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宋庆龄故居英文导游词

发布时间:2020-03-01 23:30: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宋庆龄故居游记

后海边上坐落着一个幽静的小院,林木繁茂,葱葱茏茏,打开门进去,就仿佛置身于与门外喧闹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这是宋庆龄女士百年前居住过的地方,初春桃树、李树茁壮成长,花园里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园里有山有绿色的爬山虎匍匐在墙上欢迎人们的到来。

然而最令我震撼的是后院两棵海棠树。

踏入后院,目光立刻被微风中摇曳的海棠树吸引。相传这两棵海棠树是宋庆龄女士亲手栽下的,与普通的紫海棠不同,它以纯白色的花朵赢得了宋庆龄的悉心照料与关爱,白色海棠纯洁而沉稳动人,一阵风过后,海棠花遍地,沁人心脾的香味使后院充满生机,进入后院的人们自发地关掉相机,怀着无比敬畏之情绕着白海棠走了几圈。

人们爱花,不只是因为其鲜妍明媚,花和主人通常有一种特质,所以花和人能找到微妙的契合点,沉稳低调的宋庆龄女士即便身处动荡的年代,即使几近身陷泥淖也保持沉着冷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思潮尚未消退之际,一个弱女子凭借着自己的沉静和努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倾尽全力,而她亲手栽下的白海棠纵然没有与桃花相媲美的艳丽花瓣,却拥有低调的华丽,它静静地栖身在后院,以无声的力量装点大花园那纯白,不正如宋庆龄女士纯净的人格,淡雅而动人么?许是在白海棠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每每宋庆龄回到家,总要在后院里呆上一阵儿,给花浇水,精心哺育自己的花朵,犹如抚慰自己跋涉的灵魂。

白海棠之于宋庆龄,正如紫藤萝之于宗璞。这两种花正是两位传奇女子的生命历程的象征,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名人都爱花——那是另一个自己,只不过是以植物的形式活在世上,所以茨威格的故居栽满了他心爱的花,张大千的故居种满了他生前最爱的植物,即便是东晋的陶潜他的纪念铜像前也永远都有一捧雏菊。

我绕着白海棠走了三圈,感受到了沉静外表下迸发的强大生命力,我相信,即便岁月流逝,宋庆龄女士的精神也会根植于人们心中,生生不息。

离开宋庆龄故居,心中满怀欣喜与更深的感悟——只为那白海棠树。(921)篇2: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四月5日,农历清明节,我们测控党支部来到了什刹海畔,参观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的故居。有道是“**故居赏海棠,绿叶无心花自香,后海恬静春光好,碧水温馨润红妆”。这座雅致的小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

当然,比西海棠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这位曾经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也许当时的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

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会发起并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支援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致力于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就是一步一步,坚持自己的信念的走下来,宋庆龄同志成为了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流芳千古,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的伟大的女人!

---------------cao hang篇3:宋庆龄生平展讲解词志愿

宋庆龄生平展讲解词

绒绣像:这幅绒绣像是上海绒绣大师高婉玉按照孙中山、宋庆龄原版结婚照片用绒线绣制的,

1983捐赠给宋庆龄故居,是对两位伟人的纪念和敬仰。

第一版 孙中山先生(1866——1914)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讲到,孙

中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3岁随母亲去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在哥哥的资助下在美国洛杉矶上学。1885年,孙中山受父母之命,与(商人卢耀显的女儿)卢幕贞结婚,婚后生有三个子女,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孙婉。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期间,看到中国人民在腐朽的封建统治压迫下、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广大的海外华侨因祖国的贫穷和落后备受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这些激发了年仅21岁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救国抱负。

1894年秋,他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

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政党组织。

这是1900年孙中山和流亡到美国的家人在茂宜岛拍摄的一张全家照。坐在中间的是孙中

山的母亲杨太夫人,还有他的第一位夫人卢慕贞,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孙婉,以及哥哥孙眉全家等。

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孙中山先后组织十次武装起义,但是全部以失败告终。虽然屡战

