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下乡暑期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9: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深入农村,关注教育

湖南城市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908102班三下乡实践团队

摘要:随着我国的日益富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大力实行,我国农村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村教育也越来越受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速度,同时,也看到了当前农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三下乡”、农村教育、留守儿童、教师师资、学校硬件设施 实践目的:报效社会,服务农村,增长才干 实践形式:深入农村,问卷调查,与村民攀谈 实践时间:2011年 7月10日至7月15日 实践地点:团队各成员所属城市的农村地区

应国家和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在课余时间多学习和实践社会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我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08102班几行人组成一支“三下乡”团队,本着“报效社会,服务农村,增长才干”的精神,深入农村,对农村教育情况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我们以走访各户村民家,填写问卷调查(一份家长问卷,一份学生问卷),并与村民交谈的方式进行,每人完成50份问卷任务后,再统一收集问卷,统计数据,进行分总结农村教育情况。

(一)农村教育情况

1、结合家访以及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农村家庭绝大部分都能够支付子女的学费,但占家里的收入比例很大,有将近90%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为外出打工。最让人注意的就是现在的农村人口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以前还是“三八六一九九队”,现在是连妇女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

都是一些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现在的农村教育问题。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打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外出打工,使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留在家里的老人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老人一般都比较宠小孩,特别是这个社会的小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随着的孩子的长大,老人根本就管不了小孩,这样,父母本是一片好心,辛辛苦苦在外打工挣钱,结果他们会得到什么?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总的来讲,调查总结,农村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五大弊病。 (1)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低下,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据调查,68%的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平时关心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只占29%。

(2)教育方式、态度、要求不一致。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上会出现你紧我松,你打我护的情况,彼此威信受到损害,影响了教育效果,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度。

(3)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农村普遍存在以训斥和打骂为主的管教方式。如今,还有28%的家长持有“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孩子不打不成器”的陈旧观念。我接触过一位学生可以说是在打骂中成长的。他最记忆犹新

的一次是被他爸吊着用皮带打,结果好几天都上不了学。可悲的是久而久之该生对打有了免疫力,打骂对他而言如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

(4)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孩子。现农村存在三类典型家庭:一类为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即为隔代教育。老一辈缺乏应有的知识,对孩子宠爱有加。容易重感情轻理智,重物质轻精神。孩子易发展为“问题儿童”。第二类为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持家。由于母亲要操持整个家庭的家务,平时也抽不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亲子关系疏远,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第三类为把教育孩子的权利和义务全权交给学校。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养孩子”才是自己的责任,加之自己又不懂孩子的功课,教育的责任理应在老师、在学校,要不把孩子送学校来干嘛?

(5)重视对文化知识的习得,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在他们的眼中,分数往往代表着一切。很多家长长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因而检验孩子这一年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孩子成绩单上的分数。如果成绩没达到他们的预期标准,他们便

会对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认为孩子这点分数对不起他们在外的辛苦忙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失重的农村家庭教育严重冲击着学校教育,甚至还会出现1+1=0的局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无所获。并且有部分不明

事理的家长无原则地袒护自己的孩子,和老师顶撞、跟学校起冲突。这也有一例事实:两学生打架,一方学生家长因不满老师的处理方式,与老师发生争执后大动干戈,最后不解气还毁了学校的部分砖墙。此后,该生变成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刺”,大家避而远之,无人“敢”管。

2、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我们的调查显示,倘若家里没钱,也会有96%家庭会选择借款贷款供孩子读书,而且和村民交谈了解到他们是这样认为的: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倒是次要的。通常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

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和睦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3、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得知,在农村的教育质量都不是很好,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素养不高,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农村在一线教学的大都是民办教师,有点知识的青年嫌

工资太低而转到外地私营学校教书,留下的只是一些学历不高中年及老年人,他们没有正式的文凭及正规的师范教育。微薄的工资还要支付地方报纸的征订,以致他们没有更多心思和血汗从事教育工作。另外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有92%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对老师讲解的内容不理解。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课程单一。由于部分学科教师不足,许多老师不得不身兼数科教学。语文老师教数学,数学老师兼劳卫,非英语专业的老师在参加短期培训或“自我钻研”后就走上了英语教学讲台。另外像体、音、美等“副科”在缺少教师的情况下不得不由“主科”教师兼代。农村许多学校的体音美老师都是如此半路出家的。而且这些“副课”往往流于形式,有时上,有时不上,有时“理所当然”地被挪用来上主课。由于专业不对口,教师素质跟不上,兼代课的质量也可想而知。另外身兼数科教学的老师往往会因超负荷工作而影响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致使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城区小学。

4、农村学校大部分硬件设施差,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我们所了解,在有些学校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其他知识的设施和资源,有33.1%无多媒体教学手段,34%的学校把学习及分数是为教学最主要

的目的。一到四年级挤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教,学校没有体育器材,没有体育设施,没有图书馆,没有音乐器件,更甚者,学校的音乐老师也是由一些老教师代替。在那里根本没有艺术,体育,科技的影子。学生若看到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都是万分惊奇,似乎见到外星人。学校的桌椅也是零散破碎,教师的讲台是一学生的课桌替代。而且绝大多数家长及学生对政府的教育投资情况不了解,这可以说是一个断层,基层政府的政策不够透明,对农村教育的改进力道不够。

(二)建议与改进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和睦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和睦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1、村里外出男女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其实在外打工也是挣不了大钱的,现在政府给了农村很好的政策,年轻人何不考虑在家打工创业呢?更何况,现在又不是没有读书的条件。城市里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环境不惜在离学校近的地方租房甚至陪读,难道农村的父母连在家劳作,孩子回来时能全家吃个饭都那么难吗?开家长会时,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来,更何况,小孩一般都比较依恋自己的父母,长大了就想着独立了。因此,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及夫妇能意识到这些。

2、在外有所作为的或是学有所成的能人,不要忘本,应该不要忘记回

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不管你现在有多么的风光,落叶总是要归根的。人,一定不能忘本,现在这个和平的社会,并不要你时刻想到为国牺牲,但小到为家乡建设奉献一点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小时候想着怎么报效祖国,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结果毕业就定居国外了。我想作为一名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的国家的一员,应该要懂得一写基本的道德水平。

3、政府要多关注农村教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农村教育不搞好,祖国的未来是个难以想象的场面。特别是作为我国这样的农村大国。要想我国真真正正的富强来,就必须把农村的经济搞上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往今来,哪个领袖不是靠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农村建设拉上来,才算一个真正的富强的国家。

(三)三下乡的意义及个人感受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

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

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也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我的想法——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就是要把我们这个山坳里的农村建设成一个最富强最高科技最和谐的小山庄!我们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要想尽快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绝不能只埋头于书本之中,必须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学会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下乡暑期调查报告
《三下乡暑期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