感到成功感。再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引导学生的创造能力,

=2= 使学生感到创造的快乐。

四、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时期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了明确的阐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消化,而不应该一味强调让学生“记住”课本中的结论和推理过程,让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发号施令的权威。都是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只不过是学生认识的对象,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为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地位,从师道尊严的位置转变到朋友、帮助者、引导者的角度上来。只有当师生之间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的情景下时,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这样教师的阅读指导才有针对性。同时也只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乐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敢于在课堂中发表见解,才能有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课堂的气氛才能真正活跃起来。只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敢于表现自己,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去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超越自我。

五、教其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授之以渔”这道理大家都知道,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学生“读懂”看作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教师大费周折讲得口干舌燥,可谓是使尽全身解数,但最终的效果并不佳。面对被教师肢解得体无脏的文章,学生却索然无味。即使是读懂了这篇文章,但对其他类似的课文却依然无处着手。因此,阅读教学真正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不同的文章能够迅速找到阅读的切入点,捉住阅读的关键词句。在课堂中,教师的教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知识有四种: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才最好、谁能做最好。在教学中只让学生读懂这还远远不够,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应在于为什么、怎样做最好。教师的教学应在这方面下功夫,上课前想一想我为什么这样教,这样做有什么好,还有比这好一点的办法吗?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合格教师。如教学一篇文章,单纯使学生明白是什么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精彩,怎样来欣赏才最好。也就是在阅读中要重视阅读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总结出阅读的技能和方法。这也是现代教育“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新课改下提出的必要要求。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教最终都是为不需要教的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在新课改下提出的一大要求。每位教师都应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为最终的目的。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发展,不断完善以适应自己神圣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05年1月版。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