屡败,他却愈挫愈奋。1911年,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又名辛亥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字嘉树)海南文昌人。他9岁就被远房亲戚带到美国打工,后来

在美国学习神学。青年时期回国,在上海作传教士,兴办实业。1892年,他与孙中山相识。两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改变祖国的命运都有宏大的抱负。因此,宋耀如很快成为了孙中山的革命支持者和挚友,在经济上竭尽全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但是有关宋耀如的革命事迹,记载并不多,孙中山曾称他为革命的“隐君子”。)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她曾在教会学校任

教,擅长数学,会弹钢琴,懂一点英文,在当时可以称为是新女性。他们生有子女六人,宋庆龄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

这是1917年在上海拍摄的唯一一张全家照。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她们是中国历史

上非常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他们都是银行家。宋家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开明。母亲倪桂贞教育子女的标准是使他们有文化、靠自己,做有用、有德的人。宋耀如决心要让女儿们受教育并且还要送她们出国留学,这在当时的中国家庭中是罕见的。他们先后将六个子女送往美国留学,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父亲从不鼓励他们在国外定居,希望他们能学

成回国,报效祖国。

二、求学 立志(1893——1913)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曾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4岁带着妹妹宋美龄去

美国求学,这是宋庆龄出国时使用的护照。

护照,是请上海专门复制的,是宋庆龄当时去美国时的护照,护照正反两面,反面是英文

的,正面是中文的,当时发现这个护照时,照片就被剪下去了,是在当时的中国的驻美大使馆里,清理清朝的相关档案时,被有心人发现后保存起来后捐赠给上海有关部门(护照上的名字是“宋庆林”),后经考证是1907年宋庆龄通过考试,由清政府选出来的第一批官费女留学生,当时只有4个女性,宋庆龄是其中一名。护照是由清政府颁发的。

宋庆龄15岁考入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当时,三姐妹同在该院

读书。这是三姐妹在美国留学时期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校景。这是当年三姐妹在学院注册登记

表上的签名:宋霭龄18岁、宋庆龄15岁、宋美龄10岁。

宋庆龄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枚宝石胸针和这件毛背心是她去美国读书时母亲送给她

的,她一直珍藏着。这瓶葡萄酒和枫叶糖浆也是母亲送给她,从美国又带回来的。

宋庆龄在美国读书时,她的父亲经常写信告诉她有关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辛亥革命胜

利后,父亲寄给她一面新国旗,她兴高采烈地把新国旗挂在宿舍墙上,把龙旗踩在脚下。她在校刊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高度评价和热情颂扬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这是她的毕业证书和毕业照。在校刊上她的

照片旁曾这样写着: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

这是青年时期宋氏三姐妹的合影。中间坐着的是宋霭龄、左边是宋庆龄、右边是宋美龄。

(宋霭龄嫁给了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的孔祥熙;宋庆龄嫁给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

三、相伴十年(1914——1925)

1913年8月,宋庆龄大学毕业,从美国回国途中直接来到日本横滨与家人团聚。她随父

亲到东京,见到了尊敬已久的孙中山先生。1914年,姐姐宋蔼龄回国和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姐姐的工作,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对孙中山的工作、个人品格和生活方式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在日本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时年22岁。从此,她成为孙

中山的伴侣、助手和战友,走上了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这是1916年他们拍摄的结婚照片。

这份结婚誓约书是用日文起草的,一式三份,孙中山、宋庆龄、律师和田瑞每人一份。日

26日。

这支德国毛瑟牌手枪是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结婚礼物,还配有二十发子弹。当时革命形势非常严峻,从事革命工作很危险。孙中山对宋庆龄说:“十九颗子弹是给敌人准备的 ,最后一颗是危急时刻留给自己的。”这只手枪宋庆龄一直珍藏着。 百子图被面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的父母开始并不接收他们的婚姻。后来他们不但接受了这桩婚姻,还补送给庆龄一份丰厚的嫁妆,其中包括苏绣百子图被面、母亲结婚时的绣服、一套五彩咖啡具、一套家具等,家具现在仍在上海宋庆龄故居展出。

这条苏绣百子图被面上绣有99个神态各异的男孩,因为在中国的民间风俗中9是最大的阳数,也是吉祥数字。被面上还绣有“吉庆有余”、“多福多寿多男”等吉祥话,是父母对她的美好祝愿。

这是孙中山、宋庆龄结婚四周年、五周年纪念合影,孙中山曾书赠宋庆龄联语:“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反映了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恩爱情怀。)

1922年6月16日凌晨,留守广东的陆军部长陈炯明发动叛乱。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孙中山、宋庆龄身边的警卫只有几十人,而陈炯明指挥包围总统府的人有几千人。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催促宋庆龄一同撤离,但宋庆龄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一再请求孙中山先行。孙中山化装成中医,辗转登上永丰舰后脱险。在叛军炮轰总统府后,宋庆龄在两名卫士一名副官的保护下,冲过枪林弹雨,脱离险境。1922年6月,宋庆龄撰写了《广州蒙难记》一文,记述了这个事件。这是她亲笔书写的《广州蒙难记》。当时,宋庆龄正怀有身孕,这是她结婚七年来的第一次,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但由于脱险过程中过度紧张劳累而流产了。虽然她在她的文章中没有提及此事,但这件事给她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1923年8月,宋庆龄与孙中山视察永丰舰,并与海军官兵合影。

这枚铜制印章是宋庆龄送给孙中山的贴身警卫谭惠泉的。谭惠泉是陈炯明叛乱当晚陪同孙中山一同突围的卫士之一。由于谭惠泉保护孙中山突围有功,孙中山授予他民国十一年讨贼有功奖章。宋庆龄将他的名字改为谭卫泉,并刻章送给他作为纪念。孙中山去世后,他一直在北京香山碧云寺为孙中山先生守灵,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这些珍贵的文物是他的儿子谭志泉先生捐赠给故居的。

这是1924年元旦,孙中山主持抗击陈炯明叛乱杀贼有功将士的授勋仪式。宋庆龄亲自为受奖者佩戴勋章。

(这架飞机是既冯如之后我国自行组装的第一架飞机。它是由广州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杨仙逸等人组装制造的。根据孙中山的建议,用宋庆龄的英文名字“罗沙蒙德”命名。) (陈炯明事件后,李大钊来到孙中山身边,同孙中山探讨“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各种问题”。在李大钊、林伯渠的介绍下,孙中山与苏俄特使越飞商讨了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

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及争取得到苏联援助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宋庆龄参加了这些会谈,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它的任务是为革命培养军官,培养他们有献身革命事业及革命主义精神,并熟悉现代战争技术。这是宋庆龄出席孙中山主持的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穿西装的是党代表廖仲恺、穿军装的是校长蒋介石。 1924年11月,孙中山为了中国的统一和经济建设,应冯玉祥将军的邀请经上海、日本、天津北上,共商国是,宋庆龄毅然随行。

途经日本神户时,宋庆龄应神户县立高等女子学校之请,发表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说。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发表演说。

帽子,杜述周去世时捐赠,孙中山1924年12月底北上走到天津时,由于天气寒冷买的一顶帽子,宋庆龄一直保存到晚年后送杜述周作为纪念,杜述周心很细,请张珏做旁证,写了一个关于他听到宋庆龄跟杜述周说这顶帽子是孙中山用过的,并把旁证放入帽盒中。 1925年1月,孙中山抵达北京,他的病情诊断结果已从肝脓肿变为肝癌;26日手术后,确知他的肝癌已到晚期,孙中山顽强地与病魔搏斗,宋庆龄日夜守在他的病床前,精心护理。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说出最后的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59岁,与宋庆龄结婚还不满10年。

(这是宋庆龄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守灵。)

(这是宋庆龄在北京铁狮子胡同与孙中山的长孙孙治平和外甥女孔令仪在一起。)

这是孙中山戴过的帽子,是首次在故居展出。

这是孙中山签署的《国事遗嘱》、《家事遗嘱》的原版照片,1925年2月24日,由孙中山口述,汪精卫、鲍罗廷、陈友仁笔录立下了三份遗嘱。当时,孙中山看到宋庆龄极为伤感的神情,便没有在遗嘱上签字。3月11日,孙中山病情进一步恶化,他的女婿戴恩赛拿出自己的笔递给孙中山,中山先生在遗嘱上签了字。这支笔一直由戴家保管,1984年由戴恩赛的女儿戴成功捐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这件日式晨衣是1915年孙中山、宋庆龄在日本结婚前,孙中山托人购买衣料,请裁缝为宋庆龄量身订做的。宋庆龄十分珍爱,一直精心保存着。晨衣见证了他们真挚的爱情,是他们结婚期间的重要文物之一。

四、继承遗志(1925——1930)

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坚定的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6年1月,宋庆龄在广州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地取得政治上的高层职位。这是1927年宋庆龄在汉口举办妇女政治训练班,培养革命妇女干部,聘请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张太雷任教员。这是宋庆龄在开学典礼上与学员合影。)

1927年3月10日至17日,宋庆龄出席了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全会一致通过了国共合作和一系列限制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决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共产党人有董必武、毛泽东,林伯渠,恽代英等。

国民党右派反对国共合作,公开背叛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提出“分共”、“清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4日,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叛变革命。在汪精卫政府叛变革命前夕,宋庆龄发表声明,宣布和国民党反动政策划清界线,表明原则立场。

这是蒋介石、汪精卫为了满足各自利益分别写给宋庆龄的信,邀请她出任他们各自成立的国民党政府做领导工作。宋庆龄坚决拒绝与他们合作。

为了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宋庆龄于1927年夏,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赴苏联访问。(这是她抵达莫斯科时,在车站受到各界代表热烈欢迎的场面。)1927年宋庆龄到莫斯科后在中山大学发表演说,中山大学学生送给她的一面锦旗,面积很大,宋庆龄把锦旗保护的非常好,做了个包袱把锦旗放在里面。

在苏联期间,宋庆龄积极参与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的运动,在1927年于比利时和1929年于德国召开的两次国际反帝同盟大会上,宋庆龄都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

1929年5月,宋庆龄经柏林回国,参加孙中山的国葬仪式,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到车站迎接。宋庆龄多次发表声明:不参与国民党的任何工作。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奉安大典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隆重举行。宋庆龄主持了封棺和封闭墓门的仪式,然后就返回上海莫里哀路寓所。” (这是宋庆龄、宋美龄、蒋介石、宋子文、宋子安等在孙中山国葬仪式的送葬行列中。)

宋庆龄回到上海后,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暗中监视、威逼和利诱。政客戴季陶受蒋介石之命,以朋友的身份看望宋庆龄,戴季陶劝宋庆龄回南京,与国民党政府合作,不再发表反对蒋介石政府的宣言。宋庆龄怒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利诱,她说:“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并亲自用英文记录了这次谈话,在天津《大公报》上登载。1929年9月,她乘轮船离沪赴法,继续旅居欧洲。

1931年,宋庆龄的母亲倪太夫人去世,宋庆龄回国奔丧。这是倪太夫人去世的卜告。

五、坚持抗战(1931——1945)

1932年,日本军队在上海大举进犯,爆发了“一二八”事件,十九路军英勇抵抗。宋庆龄高度赞扬十九路军的爱国热忱,这是宋庆龄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的合影。

1932年12月,宋庆龄着手组织力量,从事营救全国政治犯的工作,与鲁迅、蔡元培、杨杏佛、胡愈之、林语堂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这个组织致力于保护、营救政治犯和争取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保障、维护人权为目的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经过努力,营救了大批被捕的革命者和爱国志士:邓中夏、许德珩、陈赓、罗登贤、廖承志、丁玲等。

宋庆龄故居英文导游词

北京西城区宋庆龄故居导游词

宋庆龄故居

邓小平故居英文导游词

宋庆龄故居简介

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英文导游词
《宋庆龄故居英文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